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昭陽倒吸一口涼氣,冷汗直出,急抬頭道:“上卿有何妙計,快快教我。”
陳軫趨前,在昭陽耳邊私語有頃。
昭陽連連點頭:“嗯,上卿之計果是絕妙,在下這就動身,麵奏陛下。”
陳軫退迴原位,拱手道:“在下恭候佳音。”
陳軫辭後,昭陽一刻不敢耽擱,備車朝東疾馳,於翌日黃昏趕至龜峰山,聞報楚王已從東陵塞凱旋而歸,急迎上去。沒迎多遠,果見威王車隊轔轔而來,忙將車馬驅至道旁,跪叩於地。
楚威王聞報,停車,喜道:“昭愛卿免禮!快上車來,與寡人同輦!”
昭陽謝過,跳上王輦,將陪尾山戰事扼要講述一遍,尤其提到隻圍不攻,以饅頭、米飯代替刀槍的新式戰法,迫使阮應龍自殺,越人全部投降,等等一應細節,末了又道:“微臣已安排景將軍、屈將軍等撥糧十萬石,將越人二十等分,每五千人一營,遷往一地,使他們彼此分開,以免作亂。”
這些措施皆是張儀戰前與他擬定好的,此時經昭陽之口說出,效果完全變了,所有功勞盡被他攬於一人之手。
“嗯,”威王讚歎有加,“愛卿如此處置,寡人甚慰。無疆逆天背道,自絕越祠,所有越人自也就是寡人的子民,能少殺一個,就少殺一個。經此一冬,這些越人定也餓壞了,你這麽安排,必能服心。”
“謝陛下褒獎。”昭陽抱拳謝過,輕聲問道,“敢問陛下,怎麽不見張子呢?”
“張愛卿在東陵塞籌備葬禮呢。”
“葬禮?什麽葬禮?”
威王將無疆之死約略說完,歎道:“唉,寡人原以為越王無疆是個莽漢,不想竟也是個明白人。寡人念他俠腸鐵骨,詔令張愛卿以王侯之禮厚葬。”
昭陽略怔一下:“如何厚葬?”
“據張愛卿說,無疆曾經提過兩個夙願,一是死於高手劍下,二是葬於大海深處。他的第一願已經實現,他的第二願,寡人也已準允他了。”
昭陽想了下,問道:“陛下是想讓張子前往甬東?”
威王點頭。
昭陽長出一氣,再次抱拳道:“微臣也是為此急見陛下的。”
“哦?”威王略顯驚訝,“愛卿請講。”
“我雖殲滅越軍,隻能說是功成一半。越地廣袤,越民蠻悍,無疆雖死,其子仍在。陛下雖服越人,其心未服,微臣恐其日後有變。”
“愛卿所言甚是,”威王聽到是這事,當下鬆了口氣,“不過,愛卿所慮,張子早已想到了。這幾日來,張子與寡人日日商議治越之事,計劃將越地一分為三,設江東郡、會稽郡、南越郡,同時厚葬越王,對越輕徭薄賦,以安撫越人。”
昭陽暗吃一驚:“陛下意下如何?”
“寡人深以為善,已經準允他了。怎麽,愛卿可有異議?”
“陛下聖斷,微臣並無異議,隻是——微臣以為,眼下就將越地一分為三,不利於協調。微臣以為,陛下最好循序漸進,暫不分郡,先設會稽一郡,待越地徹底平複,再分而治之。”
“嗯,”威王點頭讚道,“愛卿所言甚是,越人未治先分,心必不服,不服,或生禍亂。寡人準你所奏,暫設會稽一郡。”
“陛下聖明!敢問陛下欲使何人為會稽令?”
“以愛卿之見,可使何人?”
“非張子不可!”
威王不無讚許,連連點頭。
“陛下,眼下越人群龍無首,最易安撫,時不我待啊!”
威王閉目沉思有頃,轉對內臣:“停車,召太子。”
不一會兒,站在王輦後麵一輛戰車上的太子槐跳下戰車,急步走至,朝威王拜道:“兒臣叩見父王!”
“傳旨,在越地暫設會稽一郡,封張儀為會稽令,封景翠為守丞,刻日起兵,招撫越人!”
“兒臣領旨!”
