陵水縣在被圍城半月無果後,勞師遠征的青州軍也隻能灰溜溜的撤兵。
這次青州軍大肆舉兵來犯,陵水縣境內下轄的鄉鎮已經在亂兵的肆虐之下成為了一片火海。
可張奔堅壁清野的策略,也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陵水縣城。
有人說是張奔的龜縮政策導致陵水縣治下百姓遭到屠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拖住了兵鋒正盛的青州軍。
除了陵水縣下轄的鄉鎮之外,遭到圍困的縣城也到處充滿了斷壁殘垣,若是沒有成樓上那幾門大炮,陵水縣這座孤城隻怕撐不了太久。
而沿著海岸線一直到青州腹地的蕭字營海軍,在青州軍大軍返迴青州時也開始銷聲匿跡,逐漸變成了遊擊戰的形式。
在黑子的命令下,五千餘名將士撤離到一處海島,並以此作為根據地發展出了一塊營地。
期間營地的糧草的供給也基本上都靠豫州的支持和騷擾青州郡縣所得。
雖然蕭字營的士兵從青州境內撤退,但之前金子詔安的那些山匪團夥依舊在青州境內肆虐。
迴返的青州軍想要將境內治理的如從前那樣,依舊需要不少的時間,抽出大部分兵力圍剿遍地開花的山匪團夥。
陵水縣的危機解除之後,蕭九便帶著一些羊城郡官員來到陵水縣城,在看到滿目瘡痍的局麵之後心中五味雜陳。
張奔得知蕭九要來,提前整頓好兵馬帶著一眾手下出城相迎,可真見到蕭九時臉上兩行清淚卻不自覺的落下。
蕭九與張奔相顧無言,在場眾人除了最開始跟著蕭九打天下的那些老人,還有不少被張奔提拔上來的新麵孔。
聽著張奔在自己年前聲淚俱下的訴苦,蕭九長了張嘴卻什麽話都沒能說出,隻是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寬慰。
“這次死了多少人?”
蕭九的聲音沒有摻雜任何的感情,冰冷的詢問張奔。
張奔聞言穩了穩心神,有些哽咽似的迴答,“陵水縣將士、民兵折損兩千餘人,境內百姓…死傷無數。”
聽著張奔悲愴的迴答,蕭九似乎看到了在成樓上經曆激烈攻城戰的將士浴血搏殺,陵水縣百姓在青州軍的鐵蹄之下家破人亡,屍橫遍野。
“屬下無能,沒能保全陵水縣無辜百姓。”
張奔的話像一根鋒利的長矛,直接刺向蕭九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他有些唿吸急促。
堅守陵水縣城的命令是蕭九下達的,張奔據城死守的策略在麵臨青州軍圍城的局麵下也無可挑剔。
反倒是蕭九擔心豫州方麵的壓力,始終沒能從豫州羊城郡抽調出兵力來抵抗住來自青州的侵略者。
若說起因果報應,從另一麵看蕭九也成了屠戮陵水縣百姓的幫兇。
可蕭九同樣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慈不掌兵、善不掌財。
身為一個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全局的把控,站的位置越高越需要舍棄很多東西,背負更大的責任。
如今張奔說陵水縣境內百姓死傷無數,根據蕭九對陵水縣人口的了解,這次死在青州軍屠刀之下的百姓應該不下萬人,家破人亡者還會更多。
蕭九仰望天空許久,才用用沙啞的嗓音迴應張奔。
“你做的很好,將陵水縣交到你手裏我放心。”
張奔聞言,已經是泣不成聲。
……
豫州,安淩郡。
此時的安淩郡已經囤積了大量糧草,聚集著上萬起義軍,並且還有越來越多支起義軍正在趕來的路上。
自從之前王猛在安淩郡殞命之後,豫州城內的起義軍內部也分化成兩部分。
一部分以古崇為首覺得應該養精蓄銳,而另一部分則是認為現在邊境戎族叩關,此時正是一舉攻入直隸京都的好機會。
最終,豫州大部分起義軍在當地世家大族的慫恿下開始決定出兵直隸,而出兵所需的糧草一應皆由當地世家負責。
此時的安淩城中,樹立起一座座行軍的營帳,在最大的那處軍帳中趙清河正在和一眾起義軍首領舉行宴會。
“諸位將軍,現在京都那位皇帝將直隸禁軍全都調往虎牙關,也不知道是不是壞了腦袋。
如今我軍已經開始陸續集結,攻打京都所需一應軍資我等望族一應包攬,待到攻城之日我等封王拜相,大有可為。”
趙清河說完,現場的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暢所欲言,大談王侯將相的美夢。
等到宴席氣氛被烘托到高潮,趙清河還爆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
那就是趙清河已經和關外的草原戎族取得了聯絡,等到大軍開進直隸,虎牙關那邊便會給足壓力拚命攻城。
此消息一處,不少人露出意外之色,同樣有不少人皺起了眉頭,此時手下兵力最多的一位起義軍首領更是出聲詢問。
“大祭司是否知道此事?”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才忽然想起之前傳聞中古崇與趙清河政見不合的言論。
火神教的大祭司古崇反對與草原上的戎族合作這是人所共知,現在趙清河明目張膽的與對方合作,肯定會引起古崇的不喜。
要知道大祭司古崇雖然在起義軍中沒有擔任任何職務,可所有人全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敬意。
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起義軍頭頭腦腦基本上都屬於古崇的弟子、教眾,若真的讓他們撕破臉與古崇唱反調,他們心中實在沒有底氣。
趙清河看著一眾起義軍首領的目光投向自己,臉上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似乎一切都早已胸有成竹。
“各位首領不必擔心,古長老雖然反對與異族合作,但對於大夏朝廷卻是恨到骨髓。
隻要能拿下京都誅滅暴夏,利用一下草原上的野蠻人又有何妨呢?”
