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這樣說話贏得同事的配合
敞開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
同事之間,競爭不可避免,但更需要配合,畢竟你不是一個人在職場中奮鬥。因此,應當打破壁壘,主動與同事交流溝通,以便相互間取長補短,更好地開展工作,實現個人與公司的共同成長。
感情是人際關係的“協調器”。同事之間的關係應當融洽,互無“心理防線”。這樣工作時才順當,才能心情愉快。由於自己工作的好壞與同事無直接的利害關係,因而在尋求同事配合或幫助時,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則是他是否樂於幫忙的最重要的砝碼。如果你和他感情甚好,那麽問題會迎刃而解,反之,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所以,有經驗的人總把加強與同事的感情放在處理同事關係的首位。
要善於主動與同事溝通,敞開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這樣一來,對方也會逐步開啟“心理門戶”。這樣“一來一往”,感情自然會增進。同事之間,相逢開口笑,有助於解決某些分歧與矛盾。魯迅說得好:“相逢一笑泯恩仇。”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和人之間難免有分歧、有磕碰,同事之間也難免有些分歧與糾葛,但常常都在一笑中了之。這說明笑是一種奇妙的語言。在現實生活中,它既能表達敬意,也能表達歉意,還能表達諒解、寬恕等心情。我們要注意提醒自己,與同事相處時不要表現憤怒,憤怒的情緒常常會激起衝動,使同事之間關係僵化,有時甚至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每個人都要學會製怒,孫子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特別是當有人別有用心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更是如此。
同事之間的批評也很重要,但要使這種批評真正得到良好效果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要講批評的藝術,批評前首先要自問,我批評的是哪件事?是否有“千年穀子萬年糠一齊抖”的嫌疑?對方有可能接受我的批評而改正嗎?我期望對方改善到什麽程度?我選擇什麽樣的時機、方式和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能否對批評的意見負責任?對方有無可能曲解我的意圖?
善於融批評於閑談、娛樂之中,講究藝術的批評才能獲得良好效果。當對方幡然悔悟時,他就會反過來感激你,這樣增進感情的目的就達到了。
態度恭敬,放低姿態平等互惠交往
同事之間相處,平時多給對方一些問候,多一點關照,等於是在為你的感情賬戶進行儲蓄,等到你遇到困難之時,他們自然就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會讓你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年終歲末,某數碼產品公司市場部要在一次全國範圍的產品展銷會上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產品促銷活動。由於人手不夠,市場部經理趙峰急需臨時招聘一些促銷小姐。於是,他讓助手打了一份申請,報到人力資源部主管老陳那裏,並在電話裏跟老陳說:“很急!盡快安排。”本來老陳平時就看趙峰不順眼,這次又是這種態度,老陳心想:“你小子平時見了我連招唿都不打,現在又這副德性。你不是急嗎?好,我就來個急情緩辦,叫你啞巴吃黃連!”結果,老陳憋著一肚子氣,完全按照常規招聘流程走了一遍。填表、筆試、麵試、崗前培訓……等到這10位促銷小姐完全到位時,展銷會已經接近尾聲了。
故事裏的老陳壞是壞了點兒,但是他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如果趙峰的嘴巴甜一些,平常的態度恭敬一點,可能這個故事就會有另外一個結局。
按理說,老陳作為人力資源部主管,理所應當按照趙峰的要求為市場部招聘促銷小姐。這是老陳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是他的職責,做不好是他的失職。正因為如此,老陳把人招到了,就算盡了本分了,沒人能挑出他的錯來。你趙峰急不急是你自己的事兒,我老陳為什麽一定就得按照你的吩咐辦呢?
