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喜想想萬歲爺跟三娘在炕上整的那些,就忍不住打了個顫兒,虧了萬歲爺能忍下,換個第二人,估摸都得你死我活了,所以說,這什麽稀奇事兒到了皇家都不算事兒了。
想到此,陳二喜極力控製了一下麵部表情,以免讓安親王瞧出他的心思來,陳二喜奉文帝之命送朱晏出乾清宮,要說,朱晏不來不來的,這一年也得進宮好幾趟,更何況,人小時候就是在這兒生在這兒長的,成了年才分封出去見府,這是人家的家,比起陳二喜這個半截鑽進來的奴才,可熟多了,還用送什麽。
可這送跟他熟不熟沒一點兒關係,代表著萬歲爺一個態度,是聖恩,故此,陳二喜多次一舉的送著朱晏出了乾清宮。
一出宮門,陳二喜就躬身道:“王爺走好,奴才就不遠送了。”
朱晏點點頭,往前走了幾步,卻想起什麽,忽又折了迴來,陳二喜這還沒轉身兒呢,見朱晏又迴來了,忙一躬身:“王爺還有吩咐不成?”
安親王是想起三娘來了,心裏頭著實好奇,雖一慣不喜陳二喜,卻也想探聽探聽底細,故此又折了迴來,貌似嘮閑話的說道:“我那府邸倒過的去,隻後頭的花園子小了些,有幾分不如意,我便想著整修整修,擴出去一些,把花園中間那個水麵弄大些,入了夏也好下去蕩舟消暑。”說著頓了頓。
陳二喜給他說的越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臉上卻帶著笑,嘴上一疊聲道:“整修好,整修好。”
可心裏暗道,橫豎是你自己的府,莫說修你府裏的花園子,就是你想把府裏的房子都拆了,也犯不著跟我一個禦前的太監說吧,要找能工巧匠,去工部不就得了,要是缺銀子,不對,陳二喜暗暗搖搖頭,這位可是財神爺,誰缺了銀子,他也不可能缺,所以說,這事兒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說這些啥意思啊!
正納悶呢,卻聽朱晏接茬兒續道:“我那花園子西麵兒臨著倒是有個宅子,小一年不見有人住,我原想著尋了主家買在手裏,待明年開春,正好擴出去,不想那天管家來說,那宅子住了人,我也使人掃聽了,說是個內官的外甥兒,想必是來京謀功名前程,投奔親娘舅也是有的,也不知是哪位公公的親戚,若是知道,尋了他舅舅買下宅子倒省了本王不少事兒,喜公公說是也不是?”
陳二喜都給他說懵了,根本沒砸吧味兒,就一疊聲道:“可不是嗎,迴頭奴才幫著王爺掃聽掃聽。”
朱晏一見陳二喜不拾這個茬兒,心說倒是真能裝,不著痕跡的上下瞧了陳二喜兩眼,心裏不禁暗暗搖頭,青弟那般驚才絕豔,怎有個這般一上不得台麵的舅舅。
其實,朱晏完全是給三娘調戲傻了,他也不想想,三娘哪就驚才絕豔了,畫春,宮又算什麽上得了台麵的才能,所以說,這人啊!不管多精一旦傻上來能傻出圈去,眼前這倆都算在內,平常都是人精兒,這會兒一個比一個傻。
安親王沒探出啥來,隻好轉身走了,眼瞅著安親王沒影兒了,陳二喜砸吧了砸吧滋味兒,這位爺說的那宅子,不就是他前門大街那處嗎,什麽內官的外甥兒,莫不就是武三娘,想到此,猛地一拍大腿,哎呦喂!可壞事兒了,安親王爺怎會知道武三娘,兩人別說八竿子,十六杆子也打不著啊,要說也不對,兩人還真有點幹係。
萬歲爺跟安親王是叔侄兒,三娘是萬歲爺外頭的女人,若擱在老百姓家裏,勉強算侄兒媳婦兒吧,這不要緊,要緊的是安親王怎會提起這個來,難道真像他說的,要買哪個宅子,可要買宅子還不容易,那宅子的底細旁人許不知道,可怎瞞得過安親王,便不想尋自己,隨便提溜兒個大臣出來在中間墊句話兒不就得了,用得著這般拐彎抹角的費力氣嗎。
再說,怎麽還提起了武三娘,莫不是他見過武三娘,不,不可能,陳二喜搖搖頭,三娘一個婦道人家,平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隻要安親王不跑到那宅子的後院裏,如何見得著三娘。
想明白了,陳二喜舒了口氣,大冷的天兒可不帶這麽嚇他的,陳二喜這一路迴去都在琢磨,這事兒是跟萬歲爺說呢,不說呢,還是說呢……
到了乾清宮暖閣外,陳二喜最終決定不說,因為他瞧出來了,如今萬歲爺對三娘可不跟剛頭一般了,剛開頭那就是覺著新鮮,拽進石頭洞子裏爽利一迴,如今可越來越上心了,不說炕上那檔子事兒越折騰越上癮,就是私下裏,也時不時惦記著,要不然劉方那老不死的能得意嗎,不就是因為萬歲爺心裏頭惦記著三娘,劉方對症這麽一下藥,就得了好兒,要是萬歲爺心裏頭沒有三娘,劉方那老不死的,就算做一百盤椒鹽蛇段也沒用。
而且,萬歲爺那脾氣霸道著呢,上心的女人要是跟別的男子有了什麽牽扯,萬歲爺豈能幹休,就算把武三娘滅了,跟他陳二喜也沒幹係,可今兒這事兒,沒聽見安親王說嗎,說那位是他陳二喜的外甥兒,別管這句從哪兒出來的,那就實打實跟自己拴一塊兒了,三娘要是給萬歲爺滅了,自己能有好兒嗎,這事兒他可得謹慎些。
再有,也不見得安親王跟三娘就照過麵,想那宅子就在安王府旁邊兒,那些下頭看門的,趕車的,進進出出,跟王府裏的下人打頭碰臉說上一兩句話也尋常,亦或是,安親王想買那宅子,使了人去掃聽,那看門的顧忌王府,又不能實言,扯了個謊說三娘是他的親戚也可能,便如此,也該是外甥女兒,怎麽成外甥了,算了,琢磨這些做什麽,橫豎把這事兒隱下也就是了,便日後萬歲爺問起來,也隻說安親王想買哪個宅子,把武三娘撇出去,這事兒就大不了。
打定主意,陳二喜便不著急了,想著進暖閣迴了話兒就能迴去歇歇腿兒了,從昨兒晚到今兒他眼睛都沒閉一下呢,一會兒迴去讓小太監給他打盆熱水,好好燙燙腳,吃上兩杯兒酒暖暖身子,往炕上一倒兒,不比神仙還舒坦。
可還沒等他出暖閣呢,就聽萬歲爺狀似無意的問了一句:“皇叔在前門大街開的那個鋪子是不是叫安記?”
