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民隻是在心裏想邵飄萍今夜來的目的何在呢?還判斷不明白,也許是來看看我的態度?他帶著戒心,裝得庸碌地歎口氣說:“唉,飄萍兄,北京城裏誰不知道就屬你的消息最靈通,我本來早想去拜望你聽你談談。現在大駕光臨,望能賜告一二。”
這是官場上的一種談話伎倆:對付無從迴答的問題時,就反答為問,或答非所問,再或王顧左右而言他,讓對方來談。
邵飄萍掏出手帕來擤鼻涕,端起蓋碗茶,喝了一口,臉上又‘陰’陽怪氣了,捧著茶碗說:“北京現在是戲中有戲啊!有人正在玩一套把戲,表麵看來是為了要平息戰爭,實際是想挑起新的軍閥‘混’戰!現在是徐樹錚這個西北王稱霸北洋,不知道多少人想取而代之!”
林長民抻了抻皺縮的厚駱駝絨袍衣邊,點頭,也佯作義憤地說:“是啊,全國的和平,來之不易。但不知徐樹錚要怎麽對待瘋子軍。這瘋子軍可是他引入西北的?”
邵飄萍吸著煙思索著說:“這個徐樹錚,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先是張胡子,後有江瘋子。引狼入室,真是自找的。徐樹錚把瘋子軍從湘西引到西北。馬家軍在西北,就和瘋子軍在湘西一樣,都不是善茬。徐樹錚打著如意算盤,讓兩家互掐呢。誰知道稱雄西北的馬家軍被瘋子軍這麽輕鬆的就拾搓了?瘋子軍的戰鬥力,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窗外,北風唿嘯拍打著窗子,吹得‘花’園裏的大樹枝杈晃動,傳來一種野獸吼叫般的聲音和“吱吱嘰嘰”的音響。
有打更的敲著竹梆子走過:
“篤!篤篤!篤篤!”
城北一帶,北洋要人的公館多,遊民乞丐早被取締,常有軍警憲巡邏,但仍保持著更夫打更的製度。
冬夜聽到古老、單調的更聲,使人有一種寂寥、淒惻的感覺。
林長民故作坦率地說:“我聽說一些瘋子軍的事情,他們搞的‘土地革命’,顯然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平均地權’有關。如果江瘋子也是國民黨人,會不會再舉國民黨的護法大旗呢?”
邵飄萍用食指往煙灰缸裏輕輕敲著煙灰,嚴肅的說:“江山的忽然崛起,讓本就複雜的國內局勢變得更加複雜,讓剛剛趨於緩和的局勢又緊張起來。中國再這樣‘混’戰下去,結果必致滅亡。不過江山此人,陳一枝和李壽昌對其評價甚高,並不是不顧全大局之人。當初南北何談,他是出過大力氣的人,沒有他的活動,吳佩孚一個人是做不出這件事的。所以,江山如果舉起國民黨的護法大旗,根本是有害無利,達不到救亡圖存之目的。他大概不會。至少,這個時候不會。但現在徐樹錚在危險之中,他一切應當將皖係的權利放在第一位!而直係,西南係,國民黨……也個自有自己的利益。這些人,‘毛’‘毛’躁躁,別有用心,想從中漁利,就是其心可誅了!”
邵飄萍雖然沒有點研究係的名,但是林長民怎麽會聽不出來?
林長民心裏有些不痛快,但也怕得罪他,這種一支筆可以‘操’‘弄’風雨雷電的名記者,心裏涼絲絲地湊和著說:“飄萍兄說得有理!”
邵飄萍將吸著的半支煙撳熄在煙灰缸裏,又掏手帕擤鼻涕,聽了林長民的話,表示欣悅,說:“宗孟兄,今夜我來,是想拜托你一件事的……”
林長民忽然感到一陣燥熱,是坐得離火爐近了,說:“願意效勞!不知是什麽事?”
