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昊在打算建造這座邊貿重鎮的時候,還真沒想好它的名字。
待鎮子初具規模,正式開始與天狼通商之後,湧到此處來做買賣的人發現,做邊貿,銀子原來那麽好賺。
不久之後,這裏的人便都說,這個鎮子,乃是一個金銀陣,遍地都是金銀。隻要好好幹,在這裏做買賣,跟撿錢沒什麽區別。
楊昊聽到這話後,哈哈一笑,便順水推舟將這座鎮子命名為了金銀鎮。
如今,楚皇來到這裏也有半年多了,而且也做了一門買賣,甚至還闖出了一些名堂。
楚皇做的這門買賣,賣的不是實物商品,而是服務。
這門買賣就是,古玩字畫鑒賞。
這個主意,是楊昊給楚皇出的。
這三年來,楚皇雖然極少讓其他人去打擾自己,但卻沒少把楊昊叫過去嘮嗑。
同樣,這三年來,楊昊雖然各種忙,但卻也很樂意跟一來到寧遠就再也沒離開過的楚皇嘮嗑。
對於這位三年前禪位的楚皇,楊昊打心眼兒裏很是佩服。
別的不說,單憑楚皇禪位這一樣,就讓楊昊佩服不已。
在看過的那麽多個世界中,楊昊還真沒見過多少個帝王願意主動禪位的。
以地球為例,有幾個帝王不是一直幹到兩腳蹬天還不願讓位的?
便是在燈塔國等那些自詡的所謂民主國家,年紀比楚皇還大,身體比楚皇不知道差多少,甚至連走路都走不穩、連說話都說不清卻還要賴在所謂的總統職位上的,又有多少?
至於那些人為了爭奪或者保住一個帝王之位所做出的許多事,更是用天怒人怨幾個字都不足以概括。
所以,對於楚皇的禪位之舉,楊昊極為佩服。
而且,楊昊更佩服楚皇這位老人的睿智。尤其是楚皇來到寧遠這三年後,與楚皇接觸越多,聊得越多,楊昊對楚皇的睿智越是佩服。
楚皇的睿智,不僅僅隻是帝王心術。
楚皇的睿智,更是大智慧,是真地想要也能夠讓大楚真正變得國富民強的大智慧。
對於楊昊提出的許多想法,楚皇不僅一點就通,還能夠舉一反三,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
在位幾十年,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去看問題,許多問題,楚皇比楊昊看得要通透許多。對於楊昊想要做的許多事情,楚皇提出的許多疑惑和建議,也往往是楊昊或者寧遠的文武並未考慮全麵的。
可以說,這三年,若是沒有楚皇時時與楊昊交談,再由楊昊將楚皇的許多疑惑和建議轉告簡放等人,寧遠可能會走許多彎路。
楊昊更知道,這三年多來,雖然楚皇從未再踏出過寧遠地界半步,但是,楚皇卻一直與新皇保持著極為密切的聯係。
寧遠的許多事,自然一直在新皇的關注之中。但是,經由其他各種途徑傳於新皇耳中的消息,又怎比得上直接經由楚皇之手傳過去的消息分量那麽重?
所以,楊昊明白,自新皇承繼大位以來,整個大楚的施政方略與寧遠越來越貼近,楚皇這位老人功不可沒。
楊昊對楚皇佩服不已,經過這三年的密切接觸,楚皇亦對楊昊更為讚賞。
雖然已經知道了,楊昊所知道的那些東西都是其修行界的師傅告訴他的,但這絲毫並未妨礙楚皇的楊昊的讚賞。
知道是一迴事,願不願意去做,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迴事。
對於這一點,做了幾十年帝皇的楚皇看得比誰都清楚。
不說別的,就說之前站在楚皇麵前朝堂上的六部公卿,哪個不知道身為朝廷重臣,須當以國事為重,死而後已?
但是,他們做到了嗎?
不說他們,就說楚皇的親生兒子們,又有幾個是真地時時刻刻以國事為重?那個瘋掉的熊梧,和與他走得最近的那幾位親兄弟,之前的主要心思,不都是放在了爭奪儲君之位上了嗎?
