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亮。永昌城裏的守兵見一夜之間,城外便是遍山遍野的清兵,嚇得慌了手腳,即刻迴去報告。


    李定國得報,登城一望,見東南北三麵被吳三桂的兵力圍住,而西麵卻不圍,他心中疑惑起來。他實在不知吳三桂此舉何意。按說,彼軍勢眾,我軍力薄,若團團圍住,我軍必會自亂!吳三桂是身經百戰之將,自然不會不知此理。吳三桂此舉必有深意。想到此處,李定國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到目前為止,並不見卓布泰等人一兵一卒,難道他們已率兵埋伏於西,然後留此缺口,故意引我西進,若如此,我軍怎還有生路?


    李定國仰望長天,見天空明朗,萬裏無雲,李定國卻悲哀起來。難道真是我大明氣數已盡,必滅於此麽?李定國朝天喊道:“蒼天啊!你若有眼,請你睜開眼看看!看我大明數百年基業該不該葬於此地?看我大明子民該不該受那韃子欺壓?你若心有所感,便褪盡陽光,露出陰雲,以示哀痛;你若認為大明無救,你便仍然不變吧!”


    李定國靜觀良久,但見天空依然晴朗,哪裏有半縷愁緒?李定國不由心中悲痛,淚湧而出,眼珠上頓時蒙上一層水霧,使他眼中的世界變得湯湯水水朦朦朧朧起來。


    李定國沉默一會,心中漸漸安靜下來。他想:即便清兵埋伏於西,自己也應護送永曆帝向西而逃。因為,困守城中是死,出城奔逃是死。城中等死,別無生路;出城逃命尚有一線生機!李定國毅然決定向西逃命。


    李定國迴到永曆帝身邊。永曆帝抖抖索索地問:“清兵勢大否?我軍是否還有生機?”


    李定國看到永曆帝誠惶誠恐的樣子,心裏又一陣難過起來,但他此時分不清是為永曆帝難過,還是為自己難過。


    李定國安慰永曆帝說:“皇上勿驚!四周雖被清兵包圍,但西去之路尚未堵死。他人可護皇上從西路出逃,我為聖上殿後。”


    永曆帝問:“不怕敵軍埋伏麽?”


    李定國隻能安慰他說:“我軍已經偵察過,西去路上,並無伏兵。”


    永曆帝問:“奔出永昌地界後,朕到何處去等愛卿?”


    李定國歎口氣說:“你們往緬甸方向逃吧!”


    永曆帝便沉默起來,心中黯然:想我堂堂的大明皇帝,九五之尊,如今卻在自己國中無立足之地,須逃到他國方可避難,此事叫人如何不悲哀?


    李定國知道永曆帝心裏所想,但他也無法安慰,隻得嚇嚇他,讓他快走,便說:“此事不能遲疑,皇上早作裁決!”


    永曆帝一聽有理,趕忙收拾心中悲哀,急忙下旨:命文武百官,不須再攜帶重物,隻能輕裝簡行,立刻護駕出城。


    永曆帝率領文武大臣出了永昌,向西逃去。


    李定國殿後,亦向西退去。


    然而李定國奇怪的是:吳三桂雖然也率兵窮追,卻並不緊逼,且西去之路也並無伏兵。


    李定國心想:也不知清兵演的是一出什麽戲?


    五、楊天被情所感,向吳三桂告密


    永曆帝出了永昌,率文武百官渡過潞江後,直接向緬甸方向奔去。


    李定國率領隊伍殿後,且走且停。吳三桂的隊伍也尾隨其後。


    李定國率軍渡過潞江後,來到磨盤山。李定國見磨盤山山勢險峻,山高穀深,森林茂密且隻有一途通過。李定國心中一動:何不在此山設計埋伏,將清兵消滅於此?於是,他騎馬上山,登高而望,發現此山山勢延綿,有三處峽穀可設伏兵。