旬日之後,在邾城一側的江水岸邊,一溜並排數十艘戰船,船上旗號林立,遠遠可見“會稽令”“張”“景”等字。
張儀、景翠別過前來送行的太子槐、昭陽、屈武等人,率大軍八萬,分舟、陸二路,浩浩蕩蕩地開往越地。
第五章初論合縱,蘇秦趙國碰壁
在趙國都城邯鄲的東南隅有一處萬畝見方的水澤,水麵浩瀚,名曰洪澤,距宮城三裏左右。澤邊有座土山,趙室先君在土山上築一別宮,名之曰洪波台。
二月陽春,正是萬物複蘇、乍暖還寒時節。趙肅侯興致勃發,在宦者令鞏澤的陪伴下移駕洪波台賞春觀波。不料剛剛住下,未及賞遊,就有一人匆匆上台,呈送鞏澤一份密報。鞏澤見是趙、燕邊境發來的急報,立即稟報肅侯。肅侯拆開一看,麵色立變,複將密報遞予鞏澤。
鞏澤細細讀完,思忖一會兒,小聲問道:“君上,臣實在看不明白,趙、燕一向睦鄰,中山近日也無異動,相國大人為何頻調大兵,陳於代地?六萬大軍,不是小數呢!”
肅侯眉頭緊皺,麵色冷凝,有頃,緩緩說道:“不隻這個。近來他與燕國公子武成君互有信使,交往不斷。看樣子,趙成沉不住了。”
“君上?”
肅侯閉眼又是一番長思,冷笑一聲,微微睜眼:“召太醫!”
“臣領旨!”
洪波台上森嚴壁壘。
一隊甲士護衛一輛八駟大車自西馳來,在台前停下。趙肅侯三弟、相國奉陽君趙成跳下車子,擺手止住從人,疾步登上通往洪波台的台階。肅侯八弟公子範下階迎入,導引奉陽君直趨肅侯寢宮。
肅侯躺在龍榻上,麵色通紅,兩眼緊閉,手臂微微痙攣。幾個太醫表情嚴肅地跪在榻前,一個中年太醫將包著冰塊的裹帶敷在肅侯額頭,一個花白胡子的老太醫聚精會神地將手搭在肅侯脈搏上。肅侯四弟、安陽君公子刻跪於榻前,神色緊張地望著老太醫。
過有一會兒,老太醫鬆開肅侯手腕,步至外廳。安陽君緊跟出來,正欲問話,見公子範引奉陽君急步走入,趕忙拱手相迎。
奉陽君顧不上迴禮,照頭問道:“四弟,君兄怎麽了?”
安陽君搖搖頭道:“聽說君兄病倒,小弟這也是剛到。”
“這——”奉陽君略怔一下,“君兄前日還是好好的,怎麽說病就病倒了呢?”目光轉向老太醫,“快說,君上何病?”
“迴稟相國,”老太醫拱手揖道,“君上脈相虛浮,六經不調,寒熱相生,時迷時醒,據老臣所知,當是厥陰症。”
“厥陰症?”奉陽君眉頭微皺,“何為厥陰症?”
安陽君解釋道:“厥陰症就是傷寒。”
奉陽君白了老太醫一眼:“傷寒就是傷寒,什麽厥陰厥陽的,故弄玄虛!”
“老臣知罪。”
奉陽君急問:“此病……沒有大礙吧?”
“若在七日之內退去高熱,當無大礙。”
“嗯,”奉陽君麵色陰鬱,微微點頭,“知道了,快開方子去。”
老太醫應聲“喏”,起身至一旁幾案上寫方。就在此時,鞏澤從內室走出,朝奉陽君、安陽君揖道:“兩位大人,君上有請!”
公子範見肅侯沒有宣他,臉色一沉,不無尷尬地走出殿門,揚長而去。奉陽君、安陽君跟著鞏澤趨入內室,在肅侯榻前叩道:“臣弟叩見君兄,祝君兄龍體安康!”
趙肅侯朝二人苦笑一下,顫著兩手,指指旁邊席位:“二位賢弟,請坐!”
二人卻不動彈,互望一眼,仍舊跪叩於地。
趙肅侯轉對鞏澤:“宣雍兒!”
