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月冰輪已至中天,皎潔清輝如薄絹輕綃般覆上整個皇宮。
皇帝示意宮人無需通傳,獨自邁入了承華殿。
皇後正在親自引燃殿內燈架上的燈盞。
她容貌極美,月白色的長裙曳地,被燈火抹上了朦朧紅暈,上麵披了一件廣袖煙羅衫,銀絲繡的細細衣帶低垂著。如瀑布般的烏黑長發垂到腳踝,如一件黑絲織就的鬥篷般遮住她盈麗身姿,閃著淺淡幽涼的光澤。
她先依次點亮了殿內的兩處燈輪,又挪到殿側去點亮那高達丈餘的燈架。每行到一處,就在那裏綻出璀璨光華,宛如妙手輕移間便引下了天上銀河。潑濺的輝光漸漸充盈了空曠的宮室裏,驅散了過於沉重的黑暗。
那奇異的專注神態,是皇帝從未見過的,仿佛在用心魂供奉這滿室光明。
於是他並沒有開口叫她。
終於引燃了燈架最角落的一盞,她直起身來,站在那裏靜默地看了很久,又望望窗外高懸的澄澈月輪,才轉過來,看向那仍在殿外駐足的皇帝。
她沒有流露驚訝,微笑著說:“陛下,您來了。”
皇帝走過去,笑問:“怎麽自己上燈?而且這樣晚。”
“是臣妾喜歡獨自點燈。”她笑言:“這樣晚是因為,臣妾總覺得,不等到最黑的夜裏,不能真正體味這俗氣的人間煙火,竟然是這樣的好。”
“朕本應該早些來的。”皇帝有些內疚地說,“剛才在清元殿有些政事耽擱了,才來得這樣晚。”
今日是十六,按例皇帝應該宿在中宮。可他心中鬱結,就傳了嬪禦在清元殿伴駕去了。雖然知道這事根本瞞不過皇後,但當著麵總還要遮掩一二,免得二人都難看。
皇帝知道,自己許許多多這樣的小心思,皇後是一直很體諒的。
她柔順一笑:“並不遲。暑氣剛剛才散盡,正是夏夜最愜意的時候。”
“唉……朕心裏明白。”皇帝走上前一撫她肩上垂發,柔聲問:“剛才你點燈的時候,心裏在想什麽呢?”
皇後妙目一轉,略看了一眼皇帝神色,又轉向那躍躍跳動著的滿架燭火。
“臣妾想著令辰出降的時候,該給添什麽樣的妝奩。想來想去,恨不得把闔宮的東西都給抬過去。”她笑起來,以袖掩麵。“忝居中宮,竟然有這樣的心思,實在愧對陛下。”
“你以為我就不這樣想麽?當年玉雪可愛的小人兒終於長得這麽大了,總是希望她的下降是盡善盡美的。”
“那陛下,給令辰挑了怎樣盡善盡美的駙馬呢?”
到底還是將話引到了此處,皇後這一迴沒有給皇帝留下退避的空間。
皇帝輕咳一聲,答:“已經看好了琅琊王第三子李延忠,或者是廣陽王世子徐子鈞。隻是還沒有決定是哪一個。”
他看皇後默然,又補充:“李延忠自幼隨父親駐守沙城,文采武功都頗有父風,是北鳳翔人人讚譽的儒將。而徐子鈞本是廣陽王的幼子,但竟然比幾個哥哥都要爭氣,在南鳳翔軍中也頗得人心,日後是要襲爵的。”
“真都是很好的任選。”皇後輕頷螓首,低語道:“可是駙馬不能握有實權,更不可能再掌兵,選了這兩個人之間哪一個,都無異於斷了南北鳳翔的臂膀,陛下舍得麽?”
