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最早的入夏
我和女友在末世相互帶飛 作者:楊魏海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上,張雨倫像往常一樣查看天氣預報,準備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計劃。然而,當他打開天氣預報應用時,一條醒目的信息讓他感到驚訝——高溫紅色預警。五月中旬就出現高溫紅色預警,這在往年是很少見的。
張雨倫皺著眉頭,仔細查看了預警的詳細信息。高溫紅色預警意味著未來幾天將會出現極端高溫天氣,這對於戶外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擔心起明天的工作安排,以及這種極端天氣對項目和同事們的影響。
就在這時,他在路上偶遇了同事。他們簡單地交流了關於高溫預警的看法,都表示要做好防暑措施,確保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突然,他們遇到了劉宇和崇主任,緊接著李翔飛和姚籟也加入了他們。這個偶然的相遇讓原本安靜的散步變得熱鬧起來。
“今年高溫比去年更加嚴重啊。”劉宇感歎道,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顯然對這樣的天氣感到不適。
“是啊,去年都因為缺水停電,導致工地停工了。今年不知道會怎麽樣。”崇主任接過話茬,語氣中透露出些許擔憂。
李翔飛則分享了自己的應對措施:“為了抵禦高溫,我家選擇了三玻兩腔路易玻璃,隔熱效果真的不錯。”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裏,如何防暑降溫成為了每個人關心的話題。
張雨倫和林英也加入了討論,他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防暑小妙招,並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避免中暑。
在輕鬆的交談中,張雨倫和林英等人不知不覺走到了繡嶺水庫大壩。這座大壩在前幾天才經曆了山洪暴發,但今天他們驚訝地發現,水位已經下降了將近一米,露出了部分之前被水淹沒的壩體。
看著眼前的景象,他們不禁感歎自然力量的巨大與變化無常。張雨倫迴想起前幾天的山洪,心中仍有些後怕,但同時他也為水庫的及時調控和泄洪能力感到欣慰。
“我們繼續前進吧。”林英提議道,她指向了大壩的另一側,那裏有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往未知的遠方。
眾人紛紛點頭,整理好行裝,繼續他們的散步之旅。雖然山洪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但他們知道,生活總是要向前看的,就像這不斷前進的腳步一樣。
他們沿著小路走去,兩旁的景色逐漸變得開闊起來。大壩兩側的綠樹和遠處的山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他們的心情也隨之變得輕鬆愉悅起來,仿佛之前的山洪隻是一場夢。
眾人站在繡嶺水庫大壩上,眺望著水麵,不禁對水位的變化感到驚訝。
“才一個星期,就蒸發了一米多。” 有人感歎道,對這樣的變化感到難以置信。
“不,實際上蒸發量超過一米。因為還要考慮到來水的情況。” 另一位同伴糾正道,他指出了除了蒸發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水位。
劉宇聽到這裏,突然想起了什麽,轉向張雨倫說:“該不會你的預測夢成真了吧?幸好我們開始挖井了,這算是未雨綢繆吧。”
張雨倫聽後,露出深思的表情,“希望那不過是個亂夢。” 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和擔憂。
眾人結束散步,開始返迴炕交工的項目部。當張雨倫和林英迴到寢室後,談話的氛圍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林英看著張雨倫,語氣堅定地說:“都說了我是重生的,我清楚地記得,六月底大概率南方會出現幹旱。而且,梅雨帶會異常偏北,一直延伸到蒙古高原!我們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張雨倫聽後,眉頭緊鎖:“如果真的像你所說,那我們將麵臨非常嚴峻的考驗。南方的幹旱和梅雨帶的異常偏移,這些都會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林英點了點頭:“是的,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重生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夠提前預警和準備,我們不能浪費這個機會。”
打開新聞,張雨倫的耳邊響起了播報聲:“北方蒙古洪水”“連日高溫,糊煵洞涏湖出現麵積減少水位降低。翻陽湖幾近幹涸”……一係列的氣候異常現象讓他不禁皺眉。新聞中提到,這些現象與春雨的異常,甚至夏季風越過玉門關有關,這不禁讓他想起了那句古詩“春風不度玉門關”,然而現在,連夏季風都越過了玉門關,可見氣候的變化有多麽劇烈。
正當他沉思時,林英走了進來,輕聲喚道:“雨倫,”
張雨倫抬起頭,看到林英站在門口,臉上帶著一絲憂慮。“怎麽了,林英?”他問道。
