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坐在車裏,心思便打開了。父親有什麽急事會讓人來喊自己迴去呢?他知道父親的性格,如果不是有要緊事,是不會來打擾他的興致的。由於想不到是什麽原因,所以他顯得悶悶不樂。


    陳圓圓一見吳三桂如此模樣,便猜知他心中有事,想安慰他幾句,於是問:“將軍何故悶悶不樂呢?”


    吳三桂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了她。


    陳圓圓也是與吳三桂一般心思,但為了安慰吳三桂,她便對吳三桂粲然一笑道:“既然不知,倒不如不去猜它,如果不是壞事,白著了些急,反壞了身子。”


    吳三桂見圓圓對自己如此體貼入微,心中更對她多了些恩愛之情,煩悶隨之而去,不由地多看了陳圓圓幾眼。


    吳三桂的馬車駛到吳襄府第門前時,吳襄早已在大門口焦急地等待著他了。吳三桂攜陳圓圓下了車向父親走去。吳襄對吳三桂說:“我對你有話要說,你到我書房來一下。”


    吳三桂便知父親不願當著陳圓圓說事,於是他悄悄地對陳圓圓說,你先迴房去,我隨後就來。陳圓圓答應了,先自離去。吳三桂便向父親書房裏走來。


    吳三桂走進父親的書房時,吳襄已經端坐在那裏了。吳襄示意吳三桂坐下,然後對吳三桂說:“桂兒,皇帝已派人催了三次了,要你趕快到寧遠去搬兵來救駕。”


    吳三桂如釋重負,輕鬆地說:“我以為出了什麽大事,風風火火地叫我迴來。”


    吳襄沒有想到兒子竟然癡迷到這種程度。俗話說救兵如救火,搬兵救駕不是大事,他與歌妓尋歡作樂倒成了大事!他心裏暗自歎息:難道這大明朝真的到了氣數已盡的時候麽?然後神色一端對吳三桂說:“行軍打仗豈是兒戲?你想讓我吳家落個滿門抄斬之罪麽?”


    吳三桂一聽,渾身打了個寒戰。他知道父親不是那種愛說聳人聽聞之話的人,但局勢真的有那麽危急了麽?他還是有些不相信。他試探地問:“局勢到底怎麽樣?”


    吳襄說:“李自成賊眾勢大,幾乎要兵臨城下了。”然後,長長地歎了口氣。


    吳三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問道:“怎麽會來得這麽快呢?大明朝的那些官兵都吃飯去了麽?”


    吳襄覺得兒子這幾句話說得有些刺耳,本想刺他一句:你不也是大明朝總兵麽?現在你卻正在玩歌妓!然而一想,這不是個事。現在最緊要的是讓兒子趕快到寧遠搬救兵來。於是,他說:“現在要救朝廷,唯有依靠你的大軍了。”


    吳三桂一想,確實如此,便對父親說:“好吧!明日我便帶圓圓到寧遠去。”


    吳襄斬釘截鐵地說:“不行!你是去搬兵,不是去遊玩。”


    吳三桂反問:“我一人去是搬兵,我和圓圓一起去也是搬兵,有什麽不行的呢?”


    吳襄怔怔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心想:這大概真是那和尚所說的情坎了!聯想到兒子這些天來隻顧和那妖豔婦人廝混在一起,什麽家國大事都丟到腦後了,心中竟然引起無法言說的悲哀。不行!自己一定得救救兒子,於是他便大義凜然地對吳三桂說:“你身為臣子,食君之祿,卻不為君分憂,此為不忠;你身為兒子,卻不聽為父之言,此為不孝。此不忠不孝的惡名你背得起嗎?再說,皇帝一再催促你去,你卻泡在這裏玩歌妓,這欺君之罪你擔得起嗎?如果再任你與那歌妓一同去寧遠,你想想滿朝文武會如何指責我?天下百姓會如何辱罵你?退一步講,即使你擔待得起,我吳家擔待不起!”


    說了這一通長篇大論,吳襄咳嗽起來。


    吳三桂有如醍醐灌頂一下子清醒起來,他原來確實沒有想過這麽嚴重。吳三桂怔怔地看著父親。他從來沒有見父親發過這麽大的脾氣,因此他從父親身上感受到一種威嚴。他對父親說:“好吧,我聽你的。”


    吳襄見曆來英武的兒子現在竟然被自己數落得軟皮細耷的樣子,知道自己做得有些過分了。於是又安慰兒子說:“其實你將那歌妓留在我府上沒關係,我會善待她的。隻待你駐進城來與她團聚。”


    吳三桂見父親的語氣好轉了,心裏便高興些了。吳三桂別了父親去見圓圓,陳圓圓正愁眉苦臉地坐在那裏等他。吳三桂一見陳圓圓那副憂鬱的樣子,不由充滿憐愛之心。心想,現在可不能告訴她免得讓她傷心。


    陳圓圓見吳三桂來了,挺高興,但高興之中藏有幾分焦急。她問:“父親找你到底是何事?”


