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問題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實太少或太多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太少可能遺漏事實,太多則會產生幹擾。
問題的難易不僅取決於客觀情境的內容性質、複雜程度、結構特點和呈現形式,而且取決於問題解決者個人的特點。同樣一個問題,對於一個知識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隻要稍經思考即能解決;而對於一個缺少經驗的人可能幾經努力也難得解決。
(2)個人的因素
個人的許多因素,如知識經驗、智慧水平、解題策略的掌握、解題過程中的心理定勢、嚐試性動作、動機狀態和個性特點等對解題的效率和成敗都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1知識經驗
解決問題是一個應用知識的過程。一個領域中的專業知識對於解決這一領域的問題至關重要,經驗貧乏常常成為問題解決的障礙;一個人的知識經驗是有一定的組織結構的。但如果知識結構性差,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可辨別性、可利用性和穩定性,既有利於學習新知識,也有利於解決問題。
2動機
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所引起,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解決問題時,必然受動機強度影響。動機是激勵人去解決問題的內部原因。人們對活動的態度、社會責任感、認識興趣等,都可以成為發現問題的動機,影響到問題解決的效果。心理學實驗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動機的強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成正比,但動機太強或太弱都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果。
3情緒
個體在問題解決活動中的情緒狀態對活動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高度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狀態會抑製思維活動,阻礙問題的解決;而愉快、興奮的情緒狀態則會使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但情緒過於興奮和激動,也會抑製人的思維活動,使人的思路狹窄,妨礙問題的解決。
4定勢
定勢是指由先前的活動所形成的並影響後繼活動趨勢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在思維活動中表現為一種易於以習用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傾向。定勢在問題解決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當問題情境不變時,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積極的作用,有利於問題的解決;當問題情境發生了變化,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消極影響,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破除定勢消極影響的辦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旦發現自己以習用的方式解決問題發生困難時,不要執意固守,應換一種思路,尋求新方法。
5功能
人們傾向於將某種功能固定地賦予某物體的傾向稱為功能固著。這種功能的固定性為解決問題設置了障礙。功能固著實際上是思維活動的一種惰性,如盒子是裝東西的,筆是寫字的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能否改變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適應新的問題情境的需要,常常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因而直接影響到人們靈活地解決問題。克服功能固著需要人們靈活機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務於解決問題的目的,這稱為功能變通。功能變通與功能固著的作用相反。要具有功能變通能力,一方麵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要熟悉物體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麵也要具有思維的靈活性。
6嚐試性動作
嚐試性動作對於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很重要的。在很多情況下,解決問題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為了找到它們,往往要做一些嚐試性的動作。例如,兒童用零件裝配某種玩具、成人裝配某種不熟悉的儀器等都要嚐試著按不同方式把零件進行配合,直到符合要求。
有時限於條件,嚐試性動作隻能借助於模型或圖形來進行。例如,設計師研究一個新工廠、新學校的建築布局、展覽會工作人員研究展覽品的擺設等,就常常要用模型試著去安排,或嚐試著按不同設想畫成各種圖形,直到滿意為止。
7個性特征
個性是指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活動特點的總和,它構成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善於解決問題的人是與他的靈活性、創造性、意誌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係的。缺乏進取心、意誌薄弱、情緒不穩定、懶惰、驕傲等消極的個性心理品質,都會阻礙問題的解決。良好個性品質可概括為:具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欲望;好動腦筋進行改革的習慣,有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進取心、上進心;具有堅持到底的意誌力。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積極的進取心。他們善於獨立思考,勤於鑽研,富於自信,勇於創新,有膽有識,有堅持力等。此外,人的能力、氣質類型也影響著對問題的解決。
四、思維品質的培養
1.思維品質的主要內容
(1)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它是人們在短時間內當機立斷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定、迅速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如善於迅速地發現、分析和處理問題。思維敏捷的人對問題較快的反應,是經過深思熟慮,有事實作依據,能付諸實現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現在是否善於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的發展和進程。這一品質要求人們具有精深的知識。一個知識淺薄的人,其思維的深刻性較差。