此話一出,原本歡聲笑語的宴會開始變得氣氛沉重,不少人都在交頭接耳的和同伴談論。
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反對的聲音,可看大部分人臉上的表情,顯然也都認同了趙清河的說法。
是啊,他們這些時刻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人隻要一日背著叛軍的名頭,地位就和為人所不恥的山匪沒有本質的區別。
不管是榮華富貴也好,加官晉爵也罷,隻有推倒了大夏朝廷他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鹹魚翻身。
酒席散去後,趙清河又單獨和幾名勢力最大的首領留下一同商談了一陣,算是確定下了攻打直隸的事宜。
現在隻等豫州自己皖州、徐州境內的各路起義軍一到,便可以揮師北上直取京都。
等到京都城破,趙清河以及得勝後的起義軍大小頭頭腦腦攜滅國之威,影響力絕對會超過神火教古崇。
到那時,隻想封官進爵的起義軍首領也可以徹底擺脫神火教的帽子,搖身一變成為新朝官員,而他趙清河就是掌握帝國所有後勤力量的丞相,他的身後站著大夏的世家。
不出十日,從四麵八方趕來的起義軍已經到達了安淩郡,雖然其中兵員大多良莠不齊,可數量卻是達到了驚人的十五萬。
待人員到齊後,大軍便升旗蔽日的開往直隸,一路上肆意的攻城拔寨,直隸地區郡縣城池的禁軍幾乎沒有怎麽抵抗便被數量占優的起義軍拿下。
而京都在得到起義軍攻打直隸城池的消息後,朝堂氣氛也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皇城朝堂大殿的晨會上,皇帝秦鈺端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的一言不發,而下麵的一眾大臣則是炸開了鍋。
幾乎所有朝臣都想讓秦鈺抽調出前往虎牙關支援的雲弼麾下的皖州禁軍,可秦鈺卻始終沒有表態。
在這風雨飄搖的大夏王朝中,秦鈺在眾人心中一直扮演著一位中興之主的角色,可大夏這首殘破的大船真的可以抵抗住連番的驚濤駭浪嗎?
自從秦鈺登基以來,一直都在事力親為的為平衡各方勢力努力,可現在戎族叩關,起義軍兵壓直隸確實讓他難以抉擇。
在秦鈺的身上,有著種種明君的潛質,所以在他的心中始終有百姓的一處位置。
秦鈺清楚的知道,無論起義軍鬧得再兇,哪怕大夏因此亡國,天下也是中原人的天下。
可一旦放戎族入關,麵對積累了不知道多少代的世仇,這些草原人真的會放過投降的大夏子民嗎?
經曆過天災人禍之後,大夏已經變得人口銳減,民生凋敝。
反觀草原上的戎族在拿下邊境六州之後實力越發壯大,而他們壯大的代價卻是以邊境六州的百姓承擔。
在戎族的鐵蹄之下,這些本該安居樂業的百姓成為了奴隸,像牲畜一樣毫無尊嚴的活著。
一樁樁、一件件,這些都讓秦鈺這位年輕的皇帝久久不能釋懷。
現在戎族集結了十萬大軍在虎牙關外,一旦有失放他們進來,又得有多少百姓會因此殞命?