“這些天,葉恭綽家裏車水馬龍,他自己也很活躍。<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據我所知,他的言行已到了赤膊上陣的地步了。你是知道的,他是誰的親信?所以,我很想知道一下他的想法。也想通過他,知道一下他上邊的人的想法。別看他庸庸碌碌大大咧咧,我自己去既不方便,去了他也是什麽都不會說的。宗孟兄,你去,可就不一樣了。你與他平時你們‘私’‘交’也不錯……”
林長民有意聲明一句:“哈哈,葉恭綽進大總統的幕僚,到今天,我同他還沒有見過麵哩!”想假笑未笑出來。
“是的!”邵飄萍點頭,又掏出煙盒取一支香煙點火,目光執拗,說:“所以,想請宗孟兄不‘露’形跡地去同他談談。”
邵飄萍經常是個才高氣傲,飛揚跋扈獨斷獨行的人,此刻,給林長民的感覺又是如此。
林長民心裏有點生氣,沉‘吟’著,搔搔顴骨。葉恭綽家裏,他是剛剛去過。而邵飄萍的能力,也不需要他去葉恭綽家裏打聽什麽消息,更多的大概是來刺探研究係的虛實,更有可能是警告研究係不要來趟這個渾水。
林長民麵上佯作盛情難卻,說:“,行!我就遵飄萍兄之命勉為其難吧!”
邵飄萍表示滿意,蒼白、瘦削、‘陰’陽怪氣的臉上隱隱一笑,說:“那,我就告辭了!”
他準備要走,拾起倚在茶幾上的“司的克”,去拿衣架上的呢禮帽。
林長民起身開了通向過道的邊‘門’,叫了一聲:“吳媽!替我送一下客人。”
……
清晨,剛剛經曆戰爭的這座西北小城,街上卻有很多人。當初馬家軍在所有十字路口都築起了街壘和障礙物。如今,正在拆除。這座小城的男人、‘婦’‘女’和少年都在熱火朝天的勞動。
葉‘挺’把車停在一個街壘旁。
司機說:“司令,前麵道路還沒有清空,隻能走路了。”
“馬德涵先生,沒辦法了,我們下車走吧。到城外,我再安排一輛車送你去敵營。”葉‘挺’對身旁坐的馬德涵說。
“無妨。”馬德涵說著,跟在葉‘挺’後麵跳下車。
馬德涵在車上時就看到一個外表威嚴的老頭在這裏拆除街壘的工地上指點著,他長著被煙熏黃和搭拉著的‘唇’髭。
“是劉三爺嗎?”馬德涵喊了一句。
老人迴過頭,驚訝道:“馬先生?您怎麽會在這裏?”
“這應該我來問你。”
他們互相寒暄了。
這個老人不時撫‘摸’著長滿硬胡須的臉頰,說現在人們都非常歡迎瘋子軍,大家都為前線幹一切能幹的事。
在附近幹活的老頭、‘婦’‘女’圍住了馬德涵,提了一連串的問題。大家對馬德涵要去敵營勸降的情況都很關心。
馬德涵也不能多說。
老人聽完馬德涵的簡單敷衍後說:“假如迴迴要繼續打,我們全都會參加江爺的軍隊。我們將打到最後一個人,再也不讓迴迴踐踏我們。”
馬德涵在這裏,可以特別強烈地感覺到籠罩全城的熱烈氣氛。
因為,曾經對迴迴的仇恨。
這些日子,瘋子軍走過的地方,數十萬人民奮起支再也援軍隊。好多人堅決請求發給他們武器,派他們上陣。
他們渴望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如果需要,則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消滅可恨的迴迴軍的鬥爭。
到了城外。
葉‘挺’頓了一下,問:“不知道先生有幾分把握?”
馬德涵手指搶著幾根銀須,說:“一直受北洋熏陶的馬鴻逵我沒有把握,但馬鴻賓有希望。”
葉‘挺’對馬德涵說:“請您轉告他們,要他們審時度勢,不可執‘迷’不悟。如他們不及早下決心停止抵抗,其下場是不妙的。”
……
隆隆的驚雷不停地在空中爆響。
大街上傳來報童清脆的嗓音:
“看瘋子軍大破馬家軍!看馬家軍窮途末日!看特大新聞喲!”
