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顯公主隱在外屋的角落,聽著仆從們平穩的唿吸聲,略安下心來。等到估摸著皇帝已經走遠,又悄然推開朱色描金的門扉,繼續坐到了秋千架上。


    望著已經偏西的皎潔圓月,她歎口氣,喃喃自語:“怎麽還不迴來,這事情竟然這樣難麽……”


    又過了片刻,有人無聲地自那題著凝輝二字的高匾下閃身進了園子。他穿著內臣服色,品秩已經不低。自門外開始,他貼著牆根的影子入內,嫻熟地將自己的腳步與風聲的起伏混在一起。怕驚嚇到榮顯公主,他小心地無聲穿越過紫薇樹叢,繞到她視線裏才開口叫她。


    “公主,臣迴來了。”


    “勉真!”榮顯被刻意壓低的聲音裏流露歡喜,自秋千上跳下來,滿含期待地問他:“可打探到了麽?”


    “郎君在清元殿沒多久就出來了,前省的人說是受了二十廷杖,還要在東宮禁足。”


    “什麽?”榮顯公主驚唿,“爹爹竟然對衍哥哥這樣狠?”


    聶勉真撫慰道:“公主放心,禁足的時日很短。而且前省的人見是郎君,都不敢真的下重手。”他端詳她神色,小心地斟酌字眼。“後來陛下去了承華殿,似乎……也沒有待多久。聽說,出來的時候麵有怒色。”


    “嗬……”公主頹唐地坐下來,黯然嗟歎道:“孃孃也沒有成功麽?看來爹爹是鐵了心,一定要自兩位異姓王的兒子中選我的駙馬了……”


    聶勉真陪侍她多年,能本能地感知她最細微的感情。他很明白,此刻她低垂的睫毛下隱匿著怎樣絕望的眸光。


    “公主……”他用最柔軟的口吻輕喚,搜腸刮肚卻找不到什麽話能用來安慰。


    榮顯卻好似沒聽到一般,不再說話,隻垂著頭,掐下一朵綻得正好的紫薇花,端詳片刻,又合上了手。


    聶勉真感同身受她的痛苦,抬步上前,僭越地將公主的手包在自己掌心,輕緩地掰開她握緊的拳頭。指甲已經在掌心掐出了紅痕,更多的是紫薇花的殘渣,已辨不出原來的妍麗芳鬱。絳紅的汁液染上她柔嫩的掌心,旋即又被飄落在她掌心的兩滴水珠溶淡了痕跡。


    她撲簌簌地滾落眼淚:“這可怎麽辦才好?怎麽辦才好?”她抽泣著,將額頭抵在聶勉真胸前,眼淚洇濕他的衣襟。“爹爹不是最疼愛我麽?”


    “是……陛下確實是最疼愛您的。”


    他隻能給出這樣蒼白無力的迴答。


    她哽咽:“我真害怕。我隻想遠遠地躲開這一切複雜的事情。為什麽爹爹一定要我的婚事牽扯進軍國大政之中呢?”


    她在深宮長大,難得流露這樣真摯的天真懵懂。聶勉真暗暗歎息著,輕輕將手覆在她頸後,將自己掌心的溫度貼到她被夜風吹得沁涼的肌膚上。


    “公主,哪裏就到了那樣不可迴轉的地步?隻要陛下還沒有降旨,就總還有轉寰的機會。陛下遲遲沒有降旨,必定是心中尚有顧慮的。”


    “你說的對……你說的對!”榮顯似有所感,她止住眼淚,喃喃低語道:“爹爹的顧慮,爹爹顧慮什麽呢……”她視線飄忽不定,是在飛速地思索。想了片刻,突然抬起頭來,仰著尚有淚痕的臉望向聶勉真,雙眼又閃爍起光彩:“還有五天,我們一定要想出辦法來。”