皇帝不露痕跡地轉開視線,笑道:“正是要選這樣的好兒郎,才配得起咱們的令辰啊。朕是費盡心思,才選定了這兩人呢。”
“話雖如此,但能在馬背上勇冠三軍者,未必就會是好丈夫。何況令辰本就是陛下的女兒,哪裏還需要丈夫有顯赫的家世,來為她添光彩?臣妾覺得,倒不如尋個稍微普通一些的人家。”
“這就是你想說的話麽?”皇帝注視著她。
皇後的剪水雙瞳凝視夫君片刻,又低低地垂下去。
“說起來,榮顯的婚事,既是家事,但也是國事。”她語氣裏波瀾不興,“既然陛下已經拿定了注意,臣妾自然不會多言。”
皇帝聽到那句“既是家事,但也是國事”的時候,心中頓覺刺痛,可在皇後一脈溫順的應承下,硬是沒有辦法牽起怒氣。
這滿室光華,竟然如此刺目。而皇後皎然而純淨的仙姿玉容,竟如隔著蓬山一般杳渺。
他心中真想痛斥她幾句,然後奪門而出,卻硬是找不到這樣做的理由。
皇帝沉默許久,才笑了笑,溫聲道:“月色很好,朕還想出去散散。一起去麽?”
皇後體諒皇帝的心境,當即斂衽屈膝:“陛下,夜已深沉,請恕臣妾不能相伴了。”
皇帝獨自走出承華殿時,嘴角仍掛著一抹不知所措的苦笑。
這樣的不歡而散,皇帝陛下今日已經經曆了好幾迴,全部都是因為榮顯公主的婚事。
與先前幾位年紀較長的公主不同,榮顯的下降事宜被提起了幾迴,就被他拖延了幾迴。可現在,實在再沒有理由拖下去了。
自從他下定決心,降旨傳李家人和徐家人五日後入宮宴樂之後,前朝後宮嗅覺敏銳的人都明白這是要為公主選定駙馬的征兆。而榮顯公主,作為唯一中宮所出的女兒,她的婚事承載的許多意義,讓人不矚目都不行。
在皇帝來承華殿之前,太子郭衍之在清元殿中,對父親的反駁甚至詆毀,遠比皇後來得刺心而且激烈。
“聖上,請不必再跟臣講什麽君臣早有言約之類的理由了。”衍之緩緩地說。
皇帝立起眉毛,嗬斥道:“大膽!若不是有那樣的約定,徐李兩家的兒子,為什麽也和你妹妹榮顯一樣,遲遲不定下親事呢?”
衍之卻不為所動,朗聲質問:“敢問聖上,可有納采?可有問名?既然已有言約,為什麽還拖到現在?”
皇帝冷聲低喝:“住嘴!”
衍之似乎沒看到父親的眼睛瞥向隨侍在旁的起居舍人,自顧自地往下說:“聖上是動了什麽念頭,臣不敢妄自揣測。可若是指望著,靠一次婚事,便能逐漸釋了南北鳳翔的權柄,這種蒙昧的念頭必然不會是聖上的本意。”
一番話擲地有聲,字字誅心。
“你跪下!”皇帝氣得眼珠泛紅,抄起桌上的鷓鴣斑茶甌就砸到衍之跟前的地上。“你知不知道,這一番話,夠朕廢你儲位一百迴?”
“聖上息怒,臣知罪了。臣無顏再見君父,自去領廷杖二十,在東宮禁足十日。”他言語裏毫無懺悔之意,反而目蘊譏誚。
衍之也不理滿地銳利的碎片,就地撩起蔽膝便跪了下去,叩首道:“臣告退。”
他毫不顧惜自己繼承自皇後的光豔容貌,就將額頭磕在仍有碎瓷晶屑的地上,再抬起來已經紅了一片。
然後,他從容起身,翩然離去。
無顏再見君父?他那傲慢的語氣倒像是朕無顏再見他!皇帝頓時覺得一口氣梗在胸口。
“唉……殿下這性子,實在有些執拗了。”皇帝安遣了起居舍人離去之後,正在清元殿伴駕的宋美人自織錦屏風後款款走出。
她捧過一盞新茶來遞到陛下手裏,又細細地撫著他的胸口為他順氣。“太子心心念念都是國事、朝事,哪裏能體諒陛下的苦處。”
她看陛下仍是麵色鐵青一片,又悵然輕歎:“中宮那樣端莊貞靜的人,自己的兒子,怎也不知訓誡?殿下這樣不知輕重,不顧君臣父子,要是被旁人知道了,還以為他有……”
皇帝橫宋美人一眼,截斷她的話:“太子是因為心中顧惜妹妹,急昏了頭才會這樣。正是胸無城府,心中不對朕設防,才敢這樣直言頂撞。何況衍之是儲君,非議他的話,也是你能說的麽?”
