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三桂在搖擺不定之中,終於作出決定。他認為為了大業,自己即使輸個精光,也要賭這一把。
第二天,吳三桂親自到洪承疇房中去探視他。兩人見麵之後,彼此依舊客客氣氣,都絕口不提昨日之事。
吳三桂問:“恩師來此僻壤之處不容易,是否要外出觀光一番?”吳三桂言下之意是:你是否還要視察軍中虛實。
洪承疇說:“不必!聖命要緊,我得趕快迴複皇上!”洪承疇此意是:視察不視察都是那麽迴事!我隻是去迴複皇上得了。
吳三桂見他言語之中,滴水不漏,自己無法得知其心中真實想法,心中便有些著急。吳三桂見藏藏匿匿不是個辦法,便說:“皇上麵前,請恩師多為學生擔待些!”
洪承疇淺淺一笑道:“食君之祿,分君之憂,此為天經地義之事!不過,你我既為師生,存有師生情誼,亦是人之常情。”
吳三桂從洪承疇的反複無常的話中無法猜知其真實意圖,心中更是焦急。於是,他打算豁出來了,跪下,動情地說:“恩師若不救學生,學生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也!”
洪承疇也不禁為之動容。不過,他的表情稍縱即逝,然後又恢複了那種平板的,讓人永遠看不到內容的臉。洪承疇說:“平西王言重了。在這個世界上,誰也救不了誰!然而又是誰也離不開誰!”
吳三桂聽到這裏,心裏明朗了。洪承疇之意是:他會盡力去辦此事,成與不成,全在天意。但你吳三桂也得記著我,若我將來有仰仗你之時,也絕不可推卸。
於是,吳三桂決斷地說:“恩師教導,學生銘記在心。學生若有負恩師,當天誅地滅。”
洪承疇見吳三桂對天盟誓,心中再無憂慮,便對吳三桂說:“我擬奏折,本待給皇上看,現你已來,便先給你看。”說著,掏出奏折。
吳三桂接過,認真地看:
“臣受任經略,目擊雲貴凋敝景象及土司諱卒觀望情節,不可謀返,須先安內,乃可剿外。
臣屢聞李定國等勾連土司,覬由景東、元江複入廣西。各土司私授托印。歃血為盟,伺隙起釁。
若一聞大兵進軍緬甸,勢必暗中串聯,思逞其謀,避實就虛。大兵相去已遠,不能迴顧,而留省城之兵難以抵禦,臣審時度勢,權衡輕重,認為今年秋冬宜停止進兵。”
吳三桂看完,立刻跪到洪承疇麵前說:“感謝恩師栽培!”
洪承疇扶起吳三桂說:“其他之事,非一份奏折所能辦到,洪某必極力周旋!”
吳三桂知他所言是指開藩一事,於是說:“如此說來,學生先謝了。”
第二天,洪承疇便離開了,吳三桂送他黃金萬兩。洪承疇雖然身為大學士,但仍然為此重禮所驚!他戰栗地說:“洪某無功,豈可得此厚報?”
吳三桂笑道:“如今朝廷,豈有無錢能辦成事的?”
洪承疇聽後,笑納之。
不久,洪承疇迴京,朝見聖上。順治皇帝得知洪承疇迴來,也立刻召見他。因為他心中也極想知道吳三桂之虛實。
順治問:“洪愛卿南來,可有收獲?”
洪承疇說:“臣此次受命南巡,感慨良多!”
順治帝一驚,問:“為何?”
洪承疇說:“臣觀平西王經戰太多,將士疲憊,此一慨也;永曆賊雖在緬甸,李定國雖駐孟艮,平西王想戰而無力戰之,此二慨也;土司騷亂,邊境難安,此三慨也。”
順治聽後,大驚道:“難道那些人報告平西王收編明師,軍勢大振,故意不剿滅永曆賊是別有用心等等都是假的麽?”
洪承疇說:“奴才受君隆恩,不敢怠慢,特潛入軍營之中數日。平西王軍中除了疲乏之清兵外,哪裏有什麽明將?且臣觀其兵卒之臉色,多呈病態,非久養不能恢複也!”
順治帝問:“如此說來,永曆賊不僅難滅,平西王軍恢複也無望了!”
洪承疇見好便收,若再順水推舟,讓皇上派兵協助吳三桂,那豈不會露餡?於是,他說:“這個倒請聖上不必憂慮!臣觀平西王事必躬親,治軍有條不紊,是我大清頂天立地之材,必能滅此禍患!”