上麵的這些想法,說到底都不外乎一個“利”字。“人在職場,‘利’字當先。”平級部門之間,沒有了權力的挾製,當然就隻能用利益來吸引對方了。認識到這一點,部門主管在請人幫忙的時候,要想讓對方盡心盡力幫你做事,就必須在言行上讓對方覺得,你值得讓他出手相助。
再拿趙峰的例子來說,如果他能這樣與老陳說,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老陳,幫個忙,這事兒挺急,促銷小姐3天之內就得到位。錯過了時機,你我就都白忙活了。在這兒,我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如果你同意,這個活動算咱們兩個部門一起合辦的。我有把握,這個活動做下來肯定會出成績。這樣一來,你的部門年終考核又可多一項業績了,你覺得這想法兒怎麽樣?”
聽了這話,相信老陳不僅不會拒絕趙峰的要求,還會把這件事當成自己部門的事做。
相對來講,上下級的溝通中由於存在著權力、地位上的優勢,往往比較容易解決。唯有橫向溝通之間,由於沒有了權力的牽製,而且又因為各部門之間的實力強弱、立場、利益不對等,往往會形成一些溝通壁壘,增加溝通難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這也沒什麽大不了。隻要你能在部門間的溝通中做到平時多主動聯絡,關鍵時刻講技巧、有彈性,處理問題本著平等、互惠、顧大局的原則,相信在工作當中你一定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幫手和同盟,而不是你一唱戲就有人拆台。
謙遜為人,贏得同事的好感和尊敬
尊重同事,謙遜為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會讓你從上到下贏得人們的依賴和尊重,為自己營造一個如魚得水的工作環境。
同事成員之間,盡管有年齡、資曆、經驗、文化知識和能力的不同,但都要相互尊重。在語言交往中,年輕者在與年老者交談時,要帶著學習探討、征求意見的口吻,因為工作多年的年老者都怕別人認為自己老了,幹什麽都不行了,怕被別人冷落。而年老者也應該多以啟發引導、大膽信任的語氣與年輕者交談,尊重他們的幹勁和首創精神,放手讓他們多做工作。如果年齡大的成員什麽都不放手,過多插手、過問年輕人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感受到不被信任,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有句名言:“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陣);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要達到“和”的境界,與平時交流溝通中始終保持相互尊重是分不開的。
行走職場之中,不僅要處處體現尊重他人的風範,還要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
老子曾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說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要謙遜,要斂其鋒芒,收其銳氣,千萬不要不分場合地將自己的才能讓人一覽無餘。你的長處短處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們利用。
在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沒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隻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那些謙虛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會到處碰壁。
蔣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緣的業務骨幹,但是他剛到單位時,在同事中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常說有多少人找他幫忙,某某人又給他送了禮,上司又如何器重他,等等。大家聽了不僅不欣賞,反倒極不高興。後來經人點撥,蔣先生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毛病,從此便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其實,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說,遠比聽別人說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與大家閑聊時,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表現自己,隻有在對方停下來問他的時候,才很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情況。慢慢的,蔣先生成了辦公室裏最受歡迎的人。
謙虛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同事的信賴。因為謙虛,他們才不會認為你對他們有威脅,這樣你就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更好地與其建立關係。
所以,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遜,隻有這樣,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
公私分明,是非麵前說話毫不含糊
與同事相處,說話要講究分寸。話太少不行,現代社會中的人都是社會性動物,那些少言寡語的人,會被大家視為不合群、孤僻、不善交往。久而久之,就會被大家所孤立,難以有什麽發展。話多了也不行,容易讓別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讓別人誤解,認為你是個輕浮、不穩重的人,還容易落下個“烏鴉嘴”的名聲。所以說,不多說一句,也不少說一句,才是說話的
分寸。
辦公室每天都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是是非非。不管你是不是卷入了這些是非,也不管你是個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還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世外閑人”,你都要和這些同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相處下去。這就需要掌握一些與同事說話的藝術,尤其是要把握說話的分寸,在他們中間塑造一種受歡迎和被欣賞的說話形象和風格。