徐樹錚府邸‘門’口,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門’前。
‘門’口的警衛恭敬地打開後車‘門’,裏麵是一位身穿長袍瘦長的老人。他威嚴地瞥了一眼報童,走進胡同內的一所四合院。
四合院內,徐樹錚正在書房召集軍事會議,副官走進來,在他耳邊嘀咕一陣,徐樹錚站起來:“告訴馬鴻逵,就是炸河堤,也要阻止瘋子軍過河!”說完就匆匆出去。
走進大廳,入眼的就是剛剛進‘門’的那一位須發蒼然的老者。
“琴師!弟子來了。”
“又錚,老夫實在沒辦法才來找你……你快看看這些妖孽文章,如罵小兒般咒罵老夫,你再不管管,為師還有臉麵在北京做人”
這位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衣驕人”林紓。前清時,是個維新領袖。大量引進西方小說風靡文壇的時髦人物。也許在世界翻譯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他靠翻譯歐美小說成名,本人卻不懂外語。通過別人口述,他用一手桐城古文翻譯了各國的小說一百七十餘種。像《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紅礁畫槳錄》等等,使人們於中國舊小說之外,又發現了一個新天地。儼然就是當今文壇,對那些求新的青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進入民國,又變成一個滿遺。其實前清並沒有給這位舉人多少恩寵。不料到了清亡以後,他卻數十次地遠赴河北易縣的清陵。一到陵前,必伏地失聲痛哭,引得守陵的‘侍’衛們都不知所措。這倒使人想起了明末清初的怪人顧炎武,當年也曾頻繁地奔‘波’數千裏,十餘次往謁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的情景。也許為了褒獎他以布衣身份甘為前清遺民的忠心,溥儀曾恩賜他“煙雲供養”和“貞不絕俗”等題字。他不僅如一般舊臣犬馬銜恩,九頓伏地,作感‘激’涕零狀,還得意地寫下了“從來天語不輕賜,自問布衣無此榮”的詩句。
就是這麽個奇特的人,他終於成了新青年社陳一枝他們文學革命矛頭所指,第一個要革命的文人。
徐樹錚翻開第四卷三月號的《新青年》,先粗粗看了幾眼,劈頭就問:
“這王敬軒為何方人士?那行文的口氣怎麽‘挺’像琴師呀?”
林琴南神‘色’嚴峻地點點頭,說:
“這位壯士倒不失為儒林英雄,一副古道熱腸的豪氣,今後老夫倒想結識一下。”
徐樹錚又低頭看起那篇《奉答王敬軒先生》,很快被奇特的文風吸引住。
徐樹錚對林琴南一直很恭敬,林琴南對他也欣然以“吾友”相稱,許其入弟子籍。不但愉快地出任他所辦的正誌學校教務長,而且文字‘交’往也很多。
林琴南曾為徐氏評點的《古文辭類纂》作序曰:又錚長日旁午於軍書,乃能出其餘力以治此,可雲得儒將之風流矣。
徐氏好舞文‘弄’墨,喜歡填詞。
林琴南擅長書畫,又作了一幅《徐又錚填詞圖》相贈。
所以這次林琴南一來,徐樹錚立刻放下緊急軍務接見他。
徐樹錚讀了一個開頭,先被文中那種油腔滑調的口氣惹笑了,他訕訕地罵了一句:
“這化名‘記者’的小滑頭,難成大器!”
