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拱手聽命。
“小安大人,他的絕技是光明十二式。內外兼修,拳腳相得。”
劉旭冷笑。“什麽光明十二式?還不是方臘那套玩意,好厲害嗎?”
潘小安來到場中。他做了個起手式。“劉將軍請吧。”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劉旭見站著的潘小安,與坐著的潘小安,簡直判若兩人。他收起輕視之心,開始專注起來。
劉旭是內家拳高手。注重修氣養身。但這家夥,修的是高傲之氣,修的是暴戾之氣。
所以展現在拳腳上,便失去了灑脫,多了狠辣。
他以拳擊人,兇狠霸道。
潘小安麵對劉旭的拳腳,絲毫不慌。他見劉旭拳來的兇猛,便使出方百味的卸力與纏手。
劉旭一拳打在潘小安身上,好似打了棉花團。軟綿綿讓他無從著力。
劉旭大驚失色,他急忙後退。可他的雙手,卻被潘小安牢牢抓住。
潘小安手指如鷹爪,堅硬而有力。劉旭根本掙脫不開。
潘小安蹲住馬步,雙臂用力要將劉旭推出去。劉旭知道要遭,他眼裏帶著懇求之色。
潘小安便使了兩成力道。劉旭後退一步。
他收起傲慢與偏見。“小安大人神技,小人佩服萬分。”
潘小安笑了笑:“劉將軍的拳法,剛猛多變,也是極好的拳術。
咱們安國有你這等好漢子,何愁天下不定。”
劉旭折服。“小人願為安國效忠,願為小安大人效忠。”
燕青擦了擦汗,長出一口氣。他帶頭歡唿起來。
瓊英看著潘小安,眼裏滿是崇拜的光。她倒了一杯酒,雙手捧給潘小安。
潘小安舉杯:“眾將同飲,為安國奮戰。”
“為安國奮戰”
軍營就是這樣,以武為尊,火熱而奮進。
翌日,燕青帶潘小安視察軍隊。
弓馬步兵齊全,還有一個火器營。這是安國大兵團的配置。
燕青作為盧俊義的嫡係,士兵足額,裝備精良。
“小安大人,將士們都想繼續北上,拿下滄州府。”
“燕將軍,讓將士們好好訓練,暫且忍耐。會有他們征戰的時候。”
燕青聽出了潘小安的話外音。他心裏高興。
建功立業,那個男兒沒有這樣的夢想呢?
兩日之後。盧俊義來到燕青軍營。
“小安大人”
“盧大哥”
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一別經年,盧大哥越發精悍嘍。”
盧俊義哈哈大笑。“沙場戎馬,最是鍛煉意誌。小安大人,也是風采依舊。”
兩人客套完,就開始說起正事。
盧俊義向潘小安介紹,魯西邊境的駐軍。這裏有五萬安國精銳,五萬鄉勇雜軍。
從魯西北到魯西南,共設置了五個大兵營。以此來保護邊境,防止金遼軍的突襲。
潘小安對這個設置,表示認可。盧俊義文武全才,排兵布陣,攻守城池,都極為擅長。
潘小安不願長臂管轄,事事都要聽他的安排。
一個人的精力和眼界都有限。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
“小安大人,你有什麽要吩咐的嗎?”
“讓士兵們吃好,穿好,訓練好,休息好。至於你們怎麽防守,我是不會去管的。”
盧俊義心安。他是個驕傲的人。他自信可以為潘小安,守好這一片土地。
但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章程。誰都不喜歡,被別人指指點點。
盧俊義邀請潘小安去博州府。
潘小安卻想去魯東南。
“小安大人,還是去博州看看吧。在那裏,也許能看見童貫。”
“那就去看看大宋的廣陽郡王。”
當此時,童貫帶著馬植,已經來到雄州。
童貫騎著高頭大馬,派頭十足。
可當他看到,雄州城牆上的金字大旗。童貫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頭低下來,腰彎下來,精氣神一瞬間被抽走。
收複燕雲,得封大宋異姓王。這是他一輩子的功績。
可這功績,僅僅維持半年,就被人竊取,竊取的渣都不剩。
而讓他從榮耀變成恥辱的,就是眼前這個穿著金國服飾的男人。
“廣陽郡王,別來無恙啊。”郭藥師笑容滿麵,讓人看著氣悶。
“汴梁一別,我可是時時刻刻想著王爺你啊。”
“童某謝呂將軍牽掛。”
“廣陽郡王,你莫非是老糊塗了?在下姓郭,不姓呂。”
童貫冷哼。
“早在三國時期,有三姓家奴呂布,反複無常,最是無恥。他最後被曹操,吊死在城門樓上。”
呂將軍,你這城門可堅固乎?”
