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克裏雅


    拍攝中我們發現,克裏雅並不是一個和外界沒有接觸的部落,它隻是長期生活在沙漠腹地不為人知而已。當年我去那裏的時候,達裏雅博依村裏隻有一兩個人到過縣城,其他的人根本就沒有出過沙漠。他們的生活相當原始,基本沒有貨幣的概念,基本生活所需的鹽、火柴等物品都是村長從縣裏買來的,其他生活資料都是自給自足。


    克裏雅人住的房子很有特色,建築材料就是沙漠裏常見的紅柳藤。這種用藤條搭建的房子很像是前衛藝術家的作品,缺點是,藤條搭的房子不能嚴絲合fèng,住在裏麵哪裏都透風。類似這樣的建在沙漠裏的房子我依稀在《國家地理雜誌》裏見過,非洲好像有。


    克裏雅朋友非常熱情,他們招待我們吃的兩頓飯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迴憶。第二天中午我們在一戶克裏雅人家裏吃的烤餅,我還記得製作方式是這樣的:


    家裏沙地上已經有一個淺淺的平底大坑,大約像我們農村的大鍋那麽大,把早已經曬幹的羊糞,用手搓成碎屑均勻地墊在坑底,再在羊糞上麵攤上一張碩大的麵餅(大約兩厘米厚),然後把一大盆切好的羊肉塊均勻地攤到麵餅上,再拿一張同樣大的麵餅蓋在上麵,用手順著邊緣把兩張麵餅捏在一起—就像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巨大的韭菜盒子,最後,再用曬幹的羊糞搓碎了鋪在這塊大麵餅上。接下來就是在麵餅周圍生上火烤。一會兒就聞到香味了。需要說明的是,羊是食糙動物,所以羊糞並不臭,尤其是曬幹之後,是可以做燃料的。


    我們一屋子人就圍在這塊大麵餅周圍,抽菸聊天等著,大約過了二十分鍾,餅就烤好了。主人把火弄滅之後,把那個巨大的硬硬的“大韭菜盒子”刨出來,把麵餅上的碎屑拍掉,再用嘴吹一吹,把這張大餅放在一個特別大的木盤子裏,開始一塊一塊地切給我們吃,就像切比薩餅那樣。


    之前看著他們的製作過程,我還在想,這種東西能好吃嗎?結果那塊夾著羊肉的餅送到嘴裏後,味道竟然鮮美得出乎意料,裏麵竟然像湯包那樣還有濃濃的羊肉汁,麵餅也奇香無比。我三下五除二地幹完了我這一大塊,等還想再要時—沒了!可以肯定的是,我這輩子不太可能再有機會吃到克裏雅朋友用羊糞烤出來的羊肉大餅了。後來我問過不少新疆朋友,他們也沒有人吃過這樣烤出來的羊肉大餅。


    我對當天的晚飯的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口味,也是因為那個日子和吃的方式。那一天是一九九四年的中秋節。我們一行人遠離家鄉和親人,來到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腹地,和一群素不相識、語言不通的克裏雅朋友一起過中秋節(克裏雅人並不知道這個節日),想想都有點兒夢幻,有點兒穿越時空的感覺。


    進沙漠之前,製片主任就提前給我們每人發了一瓶伊利春酒和兩隻月餅。月餅是在縣城供銷社買的,最好的那種,也就幾毛錢一隻。酒雖然很便宜,兩三塊錢一瓶的那種,但我覺得還挺好喝的。當天晚上,克裏雅朋友在沙漠裏生起篝火,我們十幾個人圍在篝火旁,用削尖了的紅柳枝穿著一大塊一大塊的羊肉,在篝火裏烤著吃。火苗躥起來一人多高,燒得劈啪作響,火焰映紅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笑臉。遠處傳來克裏雅女人和孩子的歡笑聲。我們嘴對著瓶子口大口大口地喝著廉價的烈性白酒,扯著嗓門說話,不時有人大笑。


