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淩:“半路上沒有契丹人攔截?”
“沒有!”
劉淩的臉上浮現出一種深思的表情:“耶律極在幹嗎?”
沒人能迴答他。
“卓青戰,讓你的郡兵下去休整吧。戰事不吃緊就不必上城來,你的人已經守了二十天,也該歇歇了。”
卓青戰躬身道:“滄州軍不是屬下的人了,是王爺的。還請王爺不要有所偏見,滄州軍,還有血戰之力。花將軍所部原來疲憊,還是先休整一下的好。”
劉淩眯著眼睛看了卓青戰一眼,心裏笑了笑。
好一個卓青戰,才歸順了自己,這就開始拉攏人心了?
花翎聽說麵前這人就是獨力堅守滄州城十幾日的卓青戰,立刻對他抱拳說道:“原來是卓將軍。”
兩個人客氣了幾句,倒是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樣子。
劉淩不理會卓青戰那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的樣子,隻是心裏在不斷的思索著,耶律極到底在想什麽?眼睜睜的看著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進入滄州,他難道真的自信到了這種地步?從前日契丹人進攻的開看,劉淩分析耶律極是在接著攻城而殺人,殺那些不聽話的人。但是,耶律極坐視漢人援軍入城,他是要做什麽?
既然想不明白,劉淩索性不再去想:“這兩天綠林中來了數百好漢,都是血性男兒,但缺乏軍事素質,讓你的郡兵撤下去正好與那些綠林好漢整合在一起,多訓練一下,他們個人身手單兵戰力都不弱,但終歸不是訓練有素的戰士。單打獨鬥好使,戰場上未必好使。去吧,教會他們如何服從軍令,這也很重要。”
正說著,劉淩忽然眼神一亮。
猛然間,他想明白了耶律極是想幹什麽了。
笑了笑,那種淡淡的自信再次從他的臉上浮現。耶律極,是個聰明人,隻是,往往在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那個家夥自始至終都想在滄州釣一條大魚,甚至將中原這座大湖裏的大魚都一網打盡了,胃口大得嚇死人。既然這樣,就送給他一份大禮好了。
劉淩將花落叫過來,在花翎耳邊低聲吩咐了幾句。
花翎聽完劉淩的話後神情愣了一下,隨即躬身領命。對於王爺的命令,花翎從來都是無條件服從的。因為他知道,王爺的每一次決定都是正確的。這是一種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也是對劉淩一種難以消除的信賴和依賴。
按照劉淩的吩咐,花翎沒有在滄州停留太久。而是帶著五百名親兵弓箭手,換了一批戰馬,又從南門飛馳而出。這五百弓箭手乃是花翎精心訓練出來的,每個人都是射術高手。這五百弓箭手都有三件兵器,與花翎身上的一般無二。一杆馬槊,一柄橫刀,一張弓兩壺箭。
一般的弓箭手,善射而不善戰。可是花翎麾下這五百人,不敢弓馬嫻熟,近身肉搏也俱是好手。
花翎帶著人出了滄州南門,帶著一路的煙塵,指望西南方向飛馳而去。
遠遠的,一隊契丹斥候立刻就跟了上去。
耶律極正在軍帳中與耶律真,耶律延奇和韓知古三個人議事,聽到斥候報告說有一小隊騎兵出了滄州城直往西南去了,他的嘴角挑了挑,站起來走到輿圖前,拍了拍手,難掩興奮的說道:“諸公,有大魚上鉤了。”
ps:年前事情太多了,單位還要加班,最近更新不算穩定,知白再次道歉。不過,依然厚顏無恥的求收藏。
第四百二十六章 既來之
劉淩吩咐監察院的潛行高手跟在契丹人的斥候後麵,無需靠近,隻是看著契丹斥候是何時返迴的就好。
從劉淩的調度中,卓青戰似乎嗅到了什麽。
“王爺……是要出城攻擊敵軍?”
劉淩讚賞的笑了笑道:“是,但你知道了,就不要泄露出去。契丹人看似倉促而來,誰也不知道,這滄州城裏有沒契丹人的奸細。”
卓青戰道:“契丹人相貌異常,想混進城裏並不容易。”
劉淩才對卓青戰的判斷力有些肯定,又被這個讀書人的迂腐小小的氣了一把:“契丹人相貌異常不假,但契丹人那邊就沒有漢人了?南麵宮宰相韓知古,大將軍韓延壽不是漢人?不知道你這心是怎麽生的,時而七竅玲瓏,時而笨的也夠異常的!”