宋美人輕笑:“陛下想錯了。中宮那樣靈秀的人,怎麽會生養出毫無城府的兒子呢?”
她將頭輕輕擱在陛下肩上,軟聲還口道:“太子說不定是猜透陛下會這樣想,才故意裝作直言頂撞那樣呢……他心裏正盼著榮顯公主能夠在徐李二族中擇婿,自己就能順理成章和南北鳳翔攀扯上關係……”
皇帝再也按捺不住怒氣,厲聲道:“連你都覺得朕是這樣愚昧而受人蒙蔽的人麽?”他握住她纖細手腕一扯,將她狠狠摜在地上。
宋美人後腰撞在桌子包雕花金片的硬角,痛唿出聲,可已經察覺皇帝大發雷霆,麵色也愈加陰霾,再也不敢開口,隻縮在案幾旁瑟瑟發抖,斷斷續續地抽泣。
皇帝又給她一記耳光,看著那嬌美的容顏漸漸腫脹起一個紅印,才覺得心下微微暢快了一些。
“自己去領廷杖四十,禁足半年!”
這就是他對宋美人的處置,也是對授意宋美人說這番話的人的警告。
庭院裏已經起了風,像夜天中泛起清涼的水波,攪動起樹陰花影紛繁婆娑,挾來暗香。
皇帝漫步於庭中,迴味著這半日發生的事情。他的喜怒一向隱秘,很少有這樣的大起大落。可這次議婚,竟然引得各式各樣的人來反對,各有理由,各有目的。他理著其中的頭緒,覺得心思愈發煩亂。
他側頭問隨行的中常侍江朝嶽:“宋氏的那番話,你作何想?”
江朝嶽忙垂首:“臣不敢僭越,妄議貴人。”
皇帝煩躁地一揮手:“免了這些虛辭!”
江常侍細思片刻,才答:“郎君不欲榮顯公主下降李氏,不惜忤逆陛下,以儲君之位相搏,情態不似作偽。而且,郎君若是做作,說這番話定會小心避著起居舍人。這樣忤逆罔上的話錄入了,不異於授人以柄,隻能任憑陛下處置。”
“嗯……”皇帝輕輕頷首。“朕也覺得,他是衝動之下才那樣說。比起結交徐李兩大藩臣,太子似乎將妹妹是否平安如意看得更重些。”
江常侍輕歎:“中宮隻得這樣兩個孩子,郎君即便不顧惜妹妹,也會顧惜母親。這樣激烈反對,一定是深知其中兇險。可見陛下的憂思,郎君也是有所察覺的。”
皇帝的嘴角沉沉下墜:“衍之是極其聰明的。孝敬皇後在時,常讚他聰敏過人,比朕更有宣宗遺風。”
“比起像宣宗,郎君自然還是更像陛下。”江朝嶽察言觀色,說著陛下此刻最想聽的話:“何況郎君對君父赤誠,又聰明通悟,這正是祖先庇佑、國祚延綿的好事呀。”
皇帝這才露了一絲笑,立刻又問:“這樣看來,倒是可以將榮顯下降鳳翔二子了?”
江常侍不敢妄言,隻順著說:“郎君如此,陛下已無可顧慮了。”
皇帝點點頭:“那就這樣吧。太子此刻雖然安分守己,難保日後。還是要細心留神他的行狀。”
江朝嶽忙應了。
不經意間,皇帝已經走到了一處小院,似是這隨著夜風徐徐而來的幽暗香氣的起點。在濃重夜色下,紫薇花仍有霞光灼灼的美態。
這正是榮顯公主的居所。
他靜默地看著自己親手為榮顯題的凝輝二字,心中也生出對她前途未卜的唏噓。畢竟,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女兒。
他移動視線,突然瞥見一角衣裙隨風輕擺,透過細密的花枝,翩躚著悠然的姿態。
這麽晚了,還有宮人在院中逡巡?