那封署名為記者的長信是這樣開頭的。
敬軒先生:
來信“大放厥辭”,把記者等狠狠地教訓了一頓。照先生的口氣看來,幸而記者等不與先生見麵;萬一見了麵,先生定要揮起巨靈之掌,把記者等一個嘴巴打得不敢開口,兩個嘴巴打得牙齒縫裏出血。然而記者等在逐段答複來信之前,應先向先生說聲“謝謝”,這因為人類相見,照例要有一句表示敬意的話;而且記者等自從提倡新文學以來,頗以不能聽見反抗的言論為憾,現在居然有你老先生“出馬”,這也是極應歡迎,極應感謝的。
可是再看下去,徐樹錚的劍眉便皺緊難怪老先生要大動肝火,文章的矛頭全是直指林琴南的。
不過老先生也確實太好名,太喜歡爭強好鬥。他身為前清處士,本無君臣之分,偏不遵守常道,作出謁陵等極顯其孤忠的舉動來。他又以一介儒生,與包括溥儀在內的顯貴來往,力圖平‘交’王侯,名揚士林。他當年就和段祺瑞玩過一迴感其知遇,而拒其征聘的小把戲,搞得自己也很狼狽。那是兩年前,段祺瑞出任北洋政fu國務總理的第四天,就屏去‘侍’從,親自來林府邀請他出任顧問。林琴南以前清遺民自居,自然拒絕應聘。但內心又未嚐不感‘激’這段知遇之恩,還專‘門’寫了一首《段上將屏從見枉,即席賦呈》的詩迴贈。使段祺瑞透過雲霧江天,還是看見了一顆與嚴子陵一樣虛榮孤傲的心。
徐樹錚還有很多正事要辦,他見這裏無非是些筆墨官司,便想急於脫身。他終於站起身,大大咧咧地勸慰起老先生來:“琴師,何必與這些‘乳’臭未幹的無聊文人計較有學生在您想罵就罵,要如何出氣就如何出氣,一旦他們出軌了,我自然會出麵說話的。”
林琴南卻不願放他走,見這位弟子有點不上心,他不悅地提醒道:“又錚,你怎麽也糊塗,自從蔡元培主長北大後,盤踞在裏麵的全是一批當年的革命黨。我懷疑這是孫文安‘插’在你們眼皮下的一支人馬,要不怎敢如此猖狂?”
徐樹錚的心一驚,又麵‘色’緊張地坐了下來。
這些天,已經不少人在傳江瘋子有革命黨人的背景。這已經是他心裏的一根刺。
徐樹錚想了想,覺得形勢並沒有這樣嚴重,那陳一枝、蔡元培、李石曾還有吳稚暉、李壽昌等是一幫自說自話的無政fu主義空想家,平時孫文也不太敢寄予厚望。他終於找理由搪塞了林琴南幾句,匆匆閃了。
這是官場上的一種談話伎倆:對付無從迴答的問題時,就反答為問,或答非所問,再或王顧左右而言他,讓對方來談。
邵飄萍掏出手帕來擤鼻涕,端起蓋碗茶,喝了一口,臉上又‘陰’陽怪氣了,捧著茶碗說:“北京現在是戲中有戲啊!有人正在玩一套把戲,表麵看來是為了要平息戰爭,實際是想挑起新的軍閥‘混’戰!現在是徐樹錚這個西北王稱霸北洋,不知道多少人想取而代之!”
林長民抻了抻皺縮的厚駱駝絨袍衣邊,點頭,也佯作義憤地說:“是啊,全國的和平,來之不易。但不知徐樹錚要怎麽對待瘋子軍。這瘋子軍可是他引入西北的?”
邵飄萍吸著煙思索著說:“這個徐樹錚,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先是張胡子,後有江瘋子。引狼入室,真是自找的。徐樹錚把瘋子軍從湘西引到西北。馬家軍在西北,就和瘋子軍在湘西一樣,都不是善茬。徐樹錚打著如意算盤,讓兩家互掐呢。誰知道稱雄西北的馬家軍被瘋子軍這麽輕鬆的就拾搓了?瘋子軍的戰鬥力,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窗外,北風唿嘯拍打著窗子,吹得‘花’園裏的大樹枝杈晃動,傳來一種野獸吼叫般的聲音和“吱吱嘰嘰”的音響。
有打更的敲著竹梆子走過:
“篤!篤篤!篤篤!”
城北一帶,北洋要人的公館多,遊民乞丐早被取締,常有軍警憲巡邏,但仍保持著更夫打更的製度。
冬夜聽到古老、單調的更聲,使人有一種寂寥、淒惻的感覺。
林長民故作坦率地說:“我聽說一些瘋子軍的事情,他們搞的‘土地革命’,顯然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平均地權’有關。如果江瘋子也是國民黨人,會不會再舉國民黨的護法大旗呢?”