卓青戰臉色一紅,訕訕的笑了笑。
其實這也不是他的心思不夠細,而是經驗上的事。雖然他飽讀兵書,但這些年一直未曾領兵,做一個處理瑣碎事務的文官,對軍事上的事還是有些不適應。他就好像一塊璞玉,隻需要細心的打磨一下,必然會煥發出本來就具備的璀璨光華。正如劉淩對他的評價那樣,若是說一個合格的將領,要做到知己知彼四個字的話,那卓青戰現在還停留在前麵兩個字上麵,知己而不知彼。他能掌控自己的手下,甚至對每一個人中級將領的能力都了解的很清楚,用人得當,指揮有度。但他的目光看得還是太淺,有時候會淺薄的很幼稚。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品質正是劉淩欣賞的,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就是不知。他會問,不會因為自己的茫然無知而感到恥辱。
時而有靈光一現,卓青戰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種靈光持久的亮起來。
“你要知道,為將者,就算不能上知天文,但最起碼要曉得地理,就算不能唿風喚雨,也要知己知彼。你練兵有一套,可以說兵書上的東西你都記得,一個字都沒有忘記。我看你平日裏練兵,那些郡兵的隊列陣型很有章法。不過你還要記得的是,臨陣而戰,千變萬化,兵書是死的而戰局是活的。別總盯著自己手裏的力量,也要看著敵人。你清楚自己手裏有一副好牌,或是一副爛牌,不如清楚敵人手裏有什麽牌。就算你自己打不贏這牌,也不能給敵人打出去他想要的那一張。”
劉淩他們幾個人一邊說一邊迴到了大帳裏,就在沙盤旁邊,劉淩隨手丟給卓青戰幾個木偶說道:“來,沙盤上比劃一下。”
卓青帝也不矯情造作,開始按照手裏的力量布置。果然,按照他手裏擁有的力量,他布置的局麵很謹慎也很穩妥。劉淩笑了笑說道:“你照如此下去,最多也就是虎亭侯的水平,再無進益。”
劉淩手裏兵少,而卓青戰兵多,卻被劉淩屢出奇兵連番擊敗。
“這就是了,你隻顧著按照自己手裏的力量應對,缺乏銳意。”
劉淩將手裏的木偶丟在沙盤上說道:“你懂得按照地理布局,相對於你領兵的經驗來說已經不錯了。但你看到了自己這一邊的地形,為什麽就不仔細看看我這邊的地形?我的人馬靠近一條大河,且河道崎嶇,我又臨河列陣,這樣的優勢地形你為什麽不利用?以河道彎曲凹陷的地方,隻需派出半數兵力就可以將我的人馬分割包圍,這一仗,其實沒開打你就勝了七成。而你卻隻看到自己那邊有座山峰,想伏兵於上,硬生生的將兵力分開,豈能不被我擊敗?”
卓青戰仔細看了看,確實如劉淩所說。那河道彎彎曲曲,劉淩的人馬臨河而行,隻需以騎兵衝擊,借助河道的地形,很輕易就能將劉淩的人馬堵塞在河道的凹陷出。這樣一來,有三麵是河水,他隻需堵住一麵就可以了。兵力所有不多,但效果奇佳。
“可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王爺麾下人馬臨於危險之地,不是為了激發出士兵們求勝求生的勇氣嗎?”
“放屁!”
劉淩低聲罵道:“你故事看多了?背水一戰?別隻看兵書上那偶爾的一次成功戰例,絕大部分情況下,若是你身處這樣的險地,前方是敵,後麵是滔滔大河,你最先的反應是什麽?是絕望和恐懼。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都會喪失鬥誌,不戰而敗已經幾成定局。背水列陣,有成功的例子就算不錯了。”
“當然,要看是什麽人領兵,再看兵力多少。”
劉淩說道:“你知道背水一戰,韓信若是沒有派人衝進趙軍後營中遍插漢軍紅旗,你覺得就靠著背水一戰,真就能靠著那點激發出來的勇氣取勝?”
說完之後,劉淩拍了拍手上的沙子說道:“真不知道為什麽跟你廢這麽多話做什麽,你雖有天分,但年紀已經不小了,就算培養出來也是晚了些的。我麾下大將,皆強於你。”
不等卓青戰有所反應,劉淩笑道:“或許隻是希望你明天不要丟了滄州城而已。”
卓青戰一驚,問道:“難道王爺打算明日親自領兵而出?”
劉淩笑道:“有何不可?”
“王爺麾下,可用之兵不過萬餘!”
卓青戰急切道。
劉淩擺手道:“你一個粗通兵法的讀書人都能靠著四千郡兵堅守半月,如今我麾下有萬餘兵馬,怎麽就不能出去殺殺契丹人的銳氣?”
阻止了卓青戰繼續說下去,劉淩說道:“不出後日,楊業的四萬餘兵馬就到了,我已經讓花翎前去迎接。做出這翻樣子,無非是給耶律極看的。耶律極為什麽眼睜睜的看著花翎的一萬多人馬堂而皇之的進了滄州?因為他猜測,這一萬五千人馬不過是先鋒隊伍。他在猜測,後麵是不是就跟著我大漢的主力大軍。來的時候已經放出了消息,我帶著大隊人馬在後麵趕來。耶律極的契丹狼騎擅長的是野戰,而不是攻堅。他若是猜到,我親帥大軍已經到了滄州不遠處,他會放過這個機會?”
