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偏重於後者,覺得李自成雖然兵多勢眾,但大多是烏合之眾,且經多次戰役,元氣肯定已傷,此時正好是出擊的時機。但苦於師出無名,恐遭到漢人的全力抵抗。因此,多爾袞雖然一路南進不歇,而心裏卻隱隱憂鬱。


    四月初十,多爾袞率軍到達遼河。多爾袞讓軍隊駐紮下來,又召眾將商量,並把自己的隱憂說了出來。


    明朝降將洪承疇說,這個容易。現李自成攻陷北京,逼死了崇禎帝。明朝人視李自成為國賊,人人得而誅之。如今眾人之所以仍依附於他,是因為逼於勢力而敢怒不敢言。如果我們到時打著“複君父仇”的旗號,聲稱“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所謀者唯闖賊”,到時候,便不怕明朝的舊官和群眾不起來相幫我們!


    多爾袞聽後,心中好笑,李自成係漢人國賊沒錯,難道我們倒成了明朝家人麽?明朝國破君亡是漢人的事,要報仇要雪恨,自然也是漢人的事,怎麽會成為我們的事呢?既然如此,我們又怎可自稱為義師?這分明是幹涉他人朝政。然而,多爾袞雖然覺得這個主意出得有些牽強附會,但確實是一個好主意。也隻有洪承疇這種人想得出!因為誰都明白這主意出得太厚顏無恥。想到這裏多爾袞不由自主地用鄙視的目光斜了洪承疇一眼。


    多爾袞率軍繼續南進,於四月十三日到達翁後。多爾袞命令隊伍原地休息。其目的是準備打探漢人的虛實。


    恰在這時,親兵報吳三桂特使求見。


    多爾袞心裏一驚,因為他實在想不到吳三桂會派人來。在多爾袞心目中,吳三桂英勇善戰狡計百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明朝要多幾個這樣的人才的話,別說李自成無法攻陷北京,就是我多爾袞也不敢輕易冒犯大明朝。


    多爾袞思索一陣之後,認為吳三桂可能是向自己求和。他認為按吳三桂目前的勢力,既無法與李自成抗衡,也無法與他多爾袞抗衡,所以他必須求得一方的庇護以保存自己的勢力。而這正是自己利用他的機會到了,想到此處,多爾袞心裏多了幾分自信。於是,他便召見吳三桂的特使。


    楊珅和郭雲龍被帶進了多爾袞的營帳內。郭雲龍暗地裏打量一下多爾袞,見他不苟言笑,不怒而威,心裏便暗暗敬佩。


    多爾袞問他倆的來意是什麽?


    郭雲龍說:“賊寇李自成大逆不道冒犯天威,攻陷北京,逼死皇帝,奸淫宮女,致使我大明朝國破君亡!搞得我明朝是天怒人怨,恨不得吸其血啖其肉抽其筋剝其皮。我家將軍本要與他決戰到底,以雪國恥,以報家仇。無奈我們勢單力薄,而賊寇勢重,恐難以相抗衡。所以我家將軍特遣我等前來向大王借兵。”


    多爾袞聽完,也不表示什麽,而心裏卻暗暗驚喜!我本愁師出無名,現在倒讓吳三桂成全了我。


    楊珅見多爾袞不開口,以為他是對自己有疑慮,趕忙說:“這裏有吳將軍呈大王書信一封,請大王過目。”


    多爾袞接過書信,展開來看,心想,吳三桂這廝會在信中說些什麽?


    大明國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寧遠總兵之任。王之威望,三桂素有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所以未敢通名於王,人臣之誼,諒王必能知之。今我國以寧遠偏孤,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師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降,致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今賊首僭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天人共憤,眾誌已離,其敗不待數日。我國積德累仁,民心未失,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國厚恩,憐民罹大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於大清。我國與大清通好二百餘年,今我無故而遭國難,大清理應助之。除暴剪惡乃大順,拯危扶顛乃大義,出民水火乃大仁,興滅繼絕乃大名,取威定霸乃大功。況流寇斂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軍所有,此又是大利。


    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機,誠難再得之時,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選取精兵,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酬報大清相助,豈唯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多爾袞邊看信,邊發笑。先前隻知吳三桂英勇善戰勇猛過人,如今才知他還有一項過人的本領,那就是拍馬!一者,大清與明朝何來二百年交好?若不是有求於我,你我又豈能交好?二者,我大清在你眼裏豈可算是仁義之師?若不是有求於我,你不罵我是強盜才怪呢?三者,我多爾袞也算不上蓋世英雄!對付李自成也絕沒有你吳三桂說的有如摧枯拉朽之勢那麽簡單!如有這麽簡單,你吳三桂還用得著來請我?


    楊珅和郭雲龍見多爾袞看得很認真,看後又一言不發,便以為他是不肯答應,不由焦慮起來。郭雲龍衝口而出:“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多爾袞一驚,才省悟過來。剛才自己隻顧看吳三桂的笑話了,忘記了正經事。於是又拿起信來仔細琢磨,便覺得吳三桂的信多數是廢話,隻有兩句實實在在。


    一是“滅流寇於宮廷”。其用意是讓自己與他到北京會合奮力殺敵。


    二是“將裂地以酬”。其意思是事後要割地給自己!


    多爾袞冷笑起來,你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打得倒好,向我借兵,幫你打敗李自成。然後,又用幾畝薄地打發我迴盛京!我又不是夜壺,隨便讓你提出提進的。你吳三桂要玩,我就陪你玩!我叫你請佛容易送佛難!


    多爾袞召集眾將商量。眾人對吳三桂的借兵之舉多數不滿,認為他可能要欺詐自己。隻有洪承疇胸有成竹地冷笑。多爾袞覺得有趣,連忙問他因何發笑?