邵飄萍用食指往煙灰缸裏輕輕敲著煙灰,嚴肅的說:“江山的忽然崛起,讓本就複雜的國內局勢變得更加複雜,讓剛剛趨於緩和的局勢又緊張起來。中國再這樣‘混’戰下去,結果必致滅亡。不過江山此人,陳一枝和李壽昌對其評價甚高,並不是不顧全大局之人。當初南北何談,他是出過大力氣的人,沒有他的活動,吳佩孚一個人是做不出這件事的。所以,江山如果舉起國民黨的護法大旗,根本是有害無利,達不到救亡圖存之目的。他大概不會。至少,這個時候不會。但現在徐樹錚在危險之中,他一切應當將皖係的權利放在第一位!而直係,西南係,國民黨……也個自有自己的利益。這些人,‘毛’‘毛’躁躁,別有用心,想從中漁利,就是其心可誅了!”
邵飄萍雖然沒有點研究係的名,但是林長民怎麽會聽不出來?
林長民心裏有些不痛快,但也怕得罪他,這種一支筆可以‘操’‘弄’風雨雷電的名記者,心裏涼絲絲地湊和著說:“飄萍兄說得有理!”
邵飄萍將吸著的半支煙撳熄在煙灰缸裏,又掏手帕擤鼻涕,聽了林長民的話,表示欣悅,說:“宗孟兄,今夜我來,是想拜托你一件事的……”
林長民忽然感到一陣燥熱,是坐得離火爐近了,說:“願意效勞!不知是什麽事?”
“這些天,葉恭綽家裏車水馬龍,他自己也很活躍。<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據我所知,他的言行已到了赤膊上陣的地步了。你是知道的,他是誰的親信?所以,我很想知道一下他的想法。也想通過他,知道一下他上邊的人的想法。別看他庸庸碌碌大大咧咧,我自己去既不方便,去了他也是什麽都不會說的。宗孟兄,你去,可就不一樣了。你與他平時你們‘私’‘交’也不錯……”
林長民有意聲明一句:“哈哈,葉恭綽進大總統的幕僚,到今天,我同他還沒有見過麵哩!”想假笑未笑出來。
“是的!”邵飄萍點頭,又掏出煙盒取一支香煙點火,目光執拗,說:“所以,想請宗孟兄不‘露’形跡地去同他談談。”
邵飄萍經常是個才高氣傲,飛揚跋扈獨斷獨行的人,此刻,給林長民的感覺又是如此。
林長民心裏有點生氣,沉‘吟’著,搔搔顴骨。葉恭綽家裏,他是剛剛去過。而邵飄萍的能力,也不需要他去葉恭綽家裏打聽什麽消息,更多的大概是來刺探研究係的虛實,更有可能是警告研究係不要來趟這個渾水。
林長民麵上佯作盛情難卻,說:“,行!我就遵飄萍兄之命勉為其難吧!”
邵飄萍表示滿意,蒼白、瘦削、‘陰’陽怪氣的臉上隱隱一笑,說:“那,我就告辭了!”
他準備要走,拾起倚在茶幾上的“司的克”,去拿衣架上的呢禮帽。
林長民起身開了通向過道的邊‘門’,叫了一聲:“吳媽!替我送一下客人。”
……
清晨,剛剛經曆戰爭的這座西北小城,街上卻有很多人。當初馬家軍在所有十字路口都築起了街壘和障礙物。如今,正在拆除。這座小城的男人、‘婦’‘女’和少年都在熱火朝天的勞動。
葉‘挺’把車停在一個街壘旁。
司機說:“司令,前麵道路還沒有清空,隻能走路了。”
“馬德涵先生,沒辦法了,我們下車走吧。到城外,我再安排一輛車送你去敵營。”葉‘挺’對身旁坐的馬德涵說。
“無妨。”馬德涵說著,跟在葉‘挺’後麵跳下車。
馬德涵在車上時就看到一個外表威嚴的老頭在這裏拆除街壘的工地上指點著,他長著被煙熏黃和搭拉著的‘唇’髭。
“是劉三爺嗎?”馬德涵喊了一句。
老人迴過頭,驚訝道:“馬先生?您怎麽會在這裏?”
