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後,應天在常遇春和藍玉的調集下,已然集結了十萬大軍,大軍開始緩緩的朝著河套出發,沿途中收到軍令的將軍們,也開始抽調精兵等著和大軍匯合。
朱元璋和李星寒站在城頭,看著大軍帶起的煙塵,片刻後,朱元璋開口道:“這次出征的軍士之精良,民夫之多,超過了任何一次,希望這一次能讓大元長長記性,不要再妄圖犯我邊境了。星寒,這一仗不知道要打幾年,太遠了,遠到沒有這些富商的支持,僅憑著國庫我真的有些心疼。”
李星寒安慰朱元璋道:“大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潑天的功勞,都在這場北伐當中,我們必勝,隻不過希望能快一些迴來,我總想著讓標兒去北伐,是個好事,但是在軍中蹉跎太久,也不是個辦法。”
“嗯....希望如此吧,明天你就帶著朝廷的物資和糧食去慰問一下各地的百姓吧,”
“對了,帶上公文和我準備的大誥,告訴他們,可以自行開墾糧田,但是必須向朝廷上報,如果被欺壓和貪官壓榨,讓他們隨時進京,我親自接待。”
“多幾口田,百姓的日子就好一些,可就怕剛剛開完,就有人跳出來說這是他家的地了。”
朱元璋想的很多,這連年戰亂結束,沒個十年八年,百姓怕是緩不過來的,再加上朝廷的眼線不可能隨時看著下麵,有些膽子大的,現在已經開始向百姓伸手了。
讓百姓生息,是個難題,也是朱元璋必須要做的,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百姓的苦,也沒人比他更需要百姓的擁戴,從萬民中而出,就需要萬民親手把自己舉向雲端。
為了維護朝廷的穩定和皇權的永恆,一顆種子暗中在朱元璋心裏發了芽,隻是還沒到結果的日子,就連李星寒,也是沒必要說的。
兩人走下城樓,馬公公手捧長刀走了過來:“陛下,您要的刀。”
朱元璋接過長刀遞給李星寒:“這是我找了最好的鐵匠用了真正的天落寒潭的冷玄鐵打造的,鋒利無比,無堅不摧,我閑來無事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秋水雁翎,這刀送你,配上我給你的金牌,這次下去,有不法的官員,砍了吧,讓老百姓念咱老朱家個好。”
“大哥,幾品之下?”李星寒問道。
朱元璋笑了起來:“幾品?若是坐實了不法,你這堂堂歧王,一品二品也砍得。”
李星寒聽完心頭一緊,這一品二品官員,可是沒那麽好砍頭的,不過朱元璋說的也對,若不犯法,誰會去剝奪他們的榮華富貴呢。
兄弟二人分別,朱元璋讓李星寒休息幾天後就出發,李星寒懂朱元璋的意思,當晚收拾了行李,第二天就趕赴揚州,此次出行的第一站。
到了揚州後,李星寒按照朱元璋的安排將大誥和公文交給了揚州知府吳俊奇,之後讓揚州參將司徒亮將帶來的糧食和錢財分給想要落戶揚州城外的流民,安頓好一切,李星寒開始獨自一人在揚州府中走動起來。
路過一個糕點鋪,李星寒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一個穿著得體的公子,站在鋪子前看了半晌,想要買些點心,可掂量一下錢袋子,發現囊中羞澀,轉頭帶著家丁就要離去。
這間點心鋪子雖然高檔,但是如此衣著之人買不起,就引來了老板的嘲笑。
公子想要發火,可是一想自己確實買不起,咬咬牙帶著家丁離去,路過身邊的時候,李星寒聽到了家丁的話:“東濟少爺,莫要和他生氣,這次老爺傾盡全家之力幫陛下北伐,也是想給你換個功名罷了,唉,沒想到一次將錢全都交出去,府內的開支也縮緊了,少爺你也沒有零花錢,若是以前,就他們家那個破點心,能不能入了你的口還兩說呢。呸。”
“不過想想人家沈大人和秦大人的仕途就是這麽來的,東濟少爺還是忍忍吧。”
被喚為東濟少爺的公子點點頭:“功名不功名的,我沒想過,但是我爹將錢都捐出去,我是認同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是國家沒了,我們還有什麽依靠的東西呢,現在的陛下,可比之前的大元和張士誠好太多了。走吧,迴去喝碗麵湯,今晚還要溫書呢。”
將家產全部捐出,籍貫揚州的就方家一戶,李星寒看過了那十八人的名單,自然心中有數。
“這位公子可是姓方?”李星寒問道。
方東濟一愣:“閣下是?”