再細看,院門也隻是輕輕掩著,並沒有落鎖。
皇帝以眼神示意江朝嶽,將腳步放得很輕,悄無聲息地走了進去。
繞過荼蘼架上茂密如織的濃綠枝葉,他看到了那角衣裙的主人。
她五官精致,麵容纖巧而晶瑩,頭上梳著小小的驚鵠髻,不著釵飾,身上穿月白色中單紗衣,下麵是淺煙青的長裙,被風托著飄忽如霧。
她正坐在荼蘼架子旁的秋千上,歪著腦袋倚靠在五色彩絛纏結成的挽手上。纖細足尖在地上一點一點,推著自己輕輕地前後搖擺著。又時不時地伸出手去掐一朵紫薇花,托在手心裏,又翻過掌來,任那輕細的花落在鋪滿月華的地上。
皇帝笑問:“令辰,你在這裏做什麽?”
榮顯公主郭令辰有些驚訝張圓了眼睛。她看清父親的麵貌,就從秋千上輕盈地跳下來,巧笑著碎步趨前。
“爹爹,還沒有安歇麽?”
“你倒先問我!”皇帝佯怒道:“你又是為什麽?隨侍的人一個也不見,院門也沒有關。迴頭我要將你這凝輝院的人都治個失職失察之罪!”
榮顯笑嘻嘻地挽起父親的手:“確實該治罪,治他們重罪。這群人全都不拿我當主子呢。明明已經分出來住了,卻還是隻聽孃孃的話,將我看得很緊。我等到她們都睡了,才偷偷出來看這月亮的。”
皇帝失笑。“你倒是很護著他們。”
榮顯也不再多辯白,笑道:“我跟爹爹能夠學到了這一點寬仁之心,已經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了。”
“原來如此。”皇帝正色道:“那你記著能再學一點謙恭之德,下迴這樣誇讚自己的時候也麵紅一下,爹爹就很知足了。”
到底夜色深了,風一陣涼過一陣。皇帝看見榮顯用一隻手地摩挲著另一隻的手臂,就知道她穿的夏服略薄,親自將她送至門邊,叫她趕快迴去睡下。
他正要揚聲申飭公主身邊侍奉的宮人,卻感到榮顯正輕輕拽著自己的袖子。
“怎麽?”皇帝問。
榮顯流露乞求神色:“若是爹爹罵他們一通,明早孃孃就會親自來興師問罪。”
“你很怕你孃孃麽?”皇帝笑問。
她垂下頭,許久訥訥答道:“我是怕爹爹孃孃為我傷心……”
皇帝心中一動,立時有一種酸澀感,對這女兒更加愛憐。
他到底沒能說出斥責的話,隻輕撫了她頭上發髻,看著她閃身入內,輕巧如同在風中簌簌而落的紫薇花。
離開凝輝院之後,皇帝一直沉默著,走了很久才出聲,問江朝嶽:“這婚事,常侍覺得到底怎麽樣?”
江朝嶽措手不及,不辨聖上心意,隻得模糊答道:“無論選了誰做駙馬都尉,徐李兩家之一必有無以為繼之患,三代後即可逐漸化為閑散宗室,甚至可以選時機削裁鳳翔軍……”
“朕知道這些。”皇帝鼻中冷哼一聲:“誰問你這個了!”
他蹙眉,問:“你覺得,對榮顯來說,這婚事到底如何?給朕說真話!”
