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塔不止有人推,前麵還有牛在拉。


    這是樓氏根據以往使用的案例進行了改良,使之推進的速度變得更快。


    拉動攻城塔的牛有八頭。


    為什麽不是馬,而選擇了牛呢?


    那是因為馬固然跑起來更快,可是牛更有勁!


    自然是選擇更有勁的牛來拉動攻城塔了。


    攻城塔進入守軍弓箭手的射程,他們被指示盯著拉動攻城塔的牛進行覆蓋。


    隻不過,樓氏早就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牛身上給披了甲,連眼睛都遮住的那種。


    等距離足夠近了之後,成豹才看到牛身上草席之下有披甲,心裏頓時覺得更為不妙了。


    隻有高價值的玩意,才會更為去珍惜,對吧?


    晉軍竟然特意給牛披上甲,不是很能說明問題了嗎?說明牛拉動的龐然大物,它能夠在這一場城池攻防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啊!


    因為攻城塔更為龐大的關係,包括成豹在內的守軍忽視了雲梯的存在。


    雲梯抵近到城牆附近,它在相關人員的操作下,原本折疊起來的梯子開始升高,慢慢接近女牆的位置,抵住了之後倒扣裝置直接扣住城牆。


    “什麽物件!?”成豹能夠看出是一種梯子,隻是以前從未見過。


    隻要是梯子,守軍肯定想要試圖推翻,他們拿著推杆使勁推,用了吃奶的力氣也不起作用。


    守城的一方肯定會準備推杆,主要用途便是用來針對攻城方的梯子,推人隻能說是順帶。


    推杆推得動梯子嗎?當然是推得動,隻是一旦梯子上的人一多,就要好幾個守城士兵合力去推了。


    要是把守軍逼急了,哪怕是手裏沒有推杆,一樣會有士兵冒險站到城垛推梯子,隻是成功率方麵並不高。


    扛著普通梯子的攻城隊伍遠比雲梯和攻城塔更早抵達,它們被一一豎立起來,又一次重複上演豎立梯子與推倒梯子的一幕幕。


    很多人有恐高的心理,尤其是當前沒有什麽高樓大廈,恐高的人數更多。


    那導致了什麽?攻城一方的士兵在攀爬的時候,多數其實心中很虛,攀爬的速度也就不那麽快。


    類似的心理在冷兵器的攻城一方一直存在,也是攻城的難度之一。


    “沒有大型攻城器械,隻能用蟻附攻城的方式。”樓令知道曆史上的攻城,多數就是用蟻附攻城的方式。


    士兵不是機器,他們也是一個人,每一名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活人就會怕死,視死如歸在多數時候完全就是被逼的。


    守軍腳踩厚實的城牆平台,他們的恐懼心理會少一些,對上沒有立足之地的攻城之人,心理上本就占便宜,別說是能夠居高臨下采取攻擊了。


    樓令親眼所見,利用普通梯子不斷攀爬上去的幾方士兵,他們僥幸靠近城垛也基本是被逼得不上不下的局麵,多數則是嚐試攀爬被攻擊得往梯子下退或直接摔落下去。


    一個陡坡都會讓站在高處的一方大占便宜,何況是城牆呢?


    利用梯子攻城,哪怕是梯子向前傾斜,位處上麵的士兵,他一隻手也會下意識抓住梯子,全身上下隻有一隻手可以用來攻擊,顯得更為吃虧了。


    “砍,砍斷那個玩意!”成豹發現倒扣裝置親自衝上去,舉劍對著倒扣裝置就是一陣猛砍。


    守城小兵沒有意識到倒扣裝置的作用嗎?他們事先還真沒有察覺。這樣顯得比較無知和愚昧,可是又那麽理所當然。


    沒辦法的事情,他們由於不掌握知識,懂得真心不多。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西方戰場都有拿大刀或長矛攻擊坦克的行為,一來是出於極度氣憤的心理,再來就是以為可以砍得壞。