    洪承疇說:“眾人糊塗矣!”


    多爾袞問他為何說眾人糊塗?


    洪承疇說:“請不請佛在他,佛走不走在我!”


    多爾袞一驚,漢人果真厲害!如果漢人齊心協力,哪有我滿人立足之地?難怪別人說:對付漢人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漢人去對付漢人!


    於是多爾袞接受了吳三桂的請求,但他不是奔向北京,而是直奔山海關而來。


    眾人問他何故如此?


    多爾袞不說,隻是笑笑。


    二、吳三桂殺了李自成的部下,正式樹起討李複明的旗幟


    自從派楊珅和郭雲龍去給多爾袞送信之後,吳三桂便在焦急不安中度日。首先是擔心多爾袞認為自己誠心不夠,他們借不來兵。那樣,自己沒借來兵不說,反倒落個漢奸的罪名。他去問方獻廷,方獻廷決斷地說:“一定能借來,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統帥,不應該放棄這次機會。”吳三桂信了。


    吳三桂又擔心多爾袞不奔北京,而奔山海關而來。按照自己的設計:多爾袞如果直接奔北京而去的話,自己便可推脫一些罪責,而且還可以保留自己的一塊地盤。如果多爾袞直接奔山海關而來,那自己就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了,隻能與清兵一同伐李。這是自己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為這樣一來,使得師出無名的多爾袞因為自己而變成真正的義師,自己便成為真正的漢奸了。


    就在此時,楊珅與郭雲龍迴來了。


    吳三桂打開多爾袞的信看起來:


    予聞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發指。因此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於水火。及平西伯遣使致書,深為嘉悅,遂統兵前進。伯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誠忠臣之義。伯雖昔守遼東與我為敵,今勿因前故,尚多疑慮。昔管仲射桓公中鉤,後桓公用為仲父以成霸業。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二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


    吳三桂仔細琢磨著多爾袞的迴信,不禁嚇出一身冷汗,暗叫多爾袞厲害!多爾袞既不講願意借兵給自己,反而勸我投降清朝,這一招反攻為守實在厲害!自己若能投降於他,他借兵是沒有問題的,自己若不投降於他,他也未必不會去伐李,進退自如,真是難得!這樣一來,豈不將自己推向了死路!


    眾人都將信看了,心中默然。見主將吳三桂不開口,大家心裏便沒有了主意。這事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他們總以為這清兵一請即來,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沒有想到偏偏你這頭熱他那頭不熱。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思議之事。


    正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探子報告,多爾袞不僅沒有向北京靠攏反而向山海關逼近。眾人一聽,頓時慌了手腳。他們以為多爾袞不肯借兵給他們,反而要消滅他們,掃除自己進攻北京的通道。於是有人開始埋怨了,說不該去請什麽清兵,這一請,人家認為你軟弱,反倒找上門來。


    吳三桂心裏倒越來越清楚了。多爾袞這一招毒啊!他不向北京逼進,反而向山海關逼進,在外人看來,他便是我吳三桂請來的!而對於我來說,投降於他,自然是萬事大吉,不投降於他,他又可以對我構成威脅。更重要的是他在防著我,怕我與李自成串通,將他引到北京一舉消滅。他現在到山海關來了,即便是我與李自成串通了,他也可以攻守兼備進退自如。吳三桂想到這裏,不由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想,自己實在是太低估了對方,現在是一著被動處處被動,尤其是看到眾將心生怨氣互相埋怨士氣低落,他感到痛心了。


    無奈,吳三桂隻得振作精神鏗鏘有力地說:“大家不必驚慌,多爾袞逼近山海關的目的並不在於我們。”接著把自己剛才所想說了出來,大家深以為然,所以情緒也逐漸好轉。吳三桂見大家情緒好了些,便抓住時機說:“多爾袞的目的是逼我們就範,我看不如我們先舉起反李複明的大旗。這樣一來,我們先可以順天意得民心,成為真正的仁義之師。如果落到讓多爾袞逼我們就範之後再舉義旗,別人會以為我們是欺世盜名,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眾人聽後,略一思索,便齊心叫好。暗稱吳三桂不愧是此道高手,本是投敵賣國的罪惡一下又變成了反李複明的義舉。


    吳三桂見眾人稱好,便立即再寫書信一封讓郭雲龍和孫文煥給多爾袞送去。其意不外乎自己將賊軍引來,到時與他合擊之類的話。


    然後派人馬將唐通的三千人馬包圍。


    吳三桂決定正式樹起討李複明的旗幟。


    那是一個烏雲密布的上午,吳三桂讓全軍將士集合在一起。吳三桂慷慨激昂地對眾人說:“想那流賊李自成作亂犯上,攻陷我京都,逼死我君主,奸淫我姐妹,使我國破家亡,成為無家可歸的遊魂!而我吳三桂更是集國仇家恨於一身。因此我發誓要消滅李賊複我大明,洗雪國恥報盡家仇……”


    吳三桂說得慷慨激昂,眾將士聽得熱血沸騰。


    接著就由方獻廷宣讀討李檄文:


    欽差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團練總兵官平西伯吳,為興兵滅賊,光複神京,奠安宗社事:闖賊李自成,以幺魔小醜,糾集草寇,長驅犯闕,蕩穢神京,弑我帝後,禁我太子,刑我縉紳,汙我子女,掠我財物,戮我士庶。豺狼突於宗社,犬豕踞我朝廷。赤縣丘墟,黔黎塗炭,妖氛吐焰,日月無光。成祖列宗之陰恨,天壽淒風;無勳懿戚之盡鋤,鬼門泣日。圖之不早,病已成於養癰;局尚可為,涉必窮乎滅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