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著怎麽這麽眼熟呢?哎呀娘喂,那不是小魚嗎?怎麽迴來了?“
”哪兒呢哪兒呢?哎喲,真的是小魚啊,這幾個月沒見,人長高了這麽許多,真是越長越水靈,都不敢認了。“
黃知縣親自動手,刨了三株,貌不驚人的圓蛋子堆在田頭,小小的一堆看著還挺驚人。有文書拿了稱來過稱,三株共收了十四斤三兩的土豆。
雖然比何主簿家的少點,但也相差並不太多。
一畝地楊進寶是按一千株來植的,這樣一算,畝產真的能有四十石。
四十石!不是四石,不是十石,而是四十石啊!
整個村子都沸騰了!楊進寶種的這是啥?糧食?這黑乎乎的泥蛋子,真的能當糧食?一畝產四十石的糧食?楊進寶這是瘋了吧!拿了什麽玩意兒哄縣大老爺耍的?
差役們手裏拿著長棍將湧上來的人群努力抵著,不許他們再向前靠近。再近一些,可要擠著大老爺了。就算沒擠著老爺們,便是踩壞了一根苗,大人們也得跟他們玩命啊!
班頭見人潮洶洶,實在擋不住這些村民了,手一撐,跳到了一塊大石頭上,”嗆啷“一聲,身上所佩的鋼刀出了鞘:”都吵吵什麽,吵吵什麽?誰敢再往前來,阻擋大人們辦事,便以妨礙公務之罪,全都鎖到縣衙大牢裏去!“
小魚好玄沒笑出聲來,敢情這年代也有妨礙公務罪啊。
村民們沒見過官,自古民不與官鬥,對官府的懼怕是根深蒂固的,見差人揮著明晃晃的大刀,早嚇得腿軟了,當下真噤了聲,再沒人敢上前了。
黃知縣拔了三株過了癮,便不再親自去驗看成果。他指了幾個差役,按著田的四方位,又在中間隨機挑了幾處,分別拔了幾株,雖有差異,但平均下來,一株四五斤總是有的。黃知縣這顆心都浮在半空中了,摸著胡須隻知道笑。
何主簿湊近了問道:”大人,如今驗看實證,這的確是可解民生的神物,咱們是不是該向上頭報喜了?“
”對對對,本縣這是樂暈了頭了,立刻報給知府大人,這司農局,你看是咱們遞折子還是讓知府大人來?“
何主簿笑了笑說:”這樣的大事,自然是要知府大人親自上達天聽。“
楊三爺湊到近前,給知縣唱了個肥喏道:“大人,這地裏的是不是要全刨出來?”
黃知縣正要點頭,何主簿輕輕拉了拉他,笑著說:“留一半吧,等知府大人來了當著他的麵再起餘下的。”
黃知縣忙點頭,迎合上意的方麵,他還真比不上何主簿。產量說得再高,東西出得再好,也不如親眼得見,親手去稱讓人心情舒暢。
他自己便是一例。
地頭已經堆了不少土豆了,看著差不多有三百多斤,楊三爺忙叫人都點好了,搬到他們之前便建好的大窖子裏。
唐小魚俯身拾了一籃子,對知縣笑著說:“這東西產量高,但是不是能當糧食,幾位大人一定還心存疑慮。小女不才,就做幾道菜飯,請大人們嚐嚐吧。”
此話正合心意。
黃知縣自然大聲言善。
周圍圍著的村民還不肯散去,有與小魚相熟地便大聲叫起來:“小魚,這東西真能吃?”
小魚迴頭大聲應道:“能吃,還很好吃呢!”
“那你也不說做點給我們嚐嚐?”
“叔啊,你們看這東西堆的多,可是這些全都做種還嫌不夠呢。你們放心,以後每家都能種一些,隻怕以後你們吃到膩味不想吃呢。”
莊稼人最是重視留種。聽小魚說這兩畝地裏種出來的東西全是留種的,將來還要分給各家去種,心裏高興之餘,誰還要去貪那口舌之欲?