不管你與同事的私人關係如何,如果涉及公事,千萬不可把你們的私交和公事混為一談,否則你會將自己置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李霞是某公司的一位部門經理,她與公司的另一位部門主管陳華十分要好。有一天,陳華突然過來找李霞。李霞很奇怪,問:“你來找我幹什麽?這可是工作時間。”陳華說道:“李霞,我們部門現在有個計劃,希望與某公司合作。但我在這個公司沒有熟人,所以想請你幫個忙。”李霞一愣。陳華繼續說:“我知道,你和這個公司的公關經理很熟。你就做個中間人,幫我說幾句話吧。事成之後,我不會虧待你的。”李霞一聽,感到很為難,想直接迴絕,又怕陳華不高興。答應吧,她還不想把公事和私交混在一起。於是,她對陳華說:“這件事倒不難,不過我多少聽說了你們的計劃,是很著急的。我是認識該公司的公關經理,不過,她這段時間在休假。我怕等她迴來,你們的計劃就給耽誤了。”陳華一聽就明白了。李霞又補了一句:“我聽說這家公司的老板人很隨和,你不妨直接去找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李霞的朋友並沒有去休假,她隻是不想把自己攪進去。她與陳華不是一個部門的,插手其他部門的事,是職場中的一個大忌。再說,如果辦不成的話,反倒可能影響了自己和陳華的友誼。
如果你遇到同事要求你伸出援助之手時,你可以打趣地說:“其實這件事很簡單,你一定可以應付自如的。若被我的意見左右,反而不妙。”這番話是在間接提醒他:一個成功人士,必須獨立、自信,而且這樣也不會損及雙方的情誼。
小心駛得萬年船。辦公室就是一個小社會,大家性格各異,公事私事混雜,同事之間相互談話,應當把握一定的分寸,公事私事應分明,說話辦事不越底線,如此才能自如地出入職場的圍城。
交深言深,交淺言淺,把握距離
俗語說:“逢人隻說三分話。”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是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長談,這才是通達世故的人。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忌交淺言深,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辦公室,它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不能忽略。
你剛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同事對你表示友善而歡迎的態度,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說有笑,無所不談。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談得來,樂意把公司的種種問題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盡訴於你。你本來對公司的人事一無所知,自然也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談得相當投機。你開始降低自己的防衛,看到什麽不順眼、不服氣的事情,也與這位同事傾訴,甚至批評其他同事的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如果對方永遠是你的忠心支持者,問題自然不大。但你了解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麽知道你與對方不過數月的交情,比他與其他同事的感情來得深厚?為這一時之快,你把不該說的說出來,對方手上便有了一張王牌,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評過其他同事的話公之於眾,那時你在公司還有立足之地嗎?
公司的行政人員,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公事。當某主管欲提升下屬向你征詢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言”,因為你的表現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說服一些固執的顧客去嚐試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如果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麽你的聲譽同樣會得到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有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能妄斷呀!”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若你對此人根本沒有好感,索性說:“我不會推薦他!”但不必詳加解釋。總之,無論是你體驗過的,或道聽途說的,都不必再提。重點是,你相信他不能勝任新職,所以不便推薦。
“禍從口出”,有時表現為不顧後果的頤指氣使。有些人習慣了以“惡人”姿態出現。很多人對這類人會抱有戒心。或許,你曾見過這樣的例子:某人在開會時,疾言厲色,令在場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結果他獲得了全麵的勝利。
這些例子多有其背後的因素,如他早已取得一定地位。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把握,加上其他人本身完全沒有支持力,才會有如此一麵倒的情況。又或者,某些行業確實需要一定的“暴力”。
一般的情況是,表現粗暴與否,除看環境外,這種表現,同時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製。同時,向老板、上司、同事們咆哮,是永遠不會被原諒的,隻會造成仇恨。還有,你永遠沒法知道將來自己會依靠哪一個人,因一時脾氣而開罪人家,大有可能以後會有“報應”!
“禍從口出”有時又表現為不負責的傳播謠言或小道消息。在辦公室裏,有人特別喜歡向你傾訴心事。可是,知道別人太多的私事,卻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辦公室裏,更有可能平白給自己惹來麻煩,甚至埋下定時炸彈。
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做到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
下一迴,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如果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
對方講的是私事,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認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你最好重新分析整件事,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麽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旋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露了出來,怎麽辦?