江朝嶽一怔,猶豫片刻,直白答道:“徐李本就深受聖寵,得尚中宮所出的公主,就更是尊榮無以複加。若是不知感恩懷德,反而起了不臣之心,那榮顯公主自然是首當其中。而且,嫁入這等風口浪尖上的人家,即便有聖上庇佑,公主也不得不如履薄冰,步步小心。”
這就是真話,皇後、太子都心知肚明,卻不敢當麵提及的真話。
皇帝閉目無言,良久悵然歎道:“容朕再想想,再想想……”
皇帝示意宮人無需通傳,獨自邁入了承華殿。
皇後正在親自引燃殿內燈架上的燈盞。
她容貌極美,月白色的長裙曳地,被燈火抹上了朦朧紅暈,上麵披了一件廣袖煙羅衫,銀絲繡的細細衣帶低垂著。如瀑布般的烏黑長發垂到腳踝,如一件黑絲織就的鬥篷般遮住她盈麗身姿,閃著淺淡幽涼的光澤。
她先依次點亮了殿內的兩處燈輪,又挪到殿側去點亮那高達丈餘的燈架。每行到一處,就在那裏綻出璀璨光華,宛如妙手輕移間便引下了天上銀河。潑濺的輝光漸漸充盈了空曠的宮室裏,驅散了過於沉重的黑暗。
那奇異的專注神態,是皇帝從未見過的,仿佛在用心魂供奉這滿室光明。
於是他並沒有開口叫她。
終於引燃了燈架最角落的一盞,她直起身來,站在那裏靜默地看了很久,又望望窗外高懸的澄澈月輪,才轉過來,看向那仍在殿外駐足的皇帝。
她沒有流露驚訝,微笑著說:“陛下,您來了。”
皇帝走過去,笑問:“怎麽自己上燈?而且這樣晚。”
“是臣妾喜歡獨自點燈。”她笑言:“這樣晚是因為,臣妾總覺得,不等到最黑的夜裏,不能真正體味這俗氣的人間煙火,竟然是這樣的好。”
“朕本應該早些來的。”皇帝有些內疚地說,“剛才在清元殿有些政事耽擱了,才來得這樣晚。”
今日是十六,按例皇帝應該宿在中宮。可他心中鬱結,就傳了嬪禦在清元殿伴駕去了。雖然知道這事根本瞞不過皇後,但當著麵總還要遮掩一二,免得二人都難看。
皇帝知道,自己許許多多這樣的小心思,皇後是一直很體諒的。
她柔順一笑:“並不遲。暑氣剛剛才散盡,正是夏夜最愜意的時候。”
“唉……朕心裏明白。”皇帝走上前一撫她肩上垂發,柔聲問:“剛才你點燈的時候,心裏在想什麽呢?”
皇後妙目一轉,略看了一眼皇帝神色,又轉向那躍躍跳動著的滿架燭火。
“臣妾想著令辰出降的時候,該給添什麽樣的妝奩。想來想去,恨不得把闔宮的東西都給抬過去。”她笑起來,以袖掩麵。“忝居中宮,竟然有這樣的心思,實在愧對陛下。”
“你以為我就不這樣想麽?當年玉雪可愛的小人兒終於長得這麽大了,總是希望她的下降是盡善盡美的。”
“那陛下,給令辰挑了怎樣盡善盡美的駙馬呢?”
到底還是將話引到了此處,皇後這一迴沒有給皇帝留下退避的空間。
皇帝輕咳一聲,答:“已經看好了琅琊王第三子李延忠,或者是廣陽王世子徐子鈞。隻是還沒有決定是哪一個。”
他看皇後默然,又補充:“李延忠自幼隨父親駐守沙城,文采武功都頗有父風,是北鳳翔人人讚譽的儒將。而徐子鈞本是廣陽王的幼子,但竟然比幾個哥哥都要爭氣,在南鳳翔軍中也頗得人心,日後是要襲爵的。”
“真都是很好的任選。”皇後輕頷螓首,低語道:“可是駙馬不能握有實權,更不可能再掌兵,選了這兩個人之間哪一個,都無異於斷了南北鳳翔的臂膀,陛下舍得麽?”