陳二喜愣了愣,心裏迅速轉了幾個彎,暗道,萬歲爺好端端怎問起安親王的鋪子來了,忽的想起剛那把扇子,陳二喜立馬就明白了,萬歲爺這是瞧上那個扇麵子的春,宮了,滿朝文武可都知道,安親王那個鋪子裏有春,宮刻本,莫不是萬歲爺想弄一冊來瞧。
前些年自己也不是沒給萬歲爺弄來過,可萬歲爺新鮮兩天就丟開了,這是又勾起心思來了唄,隻要萬歲爺想瞧,他就得弄去,因此話音一轉道:“聽見安記近日出了不少有趣兒的話本,明兒奴才使人去安記走一趟,尋些來給萬歲爺解悶。”
文帝沒吱聲兒,陳二喜心說兒,得,給自己猜著了,陳二喜迴到自己屋子還在想,萬歲爺這是中了三娘的毒吧,怎麽一沾上就跟魔怔了似的,這連春,宮都瞧上了,以後還不知道整出啥事兒來呢。
不過整出啥事兒,自己都是個當差的,好好保著命,多存幾個銀子,趕明兒也就不怕了。
要不說,陳二喜能得寵呢,辦起差事來,旁人拍馬都趕不上,第二天一早,陳二喜就出宮了,到前門大街的時候,安記的夥計剛把門板下來。
夥計自然不認識陳二喜,可人機靈啊,一打眼隻瞧衣裳氣派就能分出貴賤,見這陳二喜麵白無須,身上的袍子瞧著可不想街麵上能見得料子,再加陳二喜一張嘴,那公鴨一般的嗓子,不用說也知道是宮裏頭的人。
雖一時猜不出是哪兒個宮裏頭伺候的,卻異常清楚,但凡宮裏頭能出來的太監,都不是一般人,不得意的,小命兒都保不住,進了宮門就是死地,可能出來的就都是熬出頭的,更何況這位指名兒就找方掌櫃,夥計哪敢怠慢,莫轉頭,進了裏頭去尋掌櫃的。
也是趕巧,平日這個時候,方文成還在家呢,因今兒出新刻本,方文成怕耽誤了正事兒,昨兒夜裏就沒走,在後頭囫圇的睡了,這會兒剛起身,正洗漱呢。
剛擦了臉,就見小夥計從外頭慌慌的跑了進來:“掌櫃的,您老快出去瞧瞧,從宮裏頭來了位公公,指著名兒要見您呢。”
方文成一聽就猜出是誰了,方文成可不是個沒來曆的主兒,有大學問的主兒,方家可也是數百年的大族,往前倒的話,祖上當過前朝的宰相,後國滅了,祖上卻立了規矩,凡是方家子孫不侍二主,世代綿延下來,到了方文成這一輩兒,早不見昔日昌盛,家世沒落,就算方文成滿腹經綸,卻連個秀才都沒混上,後還給人陷害下了大牢。
本來必死無疑,可正好遇上安親王遊曆,打他家縣裏頭過,瞧見他寫的一首詩,便要見人,掃聽了才知道,被人陷害下了大獄,使封書信給府衙,救了他出來。
方文成出來後才知道短短兩個月,兒子病死了,妻子上了吊,就剩下他一個人兒,哭了一場,感念安親王救命之恩,便隨他進京,當了安記的掌櫃,這一晃也有不少年兒了。
雖如此,可能指名見他的公公也隻有一個陳二喜,他來做甚?方文成丟下帕子,忙迎了出去,奉了茶,拐彎抹角的嘮了會子閑話兒,方文成才明白陳二喜的來意,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安記那冊剛刻印出的春,宮。
且他一個太監要這東西自不是給他自己瞧的,他後頭可是皇上,方文成哪敢打駁迴,忙著讓夥計去後頭取了一冊春,宮來,遞在陳二喜手裏,並親送了出去,還多嘴的說了一:“過兩日還有一冊新的,比這迴的更有趣些。”那意思就說,皇上要是還想看,還有更好的等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缺一千明兒補上唄
☆、第43章
陳二喜把春,宮冊塞在懷裏,聽了方文成這話兒,不禁迴頭瞧了他一眼,心說這老家夥倒是個八麵玲瓏的主兒,要是有個功名在身,謀個前程也不是甚難事兒,隻可惜跟了安親王竟成了個賣書的掌櫃,真真的大材小用。
雖這麽著,陳二喜也沒多此一舉管閑事,更何況,安親王可是當今皇叔,這皇家的事兒沒他個奴才摻合的份兒,再說,自己便有心,人家無意也是白搭,笑著拱拱手去了,方文成忙著使夥計去給王爺送信兒不提。
且說陳二喜揣著春,宮迴來,一進了乾清宮,他徒弟小德子就忙迎了上來:“師傅這一大早去哪兒了,禦膳房的大福做了師傅愛吃的疙瘩湯,我給您老端過去的時候,您老就沒影兒了,問了小太監才知道您老一早就出宮了,可惜那疙瘩湯,大福做的甚用心,擱到這會兒指不定早涼了。”
他不提大福還好,一提周大福陳二喜這氣都不打一處來,伸腿兒踹了他一腳道:“剛進來那會兒瞧著倒是個機靈的,也不知是不是乾清宮的夥食太好,倒把你養成了個缺心眼的廢物,平常也還罷了,若灌了貓尿,狗肚子裏存不住三兩香油,那周大福把你賣了,你還雲裏霧裏當他是個好人呢,雜家用得著他上趕著做吃食,就是他師傅劉老頭,也得瞧雜家心情好不好,心情不好一點兒,也不賞這個臉兒,你倒好,一碗疙瘩湯就買了你的腿兒,巴巴的替他上好,傻不傻啊你。”
小德子跟了陳二喜幾年了,早被打罵慣了,心裏知道,師傅這是跟禦膳房的劉方不痛快了,尋自己出氣呢,怪不得大福那小子今兒一早就端了碗疙瘩湯來,這是讓自己替他師傅圓呢,自己今兒挨的這幾下子,就當替了那小子挨的,迴頭讓他加倍補給自己。
心裏這麽想,小德子就著陳二喜的腳,在地上打了個滾兒起來嘻嘻笑道:“師傅教訓的是,迴頭我就收拾大福那小子。”
“你收拾他?”陳二喜哼了一聲:“可得了吧!別迴頭把你自己的小命搭進去,倒怨上師傅的不是了。”說著也不再搭理他,邁腳進了裏頭,一邊走還一邊琢磨,當初瞧著大福那小子傻愣傻愣的,真讓人瞧不上眼兒,可這才跟了劉方幾年,倒給j□j出來了,那心眼子密實的都跟藕眼兒差不離了。
再瞧自己收的這個徒弟,剛來那會兒是真靈,可養著養著就成實心的了,讓禦膳房的周大福賣了還給人家數銀子呢。
陳二喜剛還沒進乾清宮,就知道萬歲爺又把戶部幾位大人給提溜進宮了,要說萬歲爺也真不容易,遭了災給了銀子,還得眼巴巴盯著,別讓這些官兒半道兒給中飽私囊了,防賊似的防著,這還是萬歲爺手段狠辣,底下的官兒心裏頭懼怕,可也沒擋著貪,要是趕上個糊塗的皇上,這天下還不知什麽樣兒呢。
