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知資源完全被占用時,新的刺激將得不到注意。當人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活動時,就會有多項認知任務同時競爭有限的注意資源。隻有當這些活動需要的認知資源之和不超過注意的總資源時,它們才能同時進行。否則,在進行某項活動時,其他活動必然受到阻礙。該理論還認為,認知資源分配機製是主動而靈活的,它能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資源的配置,優先加工更為重要的任務。例如,兩個騎自行車的人可以一邊騎車一邊聊天,但當他們行駛到交通擁擠的十字路口時,他們往往會終止談話,把注意資源更多地分配到路口的車輛和行人上,以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雙重加工理論

    1977年,在資源限製理論的基礎上,美國心理學家謝夫林等人進一步提出了雙重加工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兩種:自動加工和控製加工。自動加工是由刺激自動引發的無意識的加工過程,不需要有意注意,不受認知資源的限製。控製加工是受意識控製的加工過程,它需要注意的積極參與,要占用係統的加工資源。和自動加工相比,控製加工更為主動和靈活,它可以隨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資源分配的策略。控製加工經過充分的練習之後,有可能轉化為自動加工。

    雙重加工理論是對資源限製理論的有益補充,它們共同解釋了為什麽人們有時能同時做好幾件事,如一邊做作業一邊聽音樂。因為人類認知加工係統的資源是有限的,在同時進行兩項以上的活動任務時,往往會發生困難。但當其中的一項或幾項活動任務的加工已經變成自動化的過程時,就不需要占用認知資源,個體就可以將注意更多的集中於其他的認知過程上。

    上述理論都可以解釋不少注意研究的實驗結果。但是,注意的機製是十分複雜的。目前認知心理學關於注意的理論主要是探討注意的選擇性,對於注意的其他方麵的研究顯得不足。而且,認知心理學都采用標準化的實驗程序來研究注意,這些實驗結果缺乏實驗室之外的對照,往往與人在生活實踐中的注意現象有一定的差距。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生活實踐的需要不僅製約著人的注意力,而且通過社會實踐的鍛煉能培養和發展人的注意力。因此,對注意機製進行綜合研究,並把實驗室的研究與生活實踐中人的注意力的研究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可能更有利於從理論上揭示注意的本質。

    (第三節注意的規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於注意狀態時,意識內容就比較清晰。因此,集中和穩定學生的注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條件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運用注意規律,使之成為保證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

    一、注意的規律

    1.影響無意注意的因素

    影響無意注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麵:

    (1)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刺激物的特點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原因。首先,刺激物的新異性。新異性是指刺激物的異乎尋常的特性。刺激物的新異性是引起無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它可以分為絕對新異性和相對新異性,前者是指人們從未經驗過的事物,後者是指各種熟知刺激物的奇特結合。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人們無意注意的更多的是刺激物的相對新異性。人們在生活中表現的好奇心,實際上就是指對新異刺激物的注意。

    其次,刺激物的強度。任何相當強烈的刺激,例如,強烈的光線,巨大的聲響,濃鬱的氣味,都會引起我們不由自主地注意。就刺激物的強度而言,強烈的刺激物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在引起無意注意時更具有重要的意義。所謂刺激物的相對強度,是指這個刺激物與其他刺激物的強度相比較而言。一個強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強烈刺激物構成的背景上出現,就可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相反,一個不甚強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沒有其他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現,則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在喧囂的地方,即使是很大的聲音也不會使人們注意,而在寂靜的夜晚,輕微的耳語聲,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再次,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係。刺激物之間在形狀、顏色、大小、強弱方麵的對比越明顯,越易引起無意注意。例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鶴立雞群”都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

    最後,刺激物的運動變化。刺激物突然出現與停止,減弱與增強,空間位置變化和運動等都易引起無意注意。例如,一亮一滅的霓紅燈,一閃一閃的救護車標誌燈,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

    (2)個體本身的狀態

    無意注意不僅由外界刺激物被動地引起,而且和個體本身的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個體的需要和興趣。個體具有不同的需要和興趣,凡是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和符合個體的興趣的事物都會使個體產生期待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從而引起無意注意。引起無意注意的興趣一般是直接興趣,它是指對事物本身產生的興趣。例如,建築師由於職業的需要,當他們出外旅遊時,各式各樣的建築物,都會自然而然地引起他們的注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次,人的精神狀態。身體健康與精神飽滿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無意注意。一般說,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時,容易對事物進行集中而持久的注意;而在心情煩悶,身體不適,精神過度疲勞時,無意注意範圍較窄,許多平時感興趣的事情也不能引起注意。

    再次,知識經驗。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保持注意有著巨大的意義。前已述及,新異刺激物容易引起無意注意,但要保持這種注意則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因為新異刺激物固然能引起人們不由自主的注意,但如果人對它一點也不理解,即使能一時引起注意,也會很快失效。如果人對新異的刺激物有一些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為了求得進一步的理解,就能引起長時間的注意。

    2.引起或保持有意注意的條件

    在課堂故學中,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條件需要有一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目的任務

    有意注意是由目的、任務來決定的,目的越明確、越具體,對完成目的、任務的意義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越強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例如,師範院校的學生們如果樹立了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偉大理想,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理論對於指導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那麽他們在聽心理學、教育學課時,就會自覺地保持高度的注意。