皇帝不露痕跡地轉開視線,笑道:“正是要選這樣的好兒郎,才配得起咱們的令辰啊。朕是費盡心思,才選定了這兩人呢。”
“話雖如此,但能在馬背上勇冠三軍者,未必就會是好丈夫。何況令辰本就是陛下的女兒,哪裏還需要丈夫有顯赫的家世,來為她添光彩?臣妾覺得,倒不如尋個稍微普通一些的人家。”
“這就是你想說的話麽?”皇帝注視著她。
皇後的剪水雙瞳凝視夫君片刻,又低低地垂下去。
“說起來,榮顯的婚事,既是家事,但也是國事。”她語氣裏波瀾不興,“既然陛下已經拿定了注意,臣妾自然不會多言。”
皇帝聽到那句“既是家事,但也是國事”的時候,心中頓覺刺痛,可在皇後一脈溫順的應承下,硬是沒有辦法牽起怒氣。
這滿室光華,竟然如此刺目。而皇後皎然而純淨的仙姿玉容,竟如隔著蓬山一般杳渺。
他心中真想痛斥她幾句,然後奪門而出,卻硬是找不到這樣做的理由。
皇帝沉默許久,才笑了笑,溫聲道:“月色很好,朕還想出去散散。一起去麽?”
皇後體諒皇帝的心境,當即斂衽屈膝:“陛下,夜已深沉,請恕臣妾不能相伴了。”
皇帝獨自走出承華殿時,嘴角仍掛著一抹不知所措的苦笑。
這樣的不歡而散,皇帝陛下今日已經經曆了好幾迴,全部都是因為榮顯公主的婚事。
與先前幾位年紀較長的公主不同,榮顯的下降事宜被提起了幾迴,就被他拖延了幾迴。可現在,實在再沒有理由拖下去了。
自從他下定決心,降旨傳李家人和徐家人五日後入宮宴樂之後,前朝後宮嗅覺敏銳的人都明白這是要為公主選定駙馬的征兆。而榮顯公主,作為唯一中宮所出的女兒,她的婚事承載的許多意義,讓人不矚目都不行。
在皇帝來承華殿之前,太子郭衍之在清元殿中,對父親的反駁甚至詆毀,遠比皇後來得刺心而且激烈。
“聖上,請不必再跟臣講什麽君臣早有言約之類的理由了。”衍之緩緩地說。
皇帝立起眉毛,嗬斥道:“大膽!若不是有那樣的約定,徐李兩家的兒子,為什麽也和你妹妹榮顯一樣,遲遲不定下親事呢?”
衍之卻不為所動,朗聲質問:“敢問聖上,可有納采?可有問名?既然已有言約,為什麽還拖到現在?”
皇帝冷聲低喝:“住嘴!”
衍之似乎沒看到父親的眼睛瞥向隨侍在旁的起居舍人,自顧自地往下說:“聖上是動了什麽念頭,臣不敢妄自揣測。可若是指望著,靠一次婚事,便能逐漸釋了南北鳳翔的權柄,這種蒙昧的念頭必然不會是聖上的本意。”
一番話擲地有聲,字字誅心。
“你跪下!”皇帝氣得眼珠泛紅,抄起桌上的鷓鴣斑茶甌就砸到衍之跟前的地上。“你知不知道,這一番話,夠朕廢你儲位一百迴?”
“聖上息怒,臣知罪了。臣無顏再見君父,自去領廷杖二十,在東宮禁足十日。”他言語裏毫無懺悔之意,反而目蘊譏誚。
衍之也不理滿地銳利的碎片,就地撩起蔽膝便跪了下去,叩首道:“臣告退。”
他毫不顧惜自己繼承自皇後的光豔容貌,就將額頭磕在仍有碎瓷晶屑的地上,再抬起來已經紅了一片。
然後,他從容起身,翩然離去。
無顏再見君父?他那傲慢的語氣倒像是朕無顏再見他!皇帝頓時覺得一口氣梗在胸口。
“唉……殿下這性子,實在有些執拗了。”皇帝安遣了起居舍人離去之後,正在清元殿伴駕的宋美人自織錦屏風後款款走出。
她捧過一盞新茶來遞到陛下手裏,又細細地撫著他的胸口為他順氣。“太子心心念念都是國事、朝事,哪裏能體諒陛下的苦處。”
她看陛下仍是麵色鐵青一片,又悵然輕歎:“中宮那樣端莊貞靜的人,自己的兒子,怎也不知訓誡?殿下這樣不知輕重,不顧君臣父子,要是被旁人知道了,還以為他有……”
皇帝橫宋美人一眼,截斷她的話:“太子是因為心中顧惜妹妹,急昏了頭才會這樣。正是胸無城府,心中不對朕設防,才敢這樣直言頂撞。何況衍之是儲君,非議他的話,也是你能說的麽?”