若真是糧食,一顆蛋蛋能生四五十斤,哪人能舍得下嘴啊。
不過大家都舍不得走,想看看唐小魚到底要怎麽把這黑乎乎黃歪歪跟個泥疙瘩似的蛋蛋做成美味的吃食。
楊三爺和楊進寶都是吃過土豆的,知道那滋味,楊三爺便笑著對小魚說:“做幾個給大人們嚐嚐是對的,你隻管去,這兒我守著,斷不叫少了一顆,咱們還指著這東西能做種呢。”
“進寶起來,一個大老爺們掉什麽眼淚,你都蹲這兒半晌了,還沒哭夠呢,沒得給咱陽明村丟人現眼了。”楊三爺走過去,用力拍打著楊進寶寬厚的肩膀。
楊進寶抽了兩聲,拿袖子用力擦了擦眼睛:“三爺,真的能有這許多收成,我爹我爺爺,他們種了幾輩子地,也沒見過這樣好的東西。以後有了它,再不能挨餓了。”
“是啊,不能了!”楊三爺滿麵紅光,人像年輕了十歲一樣,插著胸大聲地笑道:“不能了!”
唐小魚請三位大人走了楊進寶的家裏,隔著差役們,後頭跟著二百多村民,唿啦啦都想往楊進寶家的院子擠。
有那身子靈活的半大孩子,早踩著牆角柴垛子上了他家的院牆頭,吸溜著口水往裏麵探望。
楊進寶媳婦從井裏汲了水,兩人將七八個土豆洗去泥,還是上迴給楊三爺吃的那幾道菜。醋溜土豆絲,土豆燉風雞塊,灶裏燜了三顆土豆。
“嬸子,家裏有肉沒?”
“不燉了雞了嘛?”
“別的肉,紅肉,豬牛羊,隨便啥都行……”
進寶媳婦想了想說:”前些天老深家娶媳婦殺了兩頭豬,隻怕還有點豬肉,要不我去幫你要點來?“
”行咧!“
進寶媳婦把濕手在裙子上蹭了蹭,剛要出院子,就發現外頭堵得人山人海的,牆頭還爬滿了人,笑著罵道:”幹什麽呢,兔崽子們,一個個都上房了?嬸子家沒吃的,都下去下去,猴子似的看以後誰家閨女肯給你們當媳婦。“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笑起來。
進寶媳婦見出不了門,便直著嗓子衝外頭喊:”老深家他大叔,家裏還有點豬肉沒?借點給咱,請縣裏來的老爺們吃飯哪!“
不多時,便聽著人群外頭傳來略啞的聲音:”要是那東西真是好糧食,別說一點豬肉,就是給你扛一頭豬來,我楊老深也樂意啊!“
過不多時,果然有一籃子帶肥膘的豬肉從人群外頭傳到裏頭來。
小魚一看,上好五花肉,這可正好。
農家人都把牛當命根子,當家裏人。除了病的老死的牛,沒人肯為了吃肉去殺牛。那些豪門貴戶的,將豬肉看成賤肉,覺得難吃,沒人肯吃,隻知牛羊。卻不知道豬肉比牛羊肉細,脂肪含量高,烹調得法,可比牛羊肉好吃得多了。
黃知縣難得來鄉間親民,得了神物,心情正是大好,索性讓人將屋裏的桌椅都扛到院子裏去,吃也要讓人吃個明白,絲毫不介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會不會影響吃飯的情緒。
大半個時辰之後,簡陋的木桌子放了三個大海碗,碗裏是燜土豆,一碟子醋溜土豆絲,一砂鍋土豆燉風雞,一大壇土豆塊紅燒豬肉。
早在小魚掀鍋蓋的時候,那滿院的香氣飄出來已經引落了無數的口水。大家都不說話了,幾百雙眼睛,都盯著坐在院子裏的那三個人。
黃知縣也不客氣,袖子一卷,先挾了塊土豆絲。
酸脆爽口,好吃!
再喝了口風雞湯,鮮鹹濃鬱,美!
又去挾了塊紅燒五花肉,眼珠子都凸出來了!這是豬肉?怎麽沒一絲土腥味兒?
