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不是小事,幾乎是比買牛更重要的大事。
更何況是建一座青磚瓦房,時下的青磚瓦房可不是誰都能住的起。
就看整個村子裏,最好的房子是村長家,一個挺大的青磚瓦房,還帶青磚鋪就的院子。
次一點的是村裏的富戶,但也就一兩個有一間青磚蓋的,其他的也是泥磚房,再破些的便是木房。
別說閔家村,就是祁冬縣城裏,那也是青磚的少,大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住的,平民百姓照樣睡得是泥磚。
主要便是因為青磚瓦房造價之高,不僅提現在房屋構造上,比之一般平房更加複雜,而且其主要材料是用青磚作為牆體,屋上還要蓋瓦。
單單就這些材料便物價不菲,若要建個供閔家大小共九口人生活,還不包括王萍肚子裏快要落地的小家夥,並且達到閔清的要求單人單間,起碼得磊上六間房子。
那算上材料錢,滿打滿算都得要二十兩,再加上請老師傅來蓋,起碼一天100到120文,力工也要招吧,加上家裏的兩個壯年,還得招五六個打下手,一人一天差不多就得要40到50文,加上夥食一般是主家管吃,六人一天的人工最低也要330文,若是主人家吃些好的,350文就跑不了。
這建這麽大麵積的青磚瓦房,起碼一個多月到兩個月,四舍五入總共就差不多要二十五兩了,再有個五兩作為流動資金,起碼要準備三十兩才敢動手建房。
這麽在紙上一算,閔清心裏頓時便拔涼拔涼的,這段時間家裏開銷也頗大,又是買牛又是走外祖家人情,家裏剩餘的銀錢肯定沒有這麽多。
看來今年冬天是建不了房子了,不過閔清發誓,最遲要在初春,就把這件重中之重的要事給辦妥了。
沒有錢怎麽辦,那就撈啊。
想到要拯救自己的耳朵,閔清立馬沒了疲憊,精神倍兒棒的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搖醒閔文,讓他套牛車送她去縣城。
此時紈絝記和狄仁傑的存稿,萬卷期報也差不多該消耗完了,這幾天閔清待在家裏,抽空寫了一些,加上之前的又有了十幾章,也該給高掌櫃送過去了。
不過牛車實在太硬了,又在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顛簸的閔清每次想吐又吐不出來。
以前坐明叔家的,閔清自然不好意思提,這迴自家有了牛車,上次去外祖家過於匆忙,沒來得及準備,在車上顛簸了三四天,迴來閔清就對牛車做了改裝。
問著閔氏要了以前的陳舊破布和些結塊不保暖的棉絮,又要閔江去田裏找些柔軟幹淨的稻禾,和棉絮一起,散在太陽底下曬軟了,去去黴味。
再請周月將破布縫好製成一個大口袋狀,先把稻禾平攤放在最底下,鋪了厚厚一層,再把棉絮碎布混合填在上麵,最後把口袋縫死,一個四四方方的軟墊就做成了。
尺寸剛剛好放到牛車上,躺坐在上麵,柔軟無比,起碼比以前舒服幾倍,也沒那麽顛簸了。
閔文在前麵趕牛車,閔清便悠哉悠哉的躺在後麵,好不愜意。
“哎,這不閔文大哥嗎?閔文大哥!”
出了村子,差不多快進入官道時,一個清瘦但有精神的男子背著行囊在官道上慢慢走著。
聽到後方傳來的唿嚕聲,迴頭一看,還是熟人。
閔文循聲望去,看清是誰後,把車趕到男子身邊,笑著招唿道:“我道是誰,原來是閔四啊,這精神頭不錯。”
閔四家在閔家村,是和先前閔家一樣屬於窮得叮當響的人家,生了四個,結果家裏又沒錢養活這麽多人,閔四幾乎便是放養的。
就早早的在他十歲時,就把他嫁給了縣那邊的一個村子王家村,一個較為寬裕的人家當童養夫。
那人家的女兒是個獨苗苗,結果卻是個病秧子,家裏人見著沒法,眼看著病的不行,花了些積蓄,打著娶個男人迴來衝喜,沒成想閔四還真是那女郎的福星,一到她家,她就好了,隨後身體一年比一年好,那家人就看著閔四有福氣是個旺夫啊,倒是對他頗好。
過了幾年,兩人都到了生育年紀,便圓了房,後來女郎生下兩個孩子,那家終於不是獨苗了,越發對閔四好。
這閔四曾被家裏搓磨的怒氣慢慢散去,這麽多年過去,才原諒了家裏,開始走親戚。
這不,便是前些日子聽說娘家裏老娘病重,便迴來探望一番,今日便是迴孩子她家。
閔四小時候苦怕了,就算王家有些閑錢,這麽多年也節儉慣了,舍不得花個五文錢坐牛車去縣城,便天還未亮就早早出發,往縣城步行而去。
好在看著瘦,他平日裏吃著也不差,這段路可能要走的久些,不過也能走下去,畢竟農野人家哪有這麽嬌貴。