所以現在哪怕起義軍攻入直隸,秦鈺也沒有從虎牙關外調兵的打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秦鈺寧願做亡國之君,也不願意讓大夏百姓冤死在戎族的屠刀之下。
這次青州軍大肆舉兵來犯,陵水縣境內下轄的鄉鎮已經在亂兵的肆虐之下成為了一片火海。
可張奔堅壁清野的策略,也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陵水縣城。
有人說是張奔的龜縮政策導致陵水縣治下百姓遭到屠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拖住了兵鋒正盛的青州軍。
除了陵水縣下轄的鄉鎮之外,遭到圍困的縣城也到處充滿了斷壁殘垣,若是沒有成樓上那幾門大炮,陵水縣這座孤城隻怕撐不了太久。
而沿著海岸線一直到青州腹地的蕭字營海軍,在青州軍大軍返迴青州時也開始銷聲匿跡,逐漸變成了遊擊戰的形式。
在黑子的命令下,五千餘名將士撤離到一處海島,並以此作為根據地發展出了一塊營地。
期間營地的糧草的供給也基本上都靠豫州的支持和騷擾青州郡縣所得。
雖然蕭字營的士兵從青州境內撤退,但之前金子詔安的那些山匪團夥依舊在青州境內肆虐。
迴返的青州軍想要將境內治理的如從前那樣,依舊需要不少的時間,抽出大部分兵力圍剿遍地開花的山匪團夥。
陵水縣的危機解除之後,蕭九便帶著一些羊城郡官員來到陵水縣城,在看到滿目瘡痍的局麵之後心中五味雜陳。
張奔得知蕭九要來,提前整頓好兵馬帶著一眾手下出城相迎,可真見到蕭九時臉上兩行清淚卻不自覺的落下。
蕭九與張奔相顧無言,在場眾人除了最開始跟著蕭九打天下的那些老人,還有不少被張奔提拔上來的新麵孔。
聽著張奔在自己年前聲淚俱下的訴苦,蕭九長了張嘴卻什麽話都沒能說出,隻是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寬慰。
“這次死了多少人?”
蕭九的聲音沒有摻雜任何的感情,冰冷的詢問張奔。
張奔聞言穩了穩心神,有些哽咽似的迴答,“陵水縣將士、民兵折損兩千餘人,境內百姓…死傷無數。”
聽著張奔悲愴的迴答,蕭九似乎看到了在成樓上經曆激烈攻城戰的將士浴血搏殺,陵水縣百姓在青州軍的鐵蹄之下家破人亡,屍橫遍野。
“屬下無能,沒能保全陵水縣無辜百姓。”
張奔的話像一根鋒利的長矛,直接刺向蕭九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他有些唿吸急促。
堅守陵水縣城的命令是蕭九下達的,張奔據城死守的策略在麵臨青州軍圍城的局麵下也無可挑剔。
反倒是蕭九擔心豫州方麵的壓力,始終沒能從豫州羊城郡抽調出兵力來抵抗住來自青州的侵略者。
若說起因果報應,從另一麵看蕭九也成了屠戮陵水縣百姓的幫兇。
可蕭九同樣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慈不掌兵、善不掌財。
身為一個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全局的把控,站的位置越高越需要舍棄很多東西,背負更大的責任。
如今張奔說陵水縣境內百姓死傷無數,根據蕭九對陵水縣人口的了解,這次死在青州軍屠刀之下的百姓應該不下萬人,家破人亡者還會更多。
蕭九仰望天空許久,才用用沙啞的嗓音迴應張奔。
“你做的很好,將陵水縣交到你手裏我放心。”
張奔聞言,已經是泣不成聲。
……
豫州,安淩郡。
此時的安淩郡已經囤積了大量糧草,聚集著上萬起義軍,並且還有越來越多支起義軍正在趕來的路上。
自從之前王猛在安淩郡殞命之後,豫州城內的起義軍內部也分化成兩部分。
一部分以古崇為首覺得應該養精蓄銳,而另一部分則是認為現在邊境戎族叩關,此時正是一舉攻入直隸京都的好機會。
最終,豫州大部分起義軍在當地世家大族的慫恿下開始決定出兵直隸,而出兵所需的糧草一應皆由當地世家負責。
此時的安淩城中,樹立起一座座行軍的營帳,在最大的那處軍帳中趙清河正在和一眾起義軍首領舉行宴會。
“諸位將軍,現在京都那位皇帝將直隸禁軍全都調往虎牙關,也不知道是不是壞了腦袋。
如今我軍已經開始陸續集結,攻打京都所需一應軍資我等望族一應包攬,待到攻城之日我等封王拜相,大有可為。”
趙清河說完,現場的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暢所欲言,大談王侯將相的美夢。
等到宴席氣氛被烘托到高潮,趙清河還爆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
那就是趙清河已經和關外的草原戎族取得了聯絡,等到大軍開進直隸,虎牙關那邊便會給足壓力拚命攻城。
此消息一處,不少人露出意外之色,同樣有不少人皺起了眉頭,此時手下兵力最多的一位起義軍首領更是出聲詢問。
“大祭司是否知道此事?”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才忽然想起之前傳聞中古崇與趙清河政見不合的言論。
火神教的大祭司古崇反對與草原上的戎族合作這是人所共知,現在趙清河明目張膽的與對方合作,肯定會引起古崇的不喜。
要知道大祭司古崇雖然在起義軍中沒有擔任任何職務,可所有人全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敬意。
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起義軍頭頭腦腦基本上都屬於古崇的弟子、教眾,若真的讓他們撕破臉與古崇唱反調,他們心中實在沒有底氣。
趙清河看著一眾起義軍首領的目光投向自己,臉上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似乎一切都早已胸有成竹。
“各位首領不必擔心,古長老雖然反對與異族合作,但對於大夏朝廷卻是恨到骨髓。
隻要能拿下京都誅滅暴夏,利用一下草原上的野蠻人又有何妨呢?”