但是,楚皇看到,楊昊不同。
這個小家夥,不但知道,而且去做了。
楚皇比誰都清楚,這個小家夥在寧遠鼓搗這些事情冒了多大的風險。
在禪位前的那幾年,不算被餘懷恩擋掉的那些,單說被交到楚皇手中的彈劾寧遠的奏折,都能夠堆滿一間屋子了。
若非楚皇對楊弘義極為信任,若非楚皇想要看看寧遠究竟能夠折騰出什麽來,就憑楊昊搞的那些東西,楊家所有人的腦袋早就不知道被砍了多少遍了。
更重要的是,楚皇一直都看得很明白,尤其是這三年看得更明白了,楊昊想要做的,是真地為了整個大楚,是真地希望能夠讓大楚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楊昊之前在楚皇麵前奏對時說的那番君臣舟水的話,楚皇一直覺得言猶在耳。
對於一位君王來說,這樣的話,毫無疑問極為刺耳,甚至大逆不道。
但是,在那日奏對之後,楚皇越是細想,越是覺得這番話有道理。
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又怎能算是一個好的君王?
不是一個好的君王,又怎能期望老百姓的擁戴?
老百姓若是不擁戴,一個君王也好,一個朝代也罷,又能有多長久?
這些道理,看明白想明白的人一定有。但是,敢對楚皇說出來的,隻有楊昊。敢這麽帶著整個寧遠朝整個方向走的,也隻有楊昊。
而楊昊,本不必這麽做。
憑借楊家的功績,楊昊即使什麽也不做,也可以像大楚許許多多的權貴子弟一樣,錦衣玉食一生,而且能比絕大多數的權貴子弟更紈絝。
但是,楊昊沒有就這麽躺平。
他冒著極大的風險,頂著無數的罵名,硬是帶著寧遠走到了今天。
而事實也證明了,楊昊做的,是對的。
楚皇雖已退位,但每每看到自己現在每天看到的一切,想想那個小家夥對自己說的接下來還要做的那些事情,都會覺得心懷激蕩。
讓大楚永昌,這是楚皇還未登上皇位時就有的夢想。
現在雖然退位了,但是,楚皇可以想見,隻要大楚照著寧遠的路走下去,那麽,大楚永昌,將不再隻是一個夢想。
而這一切,又怎麽離得開楊昊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家夥?
【七月份有一個最重要的審核,全力準備中】
待鎮子初具規模,正式開始與天狼通商之後,湧到此處來做買賣的人發現,做邊貿,銀子原來那麽好賺。
不久之後,這裏的人便都說,這個鎮子,乃是一個金銀陣,遍地都是金銀。隻要好好幹,在這裏做買賣,跟撿錢沒什麽區別。
楊昊聽到這話後,哈哈一笑,便順水推舟將這座鎮子命名為了金銀鎮。
如今,楚皇來到這裏也有半年多了,而且也做了一門買賣,甚至還闖出了一些名堂。
楚皇做的這門買賣,賣的不是實物商品,而是服務。
這門買賣就是,古玩字畫鑒賞。
這個主意,是楊昊給楚皇出的。
這三年來,楚皇雖然極少讓其他人去打擾自己,但卻沒少把楊昊叫過去嘮嗑。
同樣,這三年來,楊昊雖然各種忙,但卻也很樂意跟一來到寧遠就再也沒離開過的楚皇嘮嗑。
對於這位三年前禪位的楚皇,楊昊打心眼兒裏很是佩服。
別的不說,單憑楚皇禪位這一樣,就讓楊昊佩服不已。
在看過的那麽多個世界中,楊昊還真沒見過多少個帝王願意主動禪位的。
以地球為例,有幾個帝王不是一直幹到兩腳蹬天還不願讓位的?
便是在燈塔國等那些自詡的所謂民主國家,年紀比楚皇還大,身體比楚皇不知道差多少,甚至連走路都走不穩、連說話都說不清卻還要賴在所謂的總統職位上的,又有多少?