劉淩篤定道:“若是契丹的斥候迴去告訴他,看到了我讓楊業掛起的劉字大旗,且兵馬不過四五萬,你說耶律極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大搖大擺的進城?”
“他放過那花翎那萬餘人馬,不過是在做樣子而已。”
“他若是全力攻擊花翎的人馬,那就會驚了後麵的大軍。棄了羊角,他要的是一整隻羊。羊角是不能吃的,香噴噴的烤全羊才是大餐。”
“隻是,他迎來的非羊也,而是一隻比契丹人還狠辣的狼!”
劉淩吩咐道:“明日一早,最遲午間,耶律極必然派遣大軍於半路截殺楊業的人馬,這是個機會,錯過去,會後悔的。若是……耶律極親自出戰就有趣了,不過以他的膽略來說,他是萬萬不會離開大營的。一,他不敢冒險,因為他要謀求大富貴。二,他不敢離營,因為他怕大營中有變故。”
“前日契丹人攻城,你現在還沒明白是為什麽嗎?”
卓青戰確實沒有細想前日契丹人攻城的緣故,隻是覺得在已經有優勢的情況下契丹軍隊卻緩緩退卻,實在有些不合道理。
見卓青戰的臉上有不解之色,劉淩道:“耶律極還沒有完全掌控那三十萬大軍,他是不會隨便出來的。哪怕……誘餌是我,他也不敢以身犯險。”
劉淩道:“我會留下五千士兵給你,明日一早,契丹人必然對滄州城猛攻,以掩飾其大軍的動向。無論如何,若是能一戰將我擊敗,耶律極釣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順便拿下滄州,便算是功德圓滿。”
“王爺打算隻帶一萬人馬出戰?”
劉淩笑道:“足矣。”
安排好了城防之事,劉淩走出大帳往剛進城不久的漢軍駐地走去,趙大亦步亦趨的在後麵跟著,臉上的表情有些不解,還帶著三分……怨氣?
“王爺似乎很看重卓青戰?”
趙大忍不住問道。
劉淩眯著眼睛看了看趙大,隨即臉色平靜的說道:“非我看重他,而是我手下如今沒有幾個人可以用。得力的人手都在外麵,身邊隻有一個幾乎廢了手的趙霸,就算我不信卓青戰,也隻能將守城的任務交給他。若是出乎我的預料,耶律極敢親自領兵出來的話,這一戰或許提前結束也說不定。若是……若是我身邊還有幾個得力的大將,何苦去跟卓青戰那般廢話。”
趙大心中一凜,終於明白,原來王爺之所以對卓青戰如此悉心教導,並不是看重此人有何過人之處。這樣安排,沒有個人喜好在其中,為的隻是對戰局有力而已。趙大心中有些寒冷,他忽然發現,在王爺心裏,或許,誰都不信。卓青戰,其實在很多時候鬥不過是一枚棄子而已。王爺的心裏,並不是很在乎一兩個人的身死。
想到這裏,趙大心中有些悵然。
“一隻答應送你一個表字的,總是忙卻忘記了,又想不到什麽好的字。既然今天想起來了,就送你一個表字吧。”
趙大不知道王爺為什麽忽然說起這個,但是他的心裏還是忍不住一暖。
“趙大,字安之吧。”
劉淩笑了笑,淡然自信:“既來之,則安之。”
第四百二十七章 活下去
留下趙大和卓青戰在滄州城,花翎帶來的一萬五千人馬,劉淩點起了一萬人,留下五千士兵協助守城。劉淩帶著一萬人馬,夜色中分批從南門溜了出去。監察院的四處的刺客幽靈一般先出了城,將契丹人布置在南門外遠處的暗哨和斥候清理幹淨。最起碼天亮以前,契丹人是不會知道城裏溜出來一支萬餘人的隊伍。
監察院的人喜歡黑色,喜歡暗夜,因為在夜裏,他們是王者,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的腳步,也沒有人能擋得住他們殺人的匕首。
遠處傳來幾聲鳥鳴,劉淩示意最後一支隊伍出城。這是約定好的暗號,監察院的人一直在城外守著,以保證大軍出城不會被人發現。馬嘴都被勒住,馬蹄上包了厚厚的布,隊伍出城雖然算不上悄無聲息,但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動靜。
出了城之後,劉淩在城南二十裏和先出城的隊伍匯合。
一萬人馬的動作,就算再怎麽小心翼翼也不可能一點聲音都沒有。不過幸好的是,一來監察院的暗夜殺手們將南門外的契丹斥候全都清理幹淨,二來,契丹人絕對料想不到,城裏那點人馬連守城都不夠,竟然會出城來自己送死。
花翎因為要趕來滄州,所以這次帶來的都是騎兵。劉淩令趙霸帶一千人馬為先鋒,徑直往西南方向前進。令花翎的副將司徒征程率領一千人馬殿後,和大隊保持二裏的距離。他自令八千騎兵為中軍,朝著事先預定的地點快速的前進。
