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心意已決,那就是辭官也要帶劍走。
什麽?拿錢換?
巧了,我有錢!
“嗬嗬,張老弟啊,不是哥哥絕情不講情麵。這柄寒鯉劍收繳後已報備玉州府庫造冊,寶器冊上標記六百兩銀子出庫。嗯,今兒老哥作主,自個兒貼補一百兩,五百兩銀子你拿走。”何縣君似乎還有一絲絲別樣的期待。
“好,何老哥爽快,今兒我麻子莽撞了,認下這份人情,改日必有厚報。”麻子驚喜之餘很認真看了一眼何縣君。
何縣君聞此笑意苒苒,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可也。
秘庫中三人行,薛捕頭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進這縣府秘庫,激動且謹慎,心中反複謹記庫吏的叮囑,其間機關重重,萬萬不可出岔子。
麻子緊跟著薛捕頭步伐到處看新鮮,何縣君走在最後,心中泛酸,悲傷時而逆流成河,時而又對未來的官運忐忑難安。
本來嘛,何縣君想看看麻子這年輕人窘態的,不是誰看到這麽多銀子堆一起都能冷靜不失態的。
然而他失望了。
麻子對那幾箱子銀子興趣略無,甚至連打開箱子看看雪銀的欲望都沒有。
“這麽多水磨玉放在這裏作甚?”小縣尉來到一處木架前止步問道。
“張老弟有所不知啊,咱這古城縣轄歸玉州府。玉州什麽最出名啊?當然是玉龍河的美玉了。咱縣萬幸也有點玉石礦脈,不過品相差些,比不得玉龍河的水料子。隻有經過山溪衝刷後的半山水料子品相才可觀。放在這裏的都是經過精心挑揀後的上品滿水料子。張老弟若有興趣,改明兒我托雲隱穀送來幾枚賞玩一番?”
麻子笑而不語,他早懷疑這位福態安康的何縣君有點意思。官辦的玉礦哪會來錢那麽多,看來是有修道宗門插手咯。不過官家關心的是到手的收益,與誰合作再談咯。
“不必了,多謝何老哥指教。”
一炷香功夫後,三人出秘庫。麻子手裏多把劍,薛捕頭手裏提著一包符籙,何縣君空手。
新任的張縣尉將何縣君許諾的換裝用度用到極致,僅剩三十文錢的餘額。
晚霞映滿天,麻子在尉堂橫案前伸伸懶腰,渾身筋骨劈裏啪啦作響。案前半人高的卷宗兩日內被翻閱個遍,抬眼看堂前霧非霧,花非花,差點瞎了。
哎,案牘勞形啊,看來要當官就要把坐功練到非凡啊。
薛捕頭為讓小縣尉盡快熟悉職責公務,片刻不離身,靜候在側,與之伴立的還有兩位白胡子老胥吏。
兩位白胡子老爺爺混在古城縣府達三十年之久,明麵兒雖是“眼老昏花”但心底兒關乎縣衙諸事可謂是門兒清得很。
不行,不能這麽下去,帶兄弟們晚宴走起。
“老薛,除了值班的,喊上眾兄弟百味鮮走起。哎呀呀。本官年少風華,翻閱完這堆碼得奇高的卷宗竟頭昏眼花。不行了,我得緩緩神兒。”麻子將筆放下,小手劄筆記塞入懷裏,雙手揉搓額頭眉間。
麻子從未想過一件案子卷宗也能長篇大論,此刻頭暈目眩,隻想飲杯好酒緩緩神兒。
薛捕快早把從秘庫中取出的符籙分發給諸位弟兄,並嚴厲警告幾位不老實的捕快,禁止私相授受或賣與黑市。
麻子當這古城縣尉夠意思,自掏腰包讓捕快們到東市匠鋪修繕武備,又根據個人喜好整了套半身鎧甲的好行頭。
花錢那是小事,這下好了,黑衣捕快的罩衣下盡是鐵衣布甲或是皮甲,威風凜凜的。
。。。
既然新縣尉上任第一件事是吐血大換裝,那捕快們得好好表現一番。趁著郡城的黑冰台秘衛小隊未來,先搞個小演武試試成色,順便激蕩起古城縣衙近月來的低迷士氣。
還是古城縣衙三人行。
堂中,三位圍在展開的一副古城縣府地輿圖前不停遊走打轉,圖上落的幾粒黑棋子代表東山盜的據點,白棋子代表縣府的暴力機構黑衣捕快。
東山盜,實乃古城縣內最大的惡瘤。最初是顧家三兄弟膽大武勇黑吃黑將蒼鷹山匪寨收伏後不斷壯大,此後改名號為東山寨,民間直唿東山盜,東山賊。
