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湯姆·索亞曆險記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編輯


    《湯姆·索亞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代表作品,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幹一番英雄事業。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爭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曆,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湯姆·索亞曆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作品名稱


    湯姆·索亞曆險記


    外文名稱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作品別名


    湯姆·索耶曆險記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作  者


    [美]馬克·吐溫


    首版時間


    1876年


    字  數


    177000


    目錄


    1 內容簡介


    2 作品目錄


    3 寫作背景


    4 人物介紹


    5 作品鑒賞


    作品思想


    藝術特色


    6 後世影響


    7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編輯


    湯姆幼年喪母,由姨媽收養。聰明頑皮的湯姆受不了姨媽和學校老師的管束,常常逃學闖禍。一天深夜,他與好朋友哈克貝裏·芬到墓地玩耍,無意中目睹了一起兇殺案的發生。因為害怕被兇手發現他們知道這件事,湯姆、哈克貝裏帶著另一個小夥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島上做起了“海盜”,弄得家裏以為他們被淹死了,結果他們卻出現在了自己的“葬禮”上。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湯姆終於勇敢地站出來,指證了兇手。不久之後,在一次野餐活動中,他與他心愛的姑娘貝姬在一個岩洞裏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饑寒交迫,麵臨著死亡的威脅。後來終於成功脫險,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兇手埋藏的寶藏。[1]


    作品目錄


    編輯


    第1章


    淘氣大王湯姆·索亞


    第2章


    湯姆的刷牆小伎倆


    第3章


    湯姆怦然心動了


    第4章


    主日學校大出風頭


    第5章


    甲殼蟲惡作劇


    第6章


    和貝基的親密kiss


    第7章


    傷心的貝基


    第8章


    我是綠林好漢羅賓漢


    第9章


    午夜墳場驚魂


    第10章


    發誓嚴守的秘密


    第11章


    被良心譴責的少年


    第12章


    波利姨媽的“恐怖特效藥”


    第13章


    離家出走的三海盜


    第14章


    自由自在海盜露營記


    第15章


    海盜湯姆偷聽計劃


    第16章起內訌的海盜們


    第17章現身自己的葬禮


    第18章冷戰的少男少女


    第19章備受感動的波利姨媽


    第20章為蓓姬挺身而出


    第21章校長金光閃閃的光頭


    第22章出麻疹的無聊生活


    第23章鼓起勇氣出庭作證


    第24章擔驚受怕的湯姆


    第25章尋寶記


    第26章冤家路窄遇到殺人兇手


    第27章變身跟蹤偵探


    第28章夜潛旅店


    第29章竊聽殺人計劃


    第30章滿城風雨的特大新聞


    第31章山洞迷路


    第32章逃出生天


    第33章


    被困死在山洞中的殺人兇手


    第34章成為大富翁


    第35章開始新的冒險吧!


    *(本目錄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等版本)[2]


    寫作背景


    編輯


    19世紀7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時期。龐大的、機器轟鳴的工廠的出現,集體化的大生產組合以及大刀闊斧的進取精神促使了美國工業的突飛猛進,使得以往平靜而又無多少競爭的年代裏蔚然成風的禮貌行為和道德涵養準則逐漸失去了棲身之地。因此,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溫文爾雅的摒棄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南北戰爭,它像一種催化劑,在摧毀了奴隸製的同時,也加速了維多利亞社會結構的崩潰過程,把年輕人推進向傳統宣戰的潮流,使他們體內潛藏已久的被壓抑的暴力進發出來,去摧毀那個不合適宜的19世紀社會。


    馬克·吐溫就是在這個大曆史背景下創作《湯姆·索亞曆險記》的,因此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曆濃縮進了這部小說,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時代縮影,使它脫離了一般庸俗的兒童迴憶格調,讓它充滿了時代的活力。[3]


    湯姆·索亞曆險記(英文版)