說起來陳二喜喜歡吃疙瘩湯還是從鬧災上來的,小時候真給餓怕了,一鬧災,連樹葉樹皮都能啃光了,都恨不得吃人了,天天兒盼著朝廷賑災米麵糧食,大多都是盼不來的,那年趕上個青天大人,真就盼來了糧食,一家好幾口人就那麽一捧棒子麵,蒸窩頭都不夠,他娘就兌了點兒井水。
那時候他娘在自家院裏種了幾顆南瓜,這一鬧災沒等結瓜就都進了肚子,剩下點兒瓜秧兒還當寶貝一樣藏著,那會兒他娘把藏得瓜秧拿出來切碎了,煮上了一大鍋,等瓜秧煮熟了,把那一捧兌了水的棒子麵灑進鍋裏,做了滿滿一鍋疙瘩湯。
要說南瓜秧可是牲口都不吃的東西,能好吃的了嗎,也沒鹽沒滋味兒的,可就這兒,他愣是吃了好幾碗,到現在都記著那味兒,比什麽山珍海味都好吃,就算如今有的是吃的,他還是最想這一口,這大約就是天生窮命。
想著這個,陳二喜倒是也惦記了劉方點兒好兒,正想著呢,聽見裏頭告退的聲兒,陳二喜忙躬身而立,候著幾位大人出去,才走了進去。
文帝正在案頭批折子,眼睛都沒抬,陳二喜也識趣兒,從懷裏拿出那冊春,宮來,拿捏著腳兒上前輕輕放在禦案一角。
正巧奉茶的小太監進來,陳二喜轉身接過,就這一迴身兒功夫,再轉迴來便不見了那冊春,宮,陳二喜眨眨眼,暗道,就說皇家的人都是表裏不一型的,安親王那般,萬歲爺也如此,這得急成啥樣兒了,自己轉個身兒的功夫就藏起來了,自己還是甭耽誤萬歲爺用功了。
想到此,悄悄打了個手勢,讓暖閣裏伺候的宮女太監都跟自己退了出去,要不說文帝離不得陳二喜呢,二喜的毛病他是知道,可若論把握自己的心思,還得是二喜。
文帝一邊兒想一邊兒拿出春,宮來打開翻了翻,要說也算有趣兒,隻是比安親王扇麵上那幅略差些,卻也很過的去眼兒了。
文帝翻來覆去的研究了兩遍兒,不知是不是自己有點兒眼花,還是這才一天一宿的功夫二,又想那事兒了,怎麽瞧著這春,宮裏的人兒有些像三娘呢,不是說眉眼兒,這般畫法兒,底細的眉眼兒根本瞧不清,他說的是這感覺,總覺著裏頭的女子有幾分三娘韻味兒,至於三娘啥韻味,真讓文帝說,他也不一定說得出來,可就是能勾魂,至少能勾他的魂兒。
這麽想著,文帝就又想起朱晏那副扇麵兒了,心裏頭真有些癢癢,便把陳二喜喚進來道:“倒是有些日子未去皇叔府裏走動了,聽見說他家園子裏菊花開的好,朕倒想去瞧瞧。”
陳二喜心說,萬歲爺這話兒說的可不是掩耳盜鈴嗎,如今這都過了重陽,那菊花就是養的再好,也差不多敗了,有什麽可瞧的,這明明白白就是又惦記三娘了,就說萬歲爺魔怔了,平常沒事兒就惦記著,今兒看了這春,宮就更不消說了,定是又挺不住了唄。
說起來,陳二喜真替後宮的嬪妃冤得慌,都幹的拔裂兒,萬歲爺這甘露也沒想著去布施布施,反倒三娘哪兒沒名沒份,還是個罪奴之身,三天兩頭就得雨露澆灌一迴,這澇的澇,旱的旱,真真到哪兒說理兒去啊。
可他就是奴才,在體麵也是奴才,萬歲爺想幹嘛,也不是他能管的了的,忙順著文帝的話音兒睜眼說瞎話:“奴才也聽說王府的花匠本事大,養的菊花兒好,奴才也想見識見識呢,隻可惜一直沒造化,今兒跟著萬歲爺可是開眼了。”
雖知道這是睜眼兒的大瞎話,可這幾句還是說的文帝分外舒坦,道:“既這麽著,今兒朕就去走一趟。”
就這麽話趕話兒,還沒到晌午呢,文帝帶著陳二喜出宮了,騎著馬從安記門口過的時候,文帝瞄了一眼,瞧著門庭冷落,連個人兒都沒有,忍不住問陳二喜:“都說皇叔這個鋪子買賣好,賺了不少銀子,莫不都是誤傳,怎麽連個上門的客人都沒見,要天天都這樣兒,莫說賺銀子,本兒不都賠進去了。”
陳二喜聽了,湊到轎前小聲道:“萬歲爺不知這裏頭的門道,您瞧那邊兒的幾個書鋪子,倒是人來人往的熱鬧,卻都是虛熱鬧罷了,王爺這裏賣一冊,頂上他賣幾十甚至上百冊的利了,哪裏人雖多可大多是逛廟的,真拜菩薩的沒幾個,就是逛廟也不敢往安記湊合,能來安記的不是達官顯貴,也是巨富豪紳,便是那些舉子讀書人,也是家道不差,有的是閑銀子使,才敢來安記,您別瞧著沒人,來一個是一個的。”
幾句說的文帝醒過味兒來,心說,可不是嗎,窮人吃飯都費勁兒了,誰還有閑錢買書,更何況,皇叔這春,宮,聽說少說也要十兩銀子,十兩銀子擱在百姓手裏,省著點兒花都能過兩年了,指望老百姓買書,根本是妄想,倒是那些達官貴人,有閑有銀子,花十幾兩銀子也不當什麽,可見皇叔閑散歸閑散卻是個精明人。
說著話兒,眼瞅就到了宅子跟前兒,看門的在裏頭聽見馬蹄聲,就知道宮裏頭來人了,忙著開門出來,果然,就望見街口往這邊兒走的一行人,兩邊兒騎著馬的侍衛,中間一頂軟轎,旁邊兒正是陳二喜。
看門的愣了一下,還道是打前站的,這陣勢,莫不是皇上直接來了,看門的不及進去通報,腿一軟就跪在了地上,心說這可還沒到晌午呢,怎麽萬歲爺就來了,虧了姑娘今兒沒出門,要不然,這腦袋就真保不住了。
可他跪他的,陳二喜瞄都沒瞄他,也沒進門,一行人就這麽從宅子門前過去了,看門的跪在地上,愣了大半天,眼瞅著轎子停在了前頭安親王府門前,看門的忙著爬起來,莫轉頭就往裏頭跑。
剛跑到二門邊兒上,迎頭正巧撞上守財,看門的忙把守財扯到一邊兒,跟他把事兒說了一遍,守財也納悶了,卻不敢耽擱,迴去給三娘報信。
三娘這兩天兒有點兒懨懨的沒精神兒,也不知是不是給死變態打擊了信心,或許終於認清楚了,自己這條小命之於死變態根本不算啥,弄死自己比碾死一隻螞蟻還省力氣,自己以前想的那些計劃是不是太想當然了啊,那以後改怎麽著啊,三娘頭一次迷茫了……