例如,你與某甲吃午飯,某甲明明與某乙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某乙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某乙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
你可以這樣答複對方的問題:“我是說某乙那天遲到卻碰巧遇到上司罷了。”隨便找一個小事談談,裝作一派漫不經心的樣子,然後快快另找一個話題,將對方的注意力分散。
這種錯誤,其實隻有你自己知曉,所以沒有慌亂的必要。裝作無知,擺明你是什麽也不知道的。這樣,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碼泄露的人不是你!當然你更萬萬不該自動向當事人謝罪。
在很多情況下,你隻能做個聽眾。如你的兩位好同事由親密戀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倆又分別向你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本來,別人的情史與你無關,但礙於同事一場,你沒有理由掩耳跑開。
做個聽眾倒是無妨,隻是最好別做唯一的聽眾,因為容易陷自己於困境。總之,保持距離乃是上上之策。不添加意見,也不費神去理解,對你有益無害。
攻心話術
遵守辦公室裏的潛規則
在辦公室中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雖然沒有像規章製度一樣白紙黑字的寫著,但是一旦你違反了這些規矩,同樣會受到懲罰。所以你一定要注意這些規矩,以免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1.不要過度關注別人的隱私
在辦公室裏有些人,喜歡打探他人心中的秘密與隱私,這些人很無聊。有些人喜歡添油加醋地說話,從來不顧及當事者的感受,而且有的人與被謠言困擾的當事者相處時,態度上也會有些不自然,或許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影響到兩人工作無法順利地進行。
如果整天在辦公室搬弄別人的是非,你哪還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還不算,同事們都會對你敬而遠之,因為他們擔心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了謠言的焦點。
2.客戶請你吃飯要先請示上司
工作中有些與你有業務往來的人,可能會請你吃飯。這種時候,你絕不可以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輕易接受別人的邀請。
因為你與對方是通過業務才認識的朋友,雖然客戶請吃飯不過是一點小意思,但是,一方麵,他並非是請你個人,而是請公司的代表人。另一方麵,你若接受對方的招待,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業務上,也許會因此受到影響。
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一定是由於合作的關係而彼此有交往,所以應該以商品的質量或周到的服務來維持公司與客戶間的關係,因此,不要把“請吃飯”的事情看得很重。
當對方邀請你時,是否能接受對方的邀請,絕不可以隻憑自己的判斷而定,最聰明的方法,就是和你的主管商量,這才是一個公司職員應盡的義務。
3.不要對來客有差別待遇
有些女職員把客人區分為該親切的和不用親切的,而且表現得很露骨,使得周圍的人也覺得奇怪而注意到這件事。假如是故意這麽做,我們還可暫且不論,但是有些人則是無意中流露出這種態度的,因此必須加以注意。如果平時不注意這種情況,對來客雖然表麵上做得非常客氣,但是常會在不經意的舉動中得罪客人,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女性在說話及態度上經常直接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說得好聽一點,這樣的人是直率而可愛的。但是作為公司的一分子來說,有這種態度就不太好了。既然已經身為公司的職員了,就不可以再如此任性了。
不論知道或不知道來客的身份,隻要是來公司的客人對公司來說都是重要的,如果女職員們很明顯地怠慢客人,也會使客人心存不快。所以,女職員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那就是,公司內接待客人是以公司職員的身份來應對的,並不是以女職員個人身份來應對。
4.避免與同事間的金錢往來
人們常常有一個毛病,借來的錢很容易忘掉,借給別人的錢,卻記得牢牢的。因此,同事之間互相借錢隻能徒增不滿,還錢稍有不及時或是一方催要得過於急迫都會影響雙方的關係。