醬紅色的土豆塊綿軟鮮香,絕味啊!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沒人說話,隻是筷子動得一個比一個快。
”別光吃菜啊,這有這個呢。“小魚指了指他們的碗。
何主簿先放了筷子,拿起熟乎乎的土豆,將薄薄的表皮撕開,露出裏頭色白如玉的肉質來。
綿軟細膩,除了淡淡的香氣,卻沒有多餘的滋味。
何主簿吃了幾口,連連點頭:”不爭顏色,不奪滋味,果然是糧食!“
這一句話出口,院裏院外都炸開了鍋。
是糧食,是菜!
大人們都說了,果然是糧食,是糧食啊!
村人們歡唿著,嚎叫著,有哭的有笑的。
陽明村裏,真的出神物了!
☆、第20章 天賜玉薯
一頓飯風卷殘雲一般,三人吃得感慨萬千。
”這寶貝到現在都還沒名字呢,總不能一直叫著神物寶貝吧。“左縣丞喝著粗茶,對知縣說。
黃知縣想了想,說:”這寶貝外頭不好看,去了皮卻是色白如玉,質地細膩,有幾分像芋頭。莫如叫它玉芋?“
唐小魚在一旁插嘴說:”這不是芋頭,是薯類的糧食,不如叫玉薯吧。其實我本來想叫它地瓜的,沒想到大老爺給起這麽好聽的名字。“
地瓜?倒也形象。黃知縣撚須而笑。
這天的陽明村,像過大年一樣的熱鬧。直到縣裏人都走幹淨了,村子裏的人還聚在一起不肯離開。
現在他們都知道了,這是神仙通過唐小魚的手送給陽明村,送給江陵縣,送給大齊朝的寶貝。楊進寶這幾個月神神秘秘地,便是在伺候這些寶貝,讓它們發芽長大結實,好有更多的種子,讓全村的人都能來種。
楊進寶被裏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周遭七嘴八舌全是在問這玉薯還是地瓜的。
他本就是個笨嘴拙舌的漢子,被鄉鄰這樣圍著,身上出了一斤的汗,最後還是自家的婆娘發威,把他從人海中解救了出來。
不提這邊多少人家徹夜無法入眠,單說江陵縣這工作效率,當真快捷利落。迴到縣衙時日頭剛剛過午,黃知縣親手寫了信,將縣衙班頭親手送到巴郡府知府衙門去。千叮萬囑,不管什麽時辰送到,務必要親手交到知府大人手中。哪怕知府大人在睡覺,你也得給我把人拎起來看過信了再去睡。
那班頭是跟著去陽明村,親眼看著唐小魚燒土豆飯菜的,當然明白這關係的重大,當下也不多言,把信貼肉揣了,打馬揚鞭,一路不歇氣兒地向巴城趕去。
巴城離著江陵縣其實並不遠,不到八十裏路,那班頭將馬催得幾乎要飄起來跑,用了一個多時辰便跑到了。
巴郡府的知府大人姓韓,原是個五品京官,外放來巴郡這才第四年,再熬一年就能迴京了。但凡外放出來做官的,誰不希望自己任上能做出政績,吏部評核得個優等,風風光光迴了京,便又是個邁步的台階。
農為國事之根本,越是上層的官員,對此感觸越深。天下糧倉,一在江南,二在蜀中,韓知府對農事的關心更重於其他。前陣子有災情預現,韓知府差點愁白了頭發,雖說後來災情緩解,但這一直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大石。接到江陵縣的急報,韓知府隻看了一眼,身子一仰,險些便連人帶椅子栽倒在地上。
”這是真的?確能畝產四十石?“韓知府揪著江陵縣班頭的衣領,那勁頭絲毫不像是個五十餘的儒書老者所能有的力道,”不是黃仲明他虛報誆本府?“
那班頭艱難地喘口氣道:”迴大人,是確實的,小的今兒也親眼看見的,我家知縣大人帶著全衙的人都去看了,當場連百姓不下三百人。“
韓知府手捂著胸口,大口喘了幾迴:”當真是糧食?“
”可飯可菜,我家大人說是極為美味且飽腹。隻因要留作種,所以隻有本縣知縣、主簿、縣丞三位大人嚐過,小的在一旁隻聞了味兒,確是香。“