“這應該我來問你。”
他們互相寒暄了。
這個老人不時撫‘摸’著長滿硬胡須的臉頰,說現在人們都非常歡迎瘋子軍,大家都為前線幹一切能幹的事。
在附近幹活的老頭、‘婦’‘女’圍住了馬德涵,提了一連串的問題。大家對馬德涵要去敵營勸降的情況都很關心。
馬德涵也不能多說。
老人聽完馬德涵的簡單敷衍後說:“假如迴迴要繼續打,我們全都會參加江爺的軍隊。我們將打到最後一個人,再也不讓迴迴踐踏我們。”
馬德涵在這裏,可以特別強烈地感覺到籠罩全城的熱烈氣氛。
因為,曾經對迴迴的仇恨。
這些日子,瘋子軍走過的地方,數十萬人民奮起支再也援軍隊。好多人堅決請求發給他們武器,派他們上陣。
他們渴望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如果需要,則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消滅可恨的迴迴軍的鬥爭。
到了城外。
葉‘挺’頓了一下,問:“不知道先生有幾分把握?”
馬德涵手指搶著幾根銀須,說:“一直受北洋熏陶的馬鴻逵我沒有把握,但馬鴻賓有希望。”
葉‘挺’對馬德涵說:“請您轉告他們,要他們審時度勢,不可執‘迷’不悟。如他們不及早下決心停止抵抗,其下場是不妙的。”
……
隆隆的驚雷不停地在空中爆響。
大街上傳來報童清脆的嗓音:
“看瘋子軍大破馬家軍!看馬家軍窮途末日!看特大新聞喲!”
徐樹錚府邸‘門’口,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門’前。
‘門’口的警衛恭敬地打開後車‘門’,裏麵是一位身穿長袍瘦長的老人。他威嚴地瞥了一眼報童,走進胡同內的一所四合院。
四合院內,徐樹錚正在書房召集軍事會議,副官走進來,在他耳邊嘀咕一陣,徐樹錚站起來:“告訴馬鴻逵,就是炸河堤,也要阻止瘋子軍過河!”說完就匆匆出去。
走進大廳,入眼的就是剛剛進‘門’的那一位須發蒼然的老者。
“琴師!弟子來了。”
“又錚,老夫實在沒辦法才來找你……你快看看這些妖孽文章,如罵小兒般咒罵老夫,你再不管管,為師還有臉麵在北京做人”
這位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衣驕人”林紓。前清時,是個維新領袖。大量引進西方小說風靡文壇的時髦人物。也許在世界翻譯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他靠翻譯歐美小說成名,本人卻不懂外語。通過別人口述,他用一手桐城古文翻譯了各國的小說一百七十餘種。像《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紅礁畫槳錄》等等,使人們於中國舊小說之外,又發現了一個新天地。儼然就是當今文壇,對那些求新的青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進入民國,又變成一個滿遺。其實前清並沒有給這位舉人多少恩寵。不料到了清亡以後,他卻數十次地遠赴河北易縣的清陵。一到陵前,必伏地失聲痛哭,引得守陵的‘侍’衛們都不知所措。這倒使人想起了明末清初的怪人顧炎武,當年也曾頻繁地奔‘波’數千裏,十餘次往謁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的情景。也許為了褒獎他以布衣身份甘為前清遺民的忠心,溥儀曾恩賜他“煙雲供養”和“貞不絕俗”等題字。他不僅如一般舊臣犬馬銜恩,九頓伏地,作感‘激’涕零狀,還得意地寫下了“從來天語不輕賜,自問布衣無此榮”的詩句。
就是這麽個奇特的人,他終於成了新青年社陳一枝他們文學革命矛頭所指,第一個要革命的文人。
徐樹錚翻開第四卷三月號的《新青年》,先粗粗看了幾眼,劈頭就問:
“這王敬軒為何方人士?那行文的口氣怎麽‘挺’像琴師呀?”