    湯姆·索亞曆險記(英文版)


    馬克·吐溫曾在《湯姆·索亞曆險記》的序言中寫道:“這本書裏所描繪的冒險故事大多都實有其事,其中的一兩件是我的親身經曆,其餘的是我兒時夥伴們的故事。” 正如作者所說,《湯姆·索亞曆險記》是作者童年的縮影,而故事中那些迷戀財富的貪婪惡人們的行徑,更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場真實寫照。看似風平浪靜的小鎮,其實暗藏貪婪的陰謀,當時的美國社會正值資本暴漲時期,瘋狂地追逐財富已成整個美國社會不可遏製的風氣。故事中的湯姆·索亞,調皮搗蛋,不受拘束,似乎對闖禍獨有天賦,但是這正是人類心底渴望自由的童真可愛一麵。馬克·吐溫用一個孩子的視角敲響了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的浮誇社會的警鍾。[5]


    人物介紹


    編輯


    湯姆·索亞


    全名托馬斯·索亞,本小說的主人公。他是個聰明愛動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姨媽罰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牆,他卻會忽悠別人說刷牆是件很好玩兒的事兒,讓其他孩子搶著為他刷牆。湯姆骨子裏具有冒險風格,他會約上小夥伴們去做海盜。湯姆也足智多謀,他和哈克一起破壞了殺人犯喬埃的陰謀,最終讓壞人惡有惡報。[2]


    哈克貝利·費恩


    聖彼得斯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他的父親是個酒鬼,不會照顧哈克。但是哈克卻心地純良,他不受約束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流浪兒;湯姆與他關係要好,把他當作知心朋友,後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婦一命而被寡婦收養。


    波莉姨媽


    湯姆的姨媽,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時戴個老花鏡,但是看人的時候喜歡


    湯姆·索亞曆險記無刪減彩插版


    湯姆·索亞曆險記無刪減彩插版(4張)


    從鏡框上看,不通過眼鏡看人。對於湯姆要求嚴格,一心想把湯姆教導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莫夫·波特


    一個“酒鬼”,為了掙錢買酒喝而去幫年輕的魯濱遜醫生盜墓,結果被同夥印第安·喬伊陷害,被誣陷為殺人兇手,後由於湯姆的勇敢作證才得以洗脫罪名。


    印江·喬伊


    印第安人,陰險狡詐,在與莫夫·波特一起幫魯濱孫醫生盜墓時殺死了醫生,並把罪名嫁禍給了莫夫·波特,但最終因貪財而餓死在山洞裏。


    貝基·撒切爾


    撒切爾法官的女兒,活潑可愛,湯姆的意中人,湯姆在見到她第一眼時就“愛”上了她。她有一雙藍眼睛漂亮迷人,一頭金發編成兩條長長的辮子,上穿白色襯衫,下穿繡花燈籠褲。


    喬伊·哈波


    湯姆最好的玩伴,知己,與湯姆、哈克貝利·芬一起在傑克遜島上度過了一段他們一心向往的海盜生活。


    作品鑒賞


    編輯


    作品思想


    《湯姆·索亞曆險記》是馬克·吐溫所著的最受歡迎和喜愛的兒童小說之一,在1876年首次出版。《湯姆·索亞曆險記》標誌著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創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本書以歡快的筆墨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理,並以其與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對照,突出了那種生活的枯燥與沉悶。湯姆淘氣活潑,富於幻想有正義感,為了擺脫現實的種種束縛,充分享受自由的樂趣,打算外出去冒險。所有這一切都與資本主義的生活環境相抵觸,為世俗的道德和教會的戒律所不容。總的來說,揭露美國地方生活的停滯庸俗及宗教的偽善是小說的主要思想內容。[5]


    湯姆·索亞曆險記(注音版)


    湯姆·索亞曆險記(注音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賈招弟穿越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澄湖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澄湖居士並收藏賈招弟穿越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