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購買軍需物資
大唐,我是晉陽小公主的奶爸 作者:曙光之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話,李長安不由好奇的問李世民。
“二叔,送你的二十四史你沒看完?”
“這個......朕隻是看了舊唐書和新唐書還有唐朝以前的一些史書,至於五代史還沒時間看。”
二十四史實在是太多,他看的有些頭疼。
說起來,也是李麗質的孝心。
就是最近這些女兒的孝心實在是太強大,強大到他有點累。
隻能一點一點的看。
聽到這話李長安才明白,難怪李世民不知道北宋那兩個皇帝。
見狀也就沒直接說出來,隻跟李世民說。
“二叔,你有時間看看宋史,就知道還有哪兩個皇帝的書法造詣比你高了。”
“宋史?”
李世民喃喃念道。
“好,有時間朕一定仔細看看,朕倒想知道這兩人是誰!”
“嗯,那二叔繼續寫吧,下聯是江山似錦祥雲遍地福長臨。”
“好。”
李世民應了一聲,繼續揮毫潑墨。
寫完後又寫了一副橫批,福壽雙全。
李世民和李承乾看著這副對聯,心中也漸漸體會到了這句子中的妙意。
難怪此物名為對聯,對仗確實工整。
頗為有趣的一種新文格式。
李長安又讓李世民寫了一幅還有幾個大大的福字。
也算省了不少錢。
把東西收起來,正準備去貼春聯。
還沒出房門,就被李世民給叫住了,李長安拿著對聯一臉疑惑。
“二叔還有別的事嗎?”
李世民聞言想了想,才一臉鄭重的說。
“賢侄,方才吐穀渾犯邊你應該知道了吧。”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
“嗯,小侄聽承乾說了,不過這件事的結果二叔應該清楚啊,二叔不是看過唐史了嗎?”
唐書中應該有記載此次戰役的結果和全部過程,所以也不用李長安多說。
李世民微微點頭。
“嗯,朕確實看到了,不過朕有件事想要麻煩賢侄一下。”
聽到李世民這話,李長安不免有些疑惑。
“二叔有事盡管說。”
李世民聞言沉默了一會兒,便開口道。
“此次戰役,賢侄提供的卡車隻能運送士兵抵達隴右道,再往西就困難了,所以還是要行軍騎馬。”
“冬季嚴寒,不利於我們出兵,但朕料想吐穀渾也是這個想法,所以朕準備過幾日就對吐穀渾用兵,打他一個出其不意,而且要一戰功成。”
“所以朕準備采用閃擊戰的戰法,快速出擊,直達吐穀渾王庭,而這裏麵就需要充足的軍糧物資。”
說到這裏,李長安瞬間就明白怎麽迴事了。
軍糧嘛,後世倒是有,壓縮餅幹之類的物資一大堆。
方便攜帶,體積又小,重量還很輕,最關鍵的是飽腹感很強。
可以說是行軍必備。
既然都配備了軍糧了,那給士兵配上防彈衣和防彈頭盔肯定也是要的。
畢竟那都是大唐的軍隊,能減少傷亡就盡量減少傷亡。
有了防彈衣,便可以抵禦弓弩的射擊,而防彈頭盔可以保護好頭部。
隻不過這一套裝備下來一個士兵估計最少也得一千塊錢。
所以這次出征的人數不能太多,否則李世民這樣一仗打下來可老費錢了。
念及此,李長安便道。
“後世倒是有一些方便攜帶的軍糧可以給大唐的士兵使用,除此之外,小侄還建議士兵穿戴防彈背心和防彈頭盔,有了這兩樣東西,那刀槍弓弩可以說毫無作用。”
“如此二叔的閃擊吐穀渾計劃,勝算也高很多。”
“就是這些東西需要耗費一些銀錢,所以此次二叔派出的兵馬不能太多,否則這一仗下來耗資甚巨啊!”
聽到李長安的話,李世民微微點頭。
“賢侄說的是,看史書上記載朕此次出兵十萬,其實真正有一戰之力的也就三五萬,大多數士兵都是在運輸物資。”
“現在有了賢侄提供的軍糧,那這些運輸物資的士兵倒是可以減去。”
“為了閃擊吐穀渾,兵馬不宜過多,要做到精準打擊。”
“所以朕準備讓李靖和侯君集率領一萬騎兵出擊吐穀渾。”
“哦,對了,可能還需要賢侄提供一些東西,就是上次賢侄給兕子他們看月亮用的那個望遠鏡,有了望遠鏡再加上短波對講機。”
“朕相信此戰必勝!”