    陳圓圓潛意識地稱吳襄為父親,使得吳三桂心中一動,對陳圓圓的感情又深了幾分,吳三桂很輕鬆地說:“什麽事也沒有。”陳圓圓把心中的煩惱拋開了,變得高高興興起來。


    到了晚上,兩人照例要溫存起來。


    陳圓圓熱烈地擁吻著吳三桂,好像覺得吳三桂從此要從自己身邊飛走一般。吳三桂的激情慢慢被導引出來,然而不管他怎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他都覺得自己有了心理障礙。


    陳圓圓感覺到吳三桂的熱烈有些生硬,便輕輕地推開吳三桂問:“你有事在瞞著我?”吳三桂心中一凜,連忙說:“沒有!”陳圓圓說:“你不必再隱瞞,告訴我吧!”


    吳三桂見實在到了不得不攤牌的時候,便說:“我明天得到寧遠去了。”


    陳圓圓急切地說:“那我跟你一起去!”


    吳三桂沉默,隻是一遍一遍地撫摸著她。陳圓圓心裏便明白了。頓時她變得悲悲戚戚的。她想:自己好不容易碰到了意中之人,以為今生今世有了依靠,沒有想到竟然是南柯一夢。自己的命竟然有這般苦!


    吳三桂見陳圓圓如此悲切,於心不忍,安慰她說:“又不是生離死別,你傷心什麽?我盡快迴來與你團聚。”


    陳圓圓才展顏一笑。其實內心依然是苦澀澀的。突然,她想到如果那李自成在吳三桂沒有迴城之前便攻進來了怎麽辦?聯想到那些粗人會肆意侮辱自己,陳圓圓不寒而栗,脫口而出:“那時我隻好以死殉情,保全自己的名節了。”


    吳三桂一驚:“你說什麽?”


    陳圓圓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了吳三桂。吳三桂越聽越心驚膽顫。是呀。如果李自成先於自己進城怎麽辦?那豈不是將圓圓往絕路上推麽?不行,自己一定得將圓圓帶走!吳三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陳圓圓。陳圓圓聽了,異常高興,盡心盡意地侍候著吳三桂。


    第二天一早,吳三桂起了床,梳洗之後便對圓圓說:“你等我,我和父親說說便來。”吳三桂奔書房見父親。父親有早讀習慣,這時一般都在書房裏。


    吳三桂把自己要帶圓圓走的想法告訴父親。


    吳襄聽後,驚呆了。聯想到此事後果,吳襄不由雙腿一軟,便跪在了吳三桂麵前。


    第七章 闖王進京


    一、崇禎皇帝在煤山麵朝東方在一棵鬆樹上自縊


    農曆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清晨,天尚未亮,北京仍然籠罩在一片暗淡而清冷的晨霧之中,給人一種撲朔迷離之感。


    崇禎皇帝心力交瘁地來到景陽鍾前,使出全身力氣,盡量使鍾聲洪亮些地撞擊。一聲、二聲、三聲……震耳欲聾的鍾聲穿透皇宮的紅牆碧瓦,穿透京城暗淡而清冷的淡霧,在有些灰色的天宇之中縈繞,久久不絕。


    然而敲鍾以後,文武百官卻無一人早朝,麵對空蕩蕩的宮殿,崇禎皇帝心裏彌漫起一種無法言說的悲哀。朕的文武大臣都到哪裏去了?他們為何不來為朕分憂?


    崇禎皇帝昨晚一直沒睡,他躺在龍床上,讓嬪妃離開自己,讓一切宮女都離開自己,自己孤零零地躺著,望著寢宮裏那些縱橫交錯的房梁和梁上紅紅綠綠的圖案發呆。


    自從他催促吳三桂離開京城,並擠出三十萬兩銀子給他之後,崇禎心中便鬆了口氣。他一直就把寶押在吳三桂身上。聯想到那天吳三桂在朝見自己時所表現出來的慷慨激昂的情緒,他心中便充滿希望。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的大軍攻克居庸關,明朝總兵唐通投降。劉宗敏布告京師,宣布將於三月十八日入京!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大軍進占昌平,焚燒大明十二陵陵園;李自成大敗京師三大營;李自成前鋒隊伍已抵達阜城門。三月十七日,李自成部隊炮轟廣安門,守城官兵無人抵抗……當這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傳來時,崇禎帝心中的希望越來越渺小,直至絕望。


    坐在宮中禦座的崇禎皇帝聯想到昔日那些文武百官向自己行跪拜大禮並高唿萬歲的媚態,聯想到嬪女妃子在自己麵前翩翩起舞的嬌態,聯想到那些太監們在自己麵前戰戰兢兢的窘態,崇禎皇帝心裏便出現了一種幻覺。


    他的眼前仿佛出現文武百官在向他朝拜的景觀。他揮揮手,極威嚴地對臣子們說:“眾愛卿平身。”然後便開始訓話:


    “朕自登基以來,不敢忘記先父遺訓,隻知勤政,不敢近女色。其目的是為了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永固,為了我大明子民安居樂業。希望眾愛卿以民為本,以國為家,齊心協力輔助朕治好我大明朝。有治國安民之善計請說出來。我真心希望眾愛卿為朕分憂。”


    崇禎皇帝正想入非非之時,有人在叫:“皇上!皇上!”崇禎定神一看,原來是太監王承恩。隻見王承恩淚眼漣漣的看著自己,心中也一陣酸楚,同時也騰起怒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世界上沒有不是朕的東西,既然朕不能完全擁有,又留它何用?心裏突然就有了主意。


    崇禎皇帝被太監扶迴乾清宮休息一會之後,他提起朱筆寫上最後一道諭旨:


    “諭:成國公朱能臣提督內外諸軍事,來輔東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