作者有話要說: 過年了,今兒大年二十九,明兒除夕,後初一,大後初二,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已婚婦女,過年就意味著忙上加忙,故此這幾天實在沒多少時間碼字,但會堅持日更,這四天先三千,初三開始繼續六千或更多,親們體諒體諒,最後,祝親們新春快樂,馬上發財,要是上學的妹子,明年不掛科,找不著對象的妹子,明年一開年就整個高富帥,結了婚的妹子,過了年就生個大胖小子,要是跟我一樣上有老下有小的苦逼婦女,那就讓咱們彼此珍重,雖任重道遠,卻要保持快樂的心態,相信即便有困難也會否極泰來。
☆、第44章
因為心情不好,三娘連畫春,宮都提不起勁兒來,靠在炕上動都不想動,也就更沒出去的心思了,她一這樣兒,趙婆子倒是鬆了口氣,要跟前兩天兒似的,總惦記往外頭逛,自己這條老命可就真懸了,這般倒安穩。
又怕她無趣,趙婆子尋了五彩絲線,陪著她打絡子,趙婆子這也是實在沒法兒了,要說姑娘家繡個花做個針線,都是本分事兒,可偏三娘啥都不成,繡那花兒,莫說牡丹芍藥,就是一瞎疙瘩,可就這麽著,柳婆子還跟夫人說姑娘的針線尋常,這哪是尋常,根本就不會啊,三娘拿繡花針兒那姿勢,趙婆子都以為捏著銅錘呢。
做針線繡花不成,姑娘倒是會畫畫,可這有啥用啊,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與其畫畫還不如把針線學起來呢,可姑娘不肯聽她的,上迴姑娘那幾句冷話兒,趙婆子心裏就明白了,姑娘這是嫌自己管的多了,自己也莫討嫌了,好歹如今這日子比鄒府裏強多了,迴頭姑娘真惱恨上來,把她送迴去,府裏那些老婆子不定要怎麽笑話自己呢,這個臉她可丟不起。
有了這個念頭,趙婆子便不敢在嘮叨三娘了,見三娘心情不好,還尋了個不惹三娘討厭的法兒給三娘解悶。
三娘一個現代人,讓她在一個地兒繡花做針線,還不如殺了她快點兒,可打絡子還成,她覺得,就像編中國結一樣,不過要複雜一些,也更好看,最主要,一看見趙婆子幾下打成的如意結,三娘忍不住就想起了朱晏給自己係的腰帶,那如意結打的,三娘迴來都沒舍得的拆,用剪子直接剪了下來,如今還擱在她床裏頭收著呢。
一想到美皇叔,三娘對打絡子就來興致了,彎彎總說,三娘這人看似精明厲害,實則沒心沒肺,隻要看見帥哥,就什麽都能忘了,可說她色吧,還挺有原則,基本上,能比得過帥哥的就剩下錢了,這把三娘總結的絕對到位。
因此三娘打的還挺認真,不大會兒功夫,就打出了個如意結,可自己端詳端詳,覺得怎麽看怎麽不順眼,又打了幾個也好,三娘終於失去了耐性,琢磨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兒,再說了,自己費這力氣幹嘛,趕明兒自己發了財,弄了八個帥哥伺候自己,從洗腳到侍寢,想怎麽折騰怎麽折騰,別說打如意結了,就是讓他們給打成花兒都沒問題。
想到此,一甩手丟開:“不打了,沒意思。”
趙婆子想著是不是鼓勵她兩句,就這功夫兒守財蹬蹬的跑了進來,剛邁進外間屋就急道:“萬歲爺來了。”
三娘一聽,險些沒從炕上蹦下來,接著就覺頭疼,腰疼,屁,股疼,總之渾身沒一處兒不疼的,給文帝上迴折騰的,三娘都產生陰影了。
再說,這才幾天兒啊,怎麽又來了,他這個皇上當得也太輕鬆了吧!南邊兒不是還鬧災呢嗎,他不想著賑災救老百姓,沒事兒總往她這兒跑什麽,就不怕哪天民不聊生,群雄並起,把他這個皇上給哢嚓了,昏君啊!昏君,簡直就是紂王。
三娘就沒想要是文帝是紂王,她自己可不真成狐狸精了嗎,守財一見三娘的臉色兒都變了,還以為姑娘是歡喜傻了,忙又道:“可萬歲爺沒進咱的門兒,往安親王府去了。”
這大喘氣的守財,真能把人嚇死,三娘白了他一眼,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心想,就說死變態沒這麽閑兒,可轉念又一琢磨,不對啊,安親王府可不就在前頭嗎,跟她這兒就隔著一條胡同,實打實的近鄰,就算死變態去了王府,說不準就是幌子呢。
三娘雖不大明白規矩,可也知道作為皇上有事沒事兒總往宮外頭跑不合適,給言官知道,估計得三天兩頭上折子,雖說死變態那樣兒不像個好相與的,可這會兒不是現代,那些讀書人從小兒四書五經念著,忠孝禮義仁毒害著,要是沒當成官兒還好點兒,說下大天兒來,就是一酸儒,可要是當了官兒,有事兒沒事兒就憂國憂民一把,就算是皇上,隻要行差了,也得管一管。
這種官兒雖不多,可也有,說白了,就是個皇上添堵的,弄不好就成了倒黴蛋兒,遠的不說,現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武三娘的爹,就屬於這種類型,有事兒沒事兒就給皇上添堵,最後自己腦袋掉了不說,還連累了一家老小。
所以說,即使是皇上也甭想著為所欲為,死變態這大清白日的,跑到安親王府做什麽,為了表示他這個侄兒對叔叔的看重,還是說安親王府有什麽佳人勾著他,要真這樣就好了。
三娘現在恨不得文帝把自己給忘了,可那死變態不知抽什麽風,越發來的勤,要是跟以前似的,能找補迴來,還有點兒樂趣,如今三娘真有點兒不敢了,她還是得惜命啊,啥事兒要是跟死放到一塊兒,就真不算事兒了。
而且,死變態要來自己也擋不住啊,三娘琢磨要不自己順著他點兒,一順著他,沒準他就覺得沒勁兒了。
這事兒三娘想過好幾迴了,可沒一迴整成功的,主要她忍不住啊,死變態一折騰就下黑手,她疼了不爽了,就忍不住脾氣,脾氣一上來,她都恨不得咬死他,讓她躺在哪兒裝死,比殺了她還難受,可不忍要跟文帝糾纏到什麽時候。
就算文帝想,三娘可不想,她還等著享受以後的好日子呢,想到此,便吩咐守財繼續去大門外頭望著風,文帝一出來立刻來報給自己。
等守財出去了,三娘轉過身問趙婆子:“宮裏那些嬪妃見了皇上是什麽樣兒的,媽媽可知道?”