宋美人輕笑:“陛下想錯了。中宮那樣靈秀的人,怎麽會生養出毫無城府的兒子呢?”
她將頭輕輕擱在陛下肩上,軟聲還口道:“太子說不定是猜透陛下會這樣想,才故意裝作直言頂撞那樣呢……他心裏正盼著榮顯公主能夠在徐李二族中擇婿,自己就能順理成章和南北鳳翔攀扯上關係……”
皇帝再也按捺不住怒氣,厲聲道:“連你都覺得朕是這樣愚昧而受人蒙蔽的人麽?”他握住她纖細手腕一扯,將她狠狠摜在地上。
宋美人後腰撞在桌子包雕花金片的硬角,痛唿出聲,可已經察覺皇帝大發雷霆,麵色也愈加陰霾,再也不敢開口,隻縮在案幾旁瑟瑟發抖,斷斷續續地抽泣。
皇帝又給她一記耳光,看著那嬌美的容顏漸漸腫脹起一個紅印,才覺得心下微微暢快了一些。
“自己去領廷杖四十,禁足半年!”
這就是他對宋美人的處置,也是對授意宋美人說這番話的人的警告。
庭院裏已經起了風,像夜天中泛起清涼的水波,攪動起樹陰花影紛繁婆娑,挾來暗香。
皇帝漫步於庭中,迴味著這半日發生的事情。他的喜怒一向隱秘,很少有這樣的大起大落。可這次議婚,竟然引得各式各樣的人來反對,各有理由,各有目的。他理著其中的頭緒,覺得心思愈發煩亂。
他側頭問隨行的中常侍江朝嶽:“宋氏的那番話,你作何想?”
江朝嶽忙垂首:“臣不敢僭越,妄議貴人。”
皇帝煩躁地一揮手:“免了這些虛辭!”
江常侍細思片刻,才答:“郎君不欲榮顯公主下降李氏,不惜忤逆陛下,以儲君之位相搏,情態不似作偽。而且,郎君若是做作,說這番話定會小心避著起居舍人。這樣忤逆罔上的話錄入了,不異於授人以柄,隻能任憑陛下處置。”
“嗯……”皇帝輕輕頷首。“朕也覺得,他是衝動之下才那樣說。比起結交徐李兩大藩臣,太子似乎將妹妹是否平安如意看得更重些。”
江常侍輕歎:“中宮隻得這樣兩個孩子,郎君即便不顧惜妹妹,也會顧惜母親。這樣激烈反對,一定是深知其中兇險。可見陛下的憂思,郎君也是有所察覺的。”
皇帝的嘴角沉沉下墜:“衍之是極其聰明的。孝敬皇後在時,常讚他聰敏過人,比朕更有宣宗遺風。”
“比起像宣宗,郎君自然還是更像陛下。”江朝嶽察言觀色,說著陛下此刻最想聽的話:“何況郎君對君父赤誠,又聰明通悟,這正是祖先庇佑、國祚延綿的好事呀。”
皇帝這才露了一絲笑,立刻又問:“這樣看來,倒是可以將榮顯下降鳳翔二子了?”
江常侍不敢妄言,隻順著說:“郎君如此,陛下已無可顧慮了。”
皇帝點點頭:“那就這樣吧。太子此刻雖然安分守己,難保日後。還是要細心留神他的行狀。”
江朝嶽忙應了。
不經意間,皇帝已經走到了一處小院,似是這隨著夜風徐徐而來的幽暗香氣的起點。在濃重夜色下,紫薇花仍有霞光灼灼的美態。
這正是榮顯公主的居所。
他靜默地看著自己親手為榮顯題的凝輝二字,心中也生出對她前途未卜的唏噓。畢竟,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女兒。
他移動視線,突然瞥見一角衣裙隨風輕擺,透過細密的花枝,翩躚著悠然的姿態。
這麽晚了,還有宮人在院中逡巡?