順治聽後心安,但另一層憂慮又來了,便問:“永曆之亂好說,因為其元氣大傷,一時半刻絕無生機,對我大清構不成威脅!隻是那土司之亂如何治之?”說到這裏,他突然問:“能否出兵擊之?”
洪承疇說:“不可!”
順治帝問:“為何不可?”
洪承疇說:“土司都係本地人,根源很深,派兵擊之,不僅不能一時生效,反惹土司對我大清心生怨恨,恐怕會成永久之患。我大清定都北京,與其相去甚遠,到時候,戰亦不行,罷亦不能。再說,朝廷出兵擊之,恐逼其與李定國勾結,反為不妙!”
順治帝聽後,覺得在理,便問:“依愛卿之意,該如何處置?”
洪承疇說:“依臣之意,大清須駐軍於此,外以兵勢壓之,使其不敢生亂心;內可以誠招之,令其感聖上之恩,不想生亂心。”
順治帝說:“洪愛卿所言極是!隻是派誰去呢?”
洪承疇說:“皇上何必舍近求遠?”
順治說:“依愛卿之意,就是讓平西王開藩雲貴麽?”
洪承疇說:“臣認為聖上此舉甚當!”
順治帝問:“不怕平西王包藏禍心麽?”
洪承疇肅然答道:“平西王若有亂心,何必等到今日?”
順治帝聽了,不再言語。他在考慮洪承疇之語的對與錯。
五、吳三桂收元江土司那嵩地為元江府
順治皇帝聽了洪承疇之話後,思之再三,覺得現在讓吳三桂開藩雲貴之舉過於唐突。因為:一是由於國家實力尚弱,如讓其開藩雲貴,消耗太大,於國不利;二是由於吳三桂變化無常,不能相信。加之順治帝本來就對洪承疇有防範之心,所以,他沒有采納洪承疇這點意思。
但是,順治帝覺得讓吳三桂休整一段時日是應該的。既然吳三桂無力再戰,而邊境又不得安寧,就讓吳三桂鎮守雲南。為了獎賞吳三桂之功,還得拿實權給他。
順治帝經過周密考慮,特寫諭旨給吳三桂。其意歸納起來大致如下:
一是:若形勢對你不利,你不要勉強出戰。如要出戰,須深思熟慮三思而行。
二是:加緊休養,以等來日。若土司生亂,小而撫之,大而滅之。
三是:命你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之事,吏、兵二部,雲南將吏聽任你黜陟。
第二天,吳三桂親自到洪承疇房中去探視他。兩人見麵之後,彼此依舊客客氣氣,都絕口不提昨日之事。
吳三桂問:“恩師來此僻壤之處不容易,是否要外出觀光一番?”吳三桂言下之意是:你是否還要視察軍中虛實。
洪承疇說:“不必!聖命要緊,我得趕快迴複皇上!”洪承疇此意是:視察不視察都是那麽迴事!我隻是去迴複皇上得了。
吳三桂見他言語之中,滴水不漏,自己無法得知其心中真實想法,心中便有些著急。吳三桂見藏藏匿匿不是個辦法,便說:“皇上麵前,請恩師多為學生擔待些!”
洪承疇淺淺一笑道:“食君之祿,分君之憂,此為天經地義之事!不過,你我既為師生,存有師生情誼,亦是人之常情。”
吳三桂從洪承疇的反複無常的話中無法猜知其真實意圖,心中更是焦急。於是,他打算豁出來了,跪下,動情地說:“恩師若不救學生,學生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也!”
洪承疇也不禁為之動容。不過,他的表情稍縱即逝,然後又恢複了那種平板的,讓人永遠看不到內容的臉。洪承疇說:“平西王言重了。在這個世界上,誰也救不了誰!然而又是誰也離不開誰!”
吳三桂聽到這裏,心裏明朗了。洪承疇之意是:他會盡力去辦此事,成與不成,全在天意。但你吳三桂也得記著我,若我將來有仰仗你之時,也絕不可推卸。
於是,吳三桂決斷地說:“恩師教導,學生銘記在心。學生若有負恩師,當天誅地滅。”
洪承疇見吳三桂對天盟誓,心中再無憂慮,便對吳三桂說:“我擬奏折,本待給皇上看,現你已來,便先給你看。”說著,掏出奏折。
吳三桂接過,認真地看:
“臣受任經略,目擊雲貴凋敝景象及土司諱卒觀望情節,不可謀返,須先安內,乃可剿外。
臣屢聞李定國等勾連土司,覬由景東、元江複入廣西。各土司私授托印。歃血為盟,伺隙起釁。
若一聞大兵進軍緬甸,勢必暗中串聯,思逞其謀,避實就虛。大兵相去已遠,不能迴顧,而留省城之兵難以抵禦,臣審時度勢,權衡輕重,認為今年秋冬宜停止進兵。”
吳三桂看完,立刻跪到洪承疇麵前說:“感謝恩師栽培!”