    忐忑地等待著五日後禦宴的人,並不止榮顯公主一個。


    廣陽王世子徐子鈞早在半月前便抵達了雲京,現下正居住在京中的廣陽別館。日複一日地,他的信念在等待中起伏不定,已經備受動搖。


    此刻他手裏拿著銀燭剪,正用那鋒銳的尖,有一搭沒一搭地撥弄著跳躍的焰心。


    “那位先生是怎麽說的?跟我再學一遍。”他的臉上映著晃動不停的光影,顯得神情變幻莫測。


    徐子鈞問的是自己的幕僚。此人穿著士人常見的白色襴衫,正坐在世子的對麵,可見得到了十分器重。


    他輕聲答道:“那位先生說,世子的計謀可行。他會安排可靠的人,不會露出痕跡。不過事成與否,還要看當日的情勢,需要世子留心隨機應變。”


    徐子鈞點點頭,勾唇一笑。“我會時刻留意,牢牢跟在公主身邊。”


    “有那位先生襄助,您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幕僚也笑:“預祝世子奪得聖上與公主的青眼。”


    徐子鈞含笑頷首,卻又很快地收斂起喜色,笑容如滲入沙礫的水般無處尋蹤。


    “尚主是一次最好的機會,能夠徹底解除陛下的猜疑。”他狹長的鳳眼裏閃過銳光,如同行軍布陣般在心裏細細掂量著五日後飲宴的所有細節,冷聲道:“此事,決不能有失。”


    與徐子鈞的嚴陣以待相比,李延忠則恬靜淡然得多。即便到了禦宴的當日,仍舊有閑情逸致自最熱鬧的坊市穿行而過,饒有興味地打量著街邊雜列的食店酒肆,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


    離他上一迴歸來,雲京已經又有了許多的新變化。


    他騎著毛色黝黑的雄壯駿馬,小心地持著廝韁,約束著這匹慣於在沙漠中衝殺的畜生不要在鬧市中縱性疾馳。


    馬蹄一下下擊打著青石板,踏出閑逸的節奏。穿過街道的時候,李延忠驀然開口。


    他垂下眼睛,冰冷的黝黑瞳仁中流露笑意,低聲說:“桂花開了。”


    與他並騎而行的琅琊王幼子李延慎微微驚訝,轉頭看哥哥,又凝神細嗅。從街道兩側糕點鋪子絲絲甜膩的香氣中,隱約可辨出風中滴滴沁出來的清淡暗香。


    他笑著迴答:“正是,應該是今秋第一撥的月桂。”


    李延忠眼神中浮起暖色:“好久沒看過桂花了。”


    “沙城沒有桂花麽?”李延慎問,又輕快地說:“迴頭我去沙城,給爹爹送幾盆去。”


    “沙城苦寒,積雪半年不化,連梅花都不開。”李延忠含笑瞥弟弟一眼,目中脈脈,滿是珍視愛憐。“你今天似乎興致格外高。”


    李延慎笑嘻嘻地迴答:“我為什麽不開心?我還從沒進過皇宮呢。”


    “哪裏能進內宮?”李延忠輕笑:“賜宴是在玉湖的畫船上。”


    “那也不錯,反正不管去哪裏,都是好戲一場。”


    李延忠斜睨他:“你以為自己是去看戲的?”


    “還能去做什麽?”李延慎輕佻地笑,說:“我就是去看看你和廣陽王世子,看你們是如何明明心裏不願意尚主,還要硬裝出皇恩浩蕩感恩戴德的樣子來。”


    李延忠臉上一抹苦色,笑而不語。


    李延慎又拍兄長肩膀:“放心,我不會戳穿你。”