郭藥師不以為意。他嬉皮笑臉:“堅固,堅固的很。似廣陽郡王這種體格,吊上十個八個,也不會垮塌。”
“你…”童貫臉色鐵青。他不知該如何反駁。
世事易變,弱者被強者欺辱時,在鏗鏘有力的話,也會顯得滑稽。
童貫隨著郭藥師進城。
郭藥師故意把童貫,安排在大宋軍營。“王爺,這地方你熟悉吧?你先在這裏住下。
等宗望將軍得空,就會喚你去見。”
郭藥師說話陰損。他喜歡看童貫不痛快的樣子。
郭藥師為何要這樣做呢?
在他心裏,自有一杆秤。
童貫之流,為了達到一己之私,視同族人的性命如螻蟻。
而麵對遼人,金人,又卑躬屈膝,俯身諂媚。
似童貫之輩,郭藥師羞於為伍。
童貫就好似一麵鏡子,郭藥師看他,就像看到不堪的自己。
郭藥師來到金國大營。
他來到宗望的大帳,向他匯報童貫的事情。
“郭將軍,你做的好。童貫匹夫,就要狠狠挫挫他的銳氣。
咱們越是對他們不理睬,他們才能越聽話。”
“大將軍,總要訂個日子,接見他一下吧?”
“當然,這種肥羊送上門,沒有不吃的道理。”
童貫也有自己的盤算。種師道的大軍,就陳列在冀南一線。
有種家軍做他的後盾,童貫有談判的底氣。
若是金國人要的少,條件不苛刻,自己就答應他們。
若是金國人貪得無厭,獅子大開口。自己就迴去帶兵來戰。
童貫自信:“我能打下燕州府一迴,就能打下第二迴。”
這就是童貫,盲目的自信。這燕州府若真是他打下來的,還會有今天這種局麵嗎?
“小安大人,他的絕技是光明十二式。內外兼修,拳腳相得。”
劉旭冷笑。“什麽光明十二式?還不是方臘那套玩意,好厲害嗎?”
潘小安來到場中。他做了個起手式。“劉將軍請吧。”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劉旭見站著的潘小安,與坐著的潘小安,簡直判若兩人。他收起輕視之心,開始專注起來。
劉旭是內家拳高手。注重修氣養身。但這家夥,修的是高傲之氣,修的是暴戾之氣。
所以展現在拳腳上,便失去了灑脫,多了狠辣。
他以拳擊人,兇狠霸道。
潘小安麵對劉旭的拳腳,絲毫不慌。他見劉旭拳來的兇猛,便使出方百味的卸力與纏手。
劉旭一拳打在潘小安身上,好似打了棉花團。軟綿綿讓他無從著力。
劉旭大驚失色,他急忙後退。可他的雙手,卻被潘小安牢牢抓住。
潘小安手指如鷹爪,堅硬而有力。劉旭根本掙脫不開。
潘小安蹲住馬步,雙臂用力要將劉旭推出去。劉旭知道要遭,他眼裏帶著懇求之色。
潘小安便使了兩成力道。劉旭後退一步。
他收起傲慢與偏見。“小安大人神技,小人佩服萬分。”
潘小安笑了笑:“劉將軍的拳法,剛猛多變,也是極好的拳術。
咱們安國有你這等好漢子,何愁天下不定。”
劉旭折服。“小人願為安國效忠,願為小安大人效忠。”
燕青擦了擦汗,長出一口氣。他帶頭歡唿起來。
瓊英看著潘小安,眼裏滿是崇拜的光。她倒了一杯酒,雙手捧給潘小安。
潘小安舉杯:“眾將同飲,為安國奮戰。”
“為安國奮戰”
軍營就是這樣,以武為尊,火熱而奮進。
翌日,燕青帶潘小安視察軍隊。
弓馬步兵齊全,還有一個火器營。這是安國大兵團的配置。
燕青作為盧俊義的嫡係,士兵足額,裝備精良。
“小安大人,將士們都想繼續北上,拿下滄州府。”
“燕將軍,讓將士們好好訓練,暫且忍耐。會有他們征戰的時候。”
燕青聽出了潘小安的話外音。他心裏高興。
建功立業,那個男兒沒有這樣的夢想呢?