(3)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善於全麵地考察問題,從事物多種多樣的聯係和關係中去認識事物。善於從各個方麵、各種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常說“要全麵地看問題”,就是要求思維必須具有廣闊性,要全麵地掌握有關材料,做到既抓住問題的關鍵,又不忽視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個別細節。
(4)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隨機應變程度。思維靈活性的具體表現是,當問題的情況與條件發生變化時,思維能夠打破舊框框,提出新辦法。這一品質與思維的敏捷性聯係密切,可以說,沒有敏捷性,就沒有靈活性。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的人遇事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而有的人腦筋僵化,慣於墨守成規。
(5)思維的獨立性
思維的獨立性指善於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凡是在科學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的人,往往都是思維具有獨立性的人。而缺乏思維獨立性的人,不是人雲亦雲、盲目從眾,就是自以為是、故步自封。
(6)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批判地評價他人的思想和成果,也善於批判地對待自己的思想和成果。批判性的思維能夠吸取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吸取別人的思想的精華,而摒棄別人的短處和缺點,摒棄別人思想的糟粕。思維的批判性還能夠嚴格地檢查自己思想的進程及其結果,縝密地驗證自己所提出的種種設想或假說,在沒有確證其真實性之前,決不輕易相信這就是真理。
(7)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是指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能嚴格遵循邏輯規律。無論是從事學習、工作和科研還是處理日常生活問題,都要求思維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思維缺乏邏輯性的人,往往思維跳躍、混亂或矛盾,思考無層次、不連貫,判斷無確鑿證據,推理有邏輯錯誤,表述語無倫次。
2.思維品質的培養
培養思維品質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所有的教育、學習活動都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當著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良好思維品質的發展。
(1)拓展知識經驗
思維總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認識新事物,獲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與思維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但也不是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有助於思維的提高。知識要有助於思維必須很好地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結構嚴密的係統,這種知識具有更加概括的性質、更科學的表達形式,因而能夠使人在更大範圍內加以運用,促進思維的發展。
廣泛閱讀、大量涉獵人類知識,對於增長才智、修養品性、發展思維能力等都是大有益處的。相反,知識貧乏、頭腦僵化,即使知道了思維的規則與方法,也不能全麵、深刻、批判地對待問題,難以得出科學的結論。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要嚐試自己提出各種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打破定勢促成遷移,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品質;對疑難問題進行嚐試性學習,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學習邏輯學,在解決問題時能實事求是,以全麵、聯係、發展的觀點認識事物。
(3)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遵循思維的規則,對事實材料進行逐步分析,或者依據一定的命題進行推理,得出新概念、新判斷的思維過程。在創造活動中,人們要找到問題的關鍵,分析其原因、規律,提出新的設想,進行論證,都需要邏輯思維。
培養邏輯思維,首先要熟練地運用思維的三種形式。首先要通過對大量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進而進行判斷和推理,解決問題。其次,要遵循思維活動的規律。如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此外,通過各種具體的學習與實踐,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係統化、具體化、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方法。
(4)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思維的獨立性是指善於獨立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本質特征是不依賴他人而自主地組織自己的思維過程,且常常會出現一些新穎的、獨到的、富有意義的觀點和方法。思維的獨立性是以批判性為前提的,思維的批判性是指能客觀地評價事物,實事求是地審視自己的思維。這種批判是辯證地否定,即否定先前思維中的不合理因素,汲取精華。
(5)掌握各種思維方法
學習時,不能隻注重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掌握知識時所必需的各種思維方法的運用;不能隻注意某種結論的記憶,而忽視產生這種結論的推理過程。這些思想方法和邏輯推理規律的掌握對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6)提高言語表達水平
思維是借助於內部言語在人頭腦中進行的一種心理過程。內部言語不像外部言語那樣要求很強的邏輯性與條理性,它通常是以簡化、壓縮、跳躍的形式出現。正是由於這種特點,一方麵使思維有可能快速地進行;另一方麵,也有可能使思維變得不連貫、不符合邏輯或模糊不清。
語言訓練時要達到以下目的:清晰性,就是要清楚地表達思想,使別人容易理解;簡潔性,就是運用簡明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有根據,有條有理,簡潔明了;準確性,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要準確無誤,詞義順達;生動性,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時要能感人肺腑,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本章思考題】
1.記憶的涵義是什麽?記憶的種類有哪些?
2.記憶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3.如何培養自己的記憶能力?