趙婆子一聽,眼淚都快下來了,心話兒,姑娘終是開竅了啊,還以為這輩子都等不著了呢,這意思是要比著嬪妃的樣兒伺候皇上唄。
其實趙婆子也不知道嬪妃怎麽伺候皇上,她又沒在宮裏頭待過,雖不清楚,可想著百依百順準沒錯,便跟三娘道:“要順著萬歲爺,萬歲爺說什麽就是什麽,萬歲爺要是渴了,沒伸手呢,姑娘就得把茶遞過去等等,另外,萬歲爺起來的時候,姑娘可不能還睡,得伺候萬歲爺更衣,這才像話。”三娘忍不住撇嘴,心說,她倒是想起來,可起得來嗎,這不廢話嗎。
想到此,陳二喜極力控製了一下麵部表情,以免讓安親王瞧出他的心思來,陳二喜奉文帝之命送朱晏出乾清宮,要說,朱晏不來不來的,這一年也得進宮好幾趟,更何況,人小時候就是在這兒生在這兒長的,成了年才分封出去見府,這是人家的家,比起陳二喜這個半截鑽進來的奴才,可熟多了,還用送什麽。
可這送跟他熟不熟沒一點兒關係,代表著萬歲爺一個態度,是聖恩,故此,陳二喜多次一舉的送著朱晏出了乾清宮。
一出宮門,陳二喜就躬身道:“王爺走好,奴才就不遠送了。”
朱晏點點頭,往前走了幾步,卻想起什麽,忽又折了迴來,陳二喜這還沒轉身兒呢,見朱晏又迴來了,忙一躬身:“王爺還有吩咐不成?”
安親王是想起三娘來了,心裏頭著實好奇,雖一慣不喜陳二喜,卻也想探聽探聽底細,故此又折了迴來,貌似嘮閑話的說道:“我那府邸倒過的去,隻後頭的花園子小了些,有幾分不如意,我便想著整修整修,擴出去一些,把花園中間那個水麵弄大些,入了夏也好下去蕩舟消暑。”說著頓了頓。
陳二喜給他說的越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臉上卻帶著笑,嘴上一疊聲道:“整修好,整修好。”
可心裏暗道,橫豎是你自己的府,莫說修你府裏的花園子,就是你想把府裏的房子都拆了,也犯不著跟我一個禦前的太監說吧,要找能工巧匠,去工部不就得了,要是缺銀子,不對,陳二喜暗暗搖搖頭,這位可是財神爺,誰缺了銀子,他也不可能缺,所以說,這事兒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說這些啥意思啊!
正納悶呢,卻聽朱晏接茬兒續道:“我那花園子西麵兒臨著倒是有個宅子,小一年不見有人住,我原想著尋了主家買在手裏,待明年開春,正好擴出去,不想那天管家來說,那宅子住了人,我也使人掃聽了,說是個內官的外甥兒,想必是來京謀功名前程,投奔親娘舅也是有的,也不知是哪位公公的親戚,若是知道,尋了他舅舅買下宅子倒省了本王不少事兒,喜公公說是也不是?”
陳二喜都給他說懵了,根本沒砸吧味兒,就一疊聲道:“可不是嗎,迴頭奴才幫著王爺掃聽掃聽。”
朱晏一見陳二喜不拾這個茬兒,心說倒是真能裝,不著痕跡的上下瞧了陳二喜兩眼,心裏不禁暗暗搖頭,青弟那般驚才絕豔,怎有個這般一上不得台麵的舅舅。
其實,朱晏完全是給三娘調戲傻了,他也不想想,三娘哪就驚才絕豔了,畫春,宮又算什麽上得了台麵的才能,所以說,這人啊!不管多精一旦傻上來能傻出圈去,眼前這倆都算在內,平常都是人精兒,這會兒一個比一個傻。
安親王沒探出啥來,隻好轉身走了,眼瞅著安親王沒影兒了,陳二喜砸吧了砸吧滋味兒,這位爺說的那宅子,不就是他前門大街那處嗎,什麽內官的外甥兒,莫不就是武三娘,想到此,猛地一拍大腿,哎呦喂!可壞事兒了,安親王爺怎會知道武三娘,兩人別說八竿子,十六杆子也打不著啊,要說也不對,兩人還真有點幹係。
萬歲爺跟安親王是叔侄兒,三娘是萬歲爺外頭的女人,若擱在老百姓家裏,勉強算侄兒媳婦兒吧,這不要緊,要緊的是安親王怎會提起這個來,難道真像他說的,要買哪個宅子,可要買宅子還不容易,那宅子的底細旁人許不知道,可怎瞞得過安親王,便不想尋自己,隨便提溜兒個大臣出來在中間墊句話兒不就得了,用得著這般拐彎抹角的費力氣嗎。
再說,怎麽還提起了武三娘,莫不是他見過武三娘,不,不可能,陳二喜搖搖頭,三娘一個婦道人家,平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隻要安親王不跑到那宅子的後院裏,如何見得著三娘。
想明白了,陳二喜舒了口氣,大冷的天兒可不帶這麽嚇他的,陳二喜這一路迴去都在琢磨,這事兒是跟萬歲爺說呢,不說呢,還是說呢……
到了乾清宮暖閣外,陳二喜最終決定不說,因為他瞧出來了,如今萬歲爺對三娘可不跟剛頭一般了,剛開頭那就是覺著新鮮,拽進石頭洞子裏爽利一迴,如今可越來越上心了,不說炕上那檔子事兒越折騰越上癮,就是私下裏,也時不時惦記著,要不然劉方那老不死的能得意嗎,不就是因為萬歲爺心裏頭惦記著三娘,劉方對症這麽一下藥,就得了好兒,要是萬歲爺心裏頭沒有三娘,劉方那老不死的,就算做一百盤椒鹽蛇段也沒用。
而且,萬歲爺那脾氣霸道著呢,上心的女人要是跟別的男子有了什麽牽扯,萬歲爺豈能幹休,就算把武三娘滅了,跟他陳二喜也沒幹係,可今兒這事兒,沒聽見安親王說嗎,說那位是他陳二喜的外甥兒,別管這句從哪兒出來的,那就實打實跟自己拴一塊兒了,三娘要是給萬歲爺滅了,自己能有好兒嗎,這事兒他可得謹慎些。
再有,也不見得安親王跟三娘就照過麵,想那宅子就在安王府旁邊兒,那些下頭看門的,趕車的,進進出出,跟王府裏的下人打頭碰臉說上一兩句話也尋常,亦或是,安親王想買那宅子,使了人去掃聽,那看門的顧忌王府,又不能實言,扯了個謊說三娘是他的親戚也可能,便如此,也該是外甥女兒,怎麽成外甥了,算了,琢磨這些做什麽,橫豎把這事兒隱下也就是了,便日後萬歲爺問起來,也隻說安親王想買哪個宅子,把武三娘撇出去,這事兒就大不了。
打定主意,陳二喜便不著急了,想著進暖閣迴了話兒就能迴去歇歇腿兒了,從昨兒晚到今兒他眼睛都沒閉一下呢,一會兒迴去讓小太監給他打盆熱水,好好燙燙腳,吃上兩杯兒酒暖暖身子,往炕上一倒兒,不比神仙還舒坦。
可還沒等他出暖閣呢,就聽萬歲爺狀似無意的問了一句:“皇叔在前門大街開的那個鋪子是不是叫安記?”