林英走到他身邊,看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新聞,然後說道:“你也看到這個新聞了吧?情況似乎很嚴重。”
張雨倫點點頭,“是的,氣候的變化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這對我們人類和地球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林英歎了口氣,“是啊,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理了。我們需要做些什麽來應對這個挑戰。”
張雨倫看著林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林英和他一樣,都在關心這個世界,都想要為環保出一份力。“你說得對,林英。我們不能隻是袖手旁觀。我們要行動起來,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做出貢獻。”
張雨倫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英子,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加入氣候危機特情處。現在氣候變化日益嚴重,我們需要有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行動。我聽說王海桃和沈衛玲都已經加入了特情處,我也想為此出一份力。”
林英聽後,眉頭微微一皺,沉思片刻後說道:“雨倫,你的想法我理解,也支持你。但是,加入特情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多的了解和考慮,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就做出決定。”
張雨倫點點頭,表示理解:“你說得對,英子。我確實有些衝動,沒有考慮周全。那你的意思是,我們再觀望一下,看看特情處的具體行動和成效如何,再做決定嗎?”
“沒錯,”林英肯定地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數據來支持我們的決策。特情處雖然是一個專業的組織,但我們也需要確保我們的行動是明智和有效的。所以,我認為我們暫時觀望一下,同時也可以積極參與其他的環保活動,積累經驗和知識。”
張雨倫聽後,心中雖然有些不甘,但他也明白林英的擔憂和考慮。他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好的,英子。我會尊重你的決定,我們一起觀望並積極參與其他的環保活動。同時,我也會繼續關注和了解特情處的動態,為我們未來的決策提供更多依據。”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默契和理解更加深厚
張雨倫皺著眉頭,仔細查看了預警的詳細信息。高溫紅色預警意味著未來幾天將會出現極端高溫天氣,這對於戶外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擔心起明天的工作安排,以及這種極端天氣對項目和同事們的影響。
就在這時,他在路上偶遇了同事。他們簡單地交流了關於高溫預警的看法,都表示要做好防暑措施,確保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突然,他們遇到了劉宇和崇主任,緊接著李翔飛和姚籟也加入了他們。這個偶然的相遇讓原本安靜的散步變得熱鬧起來。
“今年高溫比去年更加嚴重啊。”劉宇感歎道,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顯然對這樣的天氣感到不適。
“是啊,去年都因為缺水停電,導致工地停工了。今年不知道會怎麽樣。”崇主任接過話茬,語氣中透露出些許擔憂。
李翔飛則分享了自己的應對措施:“為了抵禦高溫,我家選擇了三玻兩腔路易玻璃,隔熱效果真的不錯。”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裏,如何防暑降溫成為了每個人關心的話題。
張雨倫和林英也加入了討論,他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防暑小妙招,並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避免中暑。
在輕鬆的交談中,張雨倫和林英等人不知不覺走到了繡嶺水庫大壩。這座大壩在前幾天才經曆了山洪暴發,但今天他們驚訝地發現,水位已經下降了將近一米,露出了部分之前被水淹沒的壩體。
看著眼前的景象,他們不禁感歎自然力量的巨大與變化無常。張雨倫迴想起前幾天的山洪,心中仍有些後怕,但同時他也為水庫的及時調控和泄洪能力感到欣慰。
“我們繼續前進吧。”林英提議道,她指向了大壩的另一側,那裏有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往未知的遠方。
眾人紛紛點頭,整理好行裝,繼續他們的散步之旅。雖然山洪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但他們知道,生活總是要向前看的,就像這不斷前進的腳步一樣。
他們沿著小路走去,兩旁的景色逐漸變得開闊起來。大壩兩側的綠樹和遠處的山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他們的心情也隨之變得輕鬆愉悅起來,仿佛之前的山洪隻是一場夢。