這十八人捐出錢財本身不是什麽秘密,可也就商會的那些人知道,如今碰到一個直接問自己姓名的,不是官,那就是商會總部的人了。
“我叫李星寒。”
“歧.....”方東濟納頭便拜,被李星寒托住。
“大街之上不必行禮,晚上無事,去你家吃個飯如何?”
方東濟大喜,沒想到剛捐完錢,就碰到了歧王殿下,正欲答應,臉上卻露出了猶豫之色:“殿下,吃個飯當然可以,可是家裏現在的開支緊,怕是沒什麽好的讓您吃了。”
“無妨,我借你們個地方就行,這頓我請。”
從懷中摸出一張百兩的銀票交給家丁:“拿去準備晚飯,順便給你們公子買點點心,我看他剛才可是想吃的緊呢。”
“殿下....這不好....等我讓四柱去找我爹要錢,您親至還要掏飯錢,不合禮數,不合禮數。”
方東濟說著要搶家丁四柱手中的銀票,被李星寒擋住:“你家是大明朝的忠良,我請你們吃頓飯也是正常。”
揮手讓四柱去買食材,李星寒讓方東濟帶著自己迴到了方家。
曾經的方家住的可是幾進幾出的大宅,如今將錢盡數捐出,連祖產也變賣了出去,一家人在城外買了幾個大雜院,就如此的生活著。等著朱元璋的恩典降臨。
穿著布衣的方東濟之父方和正在雜院中喝著大碗茶,就眼看著自己兒子帶著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人走了進來,常年經商的方和眼睛毒辣,雖然此人和自己兒子正有說有笑,可是身上的上位者氣息是蓋不住的。
起身幾步走上前:“兒子,這位大人是。”
方東濟清了清嗓子介紹道:“爹,這位是歧王殿下,在街上認出我來,我便請殿下來家裏用飯,不過我身上沒帶錢,四柱去買東西了,拿的是殿下的銀子。”
方東濟越說越不好意思,聲音逐漸的低了下去。
朱元璋和李星寒站在城頭,看著大軍帶起的煙塵,片刻後,朱元璋開口道:“這次出征的軍士之精良,民夫之多,超過了任何一次,希望這一次能讓大元長長記性,不要再妄圖犯我邊境了。星寒,這一仗不知道要打幾年,太遠了,遠到沒有這些富商的支持,僅憑著國庫我真的有些心疼。”
李星寒安慰朱元璋道:“大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潑天的功勞,都在這場北伐當中,我們必勝,隻不過希望能快一些迴來,我總想著讓標兒去北伐,是個好事,但是在軍中蹉跎太久,也不是個辦法。”
“嗯....希望如此吧,明天你就帶著朝廷的物資和糧食去慰問一下各地的百姓吧,”
“對了,帶上公文和我準備的大誥,告訴他們,可以自行開墾糧田,但是必須向朝廷上報,如果被欺壓和貪官壓榨,讓他們隨時進京,我親自接待。”
“多幾口田,百姓的日子就好一些,可就怕剛剛開完,就有人跳出來說這是他家的地了。”
朱元璋想的很多,這連年戰亂結束,沒個十年八年,百姓怕是緩不過來的,再加上朝廷的眼線不可能隨時看著下麵,有些膽子大的,現在已經開始向百姓伸手了。
讓百姓生息,是個難題,也是朱元璋必須要做的,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百姓的苦,也沒人比他更需要百姓的擁戴,從萬民中而出,就需要萬民親手把自己舉向雲端。
為了維護朝廷的穩定和皇權的永恆,一顆種子暗中在朱元璋心裏發了芽,隻是還沒到結果的日子,就連李星寒,也是沒必要說的。
兩人走下城樓,馬公公手捧長刀走了過來:“陛下,您要的刀。”
朱元璋接過長刀遞給李星寒:“這是我找了最好的鐵匠用了真正的天落寒潭的冷玄鐵打造的,鋒利無比,無堅不摧,我閑來無事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秋水雁翎,這刀送你,配上我給你的金牌,這次下去,有不法的官員,砍了吧,讓老百姓念咱老朱家個好。”
“大哥,幾品之下?”李星寒問道。