陳二喜愣了愣,心裏迅速轉了幾個彎,暗道,萬歲爺好端端怎問起安親王的鋪子來了,忽的想起剛那把扇子,陳二喜立馬就明白了,萬歲爺這是瞧上那個扇麵子的春,宮了,滿朝文武可都知道,安親王那個鋪子裏有春,宮刻本,莫不是萬歲爺想弄一冊來瞧。
前些年自己也不是沒給萬歲爺弄來過,可萬歲爺新鮮兩天就丟開了,這是又勾起心思來了唄,隻要萬歲爺想瞧,他就得弄去,因此話音一轉道:“聽見安記近日出了不少有趣兒的話本,明兒奴才使人去安記走一趟,尋些來給萬歲爺解悶。”
文帝沒吱聲兒,陳二喜心說兒,得,給自己猜著了,陳二喜迴到自己屋子還在想,萬歲爺這是中了三娘的毒吧,怎麽一沾上就跟魔怔了似的,這連春,宮都瞧上了,以後還不知道整出啥事兒來呢。
不過整出啥事兒,自己都是個當差的,好好保著命,多存幾個銀子,趕明兒也就不怕了。
要不說,陳二喜能得寵呢,辦起差事來,旁人拍馬都趕不上,第二天一早,陳二喜就出宮了,到前門大街的時候,安記的夥計剛把門板下來。
夥計自然不認識陳二喜,可人機靈啊,一打眼隻瞧衣裳氣派就能分出貴賤,見這陳二喜麵白無須,身上的袍子瞧著可不想街麵上能見得料子,再加陳二喜一張嘴,那公鴨一般的嗓子,不用說也知道是宮裏頭的人。
雖一時猜不出是哪兒個宮裏頭伺候的,卻異常清楚,但凡宮裏頭能出來的太監,都不是一般人,不得意的,小命兒都保不住,進了宮門就是死地,可能出來的就都是熬出頭的,更何況這位指名兒就找方掌櫃,夥計哪敢怠慢,莫轉頭,進了裏頭去尋掌櫃的。
也是趕巧,平日這個時候,方文成還在家呢,因今兒出新刻本,方文成怕耽誤了正事兒,昨兒夜裏就沒走,在後頭囫圇的睡了,這會兒剛起身,正洗漱呢。
剛擦了臉,就見小夥計從外頭慌慌的跑了進來:“掌櫃的,您老快出去瞧瞧,從宮裏頭來了位公公,指著名兒要見您呢。”
方文成一聽就猜出是誰了,方文成可不是個沒來曆的主兒,有大學問的主兒,方家可也是數百年的大族,往前倒的話,祖上當過前朝的宰相,後國滅了,祖上卻立了規矩,凡是方家子孫不侍二主,世代綿延下來,到了方文成這一輩兒,早不見昔日昌盛,家世沒落,就算方文成滿腹經綸,卻連個秀才都沒混上,後還給人陷害下了大牢。
本來必死無疑,可正好遇上安親王遊曆,打他家縣裏頭過,瞧見他寫的一首詩,便要見人,掃聽了才知道,被人陷害下了大獄,使封書信給府衙,救了他出來。
方文成出來後才知道短短兩個月,兒子病死了,妻子上了吊,就剩下他一個人兒,哭了一場,感念安親王救命之恩,便隨他進京,當了安記的掌櫃,這一晃也有不少年兒了。
雖如此,可能指名見他的公公也隻有一個陳二喜,他來做甚?方文成丟下帕子,忙迎了出去,奉了茶,拐彎抹角的嘮了會子閑話兒,方文成才明白陳二喜的來意,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安記那冊剛刻印出的春,宮。
且他一個太監要這東西自不是給他自己瞧的,他後頭可是皇上,方文成哪敢打駁迴,忙著讓夥計去後頭取了一冊春,宮來,遞在陳二喜手裏,並親送了出去,還多嘴的說了一:“過兩日還有一冊新的,比這迴的更有趣些。”那意思就說,皇上要是還想看,還有更好的等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缺一千明兒補上唄
☆、第43章
陳二喜把春,宮冊塞在懷裏,聽了方文成這話兒,不禁迴頭瞧了他一眼,心說這老家夥倒是個八麵玲瓏的主兒,要是有個功名在身,謀個前程也不是甚難事兒,隻可惜跟了安親王竟成了個賣書的掌櫃,真真的大材小用。
雖這麽著,陳二喜也沒多此一舉管閑事,更何況,安親王可是當今皇叔,這皇家的事兒沒他個奴才摻合的份兒,再說,自己便有心,人家無意也是白搭,笑著拱拱手去了,方文成忙著使夥計去給王爺送信兒不提。
且說陳二喜揣著春,宮迴來,一進了乾清宮,他徒弟小德子就忙迎了上來:“師傅這一大早去哪兒了,禦膳房的大福做了師傅愛吃的疙瘩湯,我給您老端過去的時候,您老就沒影兒了,問了小太監才知道您老一早就出宮了,可惜那疙瘩湯,大福做的甚用心,擱到這會兒指不定早涼了。”
他不提大福還好,一提周大福陳二喜這氣都不打一處來,伸腿兒踹了他一腳道:“剛進來那會兒瞧著倒是個機靈的,也不知是不是乾清宮的夥食太好,倒把你養成了個缺心眼的廢物,平常也還罷了,若灌了貓尿,狗肚子裏存不住三兩香油,那周大福把你賣了,你還雲裏霧裏當他是個好人呢,雜家用得著他上趕著做吃食,就是他師傅劉老頭,也得瞧雜家心情好不好,心情不好一點兒,也不賞這個臉兒,你倒好,一碗疙瘩湯就買了你的腿兒,巴巴的替他上好,傻不傻啊你。”
小德子跟了陳二喜幾年了,早被打罵慣了,心裏知道,師傅這是跟禦膳房的劉方不痛快了,尋自己出氣呢,怪不得大福那小子今兒一早就端了碗疙瘩湯來,這是讓自己替他師傅圓呢,自己今兒挨的這幾下子,就當替了那小子挨的,迴頭讓他加倍補給自己。
心裏這麽想,小德子就著陳二喜的腳,在地上打了個滾兒起來嘻嘻笑道:“師傅教訓的是,迴頭我就收拾大福那小子。”
“你收拾他?”陳二喜哼了一聲:“可得了吧!別迴頭把你自己的小命搭進去,倒怨上師傅的不是了。”說著也不再搭理他,邁腳進了裏頭,一邊走還一邊琢磨,當初瞧著大福那小子傻愣傻愣的,真讓人瞧不上眼兒,可這才跟了劉方幾年,倒給j□j出來了,那心眼子密實的都跟藕眼兒差不離了。
再瞧自己收的這個徒弟,剛來那會兒是真靈,可養著養著就成實心的了,讓禦膳房的周大福賣了還給人家數銀子呢。
陳二喜剛還沒進乾清宮,就知道萬歲爺又把戶部幾位大人給提溜進宮了,要說萬歲爺也真不容易,遭了災給了銀子,還得眼巴巴盯著,別讓這些官兒半道兒給中飽私囊了,防賊似的防著,這還是萬歲爺手段狠辣,底下的官兒心裏頭懼怕,可也沒擋著貪,要是趕上個糊塗的皇上,這天下還不知什麽樣兒呢。