滄州西南一馬平川,也沒有太大的林子,並沒有什麽太適合設伏的地點。不過現在正是初秋,荒野裏的野草都有一人高,官道兩邊隨便一個草窩子裏藏個人都別指望能發現。連年的征戰,大片的田地荒蕪。這些年趙鐵拐在北方這幾個州不斷的兼並其他勢力,戰火一直在燒著。尤其是北方這幾個州,幾乎青壯都被抓光了。官道兩邊走不了多遠就會看到一個廢棄了的村子,沒有了男人們,老弱婦孺活不下去隻好去逃難。天下人都知道,如今日子過得最好的是大漢境內的那十幾個州。所以即便遠隔千山萬水,就為了能活下去的希望不少大周的百姓舉家往大漢那邊逃難。
就拿沁州和遼州這兩個地方來說,這幾年每年接受大周過來的難民就都不下十萬。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這也是一件讓州府官員很頭疼的事。幸好,晉州那邊還有大量的荒地,而且晉州是臨時都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安置不下的難民就又都被疏散到了晉州一帶。這些從大周四處各地逃難過來的難民,十個,能活著走到目的地的連四個都剩不下。整戶整戶的人在半路上餓死,累死,病死。
就算到了沁州遼州等地之後,他們也會無奈的發現,大漢這些州縣雖然平靜富裕,但也已經人滿為患了。為了生計,他們在大漢官員的疏導下再一次開始了征程。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大漢的官員給他們發了口糧,發了一些銀錢,但是能活著走到晉州的人也就是一半不到。這些年的戰亂,導致了中原人口的大規模減少。就拿滄州來說,原本有不下六十萬人口,可如今滄州這個地方連二十萬人都不到了。
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從而導致了大量的田地荒蕪。每年,野草都會瘋了一樣的往四周擴散領地。被路過的軍隊或者流浪漢點上一把野火,就能燒出去百裏遠。草灰成了養料,田地變得更加肥沃,下一年開春,野草會長得更茂盛。它們占據了麥子的家,而作為百姓主要口糧的金燦燦的小麥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
黑豹破敵在黑夜中不斷的往草叢裏鑽,不時叼著一隻半死的野物跳迴來甩給馬背上的騎士。戰馬用了很久才適應破敵身上那種危險的氣味,卻也不敢靠的太近。以至於破敵一次次跳出來,騎兵隊伍便會出現一次次的小小騷亂。幸好馬都帶了嚼子,發不出恐慌的哀鳴。
劉淩騎著紅獅子,朝黑豹喊了兩聲,破敵不情不願的跟在紅獅子身邊,卻再也沒有往草叢裏鑽。劉淩身邊的騎兵有幾十名是監察院的緹騎,還有百十名親兵,這些人對於破敵已經很熟悉了,他們的戰馬在麵對破敵的時候也表現的比其他騎兵的戰馬要強得多。
黑夜中行軍,隊伍的速度顯得極快。
出了滄州二十幾裏後,監察院的緹騎開始離開隊伍,分開在隊伍的兩翼,他們的任務是剿殺萬一出現的契丹斥候。
行軍兩個時辰之後,滄州城已經被遠遠的甩在後麵。劉淩估算了一下距離,現在距離楊業迎頭趕過來的大軍絕對不會超過五十裏了。下令人馬休息,劉淩勒住紅獅子後開始觀察地形。
遠處有一片不算太大的林子,藏下三千人馬沒有什麽問題,但絕對不可能隱去以萬大軍的行跡。而劉淩一路趕來,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停下來,是因為他發現這裏是沿路最適合埋伏的地點。
雖然還是一馬平川,雖然官道兩側還是齊人高的荒草,不同的是,這裏距離福緣渠最近。官道在這裏有一個緩緩的彎道,最近處距離福緣渠不過幾百米。
若是在另一側埋伏一支奇兵,楊業的人馬到來之後發動突襲,漢軍慌亂之際隻能往福緣渠那邊撤退,後麵就是大河,可以說是半個死地。契丹人擅長伏兵突襲,這裏無疑是最好的地點。
官道西側就是河道,東側是一望無際的荒野還有那片在夜色中看起來陰森恐怖的樹林。
劉淩騎著馬跑了一圈,這時監察院的緹騎過來匯報說在官道的東側三裏外有一座小胡,湖並不大,隻有方圓二三裏的樣子。劉淩笑了笑,這時上天賜給的嗎?
他親自去看了看那座小胡,派人試了試湖水,發現這個湖竟然很深,湖水裏甚至有已經長到了半米長的大魚。荒蕪了沃土,這些野生動物倒是活的自在了。
湖水再東麵,是一個廢棄了的村子。村子的規模看起來不小,劉淩檢查之後發現竟然有差不多五百戶人家。這已經是難得的大村子了,最鼎盛時期應該有三千人上下。不過現在卻是滿目的瘡痍殘垣斷壁,也不知道是被馬匪劫掠了還是遭了兵災。
“沒有!”