4.思維有哪些具體形式?如何培養思維的品質?
問題的難易不僅取決於客觀情境的內容性質、複雜程度、結構特點和呈現形式,而且取決於問題解決者個人的特點。同樣一個問題,對於一個知識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隻要稍經思考即能解決;而對於一個缺少經驗的人可能幾經努力也難得解決。
(2)個人的因素
個人的許多因素,如知識經驗、智慧水平、解題策略的掌握、解題過程中的心理定勢、嚐試性動作、動機狀態和個性特點等對解題的效率和成敗都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1知識經驗
解決問題是一個應用知識的過程。一個領域中的專業知識對於解決這一領域的問題至關重要,經驗貧乏常常成為問題解決的障礙;一個人的知識經驗是有一定的組織結構的。但如果知識結構性差,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可辨別性、可利用性和穩定性,既有利於學習新知識,也有利於解決問題。
2動機
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所引起,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解決問題時,必然受動機強度影響。動機是激勵人去解決問題的內部原因。人們對活動的態度、社會責任感、認識興趣等,都可以成為發現問題的動機,影響到問題解決的效果。心理學實驗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動機的強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成正比,但動機太強或太弱都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果。
3情緒
個體在問題解決活動中的情緒狀態對活動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高度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狀態會抑製思維活動,阻礙問題的解決;而愉快、興奮的情緒狀態則會使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但情緒過於興奮和激動,也會抑製人的思維活動,使人的思路狹窄,妨礙問題的解決。
4定勢
定勢是指由先前的活動所形成的並影響後繼活動趨勢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在思維活動中表現為一種易於以習用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傾向。定勢在問題解決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當問題情境不變時,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積極的作用,有利於問題的解決;當問題情境發生了變化,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消極影響,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破除定勢消極影響的辦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旦發現自己以習用的方式解決問題發生困難時,不要執意固守,應換一種思路,尋求新方法。
5功能
人們傾向於將某種功能固定地賦予某物體的傾向稱為功能固著。這種功能的固定性為解決問題設置了障礙。功能固著實際上是思維活動的一種惰性,如盒子是裝東西的,筆是寫字的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能否改變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適應新的問題情境的需要,常常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因而直接影響到人們靈活地解決問題。克服功能固著需要人們靈活機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務於解決問題的目的,這稱為功能變通。功能變通與功能固著的作用相反。要具有功能變通能力,一方麵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要熟悉物體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麵也要具有思維的靈活性。
6嚐試性動作
嚐試性動作對於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很重要的。在很多情況下,解決問題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為了找到它們,往往要做一些嚐試性的動作。例如,兒童用零件裝配某種玩具、成人裝配某種不熟悉的儀器等都要嚐試著按不同方式把零件進行配合,直到符合要求。
有時限於條件,嚐試性動作隻能借助於模型或圖形來進行。例如,設計師研究一個新工廠、新學校的建築布局、展覽會工作人員研究展覽品的擺設等,就常常要用模型試著去安排,或嚐試著按不同設想畫成各種圖形,直到滿意為止。
7個性特征
個性是指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活動特點的總和,它構成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善於解決問題的人是與他的靈活性、創造性、意誌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係的。缺乏進取心、意誌薄弱、情緒不穩定、懶惰、驕傲等消極的個性心理品質,都會阻礙問題的解決。良好個性品質可概括為:具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欲望;好動腦筋進行改革的習慣,有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進取心、上進心;具有堅持到底的意誌力。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積極的進取心。他們善於獨立思考,勤於鑽研,富於自信,勇於創新,有膽有識,有堅持力等。此外,人的能力、氣質類型也影響著對問題的解決。
四、思維品質的培養
1.思維品質的主要內容
(1)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它是人們在短時間內當機立斷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定、迅速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如善於迅速地發現、分析和處理問題。思維敏捷的人對問題較快的反應,是經過深思熟慮,有事實作依據,能付諸實現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現在是否善於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的發展和進程。這一品質要求人們具有精深的知識。一個知識淺薄的人,其思維的深刻性較差。
(3)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善於全麵地考察問題,從事物多種多樣的聯係和關係中去認識事物。善於從各個方麵、各種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常說“要全麵地看問題”,就是要求思維必須具有廣闊性,要全麵地掌握有關材料,做到既抓住問題的關鍵,又不忽視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個別細節。