不一會兒,鞏澤領著年僅十歲的太子雍緊步趨入。
太子雍幾步撲至榻上,跪地泣道:“君父——”
趙肅侯伸手撫摸太子雍的腦袋,緩緩說道:“雍兒,來,給二位公叔跪下。”
趙雍起身,朝奉陽君、安陽君跪下,叩道:“雍兒叩見兩位公叔。”
安陽君伸手扶起趙雍:“雍兒免禮。”
“兩位賢弟,”趙肅侯望著兩個弟弟,再次苦笑一聲,緩緩說道,“寡人這身子原跟鐵板似的,誰知這……說不行可就不行了,唉,此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啊!”
奉陽君叩道:“君兄隻不過是一時之恙,萬不可存此念想。”
“唉,”肅侯又歎一聲,“謝賢弟吉言了。兩位賢弟,寡人的身子,寡人知曉。今召兩位賢弟來,是有要事相托。”
奉陽君、安陽君再拜於地:“臣弟聽旨。”
趙肅侯輕輕咳嗽一聲:“看來,寡人此病一時三刻是好不了的。寡人忖思,待過幾日,暫由雍兒臨朝,煩勞兩位賢弟操持。”不及二人迴話,將目光望向奉陽君,“三弟。”
奉陽君叩道:“臣弟在!”
“朝中諸事,你就多操心了。”
“臣弟領旨!”
趙肅侯將頭轉向安陽君:“宮中諸事,這也拜托四弟了。”
安陽君泣拜:“臣弟領旨!”
“你們去吧,寡人困了。”
二人叩安告辭,走下洪波台。
奉陽君別過安陽君,快馬加鞭趕迴府中,邊脫朝服邊朝後一步跟進的家宰申孫道:“速召公子範、禦史、司徒、五大夫、司寇諸位大人來府議事。”
“小人遵命。”申孫口中應過,腿卻不動,“啟稟主公,有貴客到訪。”
“來者何人?”
申孫湊前一步,在他耳邊低語數聲,奉陽君急道:“哦,是季子,快請!”
申孫出去,不一會兒,外麵走進一人,跪地叩道:“燕人季青叩見相國!”
奉陽君拱手揖道:“季子免禮,坐。”
季青再拜謝過,起身於客位坐下,從懷中摸出一封密信,雙手呈上:“主公親書一封,請相國惠閱。”
奉陽君接過書信,拆開信封,細細讀過。
季青忖其讀完,接道:“在下臨行之際,主公再三叮囑,要在下懇請相國,再加兵馬於代,越多越好!”
奉陽君沉思良久,點頭道:“本府知道了。你可轉告公子,本府許他信中所托,也望他大功告成之時莫忘承諾。”
季青起身再拜:“在下定向主公轉達相國金言!”
趙肅侯病重、托國於稚子一事,早被秦國黑雕探知明白,飛馬報知秦宮。惠文公急召公孫衍、樗裏疾、司馬錯、甘茂諸臣進宮,同時召請與趙人有過多年交道的公叔嬴虔,共議趙宮劇變。
“諸位愛卿,”惠文公開門見山,“幾日前趙語突發惡疾,太子雍臨朝主政,國事盡托於奉陽君與安陽君——”頓住話頭,目光掃過眾人,落在嬴虔身上,微微一笑,“知趙國者,莫過於公叔了,還是由公叔說吧。”
“君上說啥?公叔聽不清,請君上大聲!”自不問朝事之後,僅隻幾年工夫,嬴虔似是蒼老許多,耳朵也背了,傾身湊上前來,大聲問道。
望著公叔的花白頭發,惠文公心裏一酸,趨身向前,在他耳邊大聲道:“趙語生病了,太子主政,國事盡托於奉陽君,駟兒這想聽聽公叔是何想法?”
“哦?”嬴虔眼睛一亮,“你說趙語他……病了?”沉思有頃,連連點頭,“嗯,好好好,此人生病,晉陽可得矣!”
“請問公叔,如何可得?”