顧家三兄弟中,顧老大一身橫練功夫不弱,敢同山裏的熊瞎子正麵角力,為東山盜的大當家。顧老二,會些不入流的陰損道法,常著一身星月道袍,使一柄黑雲幡,神龍見首不見尾。顧老三,曾拜師邪修百鬼老人,後弑師奪寶,手裏有一方冒綠煙兒的鬼印,嗯,乃是他的“師門重寶”。
“何老哥誒,您這縣君當的真是?這麽礙眼的大盜潑材都發展到三百人眾了。嘖嘖嘖,小弟都看不下去咯。”麻子顛玩著手裏的棋子揶揄道。
“哎,張老弟是有所不知啊,隴西郡的西邊不缺沙子,隴西的東麵,尤其是咱這邊不缺山溝溝啊。大東山那深穀密林的,撒進去一萬人都濺不起半點水花啊。”何縣君一想起那把寒鯉劍,心中隱隱作痛。
上次能繳獲到寒鯉劍還是多虧了采藥的山民,將毒書生偷偷進城的行蹤報了官,得領官府懸賞花紅五十兩銀子。
東山盜的五當家毒書生,古城縣太平莊人,本名石偲晉,原本是位落魄書生。
因早年科舉屢屢落榜後便神情渾渾噩噩,言語難明,幾年後逐漸黑化。進山主動投了蒼鷹山匪寨沆瀣一氣,以太平莊一富戶全家八十三口的性命作投名狀,混了個“狗頭軍師”。如今又轉投降於顧家三兄弟,在旁出謀劃策勞心勞力混到東山盜的五當家。
那柄寒鯉劍便是毒書生在富戶後院地窖裏搜羅到的。石偲晉這位毒書生苦讀數十年考不得功名,心誌偏狂,僭越佩劍,自號“東明先生”。
縣城裏一家賣甜食的寡婦是他暗養的老相好,毒書生在山溝溝裏忍了半月偷偷下山喬裝打扮進城與之私會,不巧被同村的山民認出遂跟蹤後暗中報了官,在床上被縣衙眾捕快緝拿歸案。
三日內被刑房的好手掏空情報,判斬立決。
嗟乎!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此刻在大堂中,三人商議東山演練公務,用的情報便是這位毒書生“全心全意”提供的。
三人分析稚童失蹤案,深山裏的東山盜脫不了幹係,他們懷疑顧家三兄弟早暗投魔教,或是顧老二顧老三本是魔教中人。
除了這滿腹毒汁的色坯書生腦子機靈外,就數顧老三詭計多端了。
何縣君為山裏的三座玉礦能正常開采可謂是愁壞了心腸,為保全策不得不與修道宗門雲隱穀強強聯合,日夜巡邏監守。不然秘庫所藏的美玉出不了山穀,山路難行,官府不可能為幾塊玉石布置太多護道人力,哪怕是官辦的玉礦場子。若是能除掉這惡瘤,那玉礦的收益還能往上漲一節兒。
什麽?拿錢換?
巧了,我有錢!
“嗬嗬,張老弟啊,不是哥哥絕情不講情麵。這柄寒鯉劍收繳後已報備玉州府庫造冊,寶器冊上標記六百兩銀子出庫。嗯,今兒老哥作主,自個兒貼補一百兩,五百兩銀子你拿走。”何縣君似乎還有一絲絲別樣的期待。
“好,何老哥爽快,今兒我麻子莽撞了,認下這份人情,改日必有厚報。”麻子驚喜之餘很認真看了一眼何縣君。
何縣君聞此笑意苒苒,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可也。
秘庫中三人行,薛捕頭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進這縣府秘庫,激動且謹慎,心中反複謹記庫吏的叮囑,其間機關重重,萬萬不可出岔子。
麻子緊跟著薛捕頭步伐到處看新鮮,何縣君走在最後,心中泛酸,悲傷時而逆流成河,時而又對未來的官運忐忑難安。
本來嘛,何縣君想看看麻子這年輕人窘態的,不是誰看到這麽多銀子堆一起都能冷靜不失態的。
然而他失望了。
麻子對那幾箱子銀子興趣略無,甚至連打開箱子看看雪銀的欲望都沒有。
“這麽多水磨玉放在這裏作甚?”小縣尉來到一處木架前止步問道。
“張老弟有所不知啊,咱這古城縣轄歸玉州府。玉州什麽最出名啊?當然是玉龍河的美玉了。咱縣萬幸也有點玉石礦脈,不過品相差些,比不得玉龍河的水料子。隻有經過山溪衝刷後的半山水料子品相才可觀。放在這裏的都是經過精心挑揀後的上品滿水料子。張老弟若有興趣,改明兒我托雲隱穀送來幾枚賞玩一番?”
