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院內,路兩邊種著的梧桐開始簌簌地落起黃色葉子,隨著風在空中打個圈兒,接著悠然地鋪陳在地上。
又是秋天,距離入學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從在家裏打打鬧鬧變成了在學校發奮圖強地讀書。
這是盛忠遠與何秀英的盼望,但是,他們夫妻倆其實並不知道孩子們在學校到底有沒有努力。
直到期中考試將近。
幼兒園放學比較早,三點鍾就要去接孩子,盛遂行難得有空,代替爹娘去幼兒園門口接歲歲。
小家夥現在在幼兒園小班混得如魚得水,第一天穿著軍官裝入學,還幫老師哄好了不少小朋友,從此班裏的孩子都格外喜歡歲歲,證據就是,盛遂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發現歲歲的口袋和書包裏裝著小零食了。
這些孩子都是城裏人,父母不是國企工作人員就是軍人子弟,總之家裏條件都不錯,經常給歲歲塞好吃的,有時是一顆糖,有時是一塊小餅幹,還有的會給巧克力。
為了還禮,家裏也會讓歲歲帶些好吃的去幼兒園,分給別的小朋友們。
盛遂行站在幼兒園門口,有一搭沒一搭地憶起歲歲的這些往事,不多時,空曠的學校門口湧現出了不少人,他們有的認識,三三倆倆地說話,有的不認識,可是轉頭對了個視線就能聊起天來。
聊的話題屢見不鮮,無非是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孩子調皮搗蛋,這些話也不用當真,隻是聽聽家長們的暗中炫耀或是牢騷抱怨罷了,言辭都誇張得很。
興許是盛遂行長得有些不近人情,周圍的大叔和嬸子都繞過他,不與他說話。
旁邊的一位大嬸離他很近,談論起她家的小孫子,露出滿臉自豪,誇耀道:“我家孫子前些天迴家,又學會了一首詩,滿打滿算,他都會背二三十首了。”
“誒喲,那你家孩子真是聰明,我家的就不行了,成天淨愛玩兒,迴家問問他學了什麽,他說老師什麽都沒教,你看這氣不氣人?”嬸子氣得都要捶胸頓足了。
“妹子你放寬心,小孩子愛玩是天性,這聰明還沒顯出來呢,你且等著瞧,你孩子一定頂頂聰明!”
……
盛遂行聽了幾句,腦海裏自動浮現出他家弟弟的小模樣,歲歲不是個一學就會的神童,但也不是光玩不學的小調皮蛋,上了這麽多天學,小家夥也會搖頭晃腦地背一兩首詩了。
就是壓不準音和字而已。
他剛在心裏補了一句,結果真是說什麽來什麽,放學鈴聲一響,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小朋友走到鐵門門口,一個個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歲歲個頭小,排在最前麵,當然,李老師也最愛牽著這小家夥。
盛遂行的樣貌和身材在人群中最為顯眼,歲歲一眼就看見了哥哥,搖晃著另一隻空閑的小手,像是嘰嘰喳喳的小麻雀一般,聲音脆響地叫喚道。
“哥哥,窩晃學啦!”
盛遂行舒顏一笑,大步流星地朝那邊走去。
李老師認得盛遂行,便笑著放歲歲出去,還順便提醒道:“歲歲家長,我們明天會查孩子們的古詩背誦,今天迴去可要監督歲歲多加練習了。”
幼兒園沒有正式考試,對孩子們的要求也不高,認幾個數、識幾個漢字和學兒歌跳跳舞,外加一學期背兩首古詩就行,其餘時間教授給孩子的都是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便後洗手,飯後刷牙等。
明麵上不說,但查背古詩已經算是場半正式的小考核了,這可是歲歲上幼兒園以來的第一場考試。
等到歲歲和每一個小朋友說完再見後,盛遂行才拉著歲歲的手從人群中穿出,低頭問道:“你們明天要考哪首詩?”
