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牧羊犬天生就有種放牧的使命感。有一次我跟女兒想試一試是否真是這樣。我倆商量了一下,兩個人分開向兩個方向走,看小發會有怎樣的反應。就在我們分開走了幾步後,小發就反應過來了,迅速跑到我前麵擋住我,又迅速跑到我女兒前麵,讓她停下來。之後我和女兒繼續往前走,它就不停地來迴跑,一定要控製住我倆,很好玩。


    斑點狗則是行動力很強。冬天我常帶著斑點去郊外一個林場裏玩兒。散步時,我隨手扔了根樹枝到湖裏,沒想到它嗖的一聲就躥出去了,那麽冷的天,它就在湖水裏遊啊遊啊,硬是把那根樹枝給我撿迴來了。我一下子特別感動:大冷天的我也沒叫你去撿樹枝啊,怎麽就把我的這個隨手的動作當指令了呢?這件事情告訴我,不能辜負動物對人類的信任。


    狗把一生交給了人類,人類卻隨時可以放棄它們。事實上,人和所有動物的關係是很不公平的。在這一點上,西方一些國家做得比我們好得多。我看過一些歐洲的動物保護法,比如在歐盟國家,不要說是對伴侶型動物,也就是屬於人類的朋友的這類動物,必須給予應有的關心和重視,即便是對養來給人吃的家禽家畜,也有相關規定保證它們得到人道的對待。包括在販運途中,都被要求每三個小時停車一次,餵水和食物,禽畜之間要保證有足夠的空間,不能擁擠,甚至在屠宰的時候,也一定要先使用電擊,讓它們失去知覺。


    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質問:“狗跟豬牛羊有什麽本質區別嗎?為什麽一說吃狗肉就有那麽多人站出來堅決反對,你們不吃豬肉嗎?”我想是有區別的,區別就在於人類對待那種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和是否寄託著人類自身的某種情感。比如,一隻小雞,它跟鴿子有什麽區別?全世界都可以吃雞,但為什麽西方人或者有些民族就不能接受吃鴿子的現象?那是因為鴿子象徵和平,它寄託了人類的某種情感,這是不能被無視的。再比如,熊貓可不可以吃?為什麽不能吃熊貓?熊貓跟豬有什麽區別?不都是哺辱類動物嗎?還有,我們可以吃鴿子,那我們可不可以吃朱?呢?答案不言而喻。


    佛教裏有“不殺生”的說法,這包括自己不殺,不看別人殺,不叫別人殺。麵對人類的無視一切,我想說,我們有那麽多的欲望,雖然我自己也做不到吃素,不能理直氣壯地說不殺生,但我們是不是可以稍微節製一下自己的欲望,比如說不吃魚翅可以嗎?因為這並不是必需的,如果人類對自己的某種欲望稍稍有一點兒節製,可能會對靈魂都有一點兒提升。


    到了今天,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已有了轉變,也許要不了太久,我們中國人對動物的態度也會改變,也會有我們的《動物保護法》,再也不像目前這樣,隻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剩下的就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了。還有人總是在說,人都沒顧上,還管什麽狗。我認為,關心人類和關愛動物這兩件事情並不矛盾,也不衝突。為什麽非要對立起來看待呢?人類越進步,應該關注的生命範圍就越大。隻顧自己,不顧一切,那是野獸的生存法則。


    我喜歡各種動物,相比之下我喜歡和動物在一塊,最多的時候我家裏有一隻狗、六隻貓,一進家門就有一股動物園的味道,我不介意。


    第三十一章 絮絮叨叨


    在《南京零距離》的主播台上,我更多的時候是根據即時新聞發表自己的一些感想。但有些感悟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時機表達。在這裏我就隨便說說吧。


    1、西方的效率


    我跟在國外的同學聊天時說到工作的話題,他告訴我,全世界隻有中國人才會歧視像清潔工這種性質的工作。他曾經在街頭的咖啡店觀察過外國的清潔工打掃街道的情景,他們都是邊聊天邊工作,可能一個下午也就掃了一條很短的街道,但是他們都非常開心甚至是興致盎然的樣子。就連在街道上填磚頭這樣的工作都可以西裝革履的,因為這些都可以推著專門的電氣化工具工作,而且街上很幹淨,所以這樣的工作都可以做得很悠閑,也可以讓自己很有尊嚴。


    在西方一些國家,企業為了減少交稅的壓力常常必須僱傭一些大學生或失業者。中國大學生往往會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工作來表現自己的能力,而西方人並沒有那麽注重所謂的“效率”,他們習慣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要經常溝通,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企業也會因為這種聘用製度而更加欣賞“慢慢來”的外國人。你工作效率太高,一天幹了三天的活,企業還是要再僱傭其他人來完成“僱工指標”,老闆並不高興。


    我聽一個從歐洲迴來的領導跟我說起這樣一件事。十幾年前義大利的一個小鎮上一共有兩萬居民,後來有兩個中國人移民過來,在這個小鎮開了一家飯館,生意挺紅火的,於是幫親戚好友陸陸續續全部移民到了這個小鎮,開洗衣店、開小超市,做各種生意。現在這個小鎮還是兩萬居民,不過全都是中國人了,義大利人一個都待不下去了,因為他們拚不過中國人,工作機會和生意都被中國人搶走了。義大利人每天都很悠閑地睡到快中午才開店,晚上又早早地打烊去享受個人時光,而中國人早上六點就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點都不休息,義大利人怎麽拚得過中國人?所以最後義大利人都離開了,隻有中國人留下來了。


    每當我聽到這種故事,我就覺得全世界都在玩兒,隻有中國人在玩兒命。我們為什麽總是活得這麽苦逼呢?


    在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由頭是荷蘭也提出過申辦的要求,但是荷蘭人民堅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很富裕、很悠閑、很好,他們不允許他們的政府幹這種會擾亂自己生活的事情,所以荷蘭政府就撤銷了申辦的要求。而我們卻歡天喜地地把人家玩剩下的東西捧迴家來了。我們的政府一提到這類事情好像永遠都那麽亢奮,真希望我們快點度過這個暴發戶時期。


    2、“樣板戲”


    我在當印刷工的時候,“樣板戲”已經絕跡多年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南京有一個老戲院開始重放“樣板戲”的老電影了,票價是五毛錢一張。我喜出望外,買了四張票看了四場,跟廠裏那個吳大麻子一起去看的。


    這是“文革”結束之後,電影院第一次上映“樣板戲”,當時那個小小的戲院裏擠得水泄不通,大多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還有一些老人、幾個戲校的年輕人以及外國人。電影開頭,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片頭放完就是一副特別正的播音腔在朗誦毛主席語錄,電影院裏每一個人跟著齊聲朗誦,因為大家都背得滾瓜爛熟了。電影開始之後也是全場幾百號人不約而同地難以控製地跟著演員一起說台詞。這八個“樣板戲”在中國整整放了十年!每一部戲裏的每一句台詞、每一段唱腔,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爛熟於心。我第一場看的就是《紅燈記》,李奶奶在念白:“爹好不好?”所有觀眾在下麵一起說:“爹,好!”李奶奶又說:“可是你爹,他不是你的親爹!”觀眾又一起接著說:“奶奶,你氣糊塗了吧?”這場景把在場的外國人都嚇傻了。更誇張的是,除了台詞,台下連音效都能跟著一起學,比如《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這段裏那特別好聽的交響樂前奏裏那一聲馬鞭聲,什麽時候會出現,大家都知道!整部電影就是在觀眾這樣亢奮的氛圍裏放完的,真是很誇張,很滑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遇而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非並收藏隨遇而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