(4)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隨機應變程度。思維靈活性的具體表現是,當問題的情況與條件發生變化時,思維能夠打破舊框框,提出新辦法。這一品質與思維的敏捷性聯係密切,可以說,沒有敏捷性,就沒有靈活性。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的人遇事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而有的人腦筋僵化,慣於墨守成規。
(5)思維的獨立性
思維的獨立性指善於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凡是在科學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的人,往往都是思維具有獨立性的人。而缺乏思維獨立性的人,不是人雲亦雲、盲目從眾,就是自以為是、故步自封。
(6)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批判地評價他人的思想和成果,也善於批判地對待自己的思想和成果。批判性的思維能夠吸取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吸取別人的思想的精華,而摒棄別人的短處和缺點,摒棄別人思想的糟粕。思維的批判性還能夠嚴格地檢查自己思想的進程及其結果,縝密地驗證自己所提出的種種設想或假說,在沒有確證其真實性之前,決不輕易相信這就是真理。
(7)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是指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能嚴格遵循邏輯規律。無論是從事學習、工作和科研還是處理日常生活問題,都要求思維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思維缺乏邏輯性的人,往往思維跳躍、混亂或矛盾,思考無層次、不連貫,判斷無確鑿證據,推理有邏輯錯誤,表述語無倫次。
2.思維品質的培養
培養思維品質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所有的教育、學習活動都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當著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良好思維品質的發展。
(1)拓展知識經驗
思維總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認識新事物,獲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與思維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但也不是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有助於思維的提高。知識要有助於思維必須很好地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結構嚴密的係統,這種知識具有更加概括的性質、更科學的表達形式,因而能夠使人在更大範圍內加以運用,促進思維的發展。
廣泛閱讀、大量涉獵人類知識,對於增長才智、修養品性、發展思維能力等都是大有益處的。相反,知識貧乏、頭腦僵化,即使知道了思維的規則與方法,也不能全麵、深刻、批判地對待問題,難以得出科學的結論。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要嚐試自己提出各種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打破定勢促成遷移,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品質;對疑難問題進行嚐試性學習,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學習邏輯學,在解決問題時能實事求是,以全麵、聯係、發展的觀點認識事物。
(3)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遵循思維的規則,對事實材料進行逐步分析,或者依據一定的命題進行推理,得出新概念、新判斷的思維過程。在創造活動中,人們要找到問題的關鍵,分析其原因、規律,提出新的設想,進行論證,都需要邏輯思維。
培養邏輯思維,首先要熟練地運用思維的三種形式。首先要通過對大量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進而進行判斷和推理,解決問題。其次,要遵循思維活動的規律。如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此外,通過各種具體的學習與實踐,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係統化、具體化、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方法。
(4)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思維的獨立性是指善於獨立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本質特征是不依賴他人而自主地組織自己的思維過程,且常常會出現一些新穎的、獨到的、富有意義的觀點和方法。思維的獨立性是以批判性為前提的,思維的批判性是指能客觀地評價事物,實事求是地審視自己的思維。這種批判是辯證地否定,即否定先前思維中的不合理因素,汲取精華。
(5)掌握各種思維方法
學習時,不能隻注重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掌握知識時所必需的各種思維方法的運用;不能隻注意某種結論的記憶,而忽視產生這種結論的推理過程。這些思想方法和邏輯推理規律的掌握對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6)提高言語表達水平
思維是借助於內部言語在人頭腦中進行的一種心理過程。內部言語不像外部言語那樣要求很強的邏輯性與條理性,它通常是以簡化、壓縮、跳躍的形式出現。正是由於這種特點,一方麵使思維有可能快速地進行;另一方麵,也有可能使思維變得不連貫、不符合邏輯或模糊不清。
語言訓練時要達到以下目的:清晰性,就是要清楚地表達思想,使別人容易理解;簡潔性,就是運用簡明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有根據,有條有理,簡潔明了;準確性,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要準確無誤,詞義順達;生動性,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時要能感人肺腑,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本章思考題】
1.記憶的涵義是什麽?記憶的種類有哪些?
2.記憶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3.如何培養自己的記憶能力?
4.思維有哪些具體形式?如何培養思維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