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具有思維能力,都有自己的主見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創造的需要,這是人格發展的需求。無視這種發展需求,則容易使人的想象和創造被抑製或弱化,形成人格障礙和人格分裂。具有創造力的人應具備一係列人格特質:1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求知欲旺盛;2思維靈活,善獨辟蹊徑,想象力永不枯竭;3興趣廣泛,善於從各種角度收集信息,觀察敏銳;4意誌品質出眾,具有冒險精神和鍥而不舍的努力精神。

    可見,人的創造才能的發展與培養個人形成多側麵完整人格的整個過程是分不開的。

    2.創造力培養的主要方法

    培養人的創造力的方法非常之多。這裏主要介紹幾種典型的且比較有效的方法。

    (1)頭腦風暴法

    在廣泛運用的數百種創造技法中,頭腦風暴法被認為是一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創造方法。它不僅作為一種獨立的創造方法在各種創造活動中廣為運用,而且還常常作為許多其他方法的組成部分,使其他方法更加有效。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奧斯本專門為團體使用而設計的。其基本流程為: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召集5~10人的小型會議,按照一定的步驟,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使與會者敞開思想,各抒己見,自由聯想,充分發揮創造性,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價值的設想。

    在頭腦風暴法的練習過程中,參與者被鼓勵充分地表達思想,不管這個思想看起來是多麽奇怪和瘋狂。練習中還嚴禁批評、嘲笑。

    這一方法以集體思維的方式進行,以提供知識互補、思維共振的條件,彌補個人思維所可能有的知識缺漏、思路狹窄的不足;同時鼓勵暢所欲言,克服傳統討論會上壓抑創造性的缺陷,從而導致了大量新穎設想的產生。

    (2)特爾斐設想法

    這一方法起源於特爾斐法。特爾斐法是國外非常流行的一種預測決策方法,是美國著名諮詢機構蘭德公司於20世紀50年代初發明的。後來人們將其主要原理和程序借用於獲得設想,形成了特爾斐設想法。特爾斐設想法是一種借助於反饋,通過多輪函詢調查,征求專家意見來搜集設想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就某一創造問題選擇若幹名專家作為函詢調查對象。以調查表形式將問題及要求寄給專家,限期寄迴書麵迴答。收到全部複函後,將所得設想或建議加以概括、整理成一份綜合表。然後,將此表連同設想征詢表再次寄給各位專家,使其在別人設想的啟發下提出一些新的設想或對已有設想予以補充或修改。視情況需要,經過數輪函詢,就可以得到許多新穎適用的創造設想。

    特爾斐設想法的優點是不用把人們召集起來開會討論,而是用書信方式征詢和迴答,使整個提問設想過程具有相對的匿名性。專家相互之間不見麵,便於克服一些心理障礙,充分表達新穎意見。輪間反饋則保證了專家之間的信息催化和激勵。另外,此法需要時間一般較長,專家的意見多是建立在係統思考基礎上的,因此提出的設想較係統、具體、可靠。

    (3)檢查單法

    檢查單法又稱提示法或檢查提問法,有“創造技法之母”之稱。檢查單法大致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麵來突破現狀,開拓創新思路。

    1現有產品的用途能否擴大?即啟發設計人員從擴大產品用途方麵動腦筋,創製新產品或改進老產品。

    2現有產品或技術,能否借助其他創造發明的啟示加以改進?即啟發人們從廣闊的技術領域借鑒可以突破的東西。

    3現有產品可否改變形狀、顏色、味道、製造工藝等?

    4現有產品可否延長使用壽命?即從“經久耐用”入手,推出新的暢銷產品。

    5現有產品可否縮小體積,減少重量或便於分割、組合?

    6能否找到現有材料的替代品?

    7能否改變型號或更換順序?

    8顛倒過來使用怎麽樣呢?顛倒使用現有技術,可能推出意想不到的新發明。

    9可否將幾種技術組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利用?檢查單法同樣可以直接運用於具體的認知過程。

    (4)聚焦發明法

    所謂聚焦發明法,就是充分發揮聯想的作用,讓聯想之網撒向四麵八方,最後又收聚到一點--發明目標上。怎樣才能用好聚焦發明法呢?首先,要明確近期準備實現的目標。目標的確定越具體越有效。不要確定那些目前各方麵條件尚不具備的目標。這就要求人們對主客觀條件有一個全麵正確清醒的估計和認識。其次,根據近期目標,再具體地選定一個可行性的課題。第三,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通過聯想來活躍思維。接觸課題(焦點)的途徑和線索越多,聯想也就越多,而途徑越多,課題就越容易接收各方麵的信息,也就越利於課題的解決。