至於那些人為了爭奪或者保住一個帝王之位所做出的許多事,更是用天怒人怨幾個字都不足以概括。
所以,對於楚皇的禪位之舉,楊昊極為佩服。
而且,楊昊更佩服楚皇這位老人的睿智。尤其是楚皇來到寧遠這三年後,與楚皇接觸越多,聊得越多,楊昊對楚皇的睿智越是佩服。
楚皇的睿智,不僅僅隻是帝王心術。
楚皇的睿智,更是大智慧,是真地想要也能夠讓大楚真正變得國富民強的大智慧。
對於楊昊提出的許多想法,楚皇不僅一點就通,還能夠舉一反三,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
在位幾十年,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去看問題,許多問題,楚皇比楊昊看得要通透許多。對於楊昊想要做的許多事情,楚皇提出的許多疑惑和建議,也往往是楊昊或者寧遠的文武並未考慮全麵的。
可以說,這三年,若是沒有楚皇時時與楊昊交談,再由楊昊將楚皇的許多疑惑和建議轉告簡放等人,寧遠可能會走許多彎路。
楊昊更知道,這三年多來,雖然楚皇從未再踏出過寧遠地界半步,但是,楚皇卻一直與新皇保持著極為密切的聯係。
寧遠的許多事,自然一直在新皇的關注之中。但是,經由其他各種途徑傳於新皇耳中的消息,又怎比得上直接經由楚皇之手傳過去的消息分量那麽重?
所以,楊昊明白,自新皇承繼大位以來,整個大楚的施政方略與寧遠越來越貼近,楚皇這位老人功不可沒。
楊昊對楚皇佩服不已,經過這三年的密切接觸,楚皇亦對楊昊更為讚賞。
雖然已經知道了,楊昊所知道的那些東西都是其修行界的師傅告訴他的,但這絲毫並未妨礙楚皇的楊昊的讚賞。
知道是一迴事,願不願意去做,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迴事。
對於這一點,做了幾十年帝皇的楚皇看得比誰都清楚。
不說別的,就說之前站在楚皇麵前朝堂上的六部公卿,哪個不知道身為朝廷重臣,須當以國事為重,死而後已?
但是,他們做到了嗎?
不說他們,就說楚皇的親生兒子們,又有幾個是真地時時刻刻以國事為重?那個瘋掉的熊梧,和與他走得最近的那幾位親兄弟,之前的主要心思,不都是放在了爭奪儲君之位上了嗎?
但是,楚皇看到,楊昊不同。
這個小家夥,不但知道,而且去做了。
楚皇比誰都清楚,這個小家夥在寧遠鼓搗這些事情冒了多大的風險。
在禪位前的那幾年,不算被餘懷恩擋掉的那些,單說被交到楚皇手中的彈劾寧遠的奏折,都能夠堆滿一間屋子了。
若非楚皇對楊弘義極為信任,若非楚皇想要看看寧遠究竟能夠折騰出什麽來,就憑楊昊搞的那些東西,楊家所有人的腦袋早就不知道被砍了多少遍了。
更重要的是,楚皇一直都看得很明白,尤其是這三年看得更明白了,楊昊想要做的,是真地為了整個大楚,是真地希望能夠讓大楚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楊昊之前在楚皇麵前奏對時說的那番君臣舟水的話,楚皇一直覺得言猶在耳。
對於一位君王來說,這樣的話,毫無疑問極為刺耳,甚至大逆不道。
但是,在那日奏對之後,楚皇越是細想,越是覺得這番話有道理。
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又怎能算是一個好的君王?
不是一個好的君王,又怎能期望老百姓的擁戴?
老百姓若是不擁戴,一個君王也好,一個朝代也罷,又能有多長久?
這些道理,看明白想明白的人一定有。但是,敢對楚皇說出來的,隻有楊昊。敢這麽帶著整個寧遠朝整個方向走的,也隻有楊昊。
而楊昊,本不必這麽做。
憑借楊家的功績,楊昊即使什麽也不做,也可以像大楚許許多多的權貴子弟一樣,錦衣玉食一生,而且能比絕大多數的權貴子弟更紈絝。
但是,楊昊沒有就這麽躺平。
他冒著極大的風險,頂著無數的罵名,硬是帶著寧遠走到了今天。
而事實也證明了,楊昊做的,是對的。
楚皇雖已退位,但每每看到自己現在每天看到的一切,想想那個小家夥對自己說的接下來還要做的那些事情,都會覺得心懷激蕩。
讓大楚永昌,這是楚皇還未登上皇位時就有的夢想。
現在雖然退位了,但是,楚皇可以想見,隻要大楚照著寧遠的路走下去,那麽,大楚永昌,將不再隻是一個夢想。
而這一切,又怎麽離得開楊昊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家夥?
【七月份有一個最重要的審核,全力準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