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談一談,您不害怕嗎?”梅尼紹夫突然改變了話題。
伊拉登時懵了。
“我?我不知道……”
“很遺憾,伊拉一點也不害怕,”鄰居又插話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她沒有正確地把握自己。據我從塔尼婭·格裏戈裏耶芙娜的話中理解,談到的那個可怕的人是個亡命徒,而且他還會不擇手段地加害於塔尼婭·格裏戈裏耶芙娜的家人。這就要求大家一舉一動要特別小心,首先是伊拉,因為整天就她一個人和孩子在家。但是伊拉太馬大哈了,成天無憂無慮,我的任何勸告和開導都不管用。”
“請您告訴我……”梅尼紹夫有點猶豫起來,詢問地望著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
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猜到了記者沒有問出口的問題:“我叫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
“對,謝謝。您說說看,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您是鄰居,住在隔壁……”他又有點猶豫了,因為他顯然拿不準這位鄰居是住在這一層呢,還是住在另外一層,“你們住在同一層嗎?”
“隔一道牆,”鄰居證實道,“我們門挨門。”
“就是說,您完全可能遭遇比您的鄰居並不小的危險,況且你們關係很和睦,您經常來這裏串門。那麽您本人就不害怕嗎?”
“我?”看來,鄰居真的吃驚不小,“我倒是不怕,我能自衛。可是伊拉沒有這個能力,這小不點兒的孩子就更甭說了。”
“您看了那次電視轉播嗎?”
“當然,我認識的一位女鄰居那次就在轉播現場。當時我出於好奇看了一眼。”
“您在屏幕上看見那個威脅的畫麵,有什麽感受嗎?”
伊拉等著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開始講他是如何替塔尼婭揪著心,他是如何難過和恐慌,但她想起來了,電視轉播時他不在家。
這一點她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電視轉播時她一個人在家裏,看見那個畫麵,她簡直嚇壞了,神經特別緊張,便急忙給鄰居打電話,讓他來分擔自己的緊張。但電話沒人接,也沒人給她開門。為什麽他現在說他看了電視轉播呢?
她還想起一件事,電視轉播那天,鄰居晚上順便來過,他自己說是來“給予道義上的支持”,可是剛才大家在熱火朝天地討論時,伊拉卻沒有想到電視轉播時他沒有在家。
看來,鄰居在撒謊?為什麽?
◎ 兇手的第二個妻子
第二次結婚時,他考慮到以往的錯誤,跟一位女研究生結為伉儷。他擔保他這次娶的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傻瓜。他還考慮到了別的錯誤,關於孩了。女研究生很年輕,剛二十五歲,所以他決定要加緊辦理完大事,以便使妻子做需要做的,首先是生兒育女。
舉行婚禮之前,她還有一年半才能在研究生院畢業,學位論文也剛剛動筆。他自己著手幹起來,幫著把論文在最短期限內完成。不,娜塔莎,他的新意中人,可一點兒不笨,她自己本來能勝任,他幫忙的目的是,不是在一年半之內,而是在幾個月之內完成學位論文。他有一個精確的計劃,他打算不折不扣地來執行。他的第二任太太應該在二十六歲時成為副博士,三十歲時成為博士,三十二到三十三歲時取得教授頭銜,然後生孩子。這對一個女人還不算晚。等到大約三十六歲時,她就可以積極投入自己的職業活動,繼續追求功名。
他覺得這個計劃是完美的,絕對可實現的。而主要的——是理智的。娶第一個妻子走了背運,但第二個妻子一定要成為無愧於自己家族的一名成員。
這樣理智和完美的計劃,在實施初期完成得順利而平穩。
娜塔莎二十六歲時當了副博士,答辯會上,一位評委非常鄭重地聲稱,學位申請人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其論文達到了博士論文的水平。副博士答辯剛一結束,旨在取得下一個學位的積極活動便開始了。但是博士學位與副博士學位有很大的區別。當上副博士,你得證明自己有能力開展獨立的和具有相當學識的科研,哪怕這些科研取得微小的成果。要想當上博士,就得發現,或者發明出原則上是新的東西,或者對科學中的新領域提出論證。這是思維的另一級水平了。而他的第二位妻子顯然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令人吃驚的是,娜塔莎很容易就懷上了孕,這多少使情況變得複雜了。關於這樣的女人,民間傳說,隻消把丈夫的褲子放在她們身邊,過九個月,她們就能生出孩子來。當然,計劃不允許過早地生孩子,於是在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的過程中曾多次墮胎。娜塔莎沒有抱怨,她盲目崇拜著丈夫,心甘情願地寵著他,認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所以,為了做一個他所要求的高學歷的妻子,她當然心甘情願地做一切。
她對專業的高漲熱情令丈夫心花怒放,打算實現的近期前景使他心裏感到暖洋洋的。但是接踵而至的每一步卻越來越困難了。娜塔莎的理論思維發生了問題。她的科學家丈夫試圖啟發她弄明白的東西,她總是稀裏糊塗。最後,她在他逐字逐句的口授下寫完了學位論文。在答辯會上,她差點沒獲通過,因為她不僅不能夠清楚地迴答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問題,而且有時連問題本身都弄不明白。學術委員會主任出麵挽救了危局,他大聲地聲稱,請求學術委員會成員對這位學位論文答辯人高抬貴手。因為,第一,她是發著高燒來參加答辯會的;第二,她非常緊張。這使全體與會者頗感滿意,因為按論文的提綱看,論文本身是很精彩的。娜塔莎確實發著高燒,身體不適,因為頭一天她剛做了人流,看來做得並不很成功。但這跟學位論文答辯會程序沒有任何關係:她的確把她論文中所寫的一般的東西都沒有弄懂。
</br>
伊拉登時懵了。
“我?我不知道……”
“很遺憾,伊拉一點也不害怕,”鄰居又插話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她沒有正確地把握自己。據我從塔尼婭·格裏戈裏耶芙娜的話中理解,談到的那個可怕的人是個亡命徒,而且他還會不擇手段地加害於塔尼婭·格裏戈裏耶芙娜的家人。這就要求大家一舉一動要特別小心,首先是伊拉,因為整天就她一個人和孩子在家。但是伊拉太馬大哈了,成天無憂無慮,我的任何勸告和開導都不管用。”
“請您告訴我……”梅尼紹夫有點猶豫起來,詢問地望著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
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猜到了記者沒有問出口的問題:“我叫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
“對,謝謝。您說說看,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您是鄰居,住在隔壁……”他又有點猶豫了,因為他顯然拿不準這位鄰居是住在這一層呢,還是住在另外一層,“你們住在同一層嗎?”