    (2)激發間接興趣

    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所產生的興趣為直接興趣;對活動的結果所產生的興趣為間接興趣。如有人開始學習外語,對識記單詞、背誦課文感到枯燥無味,沒有直接興趣。但由於逐漸認識到學好外語之後對於升學、出國、就業、工作及加速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便對外語產生了間接興趣,從而在學習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所以,盡管活動本身沒有吸引力,但由於間接興趣的支持,就可以激勵人們去從事各種活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而且間接興趣越強烈、越穩定,有意注意就越集中、越持久。

    (3)課堂教學中對活動的合理組織

    在明確活動目的和任務的前提下,對活動還要進行合理地組織,才能很好地保持有意注意。

    1將智力活動與實際動作結合起來

    例如,在上課時,要求學生記筆記、做實驗、繪製圖表等,都有利於保持有意注意。因為實際操作的本身要求有意注意的參加,實際操作越複雜,對有意注意的要求也越高,所以,對越複雜的認識活動,越是應當把智力活動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2提出問題和提出自我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向全班學生提問,然後指名迴答,並要求迴答後全體進行補充,可以引起學生的自始至終的注意。經常提出自我要求,特別是在需要加強注意的時刻,向自己提出“必須注意”的要求,這種及時提醒可加強注意。提出問題必須跟“已經做過什麽”聯係起來,從“已經做過什麽”中提出“現在應該做什麽”的問題,這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於即將進行的活動上。提出的問題也必須跟“現在正在做什麽”聯係起來,從現在正在做什麽去“迴想活動的任務”,這也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於正在進行的活動。

    3用堅強意誌與幹擾作鬥爭

    有意注意不僅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進行,有時在有幹擾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進行的。幹擾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也可能是機體的某些狀態(如疲勞、疾病和一些無關的思想、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了集中注意,除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幹擾外,還要用堅強的意誌與幹擾作鬥爭。這樣既能鍛煉意誌,又能培養有意注意。

    避免幹擾有助於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但是,某些微弱的附加刺激不僅不會幹擾人的有意注意,而且會加強有意注意。例如,學習時,聽聽音樂,室內的鍾表滴答聲等有時會加強有意注意。絕對隔音,不僅無關的聲音不能從外麵傳入,而且室內產生的任何聲音也都會被吸收,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會逐漸地進入睡眠狀態。正如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的,絕對的“死氣沉沉的”寂靜並不能提高而且能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3.有意後注意的特性

    有意後注意是一種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優點的特殊形式的注意。它是在一定條件下,由有意注意升華而成的更高級的注意。在有意注意的條件下,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客體的指向和集中是服從於主體自覺確定的目的的,主體要維持這種注意,必須作出一定的意誌努力,因為這種注意是受間接興趣製約的。但隨著活動的變化,人們不僅僅對活動結果感興趣,而且對活動本身也感興趣,即產生了直接興趣。主體對困難的承受程度隨之提高,因而就不再感到困難,在維持這種注意時也不再需要特別的意誌努力了。有意後注意具有高度的穩定性,是人類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所有有成就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會高度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廢寢忘食地為科學或藝術作出創造性的貢獻。從發生上來說,有意後注意來源於有意注意;從性質上看,它又高於有意注意。這種更高級的注意是人所獨有的,它是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注意的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

    注意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來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無意注意應成為教學巧妙利用的對象。

    (1)優化教學環境

    為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做到:1教室方麵。教室不宜臨近街道和操場,以免嘈雜的聲音幹擾;教室的布置要簡單,不要搞得花花綠綠。圖片、圖表、錦旗、獎狀等的布置也不要掛得太多,並且最好張掛在教室後麵的牆壁上,以免上課時分散學生的注意。2教師方麵。教師的儀表和服飾要樸素大方,過分的打扮、穿奇裝異服,往往會成為新異的刺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所以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對於服飾方麵都很注意,每當換了一套新衣服或者燙了一種新發式,總是設法在上課前先與學生接觸一下,就是為了避免到上課時引起學生的新異感而分散了注意。還有,不要有多餘的口頭禪,也不要有多餘的動作。

    (2)教學內容要豐富、新穎,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青少年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渴求獲得豐富、新穎的知識。凡是能滿足這種需要的教學內容,都會自然地引起和保持他們的注意。因此,教師在組織教材時,首先要考慮它的科學性和知識性,還要注意它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要適當,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在他們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把教材組織得豐富些、新穎些,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否則,學生的注意就容易渙散。

    (3)教學方式方法要避免單調呆板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精神振奮不易疲勞。應以啟發式教學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課堂講授、討論、學生自學、作業、讀書指導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並使學生做到聆聽、思考、筆記、實際操作與作業的結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情感性,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感情化。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簡潔流暢,富於幽默感和趣味性,語速要快慢適中,語言要清晰準確,語調要抑揚頓挫,發揮麵部及體態表情的積極作用,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板書要整齊,字體要工整,並有一定的層次性。

    2.運用有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

    並非任何教學內容和活動都能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習活動是一種艱辛的腦力勞動,僅僅依靠無意注意是難以完成學習任務的。要取得持久的學習成功,必須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加強有意注意。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和培養間接興趣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成績不好往往是由於學習目的不明確造成的。因此,教師應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教師在講授某門課程,甚至某一章節時,要闡明其學習目的、任務和意義,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美好結果的向往和追求。特別是對那些難以產生直接興趣的學科、教材,更應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的責任感。隻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發揮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持穩定的注意。

    (2)提高教學組織水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傳萬 李立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傳萬 李立新並收藏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