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昭還站在那裏,長寧決絕地轉身走了,一步步往鶯閣而來。


    等她走過了半個水池,再迴頭去看,慕昭已經離開了,她既鬆了口氣,又悵然若失。


    隻將手伸進袖子裏,輕輕撫摸慕昭送她的荷包,好像上麵還留著慕昭的體溫。


    等到鶯閣,裏麵坐著好些位女眷,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桌子上擺著冰鎮的各種水果,甚至還有難得的葡萄,下麵用冰鎮著,上麵澆著蔗漿,寧寧一出現,眾人皆起身行禮問安,靜安長公主又過來拉了寧寧和她坐在一起,親自端了蔗漿澆的去皮去籽的葡萄給她吃。


    長寧和慕昭的事情,在京中也幾乎算是人盡皆知了,不少人會覺得長寧公主恃寵而驕不知禮義廉恥,不過,此時在長寧公主和靜安長公主的麵前,這些閨秀們,卻都是臉上帶笑,各種奉承的。


    慕昭在五月底從京中出發前往了泗州北羽軍中,隨著他的,隻有兩名仆役,這一路艱辛,長寧不用想也知道。


    要說,她真不願意慕昭去涉險吃苦,但也隻能忍著。


    長寧迴到了宮中,大約是騎馬練習短劍有所作用,而且飲食均衡,她在這時候,不僅很快長高,即使這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她也並未生病,反倒是皇帝,因舊疾發作,手疼得別說握筆,就連筷子也沒有辦法握,而且腳上無力,雙腿打顫,非有人攙扶不能行走,但他又十分好強,並不讓別人喂他吃飯,所以隻好用勺子吃東西,但用勺子有時候也不免將東西弄撒掉,這時候,他往往發火,摔盤子砸碗,甚至有兩個小太監因此被遷怒差點被處死,還是長寧即使趕到,將皇帝勸住了。


    長寧讓伺候的太監和宮女都出去,親自端了碗,詢問皇帝要吃什麽,就舀了喂到皇帝的嘴邊去,皇帝板著臉不吃。


    但是要讓他對女兒發火發怒,他又不能,隻能憋著。


    長寧殷切地看著他,說:“記得我小時候,時常被父皇抱在懷裏喂飯吃,現在想來,還很懷念,父母之恩,過於天地,雲何可報,慈如河海,女兒盡孝,隻若涓塵。父皇……”


    皇帝坐在椅子裏,全身不舒服,聽了她這話,總算好些了,長寧按照他的口味,喂他飯吃,之後又為他按摩總是發抖的腿。


    皇帝的身體狀況,對外麵一直是保密的,但總有些人能夠知道具體情況。


    但是要是傳到敵國,便會情況不妙。


    長寧要為皇帝侍疾,白天幾乎都在皇帝寢宮之中,隻在夜晚迴慈元宮中休息。


    宮中宮妃不少,知道皇帝生病的,也有好幾個,都想來為皇帝侍疾,不過皇帝沒有允許,即使是楊貴妃懇請前來,皇帝也沒有答允。


    簡王的大婚如期進行,簡王大婚剛完,席貴妃便過世了,不過席貴妃的葬禮並沒有大辦,很快就下葬了。


    皇帝的身體在八月初天氣漸涼的時候好了很多,雖然手很多時候依然發抖,但總算能夠自己走路了,皇帝自己也為此覺得高興。


    北邊邊境上,和北齊時常有小規模遭遇戰,但兩國都沒有大舉發兵。


    皇帝在中秋家宴上,突發感歎:“朕有生之年,不能一統南北東西,此生之憾事也。”


    本該太子站出來安慰皇帝兩句,即使發一下宏篇大論說自己立誓為皇帝實現夙願也好,但太子並沒有這麽做。


    他希望天下安泰,百姓安居樂業,不好打仗。


    反倒是簡王站出來說:“兒臣願率兵出戰,為父皇一嚐夙願。”


    皇帝笑了,說:“吾兒有誌氣。”但又說:“你不是蕭祐的對手。”


    簡王想要再說什麽,皇帝已經擺手讓他不要說了。


    一會兒之後,長寧從隔著屏風的另一邊走過來,懷裏還抱著一個小孩子,過來給皇帝行禮問安,說:“父皇,今天的月亮可真圓,願父皇身強體健,年年歲歲,我們月下賀中秋。”


    她懷裏的小男孩兒也喚他:“皇祖父!”