劉淩的臉上浮現出一種深思的表情:“耶律極在幹嗎?”
沒人能迴答他。
“卓青戰,讓你的郡兵下去休整吧。戰事不吃緊就不必上城來,你的人已經守了二十天,也該歇歇了。”
卓青戰躬身道:“滄州軍不是屬下的人了,是王爺的。還請王爺不要有所偏見,滄州軍,還有血戰之力。花將軍所部原來疲憊,還是先休整一下的好。”
劉淩眯著眼睛看了卓青戰一眼,心裏笑了笑。
好一個卓青戰,才歸順了自己,這就開始拉攏人心了?
花翎聽說麵前這人就是獨力堅守滄州城十幾日的卓青戰,立刻對他抱拳說道:“原來是卓將軍。”
兩個人客氣了幾句,倒是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樣子。
劉淩不理會卓青戰那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的樣子,隻是心裏在不斷的思索著,耶律極到底在想什麽?眼睜睜的看著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進入滄州,他難道真的自信到了這種地步?從前日契丹人進攻的開看,劉淩分析耶律極是在接著攻城而殺人,殺那些不聽話的人。但是,耶律極坐視漢人援軍入城,他是要做什麽?
既然想不明白,劉淩索性不再去想:“這兩天綠林中來了數百好漢,都是血性男兒,但缺乏軍事素質,讓你的郡兵撤下去正好與那些綠林好漢整合在一起,多訓練一下,他們個人身手單兵戰力都不弱,但終歸不是訓練有素的戰士。單打獨鬥好使,戰場上未必好使。去吧,教會他們如何服從軍令,這也很重要。”
正說著,劉淩忽然眼神一亮。
猛然間,他想明白了耶律極是想幹什麽了。
笑了笑,那種淡淡的自信再次從他的臉上浮現。耶律極,是個聰明人,隻是,往往在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那個家夥自始至終都想在滄州釣一條大魚,甚至將中原這座大湖裏的大魚都一網打盡了,胃口大得嚇死人。既然這樣,就送給他一份大禮好了。
劉淩將花落叫過來,在花翎耳邊低聲吩咐了幾句。
花翎聽完劉淩的話後神情愣了一下,隨即躬身領命。對於王爺的命令,花翎從來都是無條件服從的。因為他知道,王爺的每一次決定都是正確的。這是一種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也是對劉淩一種難以消除的信賴和依賴。
按照劉淩的吩咐,花翎沒有在滄州停留太久。而是帶著五百名親兵弓箭手,換了一批戰馬,又從南門飛馳而出。這五百弓箭手乃是花翎精心訓練出來的,每個人都是射術高手。這五百弓箭手都有三件兵器,與花翎身上的一般無二。一杆馬槊,一柄橫刀,一張弓兩壺箭。
一般的弓箭手,善射而不善戰。可是花翎麾下這五百人,不敢弓馬嫻熟,近身肉搏也俱是好手。
花翎帶著人出了滄州南門,帶著一路的煙塵,指望西南方向飛馳而去。
遠遠的,一隊契丹斥候立刻就跟了上去。
耶律極正在軍帳中與耶律真,耶律延奇和韓知古三個人議事,聽到斥候報告說有一小隊騎兵出了滄州城直往西南去了,他的嘴角挑了挑,站起來走到輿圖前,拍了拍手,難掩興奮的說道:“諸公,有大魚上鉤了。”
ps:年前事情太多了,單位還要加班,最近更新不算穩定,知白再次道歉。不過,依然厚顏無恥的求收藏。
第四百二十六章 既來之
劉淩吩咐監察院的潛行高手跟在契丹人的斥候後麵,無需靠近,隻是看著契丹斥候是何時返迴的就好。
從劉淩的調度中,卓青戰似乎嗅到了什麽。
“王爺……是要出城攻擊敵軍?”
劉淩讚賞的笑了笑道:“是,但你知道了,就不要泄露出去。契丹人看似倉促而來,誰也不知道,這滄州城裏有沒契丹人的奸細。”
卓青戰道:“契丹人相貌異常,想混進城裏並不容易。”
劉淩才對卓青戰的判斷力有些肯定,又被這個讀書人的迂腐小小的氣了一把:“契丹人相貌異常不假,但契丹人那邊就沒有漢人了?南麵宮宰相韓知古,大將軍韓延壽不是漢人?不知道你這心是怎麽生的,時而七竅玲瓏,時而笨的也夠異常的!”
