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也行了禮:“皇兄!”


    皇帝神色柔和,說:“不必多禮。”


    沒有扶皇後起身,卻繞過她將長寧扶了起來,長寧往皇後嫂嫂那邊看了一眼,心裏咯噔了一下,因為皇後起身時的眼神裏帶著一些黯淡和不快。


    長寧於是順勢將阿圓遞給了皇帝,並且說道:“阿圓,看看你父皇一進來就要抱你,還不乖乖地叫人。”


    阿圓其實和皇帝不是很熟,皇帝事務繁忙,哪裏有什麽時間和孩子相處,再說他又親自去巡邊了數月,幾個月不見,以小孩子的記性,是很難將皇帝記住的。


    所以剛才皇後和長寧對太子行禮,阿圓隻是愣愣看著皇帝,沒有表示。


    此時被長寧提醒,他才笑了笑,躡嚅道:“父皇。”


    皇帝於是順勢將阿圓抱過去了,但隻是和他說了兩句話,就將孩子遞給了皇後,說:“來,皇後抱。”


    新皇登基之後,就會冊封太子妃為皇後,那麽新皇後自然該住皇後的宮殿慈元宮。


    於是長寧就準備趕緊搬出慈元宮,將這個宮殿騰給嫂嫂住。


    不過皇帝卻讓皇後住到了慈元宮不遠處的景元宮去,讓長寧不用搬了。


    長寧當然覺得這不好,當時孝慈文皇後薨逝後,她就該搬出慈元宮的,但她當時第一是思念先皇後不願意搬,第二是知道自己搬了楊貴妃就有辦法住進慈元宮,所以她不會給她這個機會,於是當然就不搬。


    現在哥哥嫂嫂住進了宮裏,她還占著慈元宮不放,那就太不會處事了,當然是想第一時間就搬了。


    沒想到皇帝卻不要她搬。


    長寧去和皇帝說此事,皇帝便道:“你已經住慣了慈元宮,現下往別的宮殿搬,又怎麽會習慣。”


    長寧說:“這本就是皇後寢宮,怎麽能讓嫂嫂去住景元宮,我鳩占鵲巢呢。”


    皇帝被她這話逗笑了,說:“怎麽就是鳩占鵲巢。她之前住東宮,現下搬進皇宮裏來,住慈元宮和住景元宮,並無什麽不同。”


    長寧搖頭撒嬌道:“我的好哥哥,你這樣做,讓我以後如何和嫂嫂相處呢。”


    皇帝顧世旻說:“就如此吧。你嫁人了,她再搬來,也是一樣的。她不是這般心胸狹隘之人,再者,她心中愛你,也是如我一般的。”


    長寧無奈地看著他,心想即使嫂嫂寵愛她,但和哥哥也並不一樣。


    不過看皇帝堅持,而且她再說的話,反倒顯得她要挑撥皇後和她關係不好一般,隻得不說了。


    皇帝寵愛妹妹比自己正妻更甚,長寧不覺得皇後一點醋不吃,所以已經盡量避免讓皇後看到皇帝寵她。


    皇帝將太子遞給皇後之後,便對長寧道:“寧寧,你隨朕來,朕有話同你講。”


    長寧應了之後,就和皇帝到了清涼殿的裏間去了。


    皇後看了一眼裏間,眼神更黯下去。


    ☆、第48章


    第二十六章


    裏間是麵相岸邊的房間,窗口處便是兩株高大柳樹,柳枝如碧綠煙雲,將窗戶籠罩住。


    長寧過去將窗戶推開,站在窗口往外看了看,外麵很遠處才有值守的侍衛。


    宮裏並沒有將鳴蟬驅逐,故而蟬聲伴隨著不時響起的蛙聲,別有一番意趣。


    皇帝顧世旻看妹妹穿著一身隻繡有暗紋的素衣,烏發如雲,肌膚勝雪,眼若點漆,唇色粉嫩,身姿挺拔中帶著一股妖嬈,宛若從詩中走出的仕女。


    長寧發現哥哥一直盯著自己,就轉過頭來問道:“哥哥,是什麽事?”