閔文向來善良,又是和閔四差不多長大的,此下家裏好了,看閔四這般,便熱情相邀道:“這是去縣城吧,正好順路,你上來牛車,哥捎帶你一程。”
閔四連忙搖頭道:“不用了不用了,文哥,這前麵就快到了。”
閔清上下打量閔四一番,知道他的擔憂,便客氣笑道:“這位叔便上來吧,即是和家父相熟,這捎帶一程又不是什麽大事,況且這離縣城還頗有些距離,光靠兩隻腳走去,甚是辛苦,左右牛車上還有位置,叔便不要推辭了。”
閔文也在一旁附和,那閔四這次迴家也聽說了閔家的事,知道發家了,牛都有了,想必也看不上這五文錢,便也同意了。
“謝過文哥和閔小娘子了。”
閔四看到板車上麵鋪有軟墊,稍有遲疑,生怕弄髒了軟墊,小心翼翼的上了牛車,把穿著髒汙鞋子的雙腳吊在外麵。
閔清看在眼裏,對這位頗有禮節的郎君頗有好感,也算沒好心做了驢肝肺。
“閔四你怎麽不多在娘家待待,這便迴王家去麽,路途遙遠來迴一趟很是不容易啊。”
閔文一邊趕著牛車一邊閑聊,沒辦法,閔清不喜歡聊這麽家長裏短的事,這一路上又沒其他人,憋得慌。
閔四笑道:“迴來也待了好幾天了,夠了。而且家裏還有兩個鬧騰的孩子,我不迴去看著點,準被爹娘還有娘子給慣壞了。”
好不容易老王家有了兩根苗,還不往死裏疼,閔四卻是知道要個唱黑臉的,何況出來這麽久,也是想的緊。
一路閑聊,時間倒是過的很快,沒多久幾人就到了縣城。
因為王家村有點遠,閔四沒時間進城,匆匆到過謝再次往王家村去。
閔清則自行下車,讓閔文先迴去,又約定三天後再來接她,便一路從城門口開始閑逛,豎著耳朵聽有用的消息。
嗯,換句話說,便是市場調研。
更何況是建一座青磚瓦房,時下的青磚瓦房可不是誰都能住的起。
就看整個村子裏,最好的房子是村長家,一個挺大的青磚瓦房,還帶青磚鋪就的院子。
次一點的是村裏的富戶,但也就一兩個有一間青磚蓋的,其他的也是泥磚房,再破些的便是木房。
別說閔家村,就是祁冬縣城裏,那也是青磚的少,大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住的,平民百姓照樣睡得是泥磚。
主要便是因為青磚瓦房造價之高,不僅提現在房屋構造上,比之一般平房更加複雜,而且其主要材料是用青磚作為牆體,屋上還要蓋瓦。
單單就這些材料便物價不菲,若要建個供閔家大小共九口人生活,還不包括王萍肚子裏快要落地的小家夥,並且達到閔清的要求單人單間,起碼得磊上六間房子。
那算上材料錢,滿打滿算都得要二十兩,再加上請老師傅來蓋,起碼一天100到120文,力工也要招吧,加上家裏的兩個壯年,還得招五六個打下手,一人一天差不多就得要40到50文,加上夥食一般是主家管吃,六人一天的人工最低也要330文,若是主人家吃些好的,350文就跑不了。
這建這麽大麵積的青磚瓦房,起碼一個多月到兩個月,四舍五入總共就差不多要二十五兩了,再有個五兩作為流動資金,起碼要準備三十兩才敢動手建房。
這麽在紙上一算,閔清心裏頓時便拔涼拔涼的,這段時間家裏開銷也頗大,又是買牛又是走外祖家人情,家裏剩餘的銀錢肯定沒有這麽多。
看來今年冬天是建不了房子了,不過閔清發誓,最遲要在初春,就把這件重中之重的要事給辦妥了。
沒有錢怎麽辦,那就撈啊。
想到要拯救自己的耳朵,閔清立馬沒了疲憊,精神倍兒棒的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搖醒閔文,讓他套牛車送她去縣城。
此時紈絝記和狄仁傑的存稿,萬卷期報也差不多該消耗完了,這幾天閔清待在家裏,抽空寫了一些,加上之前的又有了十幾章,也該給高掌櫃送過去了。
不過牛車實在太硬了,又在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顛簸的閔清每次想吐又吐不出來。
以前坐明叔家的,閔清自然不好意思提,這迴自家有了牛車,上次去外祖家過於匆忙,沒來得及準備,在車上顛簸了三四天,迴來閔清就對牛車做了改裝。
問著閔氏要了以前的陳舊破布和些結塊不保暖的棉絮,又要閔江去田裏找些柔軟幹淨的稻禾,和棉絮一起,散在太陽底下曬軟了,去去黴味。
再請周月將破布縫好製成一個大口袋狀,先把稻禾平攤放在最底下,鋪了厚厚一層,再把棉絮碎布混合填在上麵,最後把口袋縫死,一個四四方方的軟墊就做成了。
尺寸剛剛好放到牛車上,躺坐在上麵,柔軟無比,起碼比以前舒服幾倍,也沒那麽顛簸了。
閔文在前麵趕牛車,閔清便悠哉悠哉的躺在後麵,好不愜意。
“哎,這不閔文大哥嗎?閔文大哥!”