    他幸災樂禍,笑得歡暢之至。


    夏末秋初,天氣已漸漸變得清爽了很多。湖邊高大的楓樹,葉緣開始泛起紅暈,被風卷入脈脈水煙之中,隨波行至湖心,青青紅紅浮沉翻卷,十分好看。


    煙波生處,高大的畫船正棲於湖麵之上。


    徐子鈞、李延忠、李延慎三人拜謁過皇帝,然後向在皇帝身側隱於紗幕後的榮顯公主行禮,又彼此敘禮如儀,依次落座。


    並沒有預想中的考量,皇帝隻和他們談著絮絮瑣事,如同與自己的子侄閑聊家事一般慈藹親切。


    卻沒有人敢放鬆精神。


    在應答陛下的間隔,不經意間,徐子鈞與李延忠眼神相觸。都是久經殺陣的人,都已嗅到了對方身上被精心遮掩住的悍勇兇性。略一交鋒,旋即各自轉開視線。


    然後,似有意似無意,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望向隱在紗帷後的榮顯公主。


    隔著一簾如煙輕幕,依稀隻能看到她穿著家常的鵝黃窄袖上襦,外麵罩一件煙粉半臂,頭上梳著小巧的螺髻,裙色金緋相間,長擺迤邐綿延,將那灼目的豔麗直燒到了清漆桐油的地板上。


    這就是榮顯公主。


    她將成為兩人中間某一人的妻子,用她與生俱來的高貴地位,為丈夫已經如烈火烹油般的煊赫家世更添上濃墨重彩的無匹尊榮。


    當然,代價是斷送他們先祖餘蔭的護持下,浴血拚殺而得來的光輝燦爛的前途與功名。


    這一刻,她離他們是這樣的近。兩人的心中,都不得不再一次審慎衡量地孰輕孰重。


    精心烹製的玉盤珍饈,於鳳翔二子隻是淡而無味的擺設,隻有李延慎吃得開懷歡暢。他生得白,皮相本來就晶瑩無瑕,口角含笑讓人如沐春風,舉手投足風度翩翩,倒讓本來沒有多少食欲的皇帝也起了興致。


    他誇獎李延慎:“四郎行事坦蕩,很有琅琊王年輕時的樣子。”


    李延慎忐忑地向兄長投去問詢眼神,察覺皇帝笑意,忙舉手齊眉,展袖行禮:“陛下謬讚,臣不敢。”


    “竟是同母所出?我還道是族中的堂兄弟。”徐子鈞得知李延忠尚有一弟十分驚訝:“愚兄一直以為賢弟是琅琊郡王的獨子。”


    李延忠壓著不安看向弟弟,見他麵色如常,仍在和煦地微笑,並沒有被刺傷的樣子,於是就緩聲答:“我齒序第三,兩位兄長先後都在沙場捐軀,母親日夜哀傷,便不肯再讓幼弟跟著父親去沙城,因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延慎。”


    原來並沒有上過戰場,這也配做琅琊王的兒子麽?


    徐子鈞了然一笑,眼中輕蔑轉瞬即逝,卻仍為李延忠所捕捉。李延忠微微垂目,麵色波瀾不興,餘光卻望向弟弟,看到他正興味盎然把玩著雕花酒杯,好似沒有聽到也沒有看到一般。


    李延忠卻心底惻然。


    ——即便這是金杯,是皇家的酒杯,可出身豪富大族,又有誰會這樣過於專注地打量一個杯子?


    想來在京中已有許多類似經曆,才讓弟弟能磨練出這樣熟稔的故作不覺。


    酒意微酣時,榮顯公主的聲音突然響起,是那樣輕,卻好像突然壓過了席上歡語,滿湖水煙。


    她說:“爹爹,我有些暈,想出去散散酒氣。”


    皇帝立刻欣然應允了,說:“多帶幾個人,讓他們陪你去船板上吹吹風。”


    她對父親行禮,然後款款自迷蒙霧雲中走出。她曼妙移步,足下踐踏著所有人的視線,毫不顧惜地牽扯著他們的心神,甚至連皇帝都似乎被席上年輕人眼中熱烈目光所感染,在片刻間屏住了唿吸。