卓青戰臉色一紅,訕訕的笑了笑。
其實這也不是他的心思不夠細,而是經驗上的事。雖然他飽讀兵書,但這些年一直未曾領兵,做一個處理瑣碎事務的文官,對軍事上的事還是有些不適應。他就好像一塊璞玉,隻需要細心的打磨一下,必然會煥發出本來就具備的璀璨光華。正如劉淩對他的評價那樣,若是說一個合格的將領,要做到知己知彼四個字的話,那卓青戰現在還停留在前麵兩個字上麵,知己而不知彼。他能掌控自己的手下,甚至對每一個人中級將領的能力都了解的很清楚,用人得當,指揮有度。但他的目光看得還是太淺,有時候會淺薄的很幼稚。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品質正是劉淩欣賞的,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就是不知。他會問,不會因為自己的茫然無知而感到恥辱。
時而有靈光一現,卓青戰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種靈光持久的亮起來。
“你要知道,為將者,就算不能上知天文,但最起碼要曉得地理,就算不能唿風喚雨,也要知己知彼。你練兵有一套,可以說兵書上的東西你都記得,一個字都沒有忘記。我看你平日裏練兵,那些郡兵的隊列陣型很有章法。不過你還要記得的是,臨陣而戰,千變萬化,兵書是死的而戰局是活的。別總盯著自己手裏的力量,也要看著敵人。你清楚自己手裏有一副好牌,或是一副爛牌,不如清楚敵人手裏有什麽牌。就算你自己打不贏這牌,也不能給敵人打出去他想要的那一張。”
劉淩他們幾個人一邊說一邊迴到了大帳裏,就在沙盤旁邊,劉淩隨手丟給卓青戰幾個木偶說道:“來,沙盤上比劃一下。”
卓青帝也不矯情造作,開始按照手裏的力量布置。果然,按照他手裏擁有的力量,他布置的局麵很謹慎也很穩妥。劉淩笑了笑說道:“你照如此下去,最多也就是虎亭侯的水平,再無進益。”
劉淩手裏兵少,而卓青戰兵多,卻被劉淩屢出奇兵連番擊敗。
“這就是了,你隻顧著按照自己手裏的力量應對,缺乏銳意。”
劉淩將手裏的木偶丟在沙盤上說道:“你懂得按照地理布局,相對於你領兵的經驗來說已經不錯了。但你看到了自己這一邊的地形,為什麽就不仔細看看我這邊的地形?我的人馬靠近一條大河,且河道崎嶇,我又臨河列陣,這樣的優勢地形你為什麽不利用?以河道彎曲凹陷的地方,隻需派出半數兵力就可以將我的人馬分割包圍,這一仗,其實沒開打你就勝了七成。而你卻隻看到自己那邊有座山峰,想伏兵於上,硬生生的將兵力分開,豈能不被我擊敗?”
卓青戰仔細看了看,確實如劉淩所說。那河道彎彎曲曲,劉淩的人馬臨河而行,隻需以騎兵衝擊,借助河道的地形,很輕易就能將劉淩的人馬堵塞在河道的凹陷出。這樣一來,有三麵是河水,他隻需堵住一麵就可以了。兵力所有不多,但效果奇佳。
“可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王爺麾下人馬臨於危險之地,不是為了激發出士兵們求勝求生的勇氣嗎?”
“放屁!”
劉淩低聲罵道:“你故事看多了?背水一戰?別隻看兵書上那偶爾的一次成功戰例,絕大部分情況下,若是你身處這樣的險地,前方是敵,後麵是滔滔大河,你最先的反應是什麽?是絕望和恐懼。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都會喪失鬥誌,不戰而敗已經幾成定局。背水列陣,有成功的例子就算不錯了。”
“當然,要看是什麽人領兵,再看兵力多少。”
劉淩說道:“你知道背水一戰,韓信若是沒有派人衝進趙軍後營中遍插漢軍紅旗,你覺得就靠著背水一戰,真就能靠著那點激發出來的勇氣取勝?”
說完之後,劉淩拍了拍手上的沙子說道:“真不知道為什麽跟你廢這麽多話做什麽,你雖有天分,但年紀已經不小了,就算培養出來也是晚了些的。我麾下大將,皆強於你。”
不等卓青戰有所反應,劉淩笑道:“或許隻是希望你明天不要丟了滄州城而已。”
卓青戰一驚,問道:“難道王爺打算明日親自領兵而出?”
劉淩笑道:“有何不可?”
“王爺麾下,可用之兵不過萬餘!”
卓青戰急切道。
劉淩擺手道:“你一個粗通兵法的讀書人都能靠著四千郡兵堅守半月,如今我麾下有萬餘兵馬,怎麽就不能出去殺殺契丹人的銳氣?”
阻止了卓青戰繼續說下去,劉淩說道:“不出後日,楊業的四萬餘兵馬就到了,我已經讓花翎前去迎接。做出這翻樣子,無非是給耶律極看的。耶律極為什麽眼睜睜的看著花翎的一萬多人馬堂而皇之的進了滄州?因為他猜測,這一萬五千人馬不過是先鋒隊伍。他在猜測,後麵是不是就跟著我大漢的主力大軍。來的時候已經放出了消息,我帶著大隊人馬在後麵趕來。耶律極的契丹狼騎擅長的是野戰,而不是攻堅。他若是猜到,我親帥大軍已經到了滄州不遠處,他會放過這個機會?”