    (5)5w1h法

    5w1h法是美國陸軍首創的提問方法,是一種通過問為什麽、做什麽、何人、何時、何地以及如何等六個方麵的問題,從而形成創造方案的方法。它的運用步驟是:1對一種現行的方法或現有的產品,從六個角度檢查其合理性,這六個問題是:為什麽(why)、做什麽(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加何(how)。2將發現的難點疑問列出。3討論分析,尋找改進措施。如果現行的方法或產品經過六個問題的審核已無懈可擊,便可認為這一方法或產品可取,如果有哪一個答複不能令人滿意,則表示這方麵還有改進的餘地。如果哪方麵的答複有著獨到的優點,則可以擴大產品的效用。5w1h法屬於抓住主要矛盾進行分析的方法,實用性強,效果顯著。當然有些技術問題在進行6個方麵的分析後,還要使用具體的技術方法和手段,才能解決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6)查閱產品樣本法

    查閱產品樣本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一般情況下彼此無關聯的產品或想法,強行聯係在一起,從而產生獨特性想法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隻需打開產品樣本,隨意地將某個項目、某個題目的語句挑選出來,並用同樣的方法將第二個項目、題目、語句隨意地挑選出來,強製性地把這兩個無關聯的東西聯係起來,使它們合二為一,產生獨創性的設想。在人們進行創造的過程中,用查閱產品樣本的方法做出的發明是很多的。比如,保溫杯就是暖水瓶的保溫膽與杯子的強製聯想的結果;還有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有小風扇的手電筒,底層帶抽屜的床等等。這個方法的優點是思維隨著這種看起來毫無關係的兩件事的“聯係”而產生,跳躍比較大,能夠克服個人經驗的束縛,啟發人們的靈感,產生新想法。缺點是,這種強製性的聯想由於沒有內在的某種聯係,因而得到的設想,有許多是毫無道理的“畸形”組合,因此,對於強製聯想產生的設想要加以分析鑒別。

    (7)移植綜合法

    移植方法就是將某一學科的理論、概念,或者某一領域的技術發明和方法應用於其他學科和領域,以期取得新的發明和創造的方法。移植方法包括五個基本組成部分:

    1供係,即提供移植的係統,如苗床、供體、移植的學科或技術體係等。

    2受係,即接受移植的係統。

    3移植對象,指被移植的因素,如秧苗、移植物、被移植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術等等。

    4共變因素,是與供係、受係密切聯係的某些共同機製或因素。

    5移植手段,指進行移植用的工具、方法、方式等等。

    綜合方法是一種把研究對象各個組成因素有機地聯係起來,形成對該對象整體的統一認識的方法。它的客觀基礎是事物的係統性、整體性,即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和事物的普遍聯係。正確運用綜合方法是移植得以成功的一個必要前提,兩者在創造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都需要考慮對象的整體性特征。

    (8)卡片亂配法

    卡片亂配法是“卡片排列法”的一種具體應用。卡片排列法是先把對象的各要素或與事件有關的各種情報一一分記在卡片上,然後把卡片充分混合,再根據某項標準和要求加以整理結合。要想利用這種方法求得一個嶄新的創造發明,就必須盡量避免在頭腦裏進行理論性、邏輯性的排列組合,而是要盡量地進行非邏輯的思考,進行“盲目式”的排列組合。這是卡片亂配法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卡片亂配法有時可能牛頭不對馬嘴,前言不搭後語,有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奇談怪論,但是正是這種方法能更多地啟發我們的思路,辟出一條不同尋常的蹊徑,想出一個始料不及的方案。這一方法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9)類比法

    類比法在科學發現與技術革新中被廣泛應用。類比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擬人類比

    擬人類比是把創造對象與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類比的方法。挖土機就是模擬人的手臂動作而設計的,其主臂如同人的手臂,可以上下左右彎曲,而抓鬥又如同人的手掌,伸入土中,把土抓起。應該說,不少勞動工具都是模擬人手的,掃帚、錘子、鉗子、鑷子、耙子等都是對手的特定動作的模擬,電腦是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

    2仿生類比

    仿生類比是把創造的對象與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類比的方法。例如,模擬魚的形體而設計潛艇,模擬蝙蝠定向而設計雷達,模擬狗鼻而設計“電子鼻”,模擬蜻蜓的垂直起落而發明直升機等等。

    3因果類比

    因果類比是在人的創造性思維中根據某一事物的因果關係而推出另一事物的因果關係。例如,蚌內有沙,沙被黏液包圍而形成珍珠。有人據此因果關係把異物放入牛的膽囊內,人工培植出了牛黃。再如,有人根據往麵粉裏加入發酵粉發麵就可以做出蓬鬆的饅頭這個因果關係,在橡膠中加入發泡劑,製成了海綿橡膠。以後又有人根據這些因果關係,發明了泡沫塑料和泡沫水泥。

    類比法是一個應用較廣的創造方法,但它的可靠程度不如歸納法和演繹法,它隻是個或然推理,不僅推理過程要十分慎重,對推理的結果也要嚴格檢驗。

    【本章思考題】

    1.什麽是想象?想象的功能有哪些?

    2.如何培養想象能力?

    3.創造力與想象有哪些聯係?

    4.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具體形式?

    5.創造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傳萬 李立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傳萬 李立新並收藏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