    她即使不叫皇帝“皇兄”,顧世旻也並不會生氣,反而很喜歡她叫他“哥哥”,親切又溫柔。


    他走到了一邊的圈椅上去坐下,才說道:“慕老將軍給朕上了折子,說希望讓朕召迴慕昭,讓他迴京中任職。”


    長寧略微奇怪,因為前年慕昭去壽州城從軍,慕老將軍也把慕昭遣了迴來,說的是慕昭魯莽,需要再磨礪性情,當時長寧倒沒多想,因她也覺得慕昭有時候行事的確有些莽撞,但之後她隨駕去北邊軍中,慕昭屢立戰功,可見他其實並不是個魯莽的人,反而是足智多謀,心中有成算,才出擊的。


    既然這樣,慕老將軍為何一味要將慕昭遣迴京城來呢。


    是不想讓他在邊疆涉險?


    但長寧不覺得是這樣,慕家滿門武將,連繼承人世孫都要去邊關戰場,更何況是慕昭這樣的私生子外孫。


    長寧想到這裏便思維一頓,私生子?


    難道是與他的身世有關?


    長寧隻是胡思亂想,又問皇帝道:“哥哥是什麽意思呢?”


    皇帝笑了笑,對長寧招手,長寧隻得從窗戶邊走到了皇帝的身邊去。


    顧世旻伸手拉住了長寧的手,盯著她看,笑著歎道:“朕尚且記得第一次見你,你還是個要被抱在懷裏的嬰孩,還沒有阿圓大,現下就要嫁人了。”


    這不是顧世旻第一次感歎此事,以前也感歎過。


    長寧知道他雖然也能做到殺伐決斷,但在很多時候,也有些多愁善感,這種從骨子裏帶出來的性格,是沒有辦法的。


    長寧朝皇帝撒嬌道:“無論寧寧長多大,都是哥哥的妹妹,都會陪您在京中,不會遠去的。除非哥哥什麽時候不喜歡我了。”


    顧世旻趕緊說道:“這是說什麽話,朕怎麽會不喜歡你了呢,真是孩子話!以後別這樣講。”


    長寧便點頭:“知道了。”


    顧世旻又說:“朕知你心係慕家此子,隻是,他的出身並不頂好。你若是是因所見人少,故而看上他,那朕可以再安排幾場宮宴,你多看看其他家的兒郎,看是否會有意。”


    長寧知道皇帝的意思,其實皇帝並不是覺得她嫁給慕昭不好,而是為了其他。他定然會以為,當初自己住到靜安長公主府,之後又表示要和慕昭定親,也許喜歡占一部分原因,但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當時還是太子的顧世旻作為太子地位不穩,也許皇帝會臨時再換人,所以必得要慕家這種大周數一數二的軍將世家為後盾,她和慕昭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她為他做出的犧牲。


    所以現在顧世旻做了皇帝了,自然不會讓妹妹隨意嫁一個人,有著浪漫主義情懷的顧世旻,是希望妹妹同她所愛的人成婚的,而不是一種利益結合。


    長寧故作生氣地說道:“再看其他家的男兒做什麽,我已經是公主,又有哥哥你的寵愛,慕昭他的出身不好又有什麽關係,難道他的出身再好,能夠好得過我嗎。隻要我和他情投意合,以後又有哥哥您的看護,他定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說到這裏,她還輕輕搖了搖皇帝的手,“哥哥,你說是不是?”


    皇帝看妹妹的確是真和那慕昭情投意合,便也就放心了,笑著道:“是,是。”


    便又說:“邊關危險,你要和他成婚,將他調迴京城也好,就在京中任職,比北邊邊防好。”


    長寧卻搖了搖頭,說道:“哥哥,我覺得還是算了。我同慕昭相見多次,我知道他不是喜歡靠蔭庇而加官進爵的人,他希望能夠在邊關建功立業,因這是屬於他自己的價值,我不想因為喜歡他,要嫁給他,就將他當成一隻鳥一樣關在安全的地方。這樣,他不會開心。所以就讓他在邊關好了。喜歡一個人,就要讓他開心,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我便是如此認為的。”


    皇帝些許詫異,但又欣喜地頷首道:“寧寧一向知事,反倒是朕,沒有你明白。”