“隔一道牆,”鄰居證實道,“我們門挨門。”
“就是說,您完全可能遭遇比您的鄰居並不小的危險,況且你們關係很和睦,您經常來這裏串門。那麽您本人就不害怕嗎?”
“我?”看來,鄰居真的吃驚不小,“我倒是不怕,我能自衛。可是伊拉沒有這個能力,這小不點兒的孩子就更甭說了。”
“您看了那次電視轉播嗎?”
“當然,我認識的一位女鄰居那次就在轉播現場。當時我出於好奇看了一眼。”
“您在屏幕上看見那個威脅的畫麵,有什麽感受嗎?”
伊拉等著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開始講他是如何替塔尼婭揪著心,他是如何難過和恐慌,但她想起來了,電視轉播時他不在家。
這一點她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電視轉播時她一個人在家裏,看見那個畫麵,她簡直嚇壞了,神經特別緊張,便急忙給鄰居打電話,讓他來分擔自己的緊張。但電話沒人接,也沒人給她開門。為什麽他現在說他看了電視轉播呢?
她還想起一件事,電視轉播那天,鄰居晚上順便來過,他自己說是來“給予道義上的支持”,可是剛才大家在熱火朝天地討論時,伊拉卻沒有想到電視轉播時他沒有在家。
看來,鄰居在撒謊?為什麽?
◎ 兇手的第二個妻子
第二次結婚時,他考慮到以往的錯誤,跟一位女研究生結為伉儷。他擔保他這次娶的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傻瓜。他還考慮到了別的錯誤,關於孩了。女研究生很年輕,剛二十五歲,所以他決定要加緊辦理完大事,以便使妻子做需要做的,首先是生兒育女。
舉行婚禮之前,她還有一年半才能在研究生院畢業,學位論文也剛剛動筆。他自己著手幹起來,幫著把論文在最短期限內完成。不,娜塔莎,他的新意中人,可一點兒不笨,她自己本來能勝任,他幫忙的目的是,不是在一年半之內,而是在幾個月之內完成學位論文。他有一個精確的計劃,他打算不折不扣地來執行。他的第二任太太應該在二十六歲時成為副博士,三十歲時成為博士,三十二到三十三歲時取得教授頭銜,然後生孩子。這對一個女人還不算晚。等到大約三十六歲時,她就可以積極投入自己的職業活動,繼續追求功名。
他覺得這個計劃是完美的,絕對可實現的。而主要的——是理智的。娶第一個妻子走了背運,但第二個妻子一定要成為無愧於自己家族的一名成員。
這樣理智和完美的計劃,在實施初期完成得順利而平穩。
娜塔莎二十六歲時當了副博士,答辯會上,一位評委非常鄭重地聲稱,學位申請人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其論文達到了博士論文的水平。副博士答辯剛一結束,旨在取得下一個學位的積極活動便開始了。但是博士學位與副博士學位有很大的區別。當上副博士,你得證明自己有能力開展獨立的和具有相當學識的科研,哪怕這些科研取得微小的成果。要想當上博士,就得發現,或者發明出原則上是新的東西,或者對科學中的新領域提出論證。這是思維的另一級水平了。而他的第二位妻子顯然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令人吃驚的是,娜塔莎很容易就懷上了孕,這多少使情況變得複雜了。關於這樣的女人,民間傳說,隻消把丈夫的褲子放在她們身邊,過九個月,她們就能生出孩子來。當然,計劃不允許過早地生孩子,於是在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的過程中曾多次墮胎。娜塔莎沒有抱怨,她盲目崇拜著丈夫,心甘情願地寵著他,認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所以,為了做一個他所要求的高學歷的妻子,她當然心甘情願地做一切。
她對專業的高漲熱情令丈夫心花怒放,打算實現的近期前景使他心裏感到暖洋洋的。但是接踵而至的每一步卻越來越困難了。娜塔莎的理論思維發生了問題。她的科學家丈夫試圖啟發她弄明白的東西,她總是稀裏糊塗。最後,她在他逐字逐句的口授下寫完了學位論文。在答辯會上,她差點沒獲通過,因為她不僅不能夠清楚地迴答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問題,而且有時連問題本身都弄不明白。學術委員會主任出麵挽救了危局,他大聲地聲稱,請求學術委員會成員對這位學位論文答辯人高抬貴手。因為,第一,她是發著高燒來參加答辯會的;第二,她非常緊張。這使全體與會者頗感滿意,因為按論文的提綱看,論文本身是很精彩的。娜塔莎確實發著高燒,身體不適,因為頭一天她剛做了人流,看來做得並不很成功。但這跟學位論文答辯會程序沒有任何關係:她的確把她論文中所寫的一般的東西都沒有弄懂。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