“十幾年前敬侯駕崩,趙語繼位,公子渫不服,串通趙成謀逆。趙成見公子渫不足以成事,於舉事前倒戈,向趙語泄漏趙渫之謀。趙渫得知事泄,倉促亡鄭,不久被人追殺。經這麽一倒騰,趙成非但無過,反倒有功,被趙語封為奉陽君,拜為相國,權傾朝野。趙成在趙一手遮天,早生謀位之心,今日天賜良機,必不坐失。若是不出公叔所料,趙宮必生內亂。趙宮內亂,我則有機可乘矣。”
陳軫趨前,在昭陽耳邊私語有頃。
昭陽連連點頭:“嗯,上卿之計果是絕妙,在下這就動身,麵奏陛下。”
陳軫退迴原位,拱手道:“在下恭候佳音。”
陳軫辭後,昭陽一刻不敢耽擱,備車朝東疾馳,於翌日黃昏趕至龜峰山,聞報楚王已從東陵塞凱旋而歸,急迎上去。沒迎多遠,果見威王車隊轔轔而來,忙將車馬驅至道旁,跪叩於地。
楚威王聞報,停車,喜道:“昭愛卿免禮!快上車來,與寡人同輦!”
昭陽謝過,跳上王輦,將陪尾山戰事扼要講述一遍,尤其提到隻圍不攻,以饅頭、米飯代替刀槍的新式戰法,迫使阮應龍自殺,越人全部投降,等等一應細節,末了又道:“微臣已安排景將軍、屈將軍等撥糧十萬石,將越人二十等分,每五千人一營,遷往一地,使他們彼此分開,以免作亂。”
這些措施皆是張儀戰前與他擬定好的,此時經昭陽之口說出,效果完全變了,所有功勞盡被他攬於一人之手。
“嗯,”威王讚歎有加,“愛卿如此處置,寡人甚慰。無疆逆天背道,自絕越祠,所有越人自也就是寡人的子民,能少殺一個,就少殺一個。經此一冬,這些越人定也餓壞了,你這麽安排,必能服心。”
“謝陛下褒獎。”昭陽抱拳謝過,輕聲問道,“敢問陛下,怎麽不見張子呢?”
“張愛卿在東陵塞籌備葬禮呢。”
“葬禮?什麽葬禮?”
威王將無疆之死約略說完,歎道:“唉,寡人原以為越王無疆是個莽漢,不想竟也是個明白人。寡人念他俠腸鐵骨,詔令張愛卿以王侯之禮厚葬。”
昭陽略怔一下:“如何厚葬?”
“據張愛卿說,無疆曾經提過兩個夙願,一是死於高手劍下,二是葬於大海深處。他的第一願已經實現,他的第二願,寡人也已準允他了。”
昭陽想了下,問道:“陛下是想讓張子前往甬東?”
威王點頭。
昭陽長出一氣,再次抱拳道:“微臣也是為此急見陛下的。”
“哦?”威王略顯驚訝,“愛卿請講。”
“我雖殲滅越軍,隻能說是功成一半。越地廣袤,越民蠻悍,無疆雖死,其子仍在。陛下雖服越人,其心未服,微臣恐其日後有變。”
“愛卿所言甚是,”威王聽到是這事,當下鬆了口氣,“不過,愛卿所慮,張子早已想到了。這幾日來,張子與寡人日日商議治越之事,計劃將越地一分為三,設江東郡、會稽郡、南越郡,同時厚葬越王,對越輕徭薄賦,以安撫越人。”
昭陽暗吃一驚:“陛下意下如何?”
“寡人深以為善,已經準允他了。怎麽,愛卿可有異議?”
“陛下聖斷,微臣並無異議,隻是——微臣以為,眼下就將越地一分為三,不利於協調。微臣以為,陛下最好循序漸進,暫不分郡,先設會稽一郡,待越地徹底平複,再分而治之。”
“嗯,”威王點頭讚道,“愛卿所言甚是,越人未治先分,心必不服,不服,或生禍亂。寡人準你所奏,暫設會稽一郡。”
“陛下聖明!敢問陛下欲使何人為會稽令?”
“以愛卿之見,可使何人?”
“非張子不可!”
威王不無讚許,連連點頭。
“陛下,眼下越人群龍無首,最易安撫,時不我待啊!”
威王閉目沉思有頃,轉對內臣:“停車,召太子。”
不一會兒,站在王輦後麵一輛戰車上的太子槐跳下戰車,急步走至,朝威王拜道:“兒臣叩見父王!”
“傳旨,在越地暫設會稽一郡,封張儀為會稽令,封景翠為守丞,刻日起兵,招撫越人!”
“兒臣領旨!”