說起來陳二喜喜歡吃疙瘩湯還是從鬧災上來的,小時候真給餓怕了,一鬧災,連樹葉樹皮都能啃光了,都恨不得吃人了,天天兒盼著朝廷賑災米麵糧食,大多都是盼不來的,那年趕上個青天大人,真就盼來了糧食,一家好幾口人就那麽一捧棒子麵,蒸窩頭都不夠,他娘就兌了點兒井水。
那時候他娘在自家院裏種了幾顆南瓜,這一鬧災沒等結瓜就都進了肚子,剩下點兒瓜秧兒還當寶貝一樣藏著,那會兒他娘把藏得瓜秧拿出來切碎了,煮上了一大鍋,等瓜秧煮熟了,把那一捧兌了水的棒子麵灑進鍋裏,做了滿滿一鍋疙瘩湯。
要說南瓜秧可是牲口都不吃的東西,能好吃的了嗎,也沒鹽沒滋味兒的,可就這兒,他愣是吃了好幾碗,到現在都記著那味兒,比什麽山珍海味都好吃,就算如今有的是吃的,他還是最想這一口,這大約就是天生窮命。
想著這個,陳二喜倒是也惦記了劉方點兒好兒,正想著呢,聽見裏頭告退的聲兒,陳二喜忙躬身而立,候著幾位大人出去,才走了進去。
文帝正在案頭批折子,眼睛都沒抬,陳二喜也識趣兒,從懷裏拿出那冊春,宮來,拿捏著腳兒上前輕輕放在禦案一角。
正巧奉茶的小太監進來,陳二喜轉身接過,就這一迴身兒功夫,再轉迴來便不見了那冊春,宮,陳二喜眨眨眼,暗道,就說皇家的人都是表裏不一型的,安親王那般,萬歲爺也如此,這得急成啥樣兒了,自己轉個身兒的功夫就藏起來了,自己還是甭耽誤萬歲爺用功了。
想到此,悄悄打了個手勢,讓暖閣裏伺候的宮女太監都跟自己退了出去,要不說文帝離不得陳二喜呢,二喜的毛病他是知道,可若論把握自己的心思,還得是二喜。
文帝一邊兒想一邊兒拿出春,宮來打開翻了翻,要說也算有趣兒,隻是比安親王扇麵上那幅略差些,卻也很過的去眼兒了。
文帝翻來覆去的研究了兩遍兒,不知是不是自己有點兒眼花,還是這才一天一宿的功夫二,又想那事兒了,怎麽瞧著這春,宮裏的人兒有些像三娘呢,不是說眉眼兒,這般畫法兒,底細的眉眼兒根本瞧不清,他說的是這感覺,總覺著裏頭的女子有幾分三娘韻味兒,至於三娘啥韻味,真讓文帝說,他也不一定說得出來,可就是能勾魂,至少能勾他的魂兒。
這麽想著,文帝就又想起朱晏那副扇麵兒了,心裏頭真有些癢癢,便把陳二喜喚進來道:“倒是有些日子未去皇叔府裏走動了,聽見說他家園子裏菊花開的好,朕倒想去瞧瞧。”
陳二喜心說,萬歲爺這話兒說的可不是掩耳盜鈴嗎,如今這都過了重陽,那菊花就是養的再好,也差不多敗了,有什麽可瞧的,這明明白白就是又惦記三娘了,就說萬歲爺魔怔了,平常沒事兒就惦記著,今兒看了這春,宮就更不消說了,定是又挺不住了唄。
說起來,陳二喜真替後宮的嬪妃冤得慌,都幹的拔裂兒,萬歲爺這甘露也沒想著去布施布施,反倒三娘哪兒沒名沒份,還是個罪奴之身,三天兩頭就得雨露澆灌一迴,這澇的澇,旱的旱,真真到哪兒說理兒去啊。
可他就是奴才,在體麵也是奴才,萬歲爺想幹嘛,也不是他能管的了的,忙順著文帝的話音兒睜眼說瞎話:“奴才也聽說王府的花匠本事大,養的菊花兒好,奴才也想見識見識呢,隻可惜一直沒造化,今兒跟著萬歲爺可是開眼了。”
雖知道這是睜眼兒的大瞎話,可這幾句還是說的文帝分外舒坦,道:“既這麽著,今兒朕就去走一趟。”
就這麽話趕話兒,還沒到晌午呢,文帝帶著陳二喜出宮了,騎著馬從安記門口過的時候,文帝瞄了一眼,瞧著門庭冷落,連個人兒都沒有,忍不住問陳二喜:“都說皇叔這個鋪子買賣好,賺了不少銀子,莫不都是誤傳,怎麽連個上門的客人都沒見,要天天都這樣兒,莫說賺銀子,本兒不都賠進去了。”
陳二喜聽了,湊到轎前小聲道:“萬歲爺不知這裏頭的門道,您瞧那邊兒的幾個書鋪子,倒是人來人往的熱鬧,卻都是虛熱鬧罷了,王爺這裏賣一冊,頂上他賣幾十甚至上百冊的利了,哪裏人雖多可大多是逛廟的,真拜菩薩的沒幾個,就是逛廟也不敢往安記湊合,能來安記的不是達官顯貴,也是巨富豪紳,便是那些舉子讀書人,也是家道不差,有的是閑銀子使,才敢來安記,您別瞧著沒人,來一個是一個的。”
幾句說的文帝醒過味兒來,心說,可不是嗎,窮人吃飯都費勁兒了,誰還有閑錢買書,更何況,皇叔這春,宮,聽說少說也要十兩銀子,十兩銀子擱在百姓手裏,省著點兒花都能過兩年了,指望老百姓買書,根本是妄想,倒是那些達官貴人,有閑有銀子,花十幾兩銀子也不當什麽,可見皇叔閑散歸閑散卻是個精明人。
說著話兒,眼瞅就到了宅子跟前兒,看門的在裏頭聽見馬蹄聲,就知道宮裏頭來人了,忙著開門出來,果然,就望見街口往這邊兒走的一行人,兩邊兒騎著馬的侍衛,中間一頂軟轎,旁邊兒正是陳二喜。
看門的愣了一下,還道是打前站的,這陣勢,莫不是皇上直接來了,看門的不及進去通報,腿一軟就跪在了地上,心說這可還沒到晌午呢,怎麽萬歲爺就來了,虧了姑娘今兒沒出門,要不然,這腦袋就真保不住了。
可他跪他的,陳二喜瞄都沒瞄他,也沒進門,一行人就這麽從宅子門前過去了,看門的跪在地上,愣了大半天,眼瞅著轎子停在了前頭安親王府門前,看門的忙著爬起來,莫轉頭就往裏頭跑。
剛跑到二門邊兒上,迎頭正巧撞上守財,看門的忙把守財扯到一邊兒,跟他把事兒說了一遍,守財也納悶了,卻不敢耽擱,迴去給三娘報信。
三娘這兩天兒有點兒懨懨的沒精神兒,也不知是不是給死變態打擊了信心,或許終於認清楚了,自己這條小命之於死變態根本不算啥,弄死自己比碾死一隻螞蟻還省力氣,自己以前想的那些計劃是不是太想當然了啊,那以後改怎麽著啊,三娘頭一次迷茫了……
作者有話要說: 過年了,今兒大年二十九,明兒除夕,後初一,大後初二,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已婚婦女,過年就意味著忙上加忙,故此這幾天實在沒多少時間碼字,但會堅持日更,這四天先三千,初三開始繼續六千或更多,親們體諒體諒,最後,祝親們新春快樂,馬上發財,要是上學的妹子,明年不掛科,找不著對象的妹子,明年一開年就整個高富帥,結了婚的妹子,過了年就生個大胖小子,要是跟我一樣上有老下有小的苦逼婦女,那就讓咱們彼此珍重,雖任重道遠,卻要保持快樂的心態,相信即便有困難也會否極泰來。