再細看,院門也隻是輕輕掩著,並沒有落鎖。
皇帝以眼神示意江朝嶽,將腳步放得很輕,悄無聲息地走了進去。
繞過荼蘼架上茂密如織的濃綠枝葉,他看到了那角衣裙的主人。
她五官精致,麵容纖巧而晶瑩,頭上梳著小小的驚鵠髻,不著釵飾,身上穿月白色中單紗衣,下麵是淺煙青的長裙,被風托著飄忽如霧。
她正坐在荼蘼架子旁的秋千上,歪著腦袋倚靠在五色彩絛纏結成的挽手上。纖細足尖在地上一點一點,推著自己輕輕地前後搖擺著。又時不時地伸出手去掐一朵紫薇花,托在手心裏,又翻過掌來,任那輕細的花落在鋪滿月華的地上。
皇帝笑問:“令辰,你在這裏做什麽?”
榮顯公主郭令辰有些驚訝張圓了眼睛。她看清父親的麵貌,就從秋千上輕盈地跳下來,巧笑著碎步趨前。
“爹爹,還沒有安歇麽?”
“你倒先問我!”皇帝佯怒道:“你又是為什麽?隨侍的人一個也不見,院門也沒有關。迴頭我要將你這凝輝院的人都治個失職失察之罪!”
榮顯笑嘻嘻地挽起父親的手:“確實該治罪,治他們重罪。這群人全都不拿我當主子呢。明明已經分出來住了,卻還是隻聽孃孃的話,將我看得很緊。我等到她們都睡了,才偷偷出來看這月亮的。”
皇帝失笑。“你倒是很護著他們。”
榮顯也不再多辯白,笑道:“我跟爹爹能夠學到了這一點寬仁之心,已經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了。”
“原來如此。”皇帝正色道:“那你記著能再學一點謙恭之德,下迴這樣誇讚自己的時候也麵紅一下,爹爹就很知足了。”
到底夜色深了,風一陣涼過一陣。皇帝看見榮顯用一隻手地摩挲著另一隻的手臂,就知道她穿的夏服略薄,親自將她送至門邊,叫她趕快迴去睡下。
他正要揚聲申飭公主身邊侍奉的宮人,卻感到榮顯正輕輕拽著自己的袖子。
“怎麽?”皇帝問。
榮顯流露乞求神色:“若是爹爹罵他們一通,明早孃孃就會親自來興師問罪。”
“你很怕你孃孃麽?”皇帝笑問。
她垂下頭,許久訥訥答道:“我是怕爹爹孃孃為我傷心……”
皇帝心中一動,立時有一種酸澀感,對這女兒更加愛憐。
他到底沒能說出斥責的話,隻輕撫了她頭上發髻,看著她閃身入內,輕巧如同在風中簌簌而落的紫薇花。
離開凝輝院之後,皇帝一直沉默著,走了很久才出聲,問江朝嶽:“這婚事,常侍覺得到底怎麽樣?”
江朝嶽措手不及,不辨聖上心意,隻得模糊答道:“無論選了誰做駙馬都尉,徐李兩家之一必有無以為繼之患,三代後即可逐漸化為閑散宗室,甚至可以選時機削裁鳳翔軍……”
“朕知道這些。”皇帝鼻中冷哼一聲:“誰問你這個了!”
他蹙眉,問:“你覺得,對榮顯來說,這婚事到底如何?給朕說真話!”
江朝嶽一怔,猶豫片刻,直白答道:“徐李本就深受聖寵,得尚中宮所出的公主,就更是尊榮無以複加。若是不知感恩懷德,反而起了不臣之心,那榮顯公主自然是首當其中。而且,嫁入這等風口浪尖上的人家,即便有聖上庇佑,公主也不得不如履薄冰,步步小心。”
這就是真話,皇後、太子都心知肚明,卻不敢當麵提及的真話。
皇帝閉目無言,良久悵然歎道:“容朕再想想,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