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二叔這書法嘛,在皇帝中也就排在第三吧
大唐,我是晉陽小公主的奶爸 作者:曙光之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後。
李長安起床來到客廳,李麗質,豫章,李孟薑和長孫皇後還有張婕妤,李母正在看電視。
李淵和李父又出去釣魚了,這次李世民倒沒去。
和李承乾在書房待著,倆人關著門,不知道有啥事。
李泰和李治還在睡覺。
四個小丫頭也沒睡醒。
李母看到李長安出來,於是問他。
“馬上就要過年了,怎麽也不貼春聯和福字?”
“是沒有買嗎?”
李長安聞言這才想起來,這兩樣最重要的東西還沒弄呢。
難怪他總覺得別墅裏麵少了點啥。
以往過年都是爸媽在弄這些瑣碎的東西,他也沒注意。
今年到是個例外。
一旁的長孫皇後和張婕妤還有三位公主聽到李母這話也是一陣好奇。
這春聯是何物啊?
不過她們沒有開口問,畢竟有些東西是後世的,她們也不了解。
其實對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當時人們稱之為“桃符”。?
而對聯的正式記載出現在五代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則是對聯最為興盛的時期?。
對聯的起源與古代驅邪避災的習俗密切相關。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上通常書寫著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以驅鬼壓邪。
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時期,人們開始在桃符上書寫聯語,以表達除舊迎新的喜悅與期盼,這就是最早的春聯?。
而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被認為是對聯的創始人之一。
他在寢殿門上的桃符板題寫了第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被視為華夏最早的對聯和春聯?。
所以長孫皇後她們並不知道春聯的由來。
“買了,怎麽可能沒買,我這就去弄。”
李長安說完便去了庫房,他記得庫房裏麵還有一些紅紙,當時忘記是幹什麽用的。
反正買了一些。
現在正好拿來寫春聯。
帶著一把剪刀和一遝紅紙迴到客廳後,便問長孫皇後,“二嬸,二叔出門了嗎?”
長孫皇後聞言搖搖頭,“沒有,和承乾在書房呢。”
“嗯。”
李長安說完便帶著東西去了書房。
接下來就是考驗李世民書法的時候了。
反正有個現成的書法大家,不用白不用。
比起市麵上那些春聯,他這幾幅可是皇帝寫的,還是唐太宗寫的。
誰比的過。
唯一能比的過的估計也就宋朝那倆皇帝了。
一個趙構,一個趙佶,當皇帝不怎麽樣,但藝術成就那是真的高。
高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來到書房門前,輕輕敲了敲書房的門。
沒過一會兒,門口就傳來一陣腳步聲。
隨著門被拉開後,李承乾正站在門口。
“兄長是來找父親的?”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
“有點事需要二叔幫忙,他在忙嗎?”
說完朝裏麵望了一眼,李世民正坐在書桌前麵,電腦被打開了。
裏麵傳來一些聲音。
仔細聽好像是在開會的樣子。
不知道什麽事情這麽著急,還要大過年的講。
李承乾連忙把李長安讓進來,而後關上書房的門,小聲歎了一口氣。
“哎,這不是到了冬季嘛,草原上連續下了好幾場大雪,凍死了許多牛羊。”
“於是吐穀渾可汗伏允就率部時常侵擾蘭州、廓州等地方,攪擾的邊境不得安寧。”
“父親正在和朝臣們商量這件事,大過年的遇上這種事情也是常有的事。”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草原各部在冬季進犯中原王朝是常有的事情,不管任何朝代,基本都會有。
史書記載這次的戰役先是唐太宗派段誌玄率部沿黃河上遊北岸進擊。
另派將軍樊興率部沿黃河南岸進擊,一路上連戰皆捷,追擊八百餘裏。
但吐穀渾部本以遊牧為生,來去十分輕便,待唐軍退迴,又卷土重來,並繼續出兵攻擊唐涼州(甘肅武威)。
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決心大舉征討,任命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統五路大軍全麵出擊。
一路由兵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總管,出積石鎮(今甘肅臨夏縣西)。
一路由都督赤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出赤水(今青海貴德縣東),與侯君集會合。
一路由刑部尚書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出擊鄯善(今甘肅玉門關外)。
一路由利州(今四川廣元)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出擊鹽澤(今新疆羅布泊東南一帶)。
一路由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出擊且末(今塔裏木河南麵大戈壁)。
最終一戰定乾坤,征服吐穀渾。
過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李世民才掛斷了會議視頻。
抬頭看到李長安在書房內,不免好奇的問他。
“賢侄有事?”
