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閔清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好些擺小吃攤的老板,在靠近他的桌麵上擺了一遝報紙略有二三十張,有些食客坐下吃食,還會順手買一份報紙,或是吃完把報紙往胳肢窩下一夾,悠哉的走了,或是吃完無事,便坐在那裏閱報,有時還與周圍人熱切的討論。

    間或也有路人走著走著,看到那裏有報紙,便會上前詢問價格,或是會買上一份。

    看的多了,便發現不僅僅是小吃攤,還有好些小茶館也是這般,但凡是還附帶賣報紙的,生意都遠比同行沒賣報紙的好上一些。

    去打聽一番後,這些報紙一般都賣六文錢,比之正規的發售報紙門店貴一文。

    去門店批發三十份報紙不過150文,但是放攤上轉手一賣,又不費人力物力,就能白得30文,果然天底下的百姓都是聰明人啊。

    這麽快就從其中謀取了利益,一般能去小攤吃東西的人,家境也不會太差,有時吃個飯發現,哎這裏也有報紙買,不過貴了一文,但是不需要再走好些路啊,就順手買了也省時間。

    現在的祁冬縣城內,隻要出的起五文錢的,基本都會每期買一份,不然你走出去碰到熟人,一聊起誰誰誰上報紙了,今天講了什麽,你說不出來那多沒麵子,朋友也會認為沒有共同話題而慢慢疏遠你。

    如今的萬卷期報,因為價低把文字全麵麵向大眾,已被人們認為能買得起一份報紙是倍有麵子的事,看,那些讀書老爺們有的我也有!

    由此及彼,不知道另外三縣如何了?

    這一年間又較為艱難的陸陸續續開了兩家分社,加上陽縣共有三家,隻等在珠縣也開設起來,由祁冬縣為中心點,和府州相應,那麽整個湖州遍地開花也不遠矣。

    想到這裏,閔清快步走向萬卷報設。

    由於報社報紙的新穎,高掌櫃起初不能很好的運轉,後來被閔清培訓教導,加之他以往的從商經驗,現在已經能較好的管理報社了,因此閔清也不像從前那般忙碌。

    到了報社核對了各分社的財政情況,心裏有個數,便和高掌櫃說道:“可有郎君消息?

    高掌櫃忙道:“有的,前不久,主家便捎了路家送信來。”

    難得,這兩年快過去了,也就寫了兩封信。

    接過高掌櫃遞過來的書信,開頭照樣是一番問候,嬉皮笑臉的用詞讓閔清很是親切,仿佛青彌仍在眼前一般。

    不知道白露青彌這兩人怎樣了,特別是白露,書信都不給寄一封,沒良心的丫頭。

    慢慢看下去,越看越歡喜,這兩年來,青彌和路元合夥已在府州買了三間書鋪,書坊一應事宜也準備完畢,就待閔清這邊準備好,他們便在府州開建分社。

    至於為何一定要在珠縣開分社,才算準備好?

    祁冬縣處於湖州中心偏北州,在湖州各縣裏,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下等縣城,這還是占了地利便宜,原因便是周圍四方有四個縣城包圍著,各通往與湖州相接的四洲,且各縣與祁冬距離都相差不遠。

    但是,祁冬縣無水運,這是閔清最為頭疼的,報紙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便是及時性,而祁冬縣的陸路交通實在太慢。

    好在,周圍四縣裏,陽縣是往北的通商大縣,當時閔清第一選擇在此開第一家分縣,便是因為商人的逐利性。

    珠縣是個大縣,算上周邊鄉鎮,人口多達十萬人。

    便是因為其挨近中州,加之它臨河而建,水運發達,能沿河直通府城和中州,繁榮富強。

    陽縣商人往中州而去,大都會從祁冬穿過,去珠縣坐船。

    可以說,打通了陽珠,那麽報社北上南下就成功一半。

    但為何至今都未能在珠縣建立分社?

    一是因為珠縣地價太貴了,交通這麽便利,能不貴嗎?

    二便是珠縣清流太多,最重虛名,是從前朝遺留下來的書香世家,有著幾百年曆史,底蘊深厚,但其死板程度也是一絕,隻認聖賢之書,隻出就知道孔子曰的儒家子弟,也無形中影響著整個縣城的文化走向。

    因此就算商人眾多,也被這些人打壓住,整個珠縣都是鄙視從商從農之人,盡管賺的花的都是來自他們。

    若是沒有一個缺口可以打進這群清流心裏,估計報紙在那裏都賣不開。

    因為目前的報紙主要是話本小說為主,那群死板的清流未必買賬,沒有這些讀書人的支持,百姓未必會花五文錢去買一張看看就算的紙。

    低俗怪談之道,豈能比之聖賢?

    所以閔清這兩年都是繞開了珠縣,隻把周圍三縣攻克下來了。

    不過此地之重要,關係報社真正發展,是避不開的。

    本隻是小打小鬧,做到如今,閔清的野心也慢慢膨脹起來,想把報社做到更大更好。

    隻有鋪滿湖州,甚至大周,這樣才能實現她心中越來越清晰的一個目標。

    任重而道遠。

    心裏微歎口氣,讓高掌櫃通知分社的主事人加急趕往總部,還是需要做一個計劃,先強行打進珠縣才是。

    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

    如此一來,又和高掌櫃商談討論幾天,結合當前情況,製定了下一步計劃,此後萬卷報紙分開,改為萬卷雜談報和萬卷故事報。

    雜談報刊登較為嚴謹的文化,比如雜文詩賦、策論等一應科舉文化板塊,還有官報解說板塊,利民技術文章板塊。

    力求將雜談報打造成高質量、高水平、高檔次的三高新時代文化載體。

    這個難度不可謂不大,成本投入也極高。

    然而一旦成功打造出來,便會為廣大讀書階層的人所追捧,迴報也是極高。

    至於故事報,也沿襲前身,整版刊登連載小說、民間雜談。

    但是這兩種報紙,仍保留廣告塊和讀者小票。畢竟報紙的最大收入來源還是廣告。

    不過兩者還是略有區別,雜談報專門接大行商會或者中高端廣告,並且不是幹巴巴的生硬廣告,而是由報社出專人有針對性的寫一篇短報,文采自然也要過的關,畢竟主要麵向群體是讀書人。

    故事報則主打低端廣告,用詞簡潔明了,並且質量不夠數量湊,廣告所占麵積多達一期報紙的六分之一,照樣能收一筆不菲的廣告費。

    最後,閔清還打算發一大招,充實報社的金庫。

    錢啊,真的難賺。

    不由的就想起一個人——林子望。

    如若能把他拉入報社,讓他專門負責商務這塊,想必自己會輕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女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否不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否不言並收藏大周女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