    皇帝看寧寧抱著的孩子長得十分可愛,笑起來還有酒窩,就問道:“這是?”


    長寧說:“這是五皇兄幺子,我的小侄兒。叫元嘉。”


    皇帝點了點頭,說:“好,不錯。”


    還讓人給了這個小孩子賞賜。


    長寧看皇帝並不厭惡這個孩子,總算鬆了口氣。


    九月,北齊派了一位使臣,乃是潁州牙將皇甫昇,奉書從壽州前來了西都。


    皇甫是北齊鼎鼎有名的一個大的軍事世家,皇甫昇之父皇甫元作為大將軍,追隨北齊三代君主,乃是北齊一等一的大功臣,其人雖然功高至偉,但為人謙遜,沉默寡言,深有謀略,是以能夠在北齊屹立不倒,他的四個兒子,也都是出將入相的人才,身居重要位置。


    皇甫一家,可說是北齊最有地位的大家族,且皇甫元的女兒嫁給了蕭祐為後,雖然英年早逝,但皇甫家作為國丈之家,依然受到蕭祐的尊重。


    雖然據說北齊皇帝蕭祐喜好美色,後宮中美人無數,但皇後在時,他便要收斂不少,且願意聽從皇後的勸說。


    皇甫昇是皇甫元的三兒子,據說其為人勇猛,但又擅長謀略,有其父之風。


    他帶著幾十人前來西都,不得不引起朝廷的震動,人人都在猜測,他前來是為何事。


    第41章


    第十九章


    雖然北齊和大周處在戰爭一觸即發的狀態,但這並不阻礙兩國使臣來往。


    皇帝在崇政殿裏接見了皇甫昇,長寧公主穿著宮女的宮裝,站在琉璃簾子之後,也打量來使。


    皇甫昇被傳為猛將,使得一手好槍法,有個外號叫“穿雲槍”,在北齊猛將如雲的情況下,有如此外號,可見其厲害。


    長寧以為,有這種名號的將領,定然是位肌肉虯結高高壯壯的大漢,但在下方對皇帝行禮的,卻是一位看著頗像書生的青年男人。


    麵白無須,相貌堂堂,穿著一身紫袍,也看不出到底有多壯實。


    皇甫昇對皇帝倒是十分從容有禮,沒有北齊皇帝蕭祐那樣的倨傲和囂張,對大周皇帝進行了問候之後,他就說明了來意,道:“吾皇意在求娶貴國長寧公主為後,願兩國結秦晉之好,休養生息,百姓安居。”


    他此話一出,滿座驚愣。


    對北齊的這個話,大部分大臣持懷疑態度,覺得以蕭祐的狂妄和狡詐,大約是想把大周素有美名的長寧公主娶過去了,趁著大周放鬆警惕的時候,反而一舉攻過來,打大周一個措手不及;


    有些則是半信半疑,信是因為北齊和大周一直在小規模發生戰爭,但北齊並沒有討到什麽便宜,在這種情況下,想和大周聯姻休戰,並沒有什麽可奇怪的,疑則是因為北齊的皇帝蕭祐正直年富力強之年,又十分狂妄好戰,而且熟悉兵法,又有意要一統天下,怎麽會突然想和大周結秦晉之好,不得不讓人懷疑;


    當然,還有一些本就不想打仗的主和派,覺得要是嫁個公主就能保兩國數十年太平日子,何樂而不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主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枝並收藏公主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