麻子笑而不語,他早懷疑這位福態安康的何縣君有點意思。官辦的玉礦哪會來錢那麽多,看來是有修道宗門插手咯。不過官家關心的是到手的收益,與誰合作再談咯。
“不必了,多謝何老哥指教。”
一炷香功夫後,三人出秘庫。麻子手裏多把劍,薛捕頭手裏提著一包符籙,何縣君空手。
新任的張縣尉將何縣君許諾的換裝用度用到極致,僅剩三十文錢的餘額。
晚霞映滿天,麻子在尉堂橫案前伸伸懶腰,渾身筋骨劈裏啪啦作響。案前半人高的卷宗兩日內被翻閱個遍,抬眼看堂前霧非霧,花非花,差點瞎了。
哎,案牘勞形啊,看來要當官就要把坐功練到非凡啊。
薛捕頭為讓小縣尉盡快熟悉職責公務,片刻不離身,靜候在側,與之伴立的還有兩位白胡子老胥吏。
兩位白胡子老爺爺混在古城縣府達三十年之久,明麵兒雖是“眼老昏花”但心底兒關乎縣衙諸事可謂是門兒清得很。
不行,不能這麽下去,帶兄弟們晚宴走起。
“老薛,除了值班的,喊上眾兄弟百味鮮走起。哎呀呀。本官年少風華,翻閱完這堆碼得奇高的卷宗竟頭昏眼花。不行了,我得緩緩神兒。”麻子將筆放下,小手劄筆記塞入懷裏,雙手揉搓額頭眉間。
麻子從未想過一件案子卷宗也能長篇大論,此刻頭暈目眩,隻想飲杯好酒緩緩神兒。
薛捕快早把從秘庫中取出的符籙分發給諸位弟兄,並嚴厲警告幾位不老實的捕快,禁止私相授受或賣與黑市。
麻子當這古城縣尉夠意思,自掏腰包讓捕快們到東市匠鋪修繕武備,又根據個人喜好整了套半身鎧甲的好行頭。
花錢那是小事,這下好了,黑衣捕快的罩衣下盡是鐵衣布甲或是皮甲,威風凜凜的。
。。。
既然新縣尉上任第一件事是吐血大換裝,那捕快們得好好表現一番。趁著郡城的黑冰台秘衛小隊未來,先搞個小演武試試成色,順便激蕩起古城縣衙近月來的低迷士氣。
還是古城縣衙三人行。
堂中,三位圍在展開的一副古城縣府地輿圖前不停遊走打轉,圖上落的幾粒黑棋子代表東山盜的據點,白棋子代表縣府的暴力機構黑衣捕快。
東山盜,實乃古城縣內最大的惡瘤。最初是顧家三兄弟膽大武勇黑吃黑將蒼鷹山匪寨收伏後不斷壯大,此後改名號為東山寨,民間直唿東山盜,東山賊。
顧家三兄弟中,顧老大一身橫練功夫不弱,敢同山裏的熊瞎子正麵角力,為東山盜的大當家。顧老二,會些不入流的陰損道法,常著一身星月道袍,使一柄黑雲幡,神龍見首不見尾。顧老三,曾拜師邪修百鬼老人,後弑師奪寶,手裏有一方冒綠煙兒的鬼印,嗯,乃是他的“師門重寶”。
“何老哥誒,您這縣君當的真是?這麽礙眼的大盜潑材都發展到三百人眾了。嘖嘖嘖,小弟都看不下去咯。”麻子顛玩著手裏的棋子揶揄道。
“哎,張老弟是有所不知啊,隴西郡的西邊不缺沙子,隴西的東麵,尤其是咱這邊不缺山溝溝啊。大東山那深穀密林的,撒進去一萬人都濺不起半點水花啊。”何縣君一想起那把寒鯉劍,心中隱隱作痛。
上次能繳獲到寒鯉劍還是多虧了采藥的山民,將毒書生偷偷進城的行蹤報了官,得領官府懸賞花紅五十兩銀子。
東山盜的五當家毒書生,古城縣太平莊人,本名石偲晉,原本是位落魄書生。
因早年科舉屢屢落榜後便神情渾渾噩噩,言語難明,幾年後逐漸黑化。進山主動投了蒼鷹山匪寨沆瀣一氣,以太平莊一富戶全家八十三口的性命作投名狀,混了個“狗頭軍師”。如今又轉投降於顧家三兄弟,在旁出謀劃策勞心勞力混到東山盜的五當家。
那柄寒鯉劍便是毒書生在富戶後院地窖裏搜羅到的。石偲晉這位毒書生苦讀數十年考不得功名,心誌偏狂,僭越佩劍,自號“東明先生”。
縣城裏一家賣甜食的寡婦是他暗養的老相好,毒書生在山溝溝裏忍了半月偷偷下山喬裝打扮進城與之私會,不巧被同村的山民認出遂跟蹤後暗中報了官,在床上被縣衙眾捕快緝拿歸案。
三日內被刑房的好手掏空情報,判斬立決。
嗟乎!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此刻在大堂中,三人商議東山演練公務,用的情報便是這位毒書生“全心全意”提供的。
三人分析稚童失蹤案,深山裏的東山盜脫不了幹係,他們懷疑顧家三兄弟早暗投魔教,或是顧老二顧老三本是魔教中人。
除了這滿腹毒汁的色坯書生腦子機靈外,就數顧老三詭計多端了。
何縣君為山裏的三座玉礦能正常開采可謂是愁壞了心腸,為保全策不得不與修道宗門雲隱穀強強聯合,日夜巡邏監守。不然秘庫所藏的美玉出不了山穀,山路難行,官府不可能為幾塊玉石布置太多護道人力,哪怕是官辦的玉礦場子。若是能除掉這惡瘤,那玉礦的收益還能往上漲一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