有關錢的問題,你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在辦公室裏,必須多帶些錢在身邊;盡量避免借錢給別人,借出的錢最好不要記住,借來的錢千萬不要忘記;養成有計劃花錢的習慣。
這樣說話贏得同事的配合
敞開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
同事之間,競爭不可避免,但更需要配合,畢竟你不是一個人在職場中奮鬥。因此,應當打破壁壘,主動與同事交流溝通,以便相互間取長補短,更好地開展工作,實現個人與公司的共同成長。
感情是人際關係的“協調器”。同事之間的關係應當融洽,互無“心理防線”。這樣工作時才順當,才能心情愉快。由於自己工作的好壞與同事無直接的利害關係,因而在尋求同事配合或幫助時,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則是他是否樂於幫忙的最重要的砝碼。如果你和他感情甚好,那麽問題會迎刃而解,反之,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所以,有經驗的人總把加強與同事的感情放在處理同事關係的首位。
要善於主動與同事溝通,敞開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這樣一來,對方也會逐步開啟“心理門戶”。這樣“一來一往”,感情自然會增進。同事之間,相逢開口笑,有助於解決某些分歧與矛盾。魯迅說得好:“相逢一笑泯恩仇。”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和人之間難免有分歧、有磕碰,同事之間也難免有些分歧與糾葛,但常常都在一笑中了之。這說明笑是一種奇妙的語言。在現實生活中,它既能表達敬意,也能表達歉意,還能表達諒解、寬恕等心情。我們要注意提醒自己,與同事相處時不要表現憤怒,憤怒的情緒常常會激起衝動,使同事之間關係僵化,有時甚至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每個人都要學會製怒,孫子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特別是當有人別有用心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更是如此。
同事之間的批評也很重要,但要使這種批評真正得到良好效果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要講批評的藝術,批評前首先要自問,我批評的是哪件事?是否有“千年穀子萬年糠一齊抖”的嫌疑?對方有可能接受我的批評而改正嗎?我期望對方改善到什麽程度?我選擇什麽樣的時機、方式和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能否對批評的意見負責任?對方有無可能曲解我的意圖?
善於融批評於閑談、娛樂之中,講究藝術的批評才能獲得良好效果。當對方幡然悔悟時,他就會反過來感激你,這樣增進感情的目的就達到了。
態度恭敬,放低姿態平等互惠交往
同事之間相處,平時多給對方一些問候,多一點關照,等於是在為你的感情賬戶進行儲蓄,等到你遇到困難之時,他們自然就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會讓你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年終歲末,某數碼產品公司市場部要在一次全國範圍的產品展銷會上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產品促銷活動。由於人手不夠,市場部經理趙峰急需臨時招聘一些促銷小姐。於是,他讓助手打了一份申請,報到人力資源部主管老陳那裏,並在電話裏跟老陳說:“很急!盡快安排。”本來老陳平時就看趙峰不順眼,這次又是這種態度,老陳心想:“你小子平時見了我連招唿都不打,現在又這副德性。你不是急嗎?好,我就來個急情緩辦,叫你啞巴吃黃連!”結果,老陳憋著一肚子氣,完全按照常規招聘流程走了一遍。填表、筆試、麵試、崗前培訓……等到這10位促銷小姐完全到位時,展銷會已經接近尾聲了。
故事裏的老陳壞是壞了點兒,但是他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如果趙峰的嘴巴甜一些,平常的態度恭敬一點,可能這個故事就會有另外一個結局。
按理說,老陳作為人力資源部主管,理所應當按照趙峰的要求為市場部招聘促銷小姐。這是老陳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是他的職責,做不好是他的失職。正因為如此,老陳把人招到了,就算盡了本分了,沒人能挑出他的錯來。你趙峰急不急是你自己的事兒,我老陳為什麽一定就得按照你的吩咐辦呢?