李世民很有信心。
李長安聞言粗略的算了一下,一萬騎兵需要的物資大概就是一千萬。
這個數額似乎還可以接受。
至於望遠鏡嘛,上次的那個可不是用來打仗的。
還得給李世民買幾個軍用望遠鏡。
“嗯,二叔,那小侄這些日子就把軍隊物資的事情辦妥。”
“那就勞煩賢侄了。”
“二叔客氣了。”
從書房拿著對聯出來後,李長安便帶著幾位公主開始貼對聯和福字。
小公主給李長安撕著雙麵膠,撕下來後就遞給李長安。
一大一小配合默契。
沒多久,別墅內就貼好了。
李母看著這春聯上麵的字,也是忍不住讚歎。
“沒想到他二叔的書法這麽好,寫的字可真好看!”
長孫皇後聞言微微一笑。
書法一道,李世民的造詣還是很高的。
忙完這些的李長安迴到臥室,打開手機,在網上開始下單軍需物資。
防彈衣,防彈頭盔,望遠鏡,軍用口糧,下單的時候,李長安又看到了軍用水壺。
於是又多加了一個。
買完後,發現一共花了一千五百多萬。
算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
還好他有超市的錢支撐,所以這一千五百多萬對他來說並不多。
崔亮那小子最近也因為李長安直接躺平了。
古董店基本就是個幌子。
要不是為了李長安,估計他就關店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李父才帶著李淵迴來。
兩人又是滿載而歸。
看的李長安也是一陣無語。
不知道這桶裏麵有幾條是他們自己釣上來的。
倆人也是個好麵子的主兒。
今晚是大年夜,桌子上的菜很豐盛,雞鴨魚肉樣樣都有。
當然還有一些是李長安從飯店買迴來的。
主要是人太多,李母一個人也忙不過來。
所以就象征性的做了幾個菜,剩下的都是李長安買的。
“二叔,送你的二十四史你沒看完?”
“這個......朕隻是看了舊唐書和新唐書還有唐朝以前的一些史書,至於五代史還沒時間看。”
二十四史實在是太多,他看的有些頭疼。
說起來,也是李麗質的孝心。
就是最近這些女兒的孝心實在是太強大,強大到他有點累。
隻能一點一點的看。
聽到這話李長安才明白,難怪李世民不知道北宋那兩個皇帝。
見狀也就沒直接說出來,隻跟李世民說。
“二叔,你有時間看看宋史,就知道還有哪兩個皇帝的書法造詣比你高了。”
“宋史?”
李世民喃喃念道。
“好,有時間朕一定仔細看看,朕倒想知道這兩人是誰!”
“嗯,那二叔繼續寫吧,下聯是江山似錦祥雲遍地福長臨。”
“好。”
李世民應了一聲,繼續揮毫潑墨。
寫完後又寫了一副橫批,福壽雙全。
李世民和李承乾看著這副對聯,心中也漸漸體會到了這句子中的妙意。
難怪此物名為對聯,對仗確實工整。
頗為有趣的一種新文格式。
李長安又讓李世民寫了一幅還有幾個大大的福字。
也算省了不少錢。
把東西收起來,正準備去貼春聯。
還沒出房門,就被李世民給叫住了,李長安拿著對聯一臉疑惑。
“二叔還有別的事嗎?”
李世民聞言想了想,才一臉鄭重的說。
“賢侄,方才吐穀渾犯邊你應該知道了吧。”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
“嗯,小侄聽承乾說了,不過這件事的結果二叔應該清楚啊,二叔不是看過唐史了嗎?”
