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康記得,大明對所有朝貢國的朝貢頻率以及人數,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這主要是因為,一些朝貢國為了通過朝貢獲取賞賜,頻繁的來大明朝貢,而且人數越來越多,搞的老大哥也吃不消。


    是以就將周邊的朝貢國規定了嚴格的頻率和人數,比如暹羅、安南三年一朝,人數不能超過一百,倭國十年一朝,人數不能超過一百五。


    高麗國最是優待,一年一朝,人數兩百。


    還有些比較遠的小國,基本規定人數都在十人以內。


    由於此時交通不便,溝通效率極低,一般情況下,朝廷是不知道明年會有哪些國家來朝貢的。


    張世康之所以詢問,也隻是碰碰運氣,看看方正化和劉文柄能否通過經驗猜測到一些。


    可沒曾想,方正化和劉文柄竟然給出了十分確切的答案。


    “指揮使大人,今年來的那四個朝貢國,明歲大概率仍舊會來。”劉文柄道。


    “侯爺所言甚是,咱家也覺著,他們明年肯定會來。”方正化附議道,還順帶將原因告知。


    原來這些年,因為大明內憂外患,財政一直處於赤字狀態,隻能不得已降低對朝貢國的封賞。


    不少朝貢國於是就不來了,給出的理由也很直白,大明一直打仗,關外有兇殘的韃子,關內有兇殘的流寇,使團總被洗劫,讓朝廷沒話說。


    倭國更是因為幾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幹脆就再也沒來朝貢過。


    倒是因為暹羅和安南等幾個小國,因為距離大明比較近,還會偶爾來一趟碰碰運氣。


    而很顯然,今年他們就趕上了好時候。


    國庫最多的時候,存銀將近兩億兩,崇禎老哥都沒這麽富過,是以,封賞給的倒是十分大方。


    這些小國嚐到了好處,哪有不繼續來的道理?


    “我朝不是給朝貢國都規定了朝貢頻率和人數嗎?”張世康皺眉。


    “大人,我朝確實有具體規定,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劉文柄迴道。


    按照劉文柄的說法,雖然規定很嚴格,不僅規定了頻率和人數,朝廷甚至連朝貢國走哪條道都規定了,但執行的卻很鬆懈。


    比如萬曆年間,規定高麗國要從陸路進貢,但由於海路便利,貢使經常走海路。


    至於朝貢頻率,執行的也很不好,以琉球為例,雖然規定是兩年一貢,但經常是一年多貢。


    僅永樂十三年,就有三月、四月、八月三次進貢。


    倭國更是如此,不但進貢頻率高,而且在很多方麵都打破了朝廷的規定。


    永樂九年倭國遣使入貢,先到達寧波,由於攜帶了刀劍等兵器,觸犯了明朝法律。


    禮部尚書李至剛認為法律規定外國貢使不能攜帶兵器,更不能私下賣給百姓,應將倭國使團攜帶的刀劍查封後送往京師。


    而明成祖朱棣則認為“外夷向慕中國,來修朝貢,危蹈海波,跋涉萬裏,道路既遠,資費亦多……豈當一切拘之禁令?”。


    於是成祖下令由官府出錢購買了倭國所攜帶的兵器,倭國含淚又大賺了一把。


    高麗國也很誇張,沒投敵之前,不管大明多窮,每年都來,而且使團人數也越來越多。


    “我尼瑪……這是把咱們朝廷當羊毛在薅呀!”張世康沒忍住,口吐芬芳道。


    向來都是他薅別人羊毛,如今卻也感受到了被薅羊毛的感覺。


    原來被別人薅羊毛這麽讓人不爽啊!


    “明歲他們抵達京城時,若我在京城,務必要通知我,本帥要親自接待他們!”張世康給兩人下令道。


    “屬下遵命!”劉文柄拱手道。


    他大致猜到自己這位指揮使大人要幹什麽了,不止是他,方正化其實也猜到了。


    不過兩人都心照不宣的領命,反正他們很清楚,不管鎮國公怎麽折騰,陛下都不會在意的。


    敲定了此事後,張世康就離開了錦衣衛衙門。


    開完了財政會議後,接下來的幾天張世康倒悠閑,畢竟要過年了。


    一整年沒有陪伴妻小,他很是老實的在家基本沒有出門,隻是可惜的是娃兒太小,還不會叫爹。


    張世康將明歲朝廷打算正式開辦大明錢莊的事告知了柳如是等老婆,並告訴她們,明歲倘若有興致的,都可以參與其中,他都跟崇禎老哥和閣臣打過招唿了。


    這個消息使柳如是等女格外高興,她們此前雖然因為家道中落或者家貧,被賣作歌姬。


    但諸如柳如是、顧橫波和寇白門等女,都曾寫過不少詩篇,表達自己想為國效力,卻又因為女兒身無可奈何的想法。


    如今這個想法,經由她們的夫君得以實現,她們當然有理由高興。


    寇白門最是激動,甚至覺得此前張世康口授給她們,關於經濟、金融方麵的知識時學的不夠用心。


    於是寇白門便央求張世康給她補課,當然,補課可不是白補的,張世康往往是一邊做進出口貿易一邊講,認為這樣別有一番風趣。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白門是真的好。


    再有兩天就要過年了,張世康本以為終於可以清淨幾天了,然而臘月二十八這天下午,張世康收到了一封來自泉州的信。


    信自然是海清伯鄭芝龍寫的,鄭芝龍沒什麽文化,書信遣詞倒是咬文嚼字,一看就是手下代為潤筆的。


    開篇是對張世康的一番恭維,詞藻很是浮誇,張世康知道古人寫信,尤其是這等摻雜著利益關係的信,開篇根本就不用看,全是廢話。


    於是他直接從信的中間部分開始看,發現鄭芝龍果然是因為東番島突然多出來的那三十艘蓋倫戰船。


    鄭芝龍在信中推測,說紅毛夷如此作為,就是在挑釁他的底線。


    還說隻要那三十艘蓋倫戰船敢離開港口,他必然會率領鄭家水師,將那批船全部擊沉。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鄭芝龍在信裏不止一次打包票,說讓張世康放心,他鄭芝龍肯定可以保護朝廷的海防安全,讓他千萬不要有其他心思雲雲。


    張世康看完就嗬嗬了。


    他意識到,鄭芝龍可能已經意識到這批船是朝廷的。


    畢竟鄭芝龍壟斷了三條航線,在東番島上也有很多的眼線。


    鄭芝龍看似是說紅毛夷在挑釁他的底線,倒不如是警告朝廷,警告他張世康,不要挑釁他的底線。


    媽了巴子的,真當自己是根蔥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