上麵的這些想法,說到底都不外乎一個“利”字。“人在職場,‘利’字當先。”平級部門之間,沒有了權力的挾製,當然就隻能用利益來吸引對方了。認識到這一點,部門主管在請人幫忙的時候,要想讓對方盡心盡力幫你做事,就必須在言行上讓對方覺得,你值得讓他出手相助。
再拿趙峰的例子來說,如果他能這樣與老陳說,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老陳,幫個忙,這事兒挺急,促銷小姐3天之內就得到位。錯過了時機,你我就都白忙活了。在這兒,我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如果你同意,這個活動算咱們兩個部門一起合辦的。我有把握,這個活動做下來肯定會出成績。這樣一來,你的部門年終考核又可多一項業績了,你覺得這想法兒怎麽樣?”
聽了這話,相信老陳不僅不會拒絕趙峰的要求,還會把這件事當成自己部門的事做。
相對來講,上下級的溝通中由於存在著權力、地位上的優勢,往往比較容易解決。唯有橫向溝通之間,由於沒有了權力的牽製,而且又因為各部門之間的實力強弱、立場、利益不對等,往往會形成一些溝通壁壘,增加溝通難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這也沒什麽大不了。隻要你能在部門間的溝通中做到平時多主動聯絡,關鍵時刻講技巧、有彈性,處理問題本著平等、互惠、顧大局的原則,相信在工作當中你一定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幫手和同盟,而不是你一唱戲就有人拆台。
謙遜為人,贏得同事的好感和尊敬
尊重同事,謙遜為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會讓你從上到下贏得人們的依賴和尊重,為自己營造一個如魚得水的工作環境。
同事成員之間,盡管有年齡、資曆、經驗、文化知識和能力的不同,但都要相互尊重。在語言交往中,年輕者在與年老者交談時,要帶著學習探討、征求意見的口吻,因為工作多年的年老者都怕別人認為自己老了,幹什麽都不行了,怕被別人冷落。而年老者也應該多以啟發引導、大膽信任的語氣與年輕者交談,尊重他們的幹勁和首創精神,放手讓他們多做工作。如果年齡大的成員什麽都不放手,過多插手、過問年輕人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感受到不被信任,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有句名言:“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陣);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要達到“和”的境界,與平時交流溝通中始終保持相互尊重是分不開的。
行走職場之中,不僅要處處體現尊重他人的風範,還要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
老子曾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說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要謙遜,要斂其鋒芒,收其銳氣,千萬不要不分場合地將自己的才能讓人一覽無餘。你的長處短處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們利用。
在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沒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隻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那些謙虛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會到處碰壁。
蔣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緣的業務骨幹,但是他剛到單位時,在同事中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常說有多少人找他幫忙,某某人又給他送了禮,上司又如何器重他,等等。大家聽了不僅不欣賞,反倒極不高興。後來經人點撥,蔣先生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毛病,從此便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其實,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說,遠比聽別人說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與大家閑聊時,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表現自己,隻有在對方停下來問他的時候,才很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情況。慢慢的,蔣先生成了辦公室裏最受歡迎的人。
謙虛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同事的信賴。因為謙虛,他們才不會認為你對他們有威脅,這樣你就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更好地與其建立關係。
所以,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遜,隻有這樣,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
公私分明,是非麵前說話毫不含糊
與同事相處,說話要講究分寸。話太少不行,現代社會中的人都是社會性動物,那些少言寡語的人,會被大家視為不合群、孤僻、不善交往。久而久之,就會被大家所孤立,難以有什麽發展。話多了也不行,容易讓別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讓別人誤解,認為你是個輕浮、不穩重的人,還容易落下個“烏鴉嘴”的名聲。所以說,不多說一句,也不少說一句,才是說話的
分寸。
辦公室每天都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是是非非。不管你是不是卷入了這些是非,也不管你是個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還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世外閑人”,你都要和這些同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相處下去。這就需要掌握一些與同事說話的藝術,尤其是要把握說話的分寸,在他們中間塑造一種受歡迎和被欣賞的說話形象和風格。