韓知府深吸一口氣,衝著外頭大吼了一聲:”備車、備轎,本府這就去江陵縣!“
”去,叫人,同知、通判、經曆……不管在不在衙門,全都給本府叫來,一刻鍾之內隨本府出發!不許推托,不得告病!“
下頭人嚇傻了都:”大人,現在都這個時辰了,到了江陵縣,隻怕天都黑了,不若明天……“
”明天個屁!老夫一時半刻都等不及!天黑便天黑,難不成偌大的江陵縣還沒有咱們住的地方?快去快去,快些令人備車叫人,不可再耽擱。一畝四十石!四十石啊!“韓知府背著手,在堂前來迴走了幾步,”天黑了便挑燈,本府要親眼見一見,這一畝四十石是怎麽算出來了!“
從巴城到江陵縣的八十裏路雖然大半通坦,但與班頭單人獨騎的速度顯然沒法子比。韓知府七催八催,緊趕慢趕,趕到江陵縣的時候日頭早就落了山。
江陵縣的班頭依舊是快馬迴城,將知府大人帶隊來江陵縣的消息通知本縣的大人們。
何主簿笑著對左縣丞說:”怎麽樣,我說的吧,便是再晚,老大人也一定會當日趕來的,左兄,你輸了,願賭服輸哦。“
左縣丞哈哈一笑,從腰上解下一塊玉佩來塞在他手上道:”這還是頭一迴輸得這樣心甘情願的。“
縣衙的眾人換了幹淨冠服,迎出城外。引頸期盼下,塵煙滾滾,韓知府的車馬終於出現在官道的那端。
韓知府雖然年紀一大把了,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熱血和幹勁,行路這麽疲累,他卻連坐下喝杯茶的機會都不給黃知縣,下車拉了人就要趕到陽明村去。
這麽晚了,再趕個十幾裏路去村子裏,一村的人都甭想睡覺了。
”哪兒呢哪兒呢?哎喲,真的是小魚啊,這幾個月沒見,人長高了這麽許多,真是越長越水靈,都不敢認了。“
黃知縣親自動手,刨了三株,貌不驚人的圓蛋子堆在田頭,小小的一堆看著還挺驚人。有文書拿了稱來過稱,三株共收了十四斤三兩的土豆。
雖然比何主簿家的少點,但也相差並不太多。
一畝地楊進寶是按一千株來植的,這樣一算,畝產真的能有四十石。
四十石!不是四石,不是十石,而是四十石啊!
整個村子都沸騰了!楊進寶種的這是啥?糧食?這黑乎乎的泥蛋子,真的能當糧食?一畝產四十石的糧食?楊進寶這是瘋了吧!拿了什麽玩意兒哄縣大老爺耍的?
差役們手裏拿著長棍將湧上來的人群努力抵著,不許他們再向前靠近。再近一些,可要擠著大老爺了。就算沒擠著老爺們,便是踩壞了一根苗,大人們也得跟他們玩命啊!
班頭見人潮洶洶,實在擋不住這些村民了,手一撐,跳到了一塊大石頭上,”嗆啷“一聲,身上所佩的鋼刀出了鞘:”都吵吵什麽,吵吵什麽?誰敢再往前來,阻擋大人們辦事,便以妨礙公務之罪,全都鎖到縣衙大牢裏去!“
小魚好玄沒笑出聲來,敢情這年代也有妨礙公務罪啊。
村民們沒見過官,自古民不與官鬥,對官府的懼怕是根深蒂固的,見差人揮著明晃晃的大刀,早嚇得腿軟了,當下真噤了聲,再沒人敢上前了。
黃知縣拔了三株過了癮,便不再親自去驗看成果。他指了幾個差役,按著田的四方位,又在中間隨機挑了幾處,分別拔了幾株,雖有差異,但平均下來,一株四五斤總是有的。黃知縣這顆心都浮在半空中了,摸著胡須隻知道笑。
何主簿湊近了問道:”大人,如今驗看實證,這的確是可解民生的神物,咱們是不是該向上頭報喜了?“
”對對對,本縣這是樂暈了頭了,立刻報給知府大人,這司農局,你看是咱們遞折子還是讓知府大人來?“
何主簿笑了笑說:”這樣的大事,自然是要知府大人親自上達天聽。“
楊三爺湊到近前,給知縣唱了個肥喏道:“大人,這地裏的是不是要全刨出來?”