    倒扣裝置隻有前段是鐵鉤,其它則是木頭結構,砍那是一定可以砍壞的。


    隻不過,雙臂結構的木頭很粗,用劍去砍的話,真不是兩三下砍得斷。


    一陣弓弦的崩動聲突然作響。這是要有很多弓弩手齊射才能製造出來的動靜。


    樓司剛才組織箭陣,試射之後下令對某個城牆段的城頭守軍實施覆蓋。


    將近兩千名弓弩手在樓司的指示下齊射,平地升起了一朵由箭矢組成的烏雲,不久之後落到了城牆之上,少量躲在牆垛後方的守軍幸免,沒有提前尋找遮擋物的守軍則是倒下了一片。


    中箭的大部分士兵,他們多數隻是受傷,並沒有第一時間死去。


    隻不過,不管是哪個身體部位中箭,反正好受不到哪去。


    受了傷的士兵,通常第一時間不會迎來劇烈的疼痛感。這一段時間他們的行動力並未喪失,一小會之後疼痛感襲來,意誌堅韌就繼續堅持,等著血流過量休克。


    多數受了傷的士兵,他們會並發極度的恐懼,還可以行動的話,腦子裏隻存在逃離的念頭。


    所以,能夠看到晉軍實施箭雨覆蓋的城牆段,一小會之後站起的守軍,七八成吼叫著往城牆過道跑。


    “站住!”成豹也中了箭,隻是被甲胄擋住大部分傷害,箭鏃稍微插到肉。他停止劈砍雲梯的倒扣裝置,追上了要逃的守軍:“迴去!以為城牆丟了,你們能活命嗎?即便活命也會成為奴隸!”


    暫時失了智的守軍,他們有的恢複理智,仍舊不存在理智想跑的人被成豹當場格殺。


    成豹接下來就是在城牆上奔跑,阻止想要潰逃的守軍士兵,很不容易製止了潰敗。


    稍微穩定住局勢的成豹走到一部雲梯倒扣裝置邊上,繼續舉劍就是一陣猛砍。


    城頭上需要覆蓋的位置很多,樓司並沒有下令往一個位置重複覆蓋。


    他們要做的事情是,對著雲梯的攻擊區域進行箭雨覆蓋,事先盡可能清空守軍,好讓己方攻城士兵減少抵抗。


    講事實,也就是樓氏的弓弩手,有能力在展開廝殺之後,敢在敵我雙方間隔不到十米的情況下實施箭雨覆蓋。其他家族或許有那個膽子,誤傷情況則是一定比樓氏遠程部隊嚴重。


    樓司一次又一次讓人進行校射,隨後下令進行覆蓋。


    位處更靠後位置的樓小白看得心中感慨:“他真的有這種天賦啊!”


    敵我間隔距離是那樣,由人去進行操作,肯定會出現誤傷的情況,隻是受到誤傷的自己人數量並不多,大部分箭矢覆蓋到了正確的位置。


    那當然是跟樓氏緊抓訓練有關,再來就是識字率提高,練起兵來更為容易了。


    一支由全文盲組成的軍隊跟一支普及識字的軍隊,管理起來的難度真的不一樣,同時訓練難度會是天差地別。


    在曆史上,一般是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他們軍隊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更高。


    國外第一個提倡教士兵識字的人,無從查起。


    國內第一個提倡教士兵識字的人,他叫晏陽初。


    樓氏目前的識字率,作為一個家族絕對是最高。


    展露出其它才能的人,他們被家族安排了合適的崗位。


    識字但是沒有其它才能的人,他們肯定是作為軍隊的骨幹了。


    樓氏有足夠的骨幹,組織度以及執行力怎麽可能會差?肯定玩得動其它家族辦不到的戰術。


    成豹這邊的城牆段也遭到了箭雨覆蓋,他再一次中箭卻傷害不大。


    有沒有穿甲胄的差別就是在這裏。


    沒有身穿甲胄,中箭至少會對行動形成障礙。


    穿了甲胄得到防護,潛意識裏也更有安全感,膽子自然就更壯了。


    “將傷者抬下去!”成豹暫時停下劈砍,接著大吼:“讓預備隊上來!”