旬日之後,在邾城一側的江水岸邊,一溜並排數十艘戰船,船上旗號林立,遠遠可見“會稽令”“張”“景”等字。
張儀、景翠別過前來送行的太子槐、昭陽、屈武等人,率大軍八萬,分舟、陸二路,浩浩蕩蕩地開往越地。
第五章初論合縱,蘇秦趙國碰壁
在趙國都城邯鄲的東南隅有一處萬畝見方的水澤,水麵浩瀚,名曰洪澤,距宮城三裏左右。澤邊有座土山,趙室先君在土山上築一別宮,名之曰洪波台。
二月陽春,正是萬物複蘇、乍暖還寒時節。趙肅侯興致勃發,在宦者令鞏澤的陪伴下移駕洪波台賞春觀波。不料剛剛住下,未及賞遊,就有一人匆匆上台,呈送鞏澤一份密報。鞏澤見是趙、燕邊境發來的急報,立即稟報肅侯。肅侯拆開一看,麵色立變,複將密報遞予鞏澤。
鞏澤細細讀完,思忖一會兒,小聲問道:“君上,臣實在看不明白,趙、燕一向睦鄰,中山近日也無異動,相國大人為何頻調大兵,陳於代地?六萬大軍,不是小數呢!”
肅侯眉頭緊皺,麵色冷凝,有頃,緩緩說道:“不隻這個。近來他與燕國公子武成君互有信使,交往不斷。看樣子,趙成沉不住了。”
“君上?”
肅侯閉眼又是一番長思,冷笑一聲,微微睜眼:“召太醫!”
“臣領旨!”
洪波台上森嚴壁壘。
一隊甲士護衛一輛八駟大車自西馳來,在台前停下。趙肅侯三弟、相國奉陽君趙成跳下車子,擺手止住從人,疾步登上通往洪波台的台階。肅侯八弟公子範下階迎入,導引奉陽君直趨肅侯寢宮。
肅侯躺在龍榻上,麵色通紅,兩眼緊閉,手臂微微痙攣。幾個太醫表情嚴肅地跪在榻前,一個中年太醫將包著冰塊的裹帶敷在肅侯額頭,一個花白胡子的老太醫聚精會神地將手搭在肅侯脈搏上。肅侯四弟、安陽君公子刻跪於榻前,神色緊張地望著老太醫。
過有一會兒,老太醫鬆開肅侯手腕,步至外廳。安陽君緊跟出來,正欲問話,見公子範引奉陽君急步走入,趕忙拱手相迎。
奉陽君顧不上迴禮,照頭問道:“四弟,君兄怎麽了?”
安陽君搖搖頭道:“聽說君兄病倒,小弟這也是剛到。”
“這——”奉陽君略怔一下,“君兄前日還是好好的,怎麽說病就病倒了呢?”目光轉向老太醫,“快說,君上何病?”
“迴稟相國,”老太醫拱手揖道,“君上脈相虛浮,六經不調,寒熱相生,時迷時醒,據老臣所知,當是厥陰症。”
“厥陰症?”奉陽君眉頭微皺,“何為厥陰症?”
安陽君解釋道:“厥陰症就是傷寒。”
奉陽君白了老太醫一眼:“傷寒就是傷寒,什麽厥陰厥陽的,故弄玄虛!”
“老臣知罪。”
奉陽君急問:“此病……沒有大礙吧?”
“若在七日之內退去高熱,當無大礙。”
“嗯,”奉陽君麵色陰鬱,微微點頭,“知道了,快開方子去。”
老太醫應聲“喏”,起身至一旁幾案上寫方。就在此時,鞏澤從內室走出,朝奉陽君、安陽君揖道:“兩位大人,君上有請!”
公子範見肅侯沒有宣他,臉色一沉,不無尷尬地走出殿門,揚長而去。奉陽君、安陽君跟著鞏澤趨入內室,在肅侯榻前叩道:“臣弟叩見君兄,祝君兄龍體安康!”
趙肅侯朝二人苦笑一下,顫著兩手,指指旁邊席位:“二位賢弟,請坐!”
二人卻不動彈,互望一眼,仍舊跪叩於地。
趙肅侯轉對鞏澤:“宣雍兒!”