    那天晚上我們說了什麽,我一句也不記得了,因為我當時就沒在聽,我隻是被那種氛圍感染著,陶醉著,暈暈乎乎地跟著他們說笑。一抬頭,沙漠裏的月亮在那個晚上大得嚇人。沙漠裏晚上的風已經很涼了,肚子裏裝著酒,身上發熱,吹著晚風很舒服。我想起一句詩: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一個晚上我都在內心的這種穿越時空的夢幻情緒裏蕩漾著,很快就醉了。


    西域印象後記


    三個月的新疆拍攝生活並沒有多少能成為“故事”的東西,隻有很多片段,有壯美,有震撼,有歷險,在那之後的多年的記者生涯中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此貼近地深切地接觸和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直到今天,我仍然覺得我的一部分屬於那裏,在賽裏木湖、天鵝湖邊,在喀什的巴紮,在吐魯番的火焰山和葡萄溝,在烏爾禾的魔鬼城,在夏塔溫泉,在慕士塔格冰川下,在克孜爾千佛洞,在阿拉山口的邊貿市場,在肖爾布拉克建設兵團的農場……全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濃烈的伊力特酒,香甜的瓜果,黃昏清真寺裏傳來的洪亮的祈禱,穿著艾得利絲綢跳著麥西來普舞蹈的美麗的“古麗”們,彈著熱瓦普的維吾爾族老大爺,他們在我的記憶裏,從來不曾模糊。


    第三十章 我愛養狗


    我養過兩條狗,一條是斑點狗,我懶得動腦筋給它起名字,就叫它“斑點”,另一條是邊境牧羊犬,叫小發,都屬於工作犬。


    其實養什麽狗得看人的需求。不少人選擇專供人欣賞嬉戲的玩賞犬,外形漂亮,惹人寵愛,比如吉娃娃、蝴蝶犬等,但我喜歡工作犬。工作犬顧名思義就是狗中的工作狂,比如德國牧羊犬,不工作不行。再比如斑點狗,它最早跟著吉卜賽人到處流浪,後來到了英國,就成為英國王室馬車車隊的前導犬,之所以扮演這樣的角色,一方麵是因為它善於奔跑,另一方麵是因為它花色顯眼,跟馬路上紅綠燈的作用一樣。


    在工作犬中,我又最喜歡牧羊犬,尤其是邊境牧羊犬,因為它聰明又漂亮。美國有個研究動物行為學的教授,他曾經專門為一百七十多種狗做了一項長期的行為和智商研究測定,得出一個犬類的智商排名,邊境牧羊犬排名第一。在這個測定中,有一項內容是一個指令到底要重複多少次,狗才能養成穩定的,即不受其情緒影響的反應。結果在所有的狗中,相同指令下邊境牧羊犬培養出穩定的反應所需要的指令次數是最少的。


    說到給狗下指令,一定要簡短、明確,比如“出去”、“過來”,字不能多,多了狗就會很難識別。智商高的狗麵對同樣的指令,發令十次以內就能形成穩定的反應,五十次以內形成反應的是智商中等的狗,最笨的狗你就是說兩百次以上都建立不了這種反應。


    下達指令的時候,你再配合上稍微誇張一點兒的肢體語言跟表情,狗會明白得更快。我家的邊牧,據說能達到五歲兒童的智商。每次我迴家進門換鞋的時候,它都會過來用爪子搭搭我的肩膀,撓撓我的胳膊。我跟它打手勢說“過去”,它會用濕漉漉的眼睛看著我,意思是:“確定嗎?”我點點頭態度堅定地表示確定,它就過去了。我洗澡的時候,它守在門口,探著頭看著,我洗完澡之後坐在沙發上看書,它想爬到我身上。我說:“才洗過澡,別靠著我。”它就會悻悻地走開。


    夏天,小發也想在空調房裏睡,有時候我想趕它出去,它死活賴在那裏不動時,我就說“到門口去”,一般重複兩遍,雖然一副很委屈的樣子,但它還是會乖乖出去,到臥室門口地磚跟地板的接fèng處趴著,不再靠近臥室。在同樣的情況下,我家斑點的表現就沒小發聰明,也可能和性格不同有關。我得把它攆出去,關上房門後,它還會狠狠地撓門。我為此打過斑點很多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遇而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非並收藏隨遇而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