    攻城方竟然在攻城部隊抵近城牆還進行箭雨覆蓋,在成豹看來就是不計代價要設施攻城了。


    “斧頭,拿來大斧,砍斷這些東西!”成豹砍了有一會,隻是將倒扣裝置砍出豁口,距離砍斷還需要一些時間。


    春秋時代士兵的主流兵器是戈,不代表沒有其它款式的兵器,種類其實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斧頭。


    隻是,因為戰戈是主流兵器,使用其它武器種類的士兵很少,一般是貴族子弟的武器比較五花八門。


    “它們要上來了!”成豹看向不斷越逼越近的攻城塔,心裏對城牆可能會失守有了足夠的心理預期。


    攻城塔在抵近城牆約二十米之後停頓下來。


    那是再往前的話,拉動攻城塔的牛可能對擠在城下的部隊造成威脅,再來就是城牆擋住了牛前進的道路,肯定是要解開套在牛身上的裝置,再將牛給拉迴後方。


    進行相關作業需要時間,接下來的二十米距離需要由人去推,整個過程應該會消耗半刻鍾左右的時間吧。


    成豹正在猛砍雲梯的倒扣裝置,一顆城牆之外的鐵腦袋很突兀進入視野。


    怎麽是鐵腦袋?因為這名攻城士兵出自樓氏,他腦袋上有頭盔。


    如果是尋常的士兵,應該是戰戈的前部先進入成豹的視野,不會是腦袋先呈現在視野之內。


    該名來自樓氏的士兵,他的武器是刀,露頭之後與成豹形成對視,第一瞬間揮刀往成豹的砍。


    成豹刹那間有些思維停頓,持劍的手下意識舉劍格擋,很是兇險地擋住了揮砍而來的戰刀。


    鐵刀與青銅劍的猛烈互磕,一陣火星閃過之後,青銅劍出現了一個大豁口。


    青銅硬,隻是沒有鐵硬。


    生鐵的硬度範圍通常在80-150hb(布氏硬度計)之間,而青銅的硬度通常在60-120hb之間?。生鐵其實就是鐵的一種合金,其硬度一般比純鐵更高,因此生鐵比青銅硬?。