    與青宮太子謫仙般皎然照人的玉雪之姿不同,她的容貌與母親的清麗出塵有著十分鮮明的區別。


    榮顯的美,蓬勃而絢麗,充滿了辛辣灼人的香氣。她的麵孔富有尊嚴不可觸犯,眼波流轉間又有少女的嬌俏可人,兩道用青黛水細描過的入鬢長眉似乎昭示著她過於強烈直白的喜惡。她並沒有如眾多姐妹們一般在千迴百轉的皇家生活中放軟了身軀,反而在父親異於常人的寵愛和關懷下生長出了毫無掩飾的驕傲。


    驚鴻一瞥之後,榮顯的身姿隱入船板上眾人看不見的角落。少年們悵然地垂下目光,各自體味著自己的心思。


    皇帝又對他們說:“你們也去走走吧,不必總守在朕身邊。叫你們來這畫船飲宴,本來就是因為不想讓你們過於拘謹。”


    三人都垂首應是。皇帝身邊的江常侍又代為敦促了幾句,幾人才起身。


    李延慎和兄長一道步出室外,並肩迎風而立,隔著巨大的雕花舷窗,室內的人猶可見二人身量相當的挺拔背影,一樣的煙青襴衫,一樣的銀絲束帶,一樣的衣袂翻飛。


    李延慎瞧見徐子鈞逐公主而去,便調侃哥哥:“你不過去看看麽?”


    李延忠湛然一笑:“我為什麽要過去?”又壓低了聲音,問:“你可曾聽過坊間戲言,娶婦得公主,無事生官府?”


    “哥哥也怕官府麽?”李延慎哈哈大笑。


    船似不動,水卻脈脈而行。


    李延慎看著隨水波而至的一片楓葉,驚訝道:“三哥,你瞧!”


    李延忠順著弟弟的視線望去,那在水中浮沉不定的綠心朱緣的葉子上,有尚未被水波暈開的顯眼墨色。再細看,那上麵謄寫著的,竟然是一首詩。


    李延忠笑道:“這寂寞宮人也想錯了,投入這浩淼玉湖之中,這葉子恐怕是等不到出皇城的那一天了。”


    李延慎卻很有興趣,視線緊緊追逐著那楓葉隨波流而走的行跡,自己跟著一步步往船頭行去,口中喃喃念著那上麵的詞句。


    “流水……流水何太急,深宮近日閑……”


    有一角金紅衣裙遮住了他的視線。


    李延慎抬起頭,發覺自己已經不知不覺行至船頭,在幾位宮人的簇擁下,榮顯公主正迎風而立,極目遠眺不知何方。而幾步之外就是廣陽王世子徐子鈞。他雖然立在公主不遠處,卻默然不語,緊緊抿著薄唇,嘴角微微下墜,似乎心事重重的模樣。


    似是有奇妙的所感,李延慎微微怔了一下,才欲抬步上前行禮。


    他彎腰揚袖,恍惚間感到風浪大了起來,足下的船板微微搖晃。再抬起頭來時,卻沒有如預想中一般看到公主的還禮。


    ——榮顯公主的額紗已經被風揚起,露出緊張的神色。金紅相間的長裙在風中翩躚,被鼓起如振翅欲飛一般,她好像要被風卷走,搖搖欲墜。


    他驚訝地看著榮顯公主搖晃幾下,落下船沿。


    幾位宮人內臣,連帶李延慎與徐子鈞,全都始料未及。


    李延慎更快地作出了反應。他顧不上禮儀,伸手想拉住她。他握住了榮顯的手臂,卻觸手一片瑩滑,感覺寸寸肌膚竟然如水般輕忽地自自己掌中失落,直往下墜。


    李延慎心中急切,便趨步上前,想用雙手握住公主的手腕。電光石火間,他發覺自己已經行至船沿,烏皮靴底踩在蒙著一層水霧的船沿,令人不安地打滑。


    他的身形有些不穩的時候,榮顯公主也在慌亂之中,不受控製地扯住他寬大的袖子,讓李延慎徹底失去了平衡。


    兩人雙雙落入翻湧不息的碧色浪濤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弓並收藏金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