黃知縣正要點頭,何主簿輕輕拉了拉他,笑著說:“留一半吧,等知府大人來了當著他的麵再起餘下的。”
黃知縣忙點頭,迎合上意的方麵,他還真比不上何主簿。產量說得再高,東西出得再好,也不如親眼得見,親手去稱讓人心情舒暢。
他自己便是一例。
地頭已經堆了不少土豆了,看著差不多有三百多斤,楊三爺忙叫人都點好了,搬到他們之前便建好的大窖子裏。
唐小魚俯身拾了一籃子,對知縣笑著說:“這東西產量高,但是不是能當糧食,幾位大人一定還心存疑慮。小女不才,就做幾道菜飯,請大人們嚐嚐吧。”
此話正合心意。
黃知縣自然大聲言善。
周圍圍著的村民還不肯散去,有與小魚相熟地便大聲叫起來:“小魚,這東西真能吃?”
小魚迴頭大聲應道:“能吃,還很好吃呢!”
“那你也不說做點給我們嚐嚐?”
“叔啊,你們看這東西堆的多,可是這些全都做種還嫌不夠呢。你們放心,以後每家都能種一些,隻怕以後你們吃到膩味不想吃呢。”
莊稼人最是重視留種。聽小魚說這兩畝地裏種出來的東西全是留種的,將來還要分給各家去種,心裏高興之餘,誰還要去貪那口舌之欲?
若真是糧食,一顆蛋蛋能生四五十斤,哪人能舍得下嘴啊。
不過大家都舍不得走,想看看唐小魚到底要怎麽把這黑乎乎黃歪歪跟個泥疙瘩似的蛋蛋做成美味的吃食。
楊三爺和楊進寶都是吃過土豆的,知道那滋味,楊三爺便笑著對小魚說:“做幾個給大人們嚐嚐是對的,你隻管去,這兒我守著,斷不叫少了一顆,咱們還指著這東西能做種呢。”
“進寶起來,一個大老爺們掉什麽眼淚,你都蹲這兒半晌了,還沒哭夠呢,沒得給咱陽明村丟人現眼了。”楊三爺走過去,用力拍打著楊進寶寬厚的肩膀。
楊進寶抽了兩聲,拿袖子用力擦了擦眼睛:“三爺,真的能有這許多收成,我爹我爺爺,他們種了幾輩子地,也沒見過這樣好的東西。以後有了它,再不能挨餓了。”
“是啊,不能了!”楊三爺滿麵紅光,人像年輕了十歲一樣,插著胸大聲地笑道:“不能了!”
唐小魚請三位大人走了楊進寶的家裏,隔著差役們,後頭跟著二百多村民,唿啦啦都想往楊進寶家的院子擠。
有那身子靈活的半大孩子,早踩著牆角柴垛子上了他家的院牆頭,吸溜著口水往裏麵探望。
楊進寶媳婦從井裏汲了水,兩人將七八個土豆洗去泥,還是上迴給楊三爺吃的那幾道菜。醋溜土豆絲,土豆燉風雞塊,灶裏燜了三顆土豆。
“嬸子,家裏有肉沒?”
“不燉了雞了嘛?”
