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在軍營待了兩天,宗望才喚他去見。
童貫貴為廣陽郡王,在宗望這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童貫進入軍營時,宗望沒有迎接,甚至沒有起身。
“宗望將軍,金國沒有禮儀官嗎?”童貫喝問。
宗望笑了笑。“禮儀隻對身份對等的人。若上下有別,就不是禮儀,而是規矩。”
童貫反駁。“想我大宋,立國一百多年,占據中原,地大物博。
而你們金國,建國不足十年,偏居一隅。誰上誰下,需要我來說嗎?”
宗望一句話就破解了童貫的詰問。“那為何我坐著,你站著呢?”
童貫胡子都被氣的翹起來。
“宗望將軍,你不要學婦人,做口舌之爭。你們金國無辜侵我宋土,到底是何道理?”
“郭藥師是宋臣。他識時務,歸順我們。我們當然要接手此地。”
“那雄州府呢?”
“哦,那是郭將軍打下來的。”
童貫不想囉嗦。“說吧,你們怎樣才能退兵?”
宗望早做了準備。
一:重新劃定金宋邊境。
遼國是被我們金國所滅。遼國的土地,當然由我們金國所有。
遼國以前的州縣,你們宋國都要還迴來。
童貫不置可否。但這一條肯定不能通過。
二:懲處種師道。
此人蠻橫無理,殺我金人甚多。宋國必須懲處種師道,向金國人謝罪。
童貫心想:“這條倒是可以議議。那種師道便是不被問罪,也垂垂老矣。
若能換來宋國安穩,懲處他一人,也不是不可以。”
三:獻上《清明上河圖》
我金國大皇帝喜愛繪畫。這幅圖畫,我們是一定要得到的。
童貫對這一條,不以為然。
區區一幅畫而已。金國大皇帝既然喜歡,就送給他好了。
四:賠償金一百萬兩。
童貫對這一條,更加不以為然。宋國富裕,一百萬兩白銀,根本不算個啥。
五:開放通商口岸。
宋國必須開放口岸,與金國人做生意。對於糧食和生鐵,不得限製買賣。
童貫警覺。但他想的也簡單。“把糧食給你們,你們金國人會磨麵嗎?
把生鐵給你們,你們金國人會打鐵嗎?”
六:你們要出兵十萬,與我們金國共同伐安。
童貫聽到這條,心裏反而高興起來。他對潘小安的恨,超過了對金國人。
現在金國人邀請他一起伐安,他可求之不得。
“宗望將軍的要求,我要迴去考慮一下。”
“童太師,這不是要求。這是條約。是需要你們嚴格履行的條約。”
童貫被懟的倒氣。他一甩袍袖,退了出去。
他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角色,啥時候受過這種氣?
可這條約裏,也有一條吸引他的。他必須促成此事。
“大將軍,這條約,童貫會答應嗎?”
“郭將軍,著急的是宋人。咱們隻需等待便是。”
童貫當然不能自己做主。他把條約,八百裏加急,送往汴梁。
欽宗皇帝看到條約,氣的火冒三丈。“童太師昏聵,這樣的條約送到朕的麵前,是羞辱朕嗎?”
滿朝文武對童貫的做法,也是極為不滿。
周邦彥站出來說道:“陛下,自來就是漫天開價,就地還錢。
金國人開出條件,咱們也可以選擇性執行。”
欽宗皇帝生夠氣,當然還要解決問題。
“周愛卿,你細細說來。”
周邦彥清清嗓子。“這第一條,看似無禮,其實是句廢話。
宋遼之間的土地,並沒有爭議。而遼國的土地,早已被金國占領。
咱們並不需要割讓宋國州縣。”
欽宗皇帝點點頭。“周愛卿言之有理。”
周邦彥繼續分析。“這第二條是懲處種師道種將軍。
若金國退兵,種師道便可移兵晉北。陛下隻需下一道聖旨申飭便可。”
欽宗皇帝捋捋胡須。
“這第三條是關於《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雖然金貴,但也不是世間至寶。
陛下可令張擇端,再畫一幅就是。”
“對對對”欽宗皇帝認同。
“第四條賠償金一百萬兩。咱們可以削減,也可以分期。
金國人也沒說,讓咱們哪天給不是?”