歲歲乖乖地邁著小短腿走路,迴答道:“係米農。”
他費背的。
盛遂行歎氣道:“……那是憫農。”
他已經分不清歲歲這是鄉音難改還是純粹的年紀小,咬字不清了,反正上了一兩個月的幼兒園,歲歲還是滿口不標準的小嗓音,沒學會京都話不說,差點讓整個班的小朋友學了歲歲的口音。
“喔。”歲歲應了一聲,再出口還是老樣子,毫不自知地說道:“米農,哥哥窩費背米農。”
“……行,那你背背看。”
“拔河在中午,汗滴和土土。誰次盤啾餐,盤啾餐……”
歲歲背了半截兒,剩下一句怎麽都想不出來,伸手敲了敲腦瓜子,聰明的小腦袋被敲地“梆梆”響,他放學前還會背的,怎麽一出門就忘記了呀。
歲歲還在苦思冥想,可聽完前三句,盛遂行早就已經不抱期待了,甚至氣得想笑。
不要求普通話標準,稍微含糊一些也沒關係,可是再怎麽樣,“鋤禾”能離譜成“拔河”,“誰知”能變成“誰吃”嗎?
小家夥腦袋裏在想什麽,是在中午拔完河,熱得一臉汗水外加灰頭土麵,接著問誰吃了他碗裏的飯?
盛遂行的表情一言難盡,可這時,歲歲卻想出了最後一句,徹底證明小家夥的詩和農民與糧食的主題毫無關聯。
“窩想起來啦。”歲歲仰著小臉,笑得眉眼彎彎,開心道:“係泥姐姐辛苦。”
拔完河的姐姐很辛苦,所以就累得把飯飯吃掉了,歲歲覺得這是首讚頌姐姐的詩。
多好的一句“粒粒皆辛苦”卻成了歲歲嘴裏的“你姐姐辛苦”,詩人知道歲歲這樣歪曲詩作都該氣得夠嗆。
底下的歲歲一臉求誇的可愛表情,盛遂行扯扯嘴角,不想打擊小家夥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隻能勉強道:“……真棒。”
他嘴裏的“但是”兩個字還沒出口,歲歲已經開心地嘻嘻笑了,晃悠著被拉住的小手,走一步就蹦躂一步,比小兔子還活潑。
“算了。”盛遂行看著小家夥的發頂,無奈地低聲歎了口氣,先讓歲歲開心一會兒,迴了家再重新教。
總不能一直教不會。
又是秋天,距離入學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從在家裏打打鬧鬧變成了在學校發奮圖強地讀書。
這是盛忠遠與何秀英的盼望,但是,他們夫妻倆其實並不知道孩子們在學校到底有沒有努力。
直到期中考試將近。
幼兒園放學比較早,三點鍾就要去接孩子,盛遂行難得有空,代替爹娘去幼兒園門口接歲歲。
小家夥現在在幼兒園小班混得如魚得水,第一天穿著軍官裝入學,還幫老師哄好了不少小朋友,從此班裏的孩子都格外喜歡歲歲,證據就是,盛遂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發現歲歲的口袋和書包裏裝著小零食了。
這些孩子都是城裏人,父母不是國企工作人員就是軍人子弟,總之家裏條件都不錯,經常給歲歲塞好吃的,有時是一顆糖,有時是一塊小餅幹,還有的會給巧克力。
為了還禮,家裏也會讓歲歲帶些好吃的去幼兒園,分給別的小朋友們。
盛遂行站在幼兒園門口,有一搭沒一搭地憶起歲歲的這些往事,不多時,空曠的學校門口湧現出了不少人,他們有的認識,三三倆倆地說話,有的不認識,可是轉頭對了個視線就能聊起天來。
聊的話題屢見不鮮,無非是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孩子調皮搗蛋,這些話也不用當真,隻是聽聽家長們的暗中炫耀或是牢騷抱怨罷了,言辭都誇張得很。
興許是盛遂行長得有些不近人情,周圍的大叔和嬸子都繞過他,不與他說話。
旁邊的一位大嬸離他很近,談論起她家的小孫子,露出滿臉自豪,誇耀道:“我家孫子前些天迴家,又學會了一首詩,滿打滿算,他都會背二三十首了。”
“誒喲,那你家孩子真是聰明,我家的就不行了,成天淨愛玩兒,迴家問問他學了什麽,他說老師什麽都沒教,你看這氣不氣人?”嬸子氣得都要捶胸頓足了。
“妹子你放寬心,小孩子愛玩是天性,這聰明還沒顯出來呢,你且等著瞧,你孩子一定頂頂聰明!”