☆、第44章
因為心情不好,三娘連畫春,宮都提不起勁兒來,靠在炕上動都不想動,也就更沒出去的心思了,她一這樣兒,趙婆子倒是鬆了口氣,要跟前兩天兒似的,總惦記往外頭逛,自己這條老命可就真懸了,這般倒安穩。
又怕她無趣,趙婆子尋了五彩絲線,陪著她打絡子,趙婆子這也是實在沒法兒了,要說姑娘家繡個花做個針線,都是本分事兒,可偏三娘啥都不成,繡那花兒,莫說牡丹芍藥,就是一瞎疙瘩,可就這麽著,柳婆子還跟夫人說姑娘的針線尋常,這哪是尋常,根本就不會啊,三娘拿繡花針兒那姿勢,趙婆子都以為捏著銅錘呢。
做針線繡花不成,姑娘倒是會畫畫,可這有啥用啊,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與其畫畫還不如把針線學起來呢,可姑娘不肯聽她的,上迴姑娘那幾句冷話兒,趙婆子心裏就明白了,姑娘這是嫌自己管的多了,自己也莫討嫌了,好歹如今這日子比鄒府裏強多了,迴頭姑娘真惱恨上來,把她送迴去,府裏那些老婆子不定要怎麽笑話自己呢,這個臉她可丟不起。
有了這個念頭,趙婆子便不敢在嘮叨三娘了,見三娘心情不好,還尋了個不惹三娘討厭的法兒給三娘解悶。
三娘一個現代人,讓她在一個地兒繡花做針線,還不如殺了她快點兒,可打絡子還成,她覺得,就像編中國結一樣,不過要複雜一些,也更好看,最主要,一看見趙婆子幾下打成的如意結,三娘忍不住就想起了朱晏給自己係的腰帶,那如意結打的,三娘迴來都沒舍得的拆,用剪子直接剪了下來,如今還擱在她床裏頭收著呢。
一想到美皇叔,三娘對打絡子就來興致了,彎彎總說,三娘這人看似精明厲害,實則沒心沒肺,隻要看見帥哥,就什麽都能忘了,可說她色吧,還挺有原則,基本上,能比得過帥哥的就剩下錢了,這把三娘總結的絕對到位。
因此三娘打的還挺認真,不大會兒功夫,就打出了個如意結,可自己端詳端詳,覺得怎麽看怎麽不順眼,又打了幾個也好,三娘終於失去了耐性,琢磨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兒,再說了,自己費這力氣幹嘛,趕明兒自己發了財,弄了八個帥哥伺候自己,從洗腳到侍寢,想怎麽折騰怎麽折騰,別說打如意結了,就是讓他們給打成花兒都沒問題。
想到此,一甩手丟開:“不打了,沒意思。”
趙婆子想著是不是鼓勵她兩句,就這功夫兒守財蹬蹬的跑了進來,剛邁進外間屋就急道:“萬歲爺來了。”
三娘一聽,險些沒從炕上蹦下來,接著就覺頭疼,腰疼,屁,股疼,總之渾身沒一處兒不疼的,給文帝上迴折騰的,三娘都產生陰影了。
再說,這才幾天兒啊,怎麽又來了,他這個皇上當得也太輕鬆了吧!南邊兒不是還鬧災呢嗎,他不想著賑災救老百姓,沒事兒總往她這兒跑什麽,就不怕哪天民不聊生,群雄並起,把他這個皇上給哢嚓了,昏君啊!昏君,簡直就是紂王。
三娘就沒想要是文帝是紂王,她自己可不真成狐狸精了嗎,守財一見三娘的臉色兒都變了,還以為姑娘是歡喜傻了,忙又道:“可萬歲爺沒進咱的門兒,往安親王府去了。”
這大喘氣的守財,真能把人嚇死,三娘白了他一眼,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心想,就說死變態沒這麽閑兒,可轉念又一琢磨,不對啊,安親王府可不就在前頭嗎,跟她這兒就隔著一條胡同,實打實的近鄰,就算死變態去了王府,說不準就是幌子呢。
三娘雖不大明白規矩,可也知道作為皇上有事沒事兒總往宮外頭跑不合適,給言官知道,估計得三天兩頭上折子,雖說死變態那樣兒不像個好相與的,可這會兒不是現代,那些讀書人從小兒四書五經念著,忠孝禮義仁毒害著,要是沒當成官兒還好點兒,說下大天兒來,就是一酸儒,可要是當了官兒,有事兒沒事兒就憂國憂民一把,就算是皇上,隻要行差了,也得管一管。
這種官兒雖不多,可也有,說白了,就是個皇上添堵的,弄不好就成了倒黴蛋兒,遠的不說,現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武三娘的爹,就屬於這種類型,有事兒沒事兒就給皇上添堵,最後自己腦袋掉了不說,還連累了一家老小。
所以說,即使是皇上也甭想著為所欲為,死變態這大清白日的,跑到安親王府做什麽,為了表示他這個侄兒對叔叔的看重,還是說安親王府有什麽佳人勾著他,要真這樣就好了。
三娘現在恨不得文帝把自己給忘了,可那死變態不知抽什麽風,越發來的勤,要是跟以前似的,能找補迴來,還有點兒樂趣,如今三娘真有點兒不敢了,她還是得惜命啊,啥事兒要是跟死放到一塊兒,就真不算事兒了。
而且,死變態要來自己也擋不住啊,三娘琢磨要不自己順著他點兒,一順著他,沒準他就覺得沒勁兒了。
這事兒三娘想過好幾迴了,可沒一迴整成功的,主要她忍不住啊,死變態一折騰就下黑手,她疼了不爽了,就忍不住脾氣,脾氣一上來,她都恨不得咬死他,讓她躺在哪兒裝死,比殺了她還難受,可不忍要跟文帝糾纏到什麽時候。
就算文帝想,三娘可不想,她還等著享受以後的好日子呢,想到此,便吩咐守財繼續去大門外頭望著風,文帝一出來立刻來報給自己。
等守財出去了,三娘轉過身問趙婆子:“宮裏那些嬪妃見了皇上是什麽樣兒的,媽媽可知道?”
趙婆子一聽,眼淚都快下來了,心話兒,姑娘終是開竅了啊,還以為這輩子都等不著了呢,這意思是要比著嬪妃的樣兒伺候皇上唄。
其實趙婆子也不知道嬪妃怎麽伺候皇上,她又沒在宮裏頭待過,雖不清楚,可想著百依百順準沒錯,便跟三娘道:“要順著萬歲爺,萬歲爺說什麽就是什麽,萬歲爺要是渴了,沒伸手呢,姑娘就得把茶遞過去等等,另外,萬歲爺起來的時候,姑娘可不能還睡,得伺候萬歲爺更衣,這才像話。”三娘忍不住撇嘴,心說,她倒是想起來,可起得來嗎,這不廢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