“哦,這不是馬上過年了嗎,在後世過年有個習俗,就是貼春聯,小侄想著二叔的書法古今冠絕,所以特意來勞煩一下二叔給寫幾個字。”
李長安笑著說。
“原來是寫字啊,小事情,朕也好久沒有動筆了,賢侄來的正好。”
李世民頗為豪爽的說。
李長安聞言便把紙張裁好,而後鋪在一旁的桌子上,把毛筆和墨水放在桌子的一角。
“那小侄念一句,二叔寫一句,一張條幅上麵寫一句就行。”
“好,賢侄盡管念來。”
李長安聞言拿出手機搜了幾幅春聯,從裏麵選了一副差不多的。
而後念道。
“歲月流金瑞氣滿門春正盛。”
李世民聞言微微愣了一下,因為這種格式的句子,他還是頭一次寫。
念著倒也通順,就是跟詩歌文章這些不太一樣。
不過既然是後世的東西,就按照李長安念的來寫吧。
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幾個字寫的行雲流水。
是李世民最擅長的楷書,模仿王羲之的筆法。
看著頗有王羲之的神韻。
李長安和李承乾看著李世民的字,不住的點頭。
“二叔這書法當真是皇帝之中的佼佼者了。”
“佼佼者?朕這書法雖比不上二王,但在皇帝之中還拿不了個狀元?”
李世民很不服氣。
竟然還有皇帝的書法比他還厲害,簡直沒辦法忍。
他可是有蘭亭序的人。
李長安起床來到客廳,李麗質,豫章,李孟薑和長孫皇後還有張婕妤,李母正在看電視。
李淵和李父又出去釣魚了,這次李世民倒沒去。
和李承乾在書房待著,倆人關著門,不知道有啥事。
李泰和李治還在睡覺。
四個小丫頭也沒睡醒。
李母看到李長安出來,於是問他。
“馬上就要過年了,怎麽也不貼春聯和福字?”
“是沒有買嗎?”
李長安聞言這才想起來,這兩樣最重要的東西還沒弄呢。
難怪他總覺得別墅裏麵少了點啥。
以往過年都是爸媽在弄這些瑣碎的東西,他也沒注意。
今年到是個例外。
一旁的長孫皇後和張婕妤還有三位公主聽到李母這話也是一陣好奇。
這春聯是何物啊?
不過她們沒有開口問,畢竟有些東西是後世的,她們也不了解。
其實對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當時人們稱之為“桃符”。?
而對聯的正式記載出現在五代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則是對聯最為興盛的時期?。
對聯的起源與古代驅邪避災的習俗密切相關。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上通常書寫著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以驅鬼壓邪。
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時期,人們開始在桃符上書寫聯語,以表達除舊迎新的喜悅與期盼,這就是最早的春聯?。
而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被認為是對聯的創始人之一。
他在寢殿門上的桃符板題寫了第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被視為華夏最早的對聯和春聯?。
所以長孫皇後她們並不知道春聯的由來。
“買了,怎麽可能沒買,我這就去弄。”
李長安說完便去了庫房,他記得庫房裏麵還有一些紅紙,當時忘記是幹什麽用的。
反正買了一些。
現在正好拿來寫春聯。
帶著一把剪刀和一遝紅紙迴到客廳後,便問長孫皇後,“二嬸,二叔出門了嗎?”