    這名樓氏的披甲之士趁著成豹退後的空檔,他加快速度攀上女牆,一手舉著小圓盾,一手戰刀蓄勢待發,跳到城牆平台並將沒有站穩的成豹用盾撞擊,搞得沒有站穩的成豹跌坐在地。


    要不是旁邊的守城士兵反應過來,他們一擁而上攻擊上了城牆的樓氏披甲之士,跌坐在地的成豹就要被砍死了。


    那一名上了城牆的樓氏披甲之士,他遭受六七名守軍的圍攻,多次被攻擊到軀幹,萬幸就是甲胄沒有破防,頂多就是被鈍擊的部位有疼痛感,遭到利刃襲擊的位置反而事不大。


    魚鱗甲就是這樣子的。


    利刃的攻擊會魚鱗甲片抵擋下來且卸力,無法形成有效的傷害。


    要是使用鈍器的話,反而會對身穿魚鱗甲的士兵造成更大傷害。


    在春秋時代,木甲和竹甲才是主流,棉甲和皮甲的數量十分稀少,金屬甲就更是少之又少。


    楚國知道晉國已經開始在逐漸裝備鐵甲,他們也抓緊時間進行研究,其實有不少家族也開始列裝鐵甲,隻是仍舊不知道該怎麽來使鐵甲破防。


    另外,楚國生產出來的鐵,質量肯定不如樓氏。


    不止楚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研究鐵,列國都展開了動作,包括晉國的很多家族。


    在冶金領域上,一道配方就能將研究卡得死死的,無法突破就是不能突破。


    因此,暫時沒有家族或國家追上樓氏。


    該處女牆有一名樓氏的披甲之士成功登上城牆之後,便是第二名、第三名……


    其它成功搭住女牆的雲梯,一樣有樓氏的披甲之士攀爬而上,過程無非就是順利或艱難。


    有了利用雲梯成功攀上城牆的樓氏披甲之士,他們抓住守軍被己方弓弩手打擊之下的空檔,占據了攻擊區域的城牆段。


    守軍知道必須清空上了城牆的敵軍,不免會忽視掉其它,結果是利用普通梯子攀爬的攻城士兵也上了城牆。


    “甲士太多了!”成豹明顯產生誤會,將披甲之士一概劃歸為甲士。


    主要是樓氏的鐵甲款式很唬人,披甲之士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太強,真不怪成豹產生了誤會。


    時至今日,樓氏的現役鐵甲已經更新到以劄甲款式為主的時代,要害位置則是仍然使用大麵積的鐵片。


    要歸納的話,其實就是隋唐時期的主流款式,隻不過在構造和質量上肯定是暫時達不到隋唐時期的標準。


    當然了,論甲胄製造技術,其實隋唐輸給了趙慫。這個輸不是單指防禦力,要算上製造工時以及成品的性價比。


    “攻下來了?”樓小白看到己方部隊奪占了相當區域的城牆段。


    一般情況下,城牆失守也就等於城破。這是一座城池除了一道城牆之外,沒有了其它的防禦工事,守軍清楚且知道這一點,結果喪失作戰信心,自行給崩潰了。


    剛出現那種想法的樓小白,他看到城牆突然出現大批守軍。


    新出現的守軍,他們對城牆之上的聯軍發起了衝鋒,雙方在寬度不過四米的平麵上爆發了場麵極其血腥的廝殺。


    第一波攻擊階段,樓小白安排了三百名披甲之士作為先登,他們就是負責打開缺口,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友軍登上城牆。


    三百披甲之士的數量不算少,他們確確實實也打開了局麵,接下來就看看登上城牆的聯軍能不能擋住守軍的反撲了。


    “小白沒有親自攻城吧?”


    聽到聲音的樓令俯身向下看去,看到郤錡、中行偃、士匄一塊過來了。


    樓令先吩咐將巢車降下去,等三人上了巢車,再下令升高巢車。


    巢車這玩意本就是為了創造高度,使得視野更為開闊的器械,真不是拿來攻城用的。


    所以了,哪裏出現巢車,一般敵軍統帥也就在那裏,想要玩斬首戰術,找不到或辨認不出大纛,盯著巢車所在位置發起攻擊就是了。


    “小白在那裏。”樓令指著距離城牆約三百米的那一輛巢車。


    郤錡注視了一小會,說道:“沒有親自參與攻城就好。”


    樓氏一家子有著極強的武力值,關於這一點在晉國並不是什麽秘密。


    在樓令的崛起階段,他就是上陣搏殺來吸引達官貴人的關注,創造獲得重用的機會。


    然而,樓令目前已經全麵崛起,真不用樓令或自己的子嗣哪裏危險往哪衝了。


    “攻上去了。”中行偃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外。


    士匄看著廝殺異常慘烈的城頭,說道:“敵軍的反撲幾乎是不計代價啊。”


    正在廝殺的城牆之上,每時每刻都有人倒下,更不斷有人從城頭跌落下來。


    拚殺最為激烈的城牆段,甚至出現了人擠人的情況,分出勝負之後都出現小型屍山了。


    對戰異常激烈,一些排水孔排出了猩紅液體,它們浸染了附近的牆麵,戰後沒有清洗妥當,很長一段時間裏會讓城牆變成黑色。


    站在城牆腳下的攻城方士兵,有人被澆了一頭,瞬間渾身到處都是,散發出死亡的味道。


    “敵軍的意誌很強。”樓令看著不斷攀爬而上的己方將士,也看到了守軍一批又一批增援上去:“現在就是拚意誌,拚消耗。”