不一會兒,鞏澤領著年僅十歲的太子雍緊步趨入。
太子雍幾步撲至榻上,跪地泣道:“君父——”
趙肅侯伸手撫摸太子雍的腦袋,緩緩說道:“雍兒,來,給二位公叔跪下。”
趙雍起身,朝奉陽君、安陽君跪下,叩道:“雍兒叩見兩位公叔。”
安陽君伸手扶起趙雍:“雍兒免禮。”
“兩位賢弟,”趙肅侯望著兩個弟弟,再次苦笑一聲,緩緩說道,“寡人這身子原跟鐵板似的,誰知這……說不行可就不行了,唉,此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啊!”
奉陽君叩道:“君兄隻不過是一時之恙,萬不可存此念想。”
“唉,”肅侯又歎一聲,“謝賢弟吉言了。兩位賢弟,寡人的身子,寡人知曉。今召兩位賢弟來,是有要事相托。”
奉陽君、安陽君再拜於地:“臣弟聽旨。”
趙肅侯輕輕咳嗽一聲:“看來,寡人此病一時三刻是好不了的。寡人忖思,待過幾日,暫由雍兒臨朝,煩勞兩位賢弟操持。”不及二人迴話,將目光望向奉陽君,“三弟。”
奉陽君叩道:“臣弟在!”
“朝中諸事,你就多操心了。”
“臣弟領旨!”
趙肅侯將頭轉向安陽君:“宮中諸事,這也拜托四弟了。”
安陽君泣拜:“臣弟領旨!”
“你們去吧,寡人困了。”
二人叩安告辭,走下洪波台。
奉陽君別過安陽君,快馬加鞭趕迴府中,邊脫朝服邊朝後一步跟進的家宰申孫道:“速召公子範、禦史、司徒、五大夫、司寇諸位大人來府議事。”
“小人遵命。”申孫口中應過,腿卻不動,“啟稟主公,有貴客到訪。”
“來者何人?”
申孫湊前一步,在他耳邊低語數聲,奉陽君急道:“哦,是季子,快請!”
申孫出去,不一會兒,外麵走進一人,跪地叩道:“燕人季青叩見相國!”
奉陽君拱手揖道:“季子免禮,坐。”
季青再拜謝過,起身於客位坐下,從懷中摸出一封密信,雙手呈上:“主公親書一封,請相國惠閱。”
奉陽君接過書信,拆開信封,細細讀過。
季青忖其讀完,接道:“在下臨行之際,主公再三叮囑,要在下懇請相國,再加兵馬於代,越多越好!”
奉陽君沉思良久,點頭道:“本府知道了。你可轉告公子,本府許他信中所托,也望他大功告成之時莫忘承諾。”
季青起身再拜:“在下定向主公轉達相國金言!”
趙肅侯病重、托國於稚子一事,早被秦國黑雕探知明白,飛馬報知秦宮。惠文公急召公孫衍、樗裏疾、司馬錯、甘茂諸臣進宮,同時召請與趙人有過多年交道的公叔嬴虔,共議趙宮劇變。
“諸位愛卿,”惠文公開門見山,“幾日前趙語突發惡疾,太子雍臨朝主政,國事盡托於奉陽君與安陽君——”頓住話頭,目光掃過眾人,落在嬴虔身上,微微一笑,“知趙國者,莫過於公叔了,還是由公叔說吧。”
“君上說啥?公叔聽不清,請君上大聲!”自不問朝事之後,僅隻幾年工夫,嬴虔似是蒼老許多,耳朵也背了,傾身湊上前來,大聲問道。
望著公叔的花白頭發,惠文公心裏一酸,趨身向前,在他耳邊大聲道:“趙語生病了,太子主政,國事盡托於奉陽君,駟兒這想聽聽公叔是何想法?”
“哦?”嬴虔眼睛一亮,“你說趙語他……病了?”沉思有頃,連連點頭,“嗯,好好好,此人生病,晉陽可得矣!”
“請問公叔,如何可得?”
“十幾年前敬侯駕崩,趙語繼位,公子渫不服,串通趙成謀逆。趙成見公子渫不足以成事,於舉事前倒戈,向趙語泄漏趙渫之謀。趙渫得知事泄,倉促亡鄭,不久被人追殺。經這麽一倒騰,趙成非但無過,反倒有功,被趙語封為奉陽君,拜為相國,權傾朝野。趙成在趙一手遮天,早生謀位之心,今日天賜良機,必不坐失。若是不出公叔所料,趙宮必生內亂。趙宮內亂,我則有機可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