    李定國便在山中設計三層埋伏圈。如果吳三桂不知此事,貿然進入,必敗無疑。李定國對此次伏擊,寄予厚望。認為隻要伏擊成功,一可緩敵軍追擊之勢,二者可保永曆暫不入緬甸之地。在他心中,總認為永曆帝若亡命他國,是不祥之兆。


    李定國剛在此處安排好埋伏,吳三桂便率兵而至。


    吳三桂一見盤磨山之山勢,便潛意識地令隊伍停止前進。然後登高而望,認為此山山高穀深,森林茂密,是能設計埋伏的好地方。吳三桂想到此處,便更加留神起來。可是,他眼中的峽穀之中,唯有隨風而動的草木與陣陣轟鳴的鬆濤,看不到一個人影。


    吳三桂心中便疑惑了,若論此處山勢,以及李定國之用兵策略,李定國必在此處設伏兵。但根據自己觀看的結果來看,山中似乎又沒設計伏兵。是進是停,吳三桂心中一時難決。


    楊珅見吳三桂到達此山時,便疑神疑鬼地停止不前,擔心耽誤時間,卻見吳三桂登高而望,便不敢將心中所想說出來。現在見山中平靜,毫無埋伏之跡象,吳三桂依然疑神疑鬼,楊珅便有些忍不住了,著急地問:“此處並無埋伏,我軍為何不進?”


    吳三桂問:“楊大人怎知沒有埋伏?”


    楊珅說:“山中如此寧靜,哪裏像有伏兵的樣子?”


    吳三桂心中一驚,陡然有所醒悟說:“我卻認為此山中必有埋伏!”


    楊珅問:“為什麽?”


    吳三桂說:“因為,山中太靜!”


    楊珅問:“為何山中太靜,便是有埋伏呢?”


    吳三桂說:“若是山中無埋伏,應有百姓過往,野獸出沒無異,絕不會像這般寧靜!”


    楊珅說:“主公之論,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疑神疑鬼,我們要何時才能追到敵軍?”


    吳三桂反問:“若是真有敵軍伏擊,我們貿然而進,豈不會損兵折將?”吳三桂認為寧願延誤戰機,也不可損失自己的實力。自己能熬到這步田地,已屬非常不易。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自己絕不想損一兵一卒。


    楊珅說:“有沒有埋伏,用大炮一轟便知!”


    吳三桂驚喜讚道:“好辦法!”他心中暗道:真是笨人笨法。不過此法雖笨,卻能奏效。他認為,普通兵卒,絕對經不住這般炮轟,必會出來。在石壺關之時,自己便是用此法破了石壺關的伏兵的。


    吳三桂下令向峽穀周圍,凡是樹林茂密之處以炮火攻擊。然而,幾聲炮響之後,山中除了騰起滾滾濃煙之外,別無他物。吳三桂在心中問自己:難道真無埋伏?


    原來,李定國早就料到吳三桂會有此著,便要求兵卒們盡量躲入山洞之中。且規定,若無命令,即使被炸死,也絕不能出來。


    楊珅說:“我說無伏兵嘛!主公不信,偏偏耽擱了這許多時間!”


    吳三桂正要發令前進,突然又沉默起來。他並沒有發現什麽可疑之處,而是他不由自主地總感覺到此中有文章!按照他的估計,李定國必在此處設伏兵,若不如此,李定國便非李定國。


    楊珅說:“主公本想下令,為何又改變主意?”


    吳三桂說:“我想今日在山外紮寨,休整一夜,明日再進!”


    夜幕降臨之後,吳三桂出營巡察,見各處兵營都是井然有序,他心裏頓時歡喜。也許是因為他心中早有待在雲貴的想法,他自從來到這片土地,便有了如虎歸山之感。他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暗淡,沒有星辰。他心中有了一些失望。若是今夜有月亮多好啊!


    吳三桂正在各處溜達之時,突有衛士來報,說抓到一名奸細。吳三桂心中一怔,既然沒有伏兵,又怎麽會有奸細?難道情況有變?


    想到此處,吳三桂急問:“奸細在何處?”


    衛士說:“在平西王營中押著,隻等大王前去審視。”


    吳三桂不再疑慮,急忙向營中奔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