“別的肉,紅肉,豬牛羊,隨便啥都行……”
進寶媳婦想了想說:”前些天老深家娶媳婦殺了兩頭豬,隻怕還有點豬肉,要不我去幫你要點來?“
”行咧!“
進寶媳婦把濕手在裙子上蹭了蹭,剛要出院子,就發現外頭堵得人山人海的,牆頭還爬滿了人,笑著罵道:”幹什麽呢,兔崽子們,一個個都上房了?嬸子家沒吃的,都下去下去,猴子似的看以後誰家閨女肯給你們當媳婦。“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笑起來。
進寶媳婦見出不了門,便直著嗓子衝外頭喊:”老深家他大叔,家裏還有點豬肉沒?借點給咱,請縣裏來的老爺們吃飯哪!“
不多時,便聽著人群外頭傳來略啞的聲音:”要是那東西真是好糧食,別說一點豬肉,就是給你扛一頭豬來,我楊老深也樂意啊!“
過不多時,果然有一籃子帶肥膘的豬肉從人群外頭傳到裏頭來。
小魚一看,上好五花肉,這可正好。
農家人都把牛當命根子,當家裏人。除了病的老死的牛,沒人肯為了吃肉去殺牛。那些豪門貴戶的,將豬肉看成賤肉,覺得難吃,沒人肯吃,隻知牛羊。卻不知道豬肉比牛羊肉細,脂肪含量高,烹調得法,可比牛羊肉好吃得多了。
黃知縣難得來鄉間親民,得了神物,心情正是大好,索性讓人將屋裏的桌椅都扛到院子裏去,吃也要讓人吃個明白,絲毫不介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會不會影響吃飯的情緒。
大半個時辰之後,簡陋的木桌子放了三個大海碗,碗裏是燜土豆,一碟子醋溜土豆絲,一砂鍋土豆燉風雞,一大壇土豆塊紅燒豬肉。
早在小魚掀鍋蓋的時候,那滿院的香氣飄出來已經引落了無數的口水。大家都不說話了,幾百雙眼睛,都盯著坐在院子裏的那三個人。
黃知縣也不客氣,袖子一卷,先挾了塊土豆絲。
酸脆爽口,好吃!
再喝了口風雞湯,鮮鹹濃鬱,美!
又去挾了塊紅燒五花肉,眼珠子都凸出來了!這是豬肉?怎麽沒一絲土腥味兒?
醬紅色的土豆塊綿軟鮮香,絕味啊!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沒人說話,隻是筷子動得一個比一個快。
”別光吃菜啊,這有這個呢。“小魚指了指他們的碗。
何主簿先放了筷子,拿起熟乎乎的土豆,將薄薄的表皮撕開,露出裏頭色白如玉的肉質來。
綿軟細膩,除了淡淡的香氣,卻沒有多餘的滋味。
何主簿吃了幾口,連連點頭:”不爭顏色,不奪滋味,果然是糧食!“
這一句話出口,院裏院外都炸開了鍋。
是糧食,是菜!
大人們都說了,果然是糧食,是糧食啊!
村人們歡唿著,嚎叫著,有哭的有笑的。
陽明村裏,真的出神物了!
☆、第20章 天賜玉薯
一頓飯風卷殘雲一般,三人吃得感慨萬千。
”這寶貝到現在都還沒名字呢,總不能一直叫著神物寶貝吧。“左縣丞喝著粗茶,對知縣說。
黃知縣想了想,說:”這寶貝外頭不好看,去了皮卻是色白如玉,質地細膩,有幾分像芋頭。莫如叫它玉芋?“
唐小魚在一旁插嘴說:”這不是芋頭,是薯類的糧食,不如叫玉薯吧。其實我本來想叫它地瓜的,沒想到大老爺給起這麽好聽的名字。“
地瓜?倒也形象。黃知縣撚須而笑。
這天的陽明村,像過大年一樣的熱鬧。直到縣裏人都走幹淨了,村子裏的人還聚在一起不肯離開。
現在他們都知道了,這是神仙通過唐小魚的手送給陽明村,送給江陵縣,送給大齊朝的寶貝。楊進寶這幾個月神神秘秘地,便是在伺候這些寶貝,讓它們發芽長大結實,好有更多的種子,讓全村的人都能來種。
楊進寶被裏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周遭七嘴八舌全是在問這玉薯還是地瓜的。