此話一出,原本歡聲笑語的宴會開始變得氣氛沉重,不少人都在交頭接耳的和同伴談論。
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反對的聲音,可看大部分人臉上的表情,顯然也都認同了趙清河的說法。
是啊,他們這些時刻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人隻要一日背著叛軍的名頭,地位就和為人所不恥的山匪沒有本質的區別。
不管是榮華富貴也好,加官晉爵也罷,隻有推倒了大夏朝廷他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鹹魚翻身。
酒席散去後,趙清河又單獨和幾名勢力最大的首領留下一同商談了一陣,算是確定下了攻打直隸的事宜。
現在隻等豫州自己皖州、徐州境內的各路起義軍一到,便可以揮師北上直取京都。
等到京都城破,趙清河以及得勝後的起義軍大小頭頭腦腦攜滅國之威,影響力絕對會超過神火教古崇。
到那時,隻想封官進爵的起義軍首領也可以徹底擺脫神火教的帽子,搖身一變成為新朝官員,而他趙清河就是掌握帝國所有後勤力量的丞相,他的身後站著大夏的世家。
不出十日,從四麵八方趕來的起義軍已經到達了安淩郡,雖然其中兵員大多良莠不齊,可數量卻是達到了驚人的十五萬。
待人員到齊後,大軍便升旗蔽日的開往直隸,一路上肆意的攻城拔寨,直隸地區郡縣城池的禁軍幾乎沒有怎麽抵抗便被數量占優的起義軍拿下。
而京都在得到起義軍攻打直隸城池的消息後,朝堂氣氛也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皇城朝堂大殿的晨會上,皇帝秦鈺端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的一言不發,而下麵的一眾大臣則是炸開了鍋。
幾乎所有朝臣都想讓秦鈺抽調出前往虎牙關支援的雲弼麾下的皖州禁軍,可秦鈺卻始終沒有表態。
在這風雨飄搖的大夏王朝中,秦鈺在眾人心中一直扮演著一位中興之主的角色,可大夏這首殘破的大船真的可以抵抗住連番的驚濤駭浪嗎?
自從秦鈺登基以來,一直都在事力親為的為平衡各方勢力努力,可現在戎族叩關,起義軍兵壓直隸確實讓他難以抉擇。
在秦鈺的身上,有著種種明君的潛質,所以在他的心中始終有百姓的一處位置。
秦鈺清楚的知道,無論起義軍鬧得再兇,哪怕大夏因此亡國,天下也是中原人的天下。
可一旦放戎族入關,麵對積累了不知道多少代的世仇,這些草原人真的會放過投降的大夏子民嗎?
經曆過天災人禍之後,大夏已經變得人口銳減,民生凋敝。
反觀草原上的戎族在拿下邊境六州之後實力越發壯大,而他們壯大的代價卻是以邊境六州的百姓承擔。
在戎族的鐵蹄之下,這些本該安居樂業的百姓成為了奴隸,像牲畜一樣毫無尊嚴的活著。
一樁樁、一件件,這些都讓秦鈺這位年輕的皇帝久久不能釋懷。
現在戎族集結了十萬大軍在虎牙關外,一旦有失放他們進來,又得有多少百姓會因此殞命?
所以現在哪怕起義軍攻入直隸,秦鈺也沒有從虎牙關外調兵的打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秦鈺寧願做亡國之君,也不願意讓大夏百姓冤死在戎族的屠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