    長寧拉著他的手說:“哪裏是這樣,哥哥正是因為疼愛我,才那麽想的。因為感情,人往往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愛之便欲其尊貴,厭惡之便不願同其接近,但以愛和厭,並不能分出人的好壞來。哥哥是皇上,定然是比我懂啊。所以我其實隻是想,我是哥哥您的妹妹,身份尊貴,能夠決定很多人的命運的好壞,但我一定要警醒,不能隨自己的喜惡那麽去決定事情。”


    皇帝歎道:“你說得對。”


    於是皇帝之後給慕老將軍迴了折子,說慕昭年輕,正該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應該看他的意思,將慕老將軍的這個懇求迴絕了。


    在宮裏的日子是富貴而奢靡的。


    雖然皇帝自己很節儉,但卻不讓妹妹節儉,反而賞賜她很多東西。


    長寧這日便出宮去靜安大長公主府裏拜見姑母,轉而去看已經修好的長寧長公主府。


    靜安大長公主府裏還是老樣子,滿門的男兒,大多在邊關,府裏盡是些女人,大長公主便每日裏要斷這些女人之間的芝麻蒜皮的事情。


    長寧的到來,靜安大長公主十分高興。


    長寧在寧康居裏的東西,有些已經送到她自己的公主府裏去了,有些帶進了宮,有些則還在靜安大長公主府裏。


    靜安大長公主說道:“你的封邑就在京畿外,你盡可以去走走的。”


    長寧知道皇帝還撥了款讓在她的封邑上為她修公主府,其實長寧自己並不願意這麽破費,但皇帝大約是沒有自己的子女,又隻有她這麽一個同胞妹妹,所以隻得在她一人身上用這種關愛,便想將好的都給她。


    所以長寧之後也不知該如何勸阻皇帝了,隻得讓他那麽去做。


    反正長寧已經決定,等以後,她的哥哥駕崩,侄兒上位的時候,她會將封邑退還給皇家,讓侄兒去封給他的兒子好了。


    這樣便也不會因自己食邑太大且在京畿而遭到以後的新皇的忌憚不喜了。


    長寧迴答靜安大長公主道:“雖隻是京畿附近,但出了京城,我便也不好去那麽遠的地方。”


    之後長寧就邀請靜安大長公主去自己的公主府裏看一看,靜安大長公主便應了,兩人就坐了轎子過去。


    在長寧長公主府裏隻是轉了一圈,就花費了半個時辰,裏麵修建得很是寬闊,長寧這不是第一次來,但是第一次仔細地逛了一遍,她自己很是驚歎,對姑母說道:“我不曾想裏麵這麽闊大,以後怎麽住得了。”


    地方太大了,很多地方就會荒廢浪費了。


    畢竟她既不養麵首,又不養士,那麽多院落,誰去住。


    而且慕昭也沒有別的兄弟姊妹呢。


    靜安大長公主笑了起來,拍著她的手說道:“寧寧居然還為此煩惱,大可不必,以後你呀,多生一些兒女,兒子又有孫子女,等你老了,你會發現,屋子還不夠住呢。就像我,現下就希望孫子更多些。”


    長寧瞪大了眼睛,說起來,她真沒有孩子越多越好的觀念,倒是覺得生三四個孩子,然後都能好好養大,那就好了。


    要是生個七八個,即使出生富貴,不愁養,但她和慕昭對孩子的感情和精力也是一定的,哪裏愛得過來呢。


    而且孩子多了,他們也容易鬧矛盾。


    人心都是偏的,不可能真的都能做到十分友愛。


    長寧沒答,靜安大長公主就當她是害羞了。


    等長寧準備迴宮的時候,靜安大長公主府正好收到了北邊來的家信,其中就有慕昭給長寧的。


    長寧心情愉悅地揣著信迴宮了。


    在迴宮的馬車上,她就將信拿出來看了。


    慕昭雖然是個武將,但因從小受大長公主的教養,又抄過不少書,一筆字寫得不錯。


    信中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無非是問好,又說了一些軍中的情況,其實軍中也並無什麽特別的。


    不過,在最後,慕昭寫了一句遊移不定的話,乃是父母生之恩,比之他人教養之恩,又算如何,若是不孝,便背負不孝。


    寫得很是奇怪,但長寧卻看懂了。


    她想,難道是慕昭的生父有去找他。


    而他的生父,並不討他的喜歡,而且之前慕老將軍希望將慕昭調迴京城,難道也是因此。


    ☆、第49章


    第二十七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主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枝並收藏公主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