長孫皇後聞言搖搖頭,“沒有,和承乾在書房呢。”
“嗯。”
李長安說完便帶著東西去了書房。
接下來就是考驗李世民書法的時候了。
反正有個現成的書法大家,不用白不用。
比起市麵上那些春聯,他這幾幅可是皇帝寫的,還是唐太宗寫的。
誰比的過。
唯一能比的過的估計也就宋朝那倆皇帝了。
一個趙構,一個趙佶,當皇帝不怎麽樣,但藝術成就那是真的高。
高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來到書房門前,輕輕敲了敲書房的門。
沒過一會兒,門口就傳來一陣腳步聲。
隨著門被拉開後,李承乾正站在門口。
“兄長是來找父親的?”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
“有點事需要二叔幫忙,他在忙嗎?”
說完朝裏麵望了一眼,李世民正坐在書桌前麵,電腦被打開了。
裏麵傳來一些聲音。
仔細聽好像是在開會的樣子。
不知道什麽事情這麽著急,還要大過年的講。
李承乾連忙把李長安讓進來,而後關上書房的門,小聲歎了一口氣。
“哎,這不是到了冬季嘛,草原上連續下了好幾場大雪,凍死了許多牛羊。”
“於是吐穀渾可汗伏允就率部時常侵擾蘭州、廓州等地方,攪擾的邊境不得安寧。”
“父親正在和朝臣們商量這件事,大過年的遇上這種事情也是常有的事。”
李長安聞言點點頭,草原各部在冬季進犯中原王朝是常有的事情,不管任何朝代,基本都會有。
史書記載這次的戰役先是唐太宗派段誌玄率部沿黃河上遊北岸進擊。
另派將軍樊興率部沿黃河南岸進擊,一路上連戰皆捷,追擊八百餘裏。
但吐穀渾部本以遊牧為生,來去十分輕便,待唐軍退迴,又卷土重來,並繼續出兵攻擊唐涼州(甘肅武威)。
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決心大舉征討,任命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統五路大軍全麵出擊。
一路由兵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總管,出積石鎮(今甘肅臨夏縣西)。
一路由都督赤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出赤水(今青海貴德縣東),與侯君集會合。
一路由刑部尚書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出擊鄯善(今甘肅玉門關外)。
一路由利州(今四川廣元)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出擊鹽澤(今新疆羅布泊東南一帶)。
一路由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出擊且末(今塔裏木河南麵大戈壁)。
最終一戰定乾坤,征服吐穀渾。
過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李世民才掛斷了會議視頻。
抬頭看到李長安在書房內,不免好奇的問他。
“賢侄有事?”
“哦,這不是馬上過年了嗎,在後世過年有個習俗,就是貼春聯,小侄想著二叔的書法古今冠絕,所以特意來勞煩一下二叔給寫幾個字。”
李長安笑著說。
“原來是寫字啊,小事情,朕也好久沒有動筆了,賢侄來的正好。”
李世民頗為豪爽的說。
李長安聞言便把紙張裁好,而後鋪在一旁的桌子上,把毛筆和墨水放在桌子的一角。
“那小侄念一句,二叔寫一句,一張條幅上麵寫一句就行。”
“好,賢侄盡管念來。”
李長安聞言拿出手機搜了幾幅春聯,從裏麵選了一副差不多的。
而後念道。
“歲月流金瑞氣滿門春正盛。”
李世民聞言微微愣了一下,因為這種格式的句子,他還是頭一次寫。
念著倒也通順,就是跟詩歌文章這些不太一樣。
不過既然是後世的東西,就按照李長安念的來寫吧。
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幾個字寫的行雲流水。
是李世民最擅長的楷書,模仿王羲之的筆法。
看著頗有王羲之的神韻。
李長安和李承乾看著李世民的字,不住的點頭。
“二叔這書法當真是皇帝之中的佼佼者了。”
“佼佼者?朕這書法雖比不上二王,但在皇帝之中還拿不了個狀元?”
李世民很不服氣。
竟然還有皇帝的書法比他還厲害,簡直沒辦法忍。
他可是有蘭亭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