洪承疇扶起吳三桂說:“其他之事,非一份奏折所能辦到,洪某必極力周旋!”
吳三桂知他所言是指開藩一事,於是說:“如此說來,學生先謝了。”
第二天,洪承疇便離開了,吳三桂送他黃金萬兩。洪承疇雖然身為大學士,但仍然為此重禮所驚!他戰栗地說:“洪某無功,豈可得此厚報?”
吳三桂笑道:“如今朝廷,豈有無錢能辦成事的?”
洪承疇聽後,笑納之。
不久,洪承疇迴京,朝見聖上。順治皇帝得知洪承疇迴來,也立刻召見他。因為他心中也極想知道吳三桂之虛實。
順治問:“洪愛卿南來,可有收獲?”
洪承疇說:“臣此次受命南巡,感慨良多!”
順治帝一驚,問:“為何?”
洪承疇說:“臣觀平西王經戰太多,將士疲憊,此一慨也;永曆賊雖在緬甸,李定國雖駐孟艮,平西王想戰而無力戰之,此二慨也;土司騷亂,邊境難安,此三慨也。”
順治聽後,大驚道:“難道那些人報告平西王收編明師,軍勢大振,故意不剿滅永曆賊是別有用心等等都是假的麽?”
洪承疇說:“奴才受君隆恩,不敢怠慢,特潛入軍營之中數日。平西王軍中除了疲乏之清兵外,哪裏有什麽明將?且臣觀其兵卒之臉色,多呈病態,非久養不能恢複也!”
順治帝問:“如此說來,永曆賊不僅難滅,平西王軍恢複也無望了!”
洪承疇見好便收,若再順水推舟,讓皇上派兵協助吳三桂,那豈不會露餡?於是,他說:“這個倒請聖上不必憂慮!臣觀平西王事必躬親,治軍有條不紊,是我大清頂天立地之材,必能滅此禍患!”
順治聽後心安,但另一層憂慮又來了,便問:“永曆之亂好說,因為其元氣大傷,一時半刻絕無生機,對我大清構不成威脅!隻是那土司之亂如何治之?”說到這裏,他突然問:“能否出兵擊之?”
洪承疇說:“不可!”
順治帝問:“為何不可?”
洪承疇說:“土司都係本地人,根源很深,派兵擊之,不僅不能一時生效,反惹土司對我大清心生怨恨,恐怕會成永久之患。我大清定都北京,與其相去甚遠,到時候,戰亦不行,罷亦不能。再說,朝廷出兵擊之,恐逼其與李定國勾結,反為不妙!”
順治帝聽後,覺得在理,便問:“依愛卿之意,該如何處置?”
洪承疇說:“依臣之意,大清須駐軍於此,外以兵勢壓之,使其不敢生亂心;內可以誠招之,令其感聖上之恩,不想生亂心。”
順治帝說:“洪愛卿所言極是!隻是派誰去呢?”
洪承疇說:“皇上何必舍近求遠?”
順治說:“依愛卿之意,就是讓平西王開藩雲貴麽?”
洪承疇說:“臣認為聖上此舉甚當!”
順治帝問:“不怕平西王包藏禍心麽?”
洪承疇肅然答道:“平西王若有亂心,何必等到今日?”
順治帝聽了,不再言語。他在考慮洪承疇之語的對與錯。
五、吳三桂收元江土司那嵩地為元江府
順治皇帝聽了洪承疇之話後,思之再三,覺得現在讓吳三桂開藩雲貴之舉過於唐突。因為:一是由於國家實力尚弱,如讓其開藩雲貴,消耗太大,於國不利;二是由於吳三桂變化無常,不能相信。加之順治帝本來就對洪承疇有防範之心,所以,他沒有采納洪承疇這點意思。
但是,順治帝覺得讓吳三桂休整一段時日是應該的。既然吳三桂無力再戰,而邊境又不得安寧,就讓吳三桂鎮守雲南。為了獎賞吳三桂之功,還得拿實權給他。
順治帝經過周密考慮,特寫諭旨給吳三桂。其意歸納起來大致如下:
一是:若形勢對你不利,你不要勉強出戰。如要出戰,須深思熟慮三思而行。
二是:加緊休養,以等來日。若土司生亂,小而撫之,大而滅之。
三是:命你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之事,吏、兵二部,雲南將吏聽任你黜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