劉淩篤定道:“若是契丹的斥候迴去告訴他,看到了我讓楊業掛起的劉字大旗,且兵馬不過四五萬,你說耶律極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大搖大擺的進城?”
“他放過那花翎那萬餘人馬,不過是在做樣子而已。”
“他若是全力攻擊花翎的人馬,那就會驚了後麵的大軍。棄了羊角,他要的是一整隻羊。羊角是不能吃的,香噴噴的烤全羊才是大餐。”
“隻是,他迎來的非羊也,而是一隻比契丹人還狠辣的狼!”
劉淩吩咐道:“明日一早,最遲午間,耶律極必然派遣大軍於半路截殺楊業的人馬,這是個機會,錯過去,會後悔的。若是……耶律極親自出戰就有趣了,不過以他的膽略來說,他是萬萬不會離開大營的。一,他不敢冒險,因為他要謀求大富貴。二,他不敢離營,因為他怕大營中有變故。”
“前日契丹人攻城,你現在還沒明白是為什麽嗎?”
卓青戰確實沒有細想前日契丹人攻城的緣故,隻是覺得在已經有優勢的情況下契丹軍隊卻緩緩退卻,實在有些不合道理。
見卓青戰的臉上有不解之色,劉淩道:“耶律極還沒有完全掌控那三十萬大軍,他是不會隨便出來的。哪怕……誘餌是我,他也不敢以身犯險。”
劉淩道:“我會留下五千士兵給你,明日一早,契丹人必然對滄州城猛攻,以掩飾其大軍的動向。無論如何,若是能一戰將我擊敗,耶律極釣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順便拿下滄州,便算是功德圓滿。”
“王爺打算隻帶一萬人馬出戰?”
劉淩笑道:“足矣。”
安排好了城防之事,劉淩走出大帳往剛進城不久的漢軍駐地走去,趙大亦步亦趨的在後麵跟著,臉上的表情有些不解,還帶著三分……怨氣?
“王爺似乎很看重卓青戰?”
趙大忍不住問道。
劉淩眯著眼睛看了看趙大,隨即臉色平靜的說道:“非我看重他,而是我手下如今沒有幾個人可以用。得力的人手都在外麵,身邊隻有一個幾乎廢了手的趙霸,就算我不信卓青戰,也隻能將守城的任務交給他。若是出乎我的預料,耶律極敢親自領兵出來的話,這一戰或許提前結束也說不定。若是……若是我身邊還有幾個得力的大將,何苦去跟卓青戰那般廢話。”
趙大心中一凜,終於明白,原來王爺之所以對卓青戰如此悉心教導,並不是看重此人有何過人之處。這樣安排,沒有個人喜好在其中,為的隻是對戰局有力而已。趙大心中有些寒冷,他忽然發現,在王爺心裏,或許,誰都不信。卓青戰,其實在很多時候鬥不過是一枚棄子而已。王爺的心裏,並不是很在乎一兩個人的身死。
想到這裏,趙大心中有些悵然。
“一隻答應送你一個表字的,總是忙卻忘記了,又想不到什麽好的字。既然今天想起來了,就送你一個表字吧。”
趙大不知道王爺為什麽忽然說起這個,但是他的心裏還是忍不住一暖。
“趙大,字安之吧。”
劉淩笑了笑,淡然自信:“既來之,則安之。”
第四百二十七章 活下去
留下趙大和卓青戰在滄州城,花翎帶來的一萬五千人馬,劉淩點起了一萬人,留下五千士兵協助守城。劉淩帶著一萬人馬,夜色中分批從南門溜了出去。監察院的四處的刺客幽靈一般先出了城,將契丹人布置在南門外遠處的暗哨和斥候清理幹淨。最起碼天亮以前,契丹人是不會知道城裏溜出來一支萬餘人的隊伍。
監察院的人喜歡黑色,喜歡暗夜,因為在夜裏,他們是王者,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的腳步,也沒有人能擋得住他們殺人的匕首。
遠處傳來幾聲鳥鳴,劉淩示意最後一支隊伍出城。這是約定好的暗號,監察院的人一直在城外守著,以保證大軍出城不會被人發現。馬嘴都被勒住,馬蹄上包了厚厚的布,隊伍出城雖然算不上悄無聲息,但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動靜。
出了城之後,劉淩在城南二十裏和先出城的隊伍匯合。
一萬人馬的動作,就算再怎麽小心翼翼也不可能一點聲音都沒有。不過幸好的是,一來監察院的暗夜殺手們將南門外的契丹斥候全都清理幹淨,二來,契丹人絕對料想不到,城裏那點人馬連守城都不夠,竟然會出城來自己送死。
花翎因為要趕來滄州,所以這次帶來的都是騎兵。劉淩令趙霸帶一千人馬為先鋒,徑直往西南方向前進。令花翎的副將司徒征程率領一千人馬殿後,和大隊保持二裏的距離。他自令八千騎兵為中軍,朝著事先預定的地點快速的前進。