    城池攻防戰的曆史就不缺對某個城牆段反複爭奪,類似的例子簡直多不勝數,絕大多數時候是守軍成功將攻城方趕了下去。


    說到底,內城牆有完善的登城通道,攻城方隻能利用臨時工具,守軍的增援速度一定比攻城方快。


    另外一點,城池一旦被破的話,守軍將士生死難料,生活在城中的家人也將麵臨不可測的結局,他們必然更舍得拚命。


    這時,魏相來到巢車之下,大聲通稟道:“上軍將,我部已經攻奪長度約百米的城牆,請求下一步指示。”


    魏相目前已經不是樓氏的家臣,成功返迴魏氏了。


    然後,魏顆將“令狐”這個地方劃出來給了魏相。


    所以,魏相目前是魏氏小宗令狐氏之主。


    樓令探出身軀,說道:“擴大戰果,自行判斷是否攻入城中。”


    魏相“諾!”離去。


    攻打“湛板”東麵是由魏顆在指揮,他在第一波攻勢就投入四百披甲之士,數量可比樓小白投入的要多。


    “攻奪五十步(約75米)城牆……,也來匯報?”士匄沒有嘲笑的意思,就是覺得報功心切了。


    看看“湛板”南麵的交戰,攻城部隊加起來至少攻奪了兩百米的城牆段。


    樓令看了士匄一眼,沒有搭話。


    能夠一樣嗎?


    樓小白是樓小白。


    魏顆是魏顆。


    樓小白有樓令這位父親與郤錡這位嶽父,小功勞都能被誇大,大功勞直接無限誇大,爭功的心思自然不會有多重,乃至於不需要爭功。


    魏顆的情況不一樣,他需要保持存在感,有機會就要誇耀魏氏的功勞。


    有些人,他們出生就在羅馬,哪裏知道他人想要抵達羅馬有多麽的不容易啊。


    “邯鄲氏的表現怎麽樣?”郤錡比較突然地問道。


    樓令沒有接收到邯鄲氏的相關信息,隻能從大局麵來進行判斷,說道:“應該是中規中矩吧。”


    郤錡先點頭,再說道:“要是奪下城牆,讓邯鄲氏率先對城內實施攻擊。”


    這是在幹涉該怎麽打了。


    樓令頷首道:“是該給邯鄲氏表現的機會。”


    那麽,郤錡是要給邯鄲氏表現的機會嗎?他大概是要試探邯鄲氏所部的成色。


    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中行偃和士匄看來又變得不一樣,他們認定郤氏和樓氏就是要消耗邯鄲氏。


    這一件事情也是範氏、荀氏想看到的結果。


    要再說的話,其實郤錡和樓令真不是硬要消耗邯鄲氏,他倆所站的高度與中行偃、士匄有所差別。


    如果邯鄲氏表現不差,其實郤錡和樓令會在接下來讓邯鄲氏更有發揮的空間,比如在跟北上楚軍交戰中,給邯鄲氏更重要的任務。


    要是邯鄲氏扛得住?那他們自然而然就有從菜單上被移除的資格。


    邯鄲氏扛不住?那就加速他們上桌的時間了。


    隨著南麵和東麵的城牆展開激戰,影響到了“湛板”的整體局麵。


    總得來說過就是,成豹不再上去城牆親自參戰,坐鎮城中開始不斷調動兵力。


    與此同時,因為南麵和東麵的情況,西麵和北麵也被影響到,出現了攻城方攀上城牆的情況,導致成豹需要向西麵和北麵增兵。


    “我才五千人啊!”成豹手裏已經沒有多少預備隊,不想城牆陷入敵手,隻能另尋他法了:“動員城中青壯,讓他們上城牆守城!”


    相關的工作,成豹事先已經做了一些,倒不是臨時起意。


    而動員青壯守城這種事情,宋人最經常幹,抵禦的是楚軍的入侵。


    因此,楚國貴族對於動員青壯參與守城,講實話就是並不感到排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