林琴南神‘色’嚴峻地點點頭,說:
“這位壯士倒不失為儒林英雄,一副古道熱腸的豪氣,今後老夫倒想結識一下。”
徐樹錚又低頭看起那篇《奉答王敬軒先生》,很快被奇特的文風吸引住。
徐樹錚對林琴南一直很恭敬,林琴南對他也欣然以“吾友”相稱,許其入弟子籍。不但愉快地出任他所辦的正誌學校教務長,而且文字‘交’往也很多。
林琴南曾為徐氏評點的《古文辭類纂》作序曰:又錚長日旁午於軍書,乃能出其餘力以治此,可雲得儒將之風流矣。
徐氏好舞文‘弄’墨,喜歡填詞。
林琴南擅長書畫,又作了一幅《徐又錚填詞圖》相贈。
所以這次林琴南一來,徐樹錚立刻放下緊急軍務接見他。
徐樹錚讀了一個開頭,先被文中那種油腔滑調的口氣惹笑了,他訕訕地罵了一句:
“這化名‘記者’的小滑頭,難成大器!”
那封署名為記者的長信是這樣開頭的。
敬軒先生:
來信“大放厥辭”,把記者等狠狠地教訓了一頓。照先生的口氣看來,幸而記者等不與先生見麵;萬一見了麵,先生定要揮起巨靈之掌,把記者等一個嘴巴打得不敢開口,兩個嘴巴打得牙齒縫裏出血。然而記者等在逐段答複來信之前,應先向先生說聲“謝謝”,這因為人類相見,照例要有一句表示敬意的話;而且記者等自從提倡新文學以來,頗以不能聽見反抗的言論為憾,現在居然有你老先生“出馬”,這也是極應歡迎,極應感謝的。
可是再看下去,徐樹錚的劍眉便皺緊難怪老先生要大動肝火,文章的矛頭全是直指林琴南的。
不過老先生也確實太好名,太喜歡爭強好鬥。他身為前清處士,本無君臣之分,偏不遵守常道,作出謁陵等極顯其孤忠的舉動來。他又以一介儒生,與包括溥儀在內的顯貴來往,力圖平‘交’王侯,名揚士林。他當年就和段祺瑞玩過一迴感其知遇,而拒其征聘的小把戲,搞得自己也很狼狽。那是兩年前,段祺瑞出任北洋政fu國務總理的第四天,就屏去‘侍’從,親自來林府邀請他出任顧問。林琴南以前清遺民自居,自然拒絕應聘。但內心又未嚐不感‘激’這段知遇之恩,還專‘門’寫了一首《段上將屏從見枉,即席賦呈》的詩迴贈。使段祺瑞透過雲霧江天,還是看見了一顆與嚴子陵一樣虛榮孤傲的心。
徐樹錚還有很多正事要辦,他見這裏無非是些筆墨官司,便想急於脫身。他終於站起身,大大咧咧地勸慰起老先生來:“琴師,何必與這些‘乳’臭未幹的無聊文人計較有學生在您想罵就罵,要如何出氣就如何出氣,一旦他們出軌了,我自然會出麵說話的。”
林琴南卻不願放他走,見這位弟子有點不上心,他不悅地提醒道:“又錚,你怎麽也糊塗,自從蔡元培主長北大後,盤踞在裏麵的全是一批當年的革命黨。我懷疑這是孫文安‘插’在你們眼皮下的一支人馬,要不怎敢如此猖狂?”
徐樹錚的心一驚,又麵‘色’緊張地坐了下來。
這些天,已經不少人在傳江瘋子有革命黨人的背景。這已經是他心裏的一根刺。
徐樹錚想了想,覺得形勢並沒有這樣嚴重,那陳一枝、蔡元培、李石曾還有吳稚暉、李壽昌等是一幫自說自話的無政fu主義空想家,平時孫文也不太敢寄予厚望。他終於找理由搪塞了林琴南幾句,匆匆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