群臣笑了起來。便是真給,也用不著他們出。
“這第五條是開放口岸。這其實對咱們也有利。”
欽宗皇帝忙問。“利從何來?”
“陛下,咱們宋人百姓喜食羊肉。咱們騎兵缺少馬匹。
金國人想要咱們的糧食和生鐵。咱們也可以要求他們,必須用牛羊和馬匹兌換。”
欽宗叫好。“周愛卿真是好計謀啊。那第六條呢?”
周邦彥自己笑起來。“潘小安乃宋臣,卻如梁山賊寇一般,自立為王。
便是金國人不討伐,咱們也應該剿滅他。
現如今,金國人想與咱們共同出兵,這何樂而不為呢?”
周邦彥對潘小安也恨。
“那東夷,登州兩府,富可敵國。咱們要是打敗了安國,那數不盡的財富,都將歸陛下所有。”
周邦彥把欽宗皇帝的心,都說的滾燙。
凡事就怕琢磨。好事琢磨成壞事,壞事也能琢磨成好事。
經過兩天商議。欽宗皇帝決定答應這個要求。
他命人把張擇端叫來。他要親自討畫。
“微臣張擇端,拜見皇帝陛下。”張擇端溫潤如玉。
“張畫院,近來可好?”
“多謝陛下關心。臣身體尚好。”
欽宗皇帝不太好意思開口。他鼓鼓勁:“張畫院,你能否把《清明上河圖》,送給我。”
張擇端拱手。“陛下,若你喜歡臣的畫,都可以拿去。
但若是把臣的畫,送給金國人。臣是萬萬不肯。”
欽宗皇帝頭大。“這是誰走漏了風聲?”
他不動聲色:“張畫院,你多慮了。朕隻是賞玩幾天。”
張擇端心裏歎息。“陛下啊陛下。你怎麽可以說謊,你可是一國之君啊。”
“既然陛下想要,那就派人去取吧。”
欽宗皇帝高興。張畫院,你也不用心疼。朕會好好賞賜你。”
欽宗皇帝沒有等來畫,卻等來一個灰頭灰臉的小內侍。
“陛下,張畫院家裏著火了。
欽宗皇帝一驚:“畫呢?”
童貫貴為廣陽郡王,在宗望這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童貫進入軍營時,宗望沒有迎接,甚至沒有起身。
“宗望將軍,金國沒有禮儀官嗎?”童貫喝問。
宗望笑了笑。“禮儀隻對身份對等的人。若上下有別,就不是禮儀,而是規矩。”
童貫反駁。“想我大宋,立國一百多年,占據中原,地大物博。
而你們金國,建國不足十年,偏居一隅。誰上誰下,需要我來說嗎?”
宗望一句話就破解了童貫的詰問。“那為何我坐著,你站著呢?”
童貫胡子都被氣的翹起來。
“宗望將軍,你不要學婦人,做口舌之爭。你們金國無辜侵我宋土,到底是何道理?”
“郭藥師是宋臣。他識時務,歸順我們。我們當然要接手此地。”
“那雄州府呢?”
“哦,那是郭將軍打下來的。”
童貫不想囉嗦。“說吧,你們怎樣才能退兵?”
宗望早做了準備。
一:重新劃定金宋邊境。
遼國是被我們金國所滅。遼國的土地,當然由我們金國所有。
遼國以前的州縣,你們宋國都要還迴來。
童貫不置可否。但這一條肯定不能通過。
二:懲處種師道。
此人蠻橫無理,殺我金人甚多。宋國必須懲處種師道,向金國人謝罪。
童貫心想:“這條倒是可以議議。那種師道便是不被問罪,也垂垂老矣。
若能換來宋國安穩,懲處他一人,也不是不可以。”
三:獻上《清明上河圖》
我金國大皇帝喜愛繪畫。這幅圖畫,我們是一定要得到的。
童貫對這一條,不以為然。
區區一幅畫而已。金國大皇帝既然喜歡,就送給他好了。
四:賠償金一百萬兩。
童貫對這一條,更加不以為然。宋國富裕,一百萬兩白銀,根本不算個啥。
五:開放通商口岸。
宋國必須開放口岸,與金國人做生意。對於糧食和生鐵,不得限製買賣。
童貫警覺。但他想的也簡單。“把糧食給你們,你們金國人會磨麵嗎?
