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托不言不語。


    多尼說:“我看卓布泰將軍率兵進攻羅平吧。”說到這裏,多尼歇息一下,然後說:“我與羅托率兵進攻曲靖。曲靖是白文選駐守,白文選也是大西軍的名將啊!”


    卓布泰見事已如此,心裏罵道:好個奸猾之徒!然而他表麵上不敢有絲毫表露隻能答應了。


    於是,北路由吳三桂率軍從遵義出發,進攻天生橋,然後再抄大西軍後路。


    中路由多尼統兵直趨水西,進攻曲靖。


    南路由卓布泰率軍進攻羅平的李定國。


    吳三桂迴去之後,將軍事計劃告訴眾將軍,眾將軍認為吳三桂此舉甚高,既可立功,又不需折損。


    吳三桂迴來後,並不急於出兵。楊珅問:“不是說兵貴神速麽?我們為何不早出兵?”


    吳三桂說:“若要取勝,自然是兵貴神速,若要保住實力,還是晚些出發的好!”


    過了幾天,吳三桂才率兵從遵義出發。天生橋雖然也是重要關隘之一,但李定國並沒有派重兵把守,因此,吳三桂並沒有什麽損耗,便將天生橋攻下了。


    吳三桂過了天生橋,本準備繼續北上,突然聽到報告,說白文選的部隊據守在七星關。吳三桂立即下令改道,繞出烏撒土司境,向沾益進發。吳三桂繞道的目的是避免與白文選的部隊相遇。因為如果與白文選的部隊相遇的話,難免又有場大戰!


    多尼率兵進攻曲靖時,也沒有花多大力氣,便將白文選打得大敗。因為主要兵力都由李定國統領,白文選手中兵力不足。


    唯有卓布泰率領的南路軍與李定國作戰非常艱難。


    李定國在戰前,已於羅炎、涼水井一路伏兵設防,陳兵數十萬,本來便打算與清兵決一死戰的。


    李定國為表死誌,將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接到大營之中。許多將領為其所感,也將家屬接入軍營之中,表示誓與清兵作戰到底。


    卓布泰所率清兵,多數是滿兵,曆來以剽悍著稱,但他們進攻之初,便遇到了李定國的隊伍的強烈抵抗,士兵的手便軟下來了,心也怯了。


    連攻數日,沒有進展,卓布泰焦急起來,他命令士兵拚死進攻,但進攻的士兵紛紛倒在李定國軍陣前。卓布泰再怎麽命令,也無人貿然進攻。


    卓布泰此時此際,仿佛聽到了吳三桂的譏笑之聲:“卓布泰將軍既然不知打仗,為何還要食皇上俸祿?”卓布泰再也不顧後果,揮起大刀,便將身邊一畏縮不前的兵士殺死,然後喊道:“若有畏縮不前者,格殺勿論!不怕死的跟我來!”


    卓布泰奮起神威,向大西軍衝了過去。


    大西軍從未見過如此剽悍的清兵,因此嚇得轉身便逃,大西軍全線崩潰,大營陷落。李定國的妻子親屬,以及其他將領的妻子親屬都倒在血泊之中。


    李定國看了看倒在血泊之中的家人最後一眼,然後率領殘兵敗將逃向昆明。


    三、永曆帝問計於小太監


    一六五九年一月五日,李定國率領殘兵敗將退迴昆明。


    李定國到了昆明,便直奔皇宮!


    永曆帝聽說李定國敗迴昆明,便慌慌張張來接見他,急得連鞋也沒穿上。


    永曆帝一見李定國那副蓬頭垢麵,滿臉血汙,衣服不整的樣子,嚇得愣住了!這哪裏是以前的叱吒風雲,名震宇宙的李將軍?


    李定國見永曆帝那種慌張神態,本已於心不安,再見他突然怔住了,李定國更是內疚萬分。於是,他雙腿一軟,便跪到永曆帝麵前,哽咽著喉嚨說:“臣子無能,驚動聖駕,臣罪該萬死!”


    永曆帝立刻奔到李定國身邊,將他扶起來說:“愛卿何罪之有?是朕無能,連累愛卿了!”李定國與永曆帝抱頭痛哭。


    李定國突然覺得這樣下去,勢必使永曆帝失去信心。他對永曆帝說:“皇上不必傷心,事情並沒有到不可挽迴的地步,我們可以重集兵馬與清兵一戰!”


    永曆帝心中沒有主意,疑慮地說:“還能戰麽?”


    李定國見永曆帝信心不足,便說:“聖上若有疑慮,不如召集眾大臣商量一下,是戰是退,或者怎麽樣,自然有個結果!”


    永曆帝便答應了,下聖旨召集朝廷的所有文武大臣於殿中。


    文武百官聽到李定國從羅平敗迴,早已是驚慌失措。他們雖說是永曆帝的臣子,但他們心中真正依靠的卻是李定國。他們認為李定國英勇善戰,是永曆政權的頂梁柱。可是,如今他也被清兵打敗了,他們心中的精神支柱便被擊垮了,他們變得六神無主。現在聽說永曆帝要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大事,猜到是關於今後的去向,都變得惴惴不安。


    永曆帝看了看雖然站得很整齊,卻有些慌裏慌張的大臣,不由自主地歎了口氣。然後沉著聲音問:“現在,晉王新敗,清兵又窮追不舍,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望眾愛卿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沐天波說:“晉王之敗,並非其他原因,而是因為清軍人多勢眾。所以,臣以為,我們應放棄昆明,向滇西方向撤退!”


    永曆帝問:“為何要向滇西撤退呢?”


    沐天波說:“滇西地處邊界,地勢複雜,若守,有屏障可依,若攻,也能即時出擊。萬一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時,我們還可以撤到緬甸去!緬甸非大清之地,我們若居於此,大清必無法幹擾!”


    李定國大聲叫道:“皇上,此計不可!”


    永曆帝問:“為何不可?”


    李定國說:“如果退到滇西,必陷入絕境也!因為,緬甸雖非大清之地,但緬甸國小,大清勢大,若以強勢壓之,緬甸必不會得罪大清而保聖上!”


    永曆帝一聽,覺得有理,便問李定國:“依晉王之意呢?”


    李定國說:“退守滇南!”


    永曆帝說:“為何如此?”


    李定國說:“我軍雖敗,但並沒有到山窮水盡之地步。若將各路兵馬召集起來,仍然可與清兵決一死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馬吉翔說:“不可!”


    永曆帝問:“為何不可?”


    馬吉翔說:“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晉王新敗,其勢必衰,若勉強糾集兵力與清兵作戰,隻能徒增新敗。若再敗,便無處逃遁也!”


    永曆帝問:“國家偌大,豈無我等容身之處?”


    馬吉翔說:“國家雖大,但一天難容二日,清兵必窮追不舍,我軍無喘氣之機會,必敗無疑!”


    李定國說:“聖上勿慮,臣之所以主張退守滇南,是因為在萬不得已之時,我們可撤到廣東沿海,與台灣的鄭成功會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