……
盛遂行聽了幾句,腦海裏自動浮現出他家弟弟的小模樣,歲歲不是個一學就會的神童,但也不是光玩不學的小調皮蛋,上了這麽多天學,小家夥也會搖頭晃腦地背一兩首詩了。
就是壓不準音和字而已。
他剛在心裏補了一句,結果真是說什麽來什麽,放學鈴聲一響,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小朋友走到鐵門門口,一個個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歲歲個頭小,排在最前麵,當然,李老師也最愛牽著這小家夥。
盛遂行的樣貌和身材在人群中最為顯眼,歲歲一眼就看見了哥哥,搖晃著另一隻空閑的小手,像是嘰嘰喳喳的小麻雀一般,聲音脆響地叫喚道。
“哥哥,窩晃學啦!”
盛遂行舒顏一笑,大步流星地朝那邊走去。
李老師認得盛遂行,便笑著放歲歲出去,還順便提醒道:“歲歲家長,我們明天會查孩子們的古詩背誦,今天迴去可要監督歲歲多加練習了。”
幼兒園沒有正式考試,對孩子們的要求也不高,認幾個數、識幾個漢字和學兒歌跳跳舞,外加一學期背兩首古詩就行,其餘時間教授給孩子的都是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便後洗手,飯後刷牙等。
明麵上不說,但查背古詩已經算是場半正式的小考核了,這可是歲歲上幼兒園以來的第一場考試。
等到歲歲和每一個小朋友說完再見後,盛遂行才拉著歲歲的手從人群中穿出,低頭問道:“你們明天要考哪首詩?”
歲歲乖乖地邁著小短腿走路,迴答道:“係米農。”
他費背的。
盛遂行歎氣道:“……那是憫農。”
他已經分不清歲歲這是鄉音難改還是純粹的年紀小,咬字不清了,反正上了一兩個月的幼兒園,歲歲還是滿口不標準的小嗓音,沒學會京都話不說,差點讓整個班的小朋友學了歲歲的口音。
“喔。”歲歲應了一聲,再出口還是老樣子,毫不自知地說道:“米農,哥哥窩費背米農。”
“……行,那你背背看。”
“拔河在中午,汗滴和土土。誰次盤啾餐,盤啾餐……”
歲歲背了半截兒,剩下一句怎麽都想不出來,伸手敲了敲腦瓜子,聰明的小腦袋被敲地“梆梆”響,他放學前還會背的,怎麽一出門就忘記了呀。
歲歲還在苦思冥想,可聽完前三句,盛遂行早就已經不抱期待了,甚至氣得想笑。
不要求普通話標準,稍微含糊一些也沒關係,可是再怎麽樣,“鋤禾”能離譜成“拔河”,“誰知”能變成“誰吃”嗎?
小家夥腦袋裏在想什麽,是在中午拔完河,熱得一臉汗水外加灰頭土麵,接著問誰吃了他碗裏的飯?
盛遂行的表情一言難盡,可這時,歲歲卻想出了最後一句,徹底證明小家夥的詩和農民與糧食的主題毫無關聯。
“窩想起來啦。”歲歲仰著小臉,笑得眉眼彎彎,開心道:“係泥姐姐辛苦。”
拔完河的姐姐很辛苦,所以就累得把飯飯吃掉了,歲歲覺得這是首讚頌姐姐的詩。
多好的一句“粒粒皆辛苦”卻成了歲歲嘴裏的“你姐姐辛苦”,詩人知道歲歲這樣歪曲詩作都該氣得夠嗆。
底下的歲歲一臉求誇的可愛表情,盛遂行扯扯嘴角,不想打擊小家夥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隻能勉強道:“……真棒。”
他嘴裏的“但是”兩個字還沒出口,歲歲已經開心地嘻嘻笑了,晃悠著被拉住的小手,走一步就蹦躂一步,比小兔子還活潑。
“算了。”盛遂行看著小家夥的發頂,無奈地低聲歎了口氣,先讓歲歲開心一會兒,迴了家再重新教。
總不能一直教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