出了村子,差不多快進入官道時,一個清瘦但有精神的男子背著行囊在官道上慢慢走著。
聽到後方傳來的唿嚕聲,迴頭一看,還是熟人。
閔文循聲望去,看清是誰後,把車趕到男子身邊,笑著招唿道:“我道是誰,原來是閔四啊,這精神頭不錯。”
閔四家在閔家村,是和先前閔家一樣屬於窮得叮當響的人家,生了四個,結果家裏又沒錢養活這麽多人,閔四幾乎便是放養的。
就早早的在他十歲時,就把他嫁給了縣那邊的一個村子王家村,一個較為寬裕的人家當童養夫。
那人家的女兒是個獨苗苗,結果卻是個病秧子,家裏人見著沒法,眼看著病的不行,花了些積蓄,打著娶個男人迴來衝喜,沒成想閔四還真是那女郎的福星,一到她家,她就好了,隨後身體一年比一年好,那家人就看著閔四有福氣是個旺夫啊,倒是對他頗好。
過了幾年,兩人都到了生育年紀,便圓了房,後來女郎生下兩個孩子,那家終於不是獨苗了,越發對閔四好。
這閔四曾被家裏搓磨的怒氣慢慢散去,這麽多年過去,才原諒了家裏,開始走親戚。
這不,便是前些日子聽說娘家裏老娘病重,便迴來探望一番,今日便是迴孩子她家。
閔四小時候苦怕了,就算王家有些閑錢,這麽多年也節儉慣了,舍不得花個五文錢坐牛車去縣城,便天還未亮就早早出發,往縣城步行而去。
好在看著瘦,他平日裏吃著也不差,這段路可能要走的久些,不過也能走下去,畢竟農野人家哪有這麽嬌貴。
閔文向來善良,又是和閔四差不多長大的,此下家裏好了,看閔四這般,便熱情相邀道:“這是去縣城吧,正好順路,你上來牛車,哥捎帶你一程。”
閔四連忙搖頭道:“不用了不用了,文哥,這前麵就快到了。”
閔清上下打量閔四一番,知道他的擔憂,便客氣笑道:“這位叔便上來吧,即是和家父相熟,這捎帶一程又不是什麽大事,況且這離縣城還頗有些距離,光靠兩隻腳走去,甚是辛苦,左右牛車上還有位置,叔便不要推辭了。”
閔文也在一旁附和,那閔四這次迴家也聽說了閔家的事,知道發家了,牛都有了,想必也看不上這五文錢,便也同意了。
“謝過文哥和閔小娘子了。”
閔四看到板車上麵鋪有軟墊,稍有遲疑,生怕弄髒了軟墊,小心翼翼的上了牛車,把穿著髒汙鞋子的雙腳吊在外麵。
閔清看在眼裏,對這位頗有禮節的郎君頗有好感,也算沒好心做了驢肝肺。
“閔四你怎麽不多在娘家待待,這便迴王家去麽,路途遙遠來迴一趟很是不容易啊。”
閔文一邊趕著牛車一邊閑聊,沒辦法,閔清不喜歡聊這麽家長裏短的事,這一路上又沒其他人,憋得慌。
閔四笑道:“迴來也待了好幾天了,夠了。而且家裏還有兩個鬧騰的孩子,我不迴去看著點,準被爹娘還有娘子給慣壞了。”
好不容易老王家有了兩根苗,還不往死裏疼,閔四卻是知道要個唱黑臉的,何況出來這麽久,也是想的緊。
一路閑聊,時間倒是過的很快,沒多久幾人就到了縣城。
因為王家村有點遠,閔四沒時間進城,匆匆到過謝再次往王家村去。
閔清則自行下車,讓閔文先迴去,又約定三天後再來接她,便一路從城門口開始閑逛,豎著耳朵聽有用的消息。
嗯,換句話說,便是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