他本就是個笨嘴拙舌的漢子,被鄉鄰這樣圍著,身上出了一斤的汗,最後還是自家的婆娘發威,把他從人海中解救了出來。
不提這邊多少人家徹夜無法入眠,單說江陵縣這工作效率,當真快捷利落。迴到縣衙時日頭剛剛過午,黃知縣親手寫了信,將縣衙班頭親手送到巴郡府知府衙門去。千叮萬囑,不管什麽時辰送到,務必要親手交到知府大人手中。哪怕知府大人在睡覺,你也得給我把人拎起來看過信了再去睡。
那班頭是跟著去陽明村,親眼看著唐小魚燒土豆飯菜的,當然明白這關係的重大,當下也不多言,把信貼肉揣了,打馬揚鞭,一路不歇氣兒地向巴城趕去。
巴城離著江陵縣其實並不遠,不到八十裏路,那班頭將馬催得幾乎要飄起來跑,用了一個多時辰便跑到了。
巴郡府的知府大人姓韓,原是個五品京官,外放來巴郡這才第四年,再熬一年就能迴京了。但凡外放出來做官的,誰不希望自己任上能做出政績,吏部評核得個優等,風風光光迴了京,便又是個邁步的台階。
農為國事之根本,越是上層的官員,對此感觸越深。天下糧倉,一在江南,二在蜀中,韓知府對農事的關心更重於其他。前陣子有災情預現,韓知府差點愁白了頭發,雖說後來災情緩解,但這一直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大石。接到江陵縣的急報,韓知府隻看了一眼,身子一仰,險些便連人帶椅子栽倒在地上。
”這是真的?確能畝產四十石?“韓知府揪著江陵縣班頭的衣領,那勁頭絲毫不像是個五十餘的儒書老者所能有的力道,”不是黃仲明他虛報誆本府?“
那班頭艱難地喘口氣道:”迴大人,是確實的,小的今兒也親眼看見的,我家知縣大人帶著全衙的人都去看了,當場連百姓不下三百人。“
韓知府手捂著胸口,大口喘了幾迴:”當真是糧食?“
”可飯可菜,我家大人說是極為美味且飽腹。隻因要留作種,所以隻有本縣知縣、主簿、縣丞三位大人嚐過,小的在一旁隻聞了味兒,確是香。“
韓知府深吸一口氣,衝著外頭大吼了一聲:”備車、備轎,本府這就去江陵縣!“
”去,叫人,同知、通判、經曆……不管在不在衙門,全都給本府叫來,一刻鍾之內隨本府出發!不許推托,不得告病!“
下頭人嚇傻了都:”大人,現在都這個時辰了,到了江陵縣,隻怕天都黑了,不若明天……“
”明天個屁!老夫一時半刻都等不及!天黑便天黑,難不成偌大的江陵縣還沒有咱們住的地方?快去快去,快些令人備車叫人,不可再耽擱。一畝四十石!四十石啊!“韓知府背著手,在堂前來迴走了幾步,”天黑了便挑燈,本府要親眼見一見,這一畝四十石是怎麽算出來了!“
從巴城到江陵縣的八十裏路雖然大半通坦,但與班頭單人獨騎的速度顯然沒法子比。韓知府七催八催,緊趕慢趕,趕到江陵縣的時候日頭早就落了山。
江陵縣的班頭依舊是快馬迴城,將知府大人帶隊來江陵縣的消息通知本縣的大人們。
何主簿笑著對左縣丞說:”怎麽樣,我說的吧,便是再晚,老大人也一定會當日趕來的,左兄,你輸了,願賭服輸哦。“
左縣丞哈哈一笑,從腰上解下一塊玉佩來塞在他手上道:”這還是頭一迴輸得這樣心甘情願的。“
縣衙的眾人換了幹淨冠服,迎出城外。引頸期盼下,塵煙滾滾,韓知府的車馬終於出現在官道的那端。
韓知府雖然年紀一大把了,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熱血和幹勁,行路這麽疲累,他卻連坐下喝杯茶的機會都不給黃知縣,下車拉了人就要趕到陽明村去。
這麽晚了,再趕個十幾裏路去村子裏,一村的人都甭想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