把生鐵給你們,你們金國人會打鐵嗎?”
六:你們要出兵十萬,與我們金國共同伐安。
童貫聽到這條,心裏反而高興起來。他對潘小安的恨,超過了對金國人。
現在金國人邀請他一起伐安,他可求之不得。
“宗望將軍的要求,我要迴去考慮一下。”
“童太師,這不是要求。這是條約。是需要你們嚴格履行的條約。”
童貫被懟的倒氣。他一甩袍袖,退了出去。
他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角色,啥時候受過這種氣?
可這條約裏,也有一條吸引他的。他必須促成此事。
“大將軍,這條約,童貫會答應嗎?”
“郭將軍,著急的是宋人。咱們隻需等待便是。”
童貫當然不能自己做主。他把條約,八百裏加急,送往汴梁。
欽宗皇帝看到條約,氣的火冒三丈。“童太師昏聵,這樣的條約送到朕的麵前,是羞辱朕嗎?”
滿朝文武對童貫的做法,也是極為不滿。
周邦彥站出來說道:“陛下,自來就是漫天開價,就地還錢。
金國人開出條件,咱們也可以選擇性執行。”
欽宗皇帝生夠氣,當然還要解決問題。
“周愛卿,你細細說來。”
周邦彥清清嗓子。“這第一條,看似無禮,其實是句廢話。
宋遼之間的土地,並沒有爭議。而遼國的土地,早已被金國占領。
咱們並不需要割讓宋國州縣。”
欽宗皇帝點點頭。“周愛卿言之有理。”
周邦彥繼續分析。“這第二條是懲處種師道種將軍。
若金國退兵,種師道便可移兵晉北。陛下隻需下一道聖旨申飭便可。”
欽宗皇帝捋捋胡須。
“這第三條是關於《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雖然金貴,但也不是世間至寶。
陛下可令張擇端,再畫一幅就是。”
“對對對”欽宗皇帝認同。
“第四條賠償金一百萬兩。咱們可以削減,也可以分期。
金國人也沒說,讓咱們哪天給不是?”
群臣笑了起來。便是真給,也用不著他們出。
“這第五條是開放口岸。這其實對咱們也有利。”
欽宗皇帝忙問。“利從何來?”
“陛下,咱們宋人百姓喜食羊肉。咱們騎兵缺少馬匹。
金國人想要咱們的糧食和生鐵。咱們也可以要求他們,必須用牛羊和馬匹兌換。”
欽宗叫好。“周愛卿真是好計謀啊。那第六條呢?”
周邦彥自己笑起來。“潘小安乃宋臣,卻如梁山賊寇一般,自立為王。
便是金國人不討伐,咱們也應該剿滅他。
現如今,金國人想與咱們共同出兵,這何樂而不為呢?”
周邦彥對潘小安也恨。
“那東夷,登州兩府,富可敵國。咱們要是打敗了安國,那數不盡的財富,都將歸陛下所有。”
周邦彥把欽宗皇帝的心,都說的滾燙。
凡事就怕琢磨。好事琢磨成壞事,壞事也能琢磨成好事。
經過兩天商議。欽宗皇帝決定答應這個要求。
他命人把張擇端叫來。他要親自討畫。
“微臣張擇端,拜見皇帝陛下。”張擇端溫潤如玉。
“張畫院,近來可好?”
“多謝陛下關心。臣身體尚好。”
欽宗皇帝不太好意思開口。他鼓鼓勁:“張畫院,你能否把《清明上河圖》,送給我。”
張擇端拱手。“陛下,若你喜歡臣的畫,都可以拿去。
但若是把臣的畫,送給金國人。臣是萬萬不肯。”
欽宗皇帝頭大。“這是誰走漏了風聲?”
他不動聲色:“張畫院,你多慮了。朕隻是賞玩幾天。”
張擇端心裏歎息。“陛下啊陛下。你怎麽可以說謊,你可是一國之君啊。”
“既然陛下想要,那就派人去取吧。”
欽宗皇帝高興。張畫院,你也不用心疼。朕會好好賞賜你。”
欽宗皇帝沒有等來畫,卻等來一個灰頭灰臉的小內侍。
“陛下,張畫院家裏著火了。
欽宗皇帝一驚:“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