朱元璋笑了起來:“幾品?若是坐實了不法,你這堂堂歧王,一品二品也砍得。”
李星寒聽完心頭一緊,這一品二品官員,可是沒那麽好砍頭的,不過朱元璋說的也對,若不犯法,誰會去剝奪他們的榮華富貴呢。
兄弟二人分別,朱元璋讓李星寒休息幾天後就出發,李星寒懂朱元璋的意思,當晚收拾了行李,第二天就趕赴揚州,此次出行的第一站。
到了揚州後,李星寒按照朱元璋的安排將大誥和公文交給了揚州知府吳俊奇,之後讓揚州參將司徒亮將帶來的糧食和錢財分給想要落戶揚州城外的流民,安頓好一切,李星寒開始獨自一人在揚州府中走動起來。
路過一個糕點鋪,李星寒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一個穿著得體的公子,站在鋪子前看了半晌,想要買些點心,可掂量一下錢袋子,發現囊中羞澀,轉頭帶著家丁就要離去。
這間點心鋪子雖然高檔,但是如此衣著之人買不起,就引來了老板的嘲笑。
公子想要發火,可是一想自己確實買不起,咬咬牙帶著家丁離去,路過身邊的時候,李星寒聽到了家丁的話:“東濟少爺,莫要和他生氣,這次老爺傾盡全家之力幫陛下北伐,也是想給你換個功名罷了,唉,沒想到一次將錢全都交出去,府內的開支也縮緊了,少爺你也沒有零花錢,若是以前,就他們家那個破點心,能不能入了你的口還兩說呢。呸。”
“不過想想人家沈大人和秦大人的仕途就是這麽來的,東濟少爺還是忍忍吧。”
被喚為東濟少爺的公子點點頭:“功名不功名的,我沒想過,但是我爹將錢都捐出去,我是認同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是國家沒了,我們還有什麽依靠的東西呢,現在的陛下,可比之前的大元和張士誠好太多了。走吧,迴去喝碗麵湯,今晚還要溫書呢。”
將家產全部捐出,籍貫揚州的就方家一戶,李星寒看過了那十八人的名單,自然心中有數。
“這位公子可是姓方?”李星寒問道。
方東濟一愣:“閣下是?”
這十八人捐出錢財本身不是什麽秘密,可也就商會的那些人知道,如今碰到一個直接問自己姓名的,不是官,那就是商會總部的人了。
“我叫李星寒。”
“歧.....”方東濟納頭便拜,被李星寒托住。
“大街之上不必行禮,晚上無事,去你家吃個飯如何?”
方東濟大喜,沒想到剛捐完錢,就碰到了歧王殿下,正欲答應,臉上卻露出了猶豫之色:“殿下,吃個飯當然可以,可是家裏現在的開支緊,怕是沒什麽好的讓您吃了。”
“無妨,我借你們個地方就行,這頓我請。”
從懷中摸出一張百兩的銀票交給家丁:“拿去準備晚飯,順便給你們公子買點點心,我看他剛才可是想吃的緊呢。”
“殿下....這不好....等我讓四柱去找我爹要錢,您親至還要掏飯錢,不合禮數,不合禮數。”
方東濟說著要搶家丁四柱手中的銀票,被李星寒擋住:“你家是大明朝的忠良,我請你們吃頓飯也是正常。”
揮手讓四柱去買食材,李星寒讓方東濟帶著自己迴到了方家。
曾經的方家住的可是幾進幾出的大宅,如今將錢盡數捐出,連祖產也變賣了出去,一家人在城外買了幾個大雜院,就如此的生活著。等著朱元璋的恩典降臨。
穿著布衣的方東濟之父方和正在雜院中喝著大碗茶,就眼看著自己兒子帶著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人走了進來,常年經商的方和眼睛毒辣,雖然此人和自己兒子正有說有笑,可是身上的上位者氣息是蓋不住的。
起身幾步走上前:“兒子,這位大人是。”
方東濟清了清嗓子介紹道:“爹,這位是歧王殿下,在街上認出我來,我便請殿下來家裏用飯,不過我身上沒帶錢,四柱去買東西了,拿的是殿下的銀子。”
方東濟越說越不好意思,聲音逐漸的低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