不管你與同事的私人關係如何,如果涉及公事,千萬不可把你們的私交和公事混為一談,否則你會將自己置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李霞是某公司的一位部門經理,她與公司的另一位部門主管陳華十分要好。有一天,陳華突然過來找李霞。李霞很奇怪,問:“你來找我幹什麽?這可是工作時間。”陳華說道:“李霞,我們部門現在有個計劃,希望與某公司合作。但我在這個公司沒有熟人,所以想請你幫個忙。”李霞一愣。陳華繼續說:“我知道,你和這個公司的公關經理很熟。你就做個中間人,幫我說幾句話吧。事成之後,我不會虧待你的。”李霞一聽,感到很為難,想直接迴絕,又怕陳華不高興。答應吧,她還不想把公事和私交混在一起。於是,她對陳華說:“這件事倒不難,不過我多少聽說了你們的計劃,是很著急的。我是認識該公司的公關經理,不過,她這段時間在休假。我怕等她迴來,你們的計劃就給耽誤了。”陳華一聽就明白了。李霞又補了一句:“我聽說這家公司的老板人很隨和,你不妨直接去找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李霞的朋友並沒有去休假,她隻是不想把自己攪進去。她與陳華不是一個部門的,插手其他部門的事,是職場中的一個大忌。再說,如果辦不成的話,反倒可能影響了自己和陳華的友誼。
如果你遇到同事要求你伸出援助之手時,你可以打趣地說:“其實這件事很簡單,你一定可以應付自如的。若被我的意見左右,反而不妙。”這番話是在間接提醒他:一個成功人士,必須獨立、自信,而且這樣也不會損及雙方的情誼。
小心駛得萬年船。辦公室就是一個小社會,大家性格各異,公事私事混雜,同事之間相互談話,應當把握一定的分寸,公事私事應分明,說話辦事不越底線,如此才能自如地出入職場的圍城。
交深言深,交淺言淺,把握距離
俗語說:“逢人隻說三分話。”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是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長談,這才是通達世故的人。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忌交淺言深,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辦公室,它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不能忽略。
你剛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同事對你表示友善而歡迎的態度,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說有笑,無所不談。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談得來,樂意把公司的種種問題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盡訴於你。你本來對公司的人事一無所知,自然也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談得相當投機。你開始降低自己的防衛,看到什麽不順眼、不服氣的事情,也與這位同事傾訴,甚至批評其他同事的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如果對方永遠是你的忠心支持者,問題自然不大。但你了解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麽知道你與對方不過數月的交情,比他與其他同事的感情來得深厚?為這一時之快,你把不該說的說出來,對方手上便有了一張王牌,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評過其他同事的話公之於眾,那時你在公司還有立足之地嗎?
公司的行政人員,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公事。當某主管欲提升下屬向你征詢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言”,因為你的表現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說服一些固執的顧客去嚐試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如果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麽你的聲譽同樣會得到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有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能妄斷呀!”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若你對此人根本沒有好感,索性說:“我不會推薦他!”但不必詳加解釋。總之,無論是你體驗過的,或道聽途說的,都不必再提。重點是,你相信他不能勝任新職,所以不便推薦。
“禍從口出”,有時表現為不顧後果的頤指氣使。有些人習慣了以“惡人”姿態出現。很多人對這類人會抱有戒心。或許,你曾見過這樣的例子:某人在開會時,疾言厲色,令在場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結果他獲得了全麵的勝利。
這些例子多有其背後的因素,如他早已取得一定地位。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把握,加上其他人本身完全沒有支持力,才會有如此一麵倒的情況。又或者,某些行業確實需要一定的“暴力”。
一般的情況是,表現粗暴與否,除看環境外,這種表現,同時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製。同時,向老板、上司、同事們咆哮,是永遠不會被原諒的,隻會造成仇恨。還有,你永遠沒法知道將來自己會依靠哪一個人,因一時脾氣而開罪人家,大有可能以後會有“報應”!
“禍從口出”有時又表現為不負責的傳播謠言或小道消息。在辦公室裏,有人特別喜歡向你傾訴心事。可是,知道別人太多的私事,卻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辦公室裏,更有可能平白給自己惹來麻煩,甚至埋下定時炸彈。
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做到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
下一迴,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如果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
對方講的是私事,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認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你最好重新分析整件事,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麽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旋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露了出來,怎麽辦?