眾人站在繡嶺水庫大壩上,眺望著水麵,不禁對水位的變化感到驚訝。
“才一個星期,就蒸發了一米多。” 有人感歎道,對這樣的變化感到難以置信。
“不,實際上蒸發量超過一米。因為還要考慮到來水的情況。” 另一位同伴糾正道,他指出了除了蒸發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水位。
劉宇聽到這裏,突然想起了什麽,轉向張雨倫說:“該不會你的預測夢成真了吧?幸好我們開始挖井了,這算是未雨綢繆吧。”
張雨倫聽後,露出深思的表情,“希望那不過是個亂夢。” 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和擔憂。
眾人結束散步,開始返迴炕交工的項目部。當張雨倫和林英迴到寢室後,談話的氛圍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林英看著張雨倫,語氣堅定地說:“都說了我是重生的,我清楚地記得,六月底大概率南方會出現幹旱。而且,梅雨帶會異常偏北,一直延伸到蒙古高原!我們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張雨倫聽後,眉頭緊鎖:“如果真的像你所說,那我們將麵臨非常嚴峻的考驗。南方的幹旱和梅雨帶的異常偏移,這些都會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林英點了點頭:“是的,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重生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夠提前預警和準備,我們不能浪費這個機會。”
打開新聞,張雨倫的耳邊響起了播報聲:“北方蒙古洪水”“連日高溫,糊煵洞涏湖出現麵積減少水位降低。翻陽湖幾近幹涸”……一係列的氣候異常現象讓他不禁皺眉。新聞中提到,這些現象與春雨的異常,甚至夏季風越過玉門關有關,這不禁讓他想起了那句古詩“春風不度玉門關”,然而現在,連夏季風都越過了玉門關,可見氣候的變化有多麽劇烈。
正當他沉思時,林英走了進來,輕聲喚道:“雨倫,”
張雨倫抬起頭,看到林英站在門口,臉上帶著一絲憂慮。“怎麽了,林英?”他問道。
林英走到他身邊,看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新聞,然後說道:“你也看到這個新聞了吧?情況似乎很嚴重。”
張雨倫點點頭,“是的,氣候的變化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這對我們人類和地球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林英歎了口氣,“是啊,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理了。我們需要做些什麽來應對這個挑戰。”
張雨倫看著林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林英和他一樣,都在關心這個世界,都想要為環保出一份力。“你說得對,林英。我們不能隻是袖手旁觀。我們要行動起來,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做出貢獻。”
張雨倫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英子,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加入氣候危機特情處。現在氣候變化日益嚴重,我們需要有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行動。我聽說王海桃和沈衛玲都已經加入了特情處,我也想為此出一份力。”
林英聽後,眉頭微微一皺,沉思片刻後說道:“雨倫,你的想法我理解,也支持你。但是,加入特情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多的了解和考慮,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就做出決定。”
張雨倫點點頭,表示理解:“你說得對,英子。我確實有些衝動,沒有考慮周全。那你的意思是,我們再觀望一下,看看特情處的具體行動和成效如何,再做決定嗎?”
“沒錯,”林英肯定地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數據來支持我們的決策。特情處雖然是一個專業的組織,但我們也需要確保我們的行動是明智和有效的。所以,我認為我們暫時觀望一下,同時也可以積極參與其他的環保活動,積累經驗和知識。”
張雨倫聽後,心中雖然有些不甘,但他也明白林英的擔憂和考慮。他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好的,英子。我會尊重你的決定,我們一起觀望並積極參與其他的環保活動。同時,我也會繼續關注和了解特情處的動態,為我們未來的決策提供更多依據。”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默契和理解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