唐書中應該有記載此次戰役的結果和全部過程,所以也不用李長安多說。
李世民微微點頭。
“嗯,朕確實看到了,不過朕有件事想要麻煩賢侄一下。”
聽到李世民這話,李長安不免有些疑惑。
“二叔有事盡管說。”
李世民聞言沉默了一會兒,便開口道。
“此次戰役,賢侄提供的卡車隻能運送士兵抵達隴右道,再往西就困難了,所以還是要行軍騎馬。”
“冬季嚴寒,不利於我們出兵,但朕料想吐穀渾也是這個想法,所以朕準備過幾日就對吐穀渾用兵,打他一個出其不意,而且要一戰功成。”
“所以朕準備采用閃擊戰的戰法,快速出擊,直達吐穀渾王庭,而這裏麵就需要充足的軍糧物資。”
說到這裏,李長安瞬間就明白怎麽迴事了。
軍糧嘛,後世倒是有,壓縮餅幹之類的物資一大堆。
方便攜帶,體積又小,重量還很輕,最關鍵的是飽腹感很強。
可以說是行軍必備。
既然都配備了軍糧了,那給士兵配上防彈衣和防彈頭盔肯定也是要的。
畢竟那都是大唐的軍隊,能減少傷亡就盡量減少傷亡。
有了防彈衣,便可以抵禦弓弩的射擊,而防彈頭盔可以保護好頭部。
隻不過這一套裝備下來一個士兵估計最少也得一千塊錢。
所以這次出征的人數不能太多,否則李世民這樣一仗打下來可老費錢了。
念及此,李長安便道。
“後世倒是有一些方便攜帶的軍糧可以給大唐的士兵使用,除此之外,小侄還建議士兵穿戴防彈背心和防彈頭盔,有了這兩樣東西,那刀槍弓弩可以說毫無作用。”
“如此二叔的閃擊吐穀渾計劃,勝算也高很多。”
“就是這些東西需要耗費一些銀錢,所以此次二叔派出的兵馬不能太多,否則這一仗下來耗資甚巨啊!”
聽到李長安的話,李世民微微點頭。
“賢侄說的是,看史書上記載朕此次出兵十萬,其實真正有一戰之力的也就三五萬,大多數士兵都是在運輸物資。”
“現在有了賢侄提供的軍糧,那這些運輸物資的士兵倒是可以減去。”
“為了閃擊吐穀渾,兵馬不宜過多,要做到精準打擊。”
“所以朕準備讓李靖和侯君集率領一萬騎兵出擊吐穀渾。”
“哦,對了,可能還需要賢侄提供一些東西,就是上次賢侄給兕子他們看月亮用的那個望遠鏡,有了望遠鏡再加上短波對講機。”
“朕相信此戰必勝!”
李世民很有信心。
李長安聞言粗略的算了一下,一萬騎兵需要的物資大概就是一千萬。
這個數額似乎還可以接受。
至於望遠鏡嘛,上次的那個可不是用來打仗的。
還得給李世民買幾個軍用望遠鏡。
“嗯,二叔,那小侄這些日子就把軍隊物資的事情辦妥。”
“那就勞煩賢侄了。”
“二叔客氣了。”
從書房拿著對聯出來後,李長安便帶著幾位公主開始貼對聯和福字。
小公主給李長安撕著雙麵膠,撕下來後就遞給李長安。
一大一小配合默契。
沒多久,別墅內就貼好了。
李母看著這春聯上麵的字,也是忍不住讚歎。
“沒想到他二叔的書法這麽好,寫的字可真好看!”
長孫皇後聞言微微一笑。
書法一道,李世民的造詣還是很高的。
忙完這些的李長安迴到臥室,打開手機,在網上開始下單軍需物資。
防彈衣,防彈頭盔,望遠鏡,軍用口糧,下單的時候,李長安又看到了軍用水壺。
於是又多加了一個。
買完後,發現一共花了一千五百多萬。
算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
還好他有超市的錢支撐,所以這一千五百多萬對他來說並不多。
崔亮那小子最近也因為李長安直接躺平了。
古董店基本就是個幌子。
要不是為了李長安,估計他就關店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李父才帶著李淵迴來。
兩人又是滿載而歸。
看的李長安也是一陣無語。
不知道這桶裏麵有幾條是他們自己釣上來的。
倆人也是個好麵子的主兒。
今晚是大年夜,桌子上的菜很豐盛,雞鴨魚肉樣樣都有。
當然還有一些是李長安從飯店買迴來的。
主要是人太多,李母一個人也忙不過來。
所以就象征性的做了幾個菜,剩下的都是李長安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