例如,你與某甲吃午飯,某甲明明與某乙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某乙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某乙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
你可以這樣答複對方的問題:“我是說某乙那天遲到卻碰巧遇到上司罷了。”隨便找一個小事談談,裝作一派漫不經心的樣子,然後快快另找一個話題,將對方的注意力分散。
這種錯誤,其實隻有你自己知曉,所以沒有慌亂的必要。裝作無知,擺明你是什麽也不知道的。這樣,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碼泄露的人不是你!當然你更萬萬不該自動向當事人謝罪。
在很多情況下,你隻能做個聽眾。如你的兩位好同事由親密戀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倆又分別向你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本來,別人的情史與你無關,但礙於同事一場,你沒有理由掩耳跑開。
做個聽眾倒是無妨,隻是最好別做唯一的聽眾,因為容易陷自己於困境。總之,保持距離乃是上上之策。不添加意見,也不費神去理解,對你有益無害。
攻心話術
遵守辦公室裏的潛規則
在辦公室中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雖然沒有像規章製度一樣白紙黑字的寫著,但是一旦你違反了這些規矩,同樣會受到懲罰。所以你一定要注意這些規矩,以免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1.不要過度關注別人的隱私
在辦公室裏有些人,喜歡打探他人心中的秘密與隱私,這些人很無聊。有些人喜歡添油加醋地說話,從來不顧及當事者的感受,而且有的人與被謠言困擾的當事者相處時,態度上也會有些不自然,或許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影響到兩人工作無法順利地進行。
如果整天在辦公室搬弄別人的是非,你哪還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還不算,同事們都會對你敬而遠之,因為他們擔心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了謠言的焦點。
2.客戶請你吃飯要先請示上司
工作中有些與你有業務往來的人,可能會請你吃飯。這種時候,你絕不可以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輕易接受別人的邀請。
因為你與對方是通過業務才認識的朋友,雖然客戶請吃飯不過是一點小意思,但是,一方麵,他並非是請你個人,而是請公司的代表人。另一方麵,你若接受對方的招待,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業務上,也許會因此受到影響。
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一定是由於合作的關係而彼此有交往,所以應該以商品的質量或周到的服務來維持公司與客戶間的關係,因此,不要把“請吃飯”的事情看得很重。
當對方邀請你時,是否能接受對方的邀請,絕不可以隻憑自己的判斷而定,最聰明的方法,就是和你的主管商量,這才是一個公司職員應盡的義務。
3.不要對來客有差別待遇
有些女職員把客人區分為該親切的和不用親切的,而且表現得很露骨,使得周圍的人也覺得奇怪而注意到這件事。假如是故意這麽做,我們還可暫且不論,但是有些人則是無意中流露出這種態度的,因此必須加以注意。如果平時不注意這種情況,對來客雖然表麵上做得非常客氣,但是常會在不經意的舉動中得罪客人,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女性在說話及態度上經常直接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說得好聽一點,這樣的人是直率而可愛的。但是作為公司的一分子來說,有這種態度就不太好了。既然已經身為公司的職員了,就不可以再如此任性了。
不論知道或不知道來客的身份,隻要是來公司的客人對公司來說都是重要的,如果女職員們很明顯地怠慢客人,也會使客人心存不快。所以,女職員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那就是,公司內接待客人是以公司職員的身份來應對的,並不是以女職員個人身份來應對。
4.避免與同事間的金錢往來
人們常常有一個毛病,借來的錢很容易忘掉,借給別人的錢,卻記得牢牢的。因此,同事之間互相借錢隻能徒增不滿,還錢稍有不及時或是一方催要得過於急迫都會影響雙方的關係。
有關錢的問題,你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在辦公室裏,必須多帶些錢在身邊;盡量避免借錢給別人,借出的錢最好不要記住,借來的錢千萬不要忘記;養成有計劃花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