兩日之後。盧俊義來到燕青軍營。
“小安大人”
“盧大哥”
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一別經年,盧大哥越發精悍嘍。”
盧俊義哈哈大笑。“沙場戎馬,最是鍛煉意誌。小安大人,也是風采依舊。”
兩人客套完,就開始說起正事。
盧俊義向潘小安介紹,魯西邊境的駐軍。這裏有五萬安國精銳,五萬鄉勇雜軍。
從魯西北到魯西南,共設置了五個大兵營。以此來保護邊境,防止金遼軍的突襲。
潘小安對這個設置,表示認可。盧俊義文武全才,排兵布陣,攻守城池,都極為擅長。
潘小安不願長臂管轄,事事都要聽他的安排。
一個人的精力和眼界都有限。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
“小安大人,你有什麽要吩咐的嗎?”
“讓士兵們吃好,穿好,訓練好,休息好。至於你們怎麽防守,我是不會去管的。”
盧俊義心安。他是個驕傲的人。他自信可以為潘小安,守好這一片土地。
但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章程。誰都不喜歡,被別人指指點點。
盧俊義邀請潘小安去博州府。
潘小安卻想去魯東南。
“小安大人,還是去博州看看吧。在那裏,也許能看見童貫。”
“那就去看看大宋的廣陽郡王。”
當此時,童貫帶著馬植,已經來到雄州。
童貫騎著高頭大馬,派頭十足。
可當他看到,雄州城牆上的金字大旗。童貫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頭低下來,腰彎下來,精氣神一瞬間被抽走。
收複燕雲,得封大宋異姓王。這是他一輩子的功績。
可這功績,僅僅維持半年,就被人竊取,竊取的渣都不剩。
而讓他從榮耀變成恥辱的,就是眼前這個穿著金國服飾的男人。
“廣陽郡王,別來無恙啊。”郭藥師笑容滿麵,讓人看著氣悶。
“汴梁一別,我可是時時刻刻想著王爺你啊。”
“童某謝呂將軍牽掛。”
“廣陽郡王,你莫非是老糊塗了?在下姓郭,不姓呂。”
童貫冷哼。
“早在三國時期,有三姓家奴呂布,反複無常,最是無恥。他最後被曹操,吊死在城門樓上。”
呂將軍,你這城門可堅固乎?”
郭藥師不以為意。他嬉皮笑臉:“堅固,堅固的很。似廣陽郡王這種體格,吊上十個八個,也不會垮塌。”
“你…”童貫臉色鐵青。他不知該如何反駁。
世事易變,弱者被強者欺辱時,在鏗鏘有力的話,也會顯得滑稽。
童貫隨著郭藥師進城。
郭藥師故意把童貫,安排在大宋軍營。“王爺,這地方你熟悉吧?你先在這裏住下。
等宗望將軍得空,就會喚你去見。”
郭藥師說話陰損。他喜歡看童貫不痛快的樣子。
郭藥師為何要這樣做呢?
在他心裏,自有一杆秤。
童貫之流,為了達到一己之私,視同族人的性命如螻蟻。
而麵對遼人,金人,又卑躬屈膝,俯身諂媚。
似童貫之輩,郭藥師羞於為伍。
童貫就好似一麵鏡子,郭藥師看他,就像看到不堪的自己。
郭藥師來到金國大營。
他來到宗望的大帳,向他匯報童貫的事情。
“郭將軍,你做的好。童貫匹夫,就要狠狠挫挫他的銳氣。
咱們越是對他們不理睬,他們才能越聽話。”
“大將軍,總要訂個日子,接見他一下吧?”
“當然,這種肥羊送上門,沒有不吃的道理。”
童貫也有自己的盤算。種師道的大軍,就陳列在冀南一線。
有種家軍做他的後盾,童貫有談判的底氣。
若是金國人要的少,條件不苛刻,自己就答應他們。
若是金國人貪得無厭,獅子大開口。自己就迴去帶兵來戰。
童貫自信:“我能打下燕州府一迴,就能打下第二迴。”
這就是童貫,盲目的自信。這燕州府若真是他打下來的,還會有今天這種局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