滄州西南一馬平川,也沒有太大的林子,並沒有什麽太適合設伏的地點。不過現在正是初秋,荒野裏的野草都有一人高,官道兩邊隨便一個草窩子裏藏個人都別指望能發現。連年的征戰,大片的田地荒蕪。這些年趙鐵拐在北方這幾個州不斷的兼並其他勢力,戰火一直在燒著。尤其是北方這幾個州,幾乎青壯都被抓光了。官道兩邊走不了多遠就會看到一個廢棄了的村子,沒有了男人們,老弱婦孺活不下去隻好去逃難。天下人都知道,如今日子過得最好的是大漢境內的那十幾個州。所以即便遠隔千山萬水,就為了能活下去的希望不少大周的百姓舉家往大漢那邊逃難。
就拿沁州和遼州這兩個地方來說,這幾年每年接受大周過來的難民就都不下十萬。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這也是一件讓州府官員很頭疼的事。幸好,晉州那邊還有大量的荒地,而且晉州是臨時都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安置不下的難民就又都被疏散到了晉州一帶。這些從大周四處各地逃難過來的難民,十個,能活著走到目的地的連四個都剩不下。整戶整戶的人在半路上餓死,累死,病死。
就算到了沁州遼州等地之後,他們也會無奈的發現,大漢這些州縣雖然平靜富裕,但也已經人滿為患了。為了生計,他們在大漢官員的疏導下再一次開始了征程。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大漢的官員給他們發了口糧,發了一些銀錢,但是能活著走到晉州的人也就是一半不到。這些年的戰亂,導致了中原人口的大規模減少。就拿滄州來說,原本有不下六十萬人口,可如今滄州這個地方連二十萬人都不到了。
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從而導致了大量的田地荒蕪。每年,野草都會瘋了一樣的往四周擴散領地。被路過的軍隊或者流浪漢點上一把野火,就能燒出去百裏遠。草灰成了養料,田地變得更加肥沃,下一年開春,野草會長得更茂盛。它們占據了麥子的家,而作為百姓主要口糧的金燦燦的小麥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
黑豹破敵在黑夜中不斷的往草叢裏鑽,不時叼著一隻半死的野物跳迴來甩給馬背上的騎士。戰馬用了很久才適應破敵身上那種危險的氣味,卻也不敢靠的太近。以至於破敵一次次跳出來,騎兵隊伍便會出現一次次的小小騷亂。幸好馬都帶了嚼子,發不出恐慌的哀鳴。
劉淩騎著紅獅子,朝黑豹喊了兩聲,破敵不情不願的跟在紅獅子身邊,卻再也沒有往草叢裏鑽。劉淩身邊的騎兵有幾十名是監察院的緹騎,還有百十名親兵,這些人對於破敵已經很熟悉了,他們的戰馬在麵對破敵的時候也表現的比其他騎兵的戰馬要強得多。
黑夜中行軍,隊伍的速度顯得極快。
出了滄州二十幾裏後,監察院的緹騎開始離開隊伍,分開在隊伍的兩翼,他們的任務是剿殺萬一出現的契丹斥候。
行軍兩個時辰之後,滄州城已經被遠遠的甩在後麵。劉淩估算了一下距離,現在距離楊業迎頭趕過來的大軍絕對不會超過五十裏了。下令人馬休息,劉淩勒住紅獅子後開始觀察地形。
遠處有一片不算太大的林子,藏下三千人馬沒有什麽問題,但絕對不可能隱去以萬大軍的行跡。而劉淩一路趕來,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停下來,是因為他發現這裏是沿路最適合埋伏的地點。
雖然還是一馬平川,雖然官道兩側還是齊人高的荒草,不同的是,這裏距離福緣渠最近。官道在這裏有一個緩緩的彎道,最近處距離福緣渠不過幾百米。
若是在另一側埋伏一支奇兵,楊業的人馬到來之後發動突襲,漢軍慌亂之際隻能往福緣渠那邊撤退,後麵就是大河,可以說是半個死地。契丹人擅長伏兵突襲,這裏無疑是最好的地點。
官道西側就是河道,東側是一望無際的荒野還有那片在夜色中看起來陰森恐怖的樹林。
劉淩騎著馬跑了一圈,這時監察院的緹騎過來匯報說在官道的東側三裏外有一座小胡,湖並不大,隻有方圓二三裏的樣子。劉淩笑了笑,這時上天賜給的嗎?
他親自去看了看那座小胡,派人試了試湖水,發現這個湖竟然很深,湖水裏甚至有已經長到了半米長的大魚。荒蕪了沃土,這些野生動物倒是活的自在了。
湖水再東麵,是一個廢棄了的村子。村子的規模看起來不小,劉淩檢查之後發現竟然有差不多五百戶人家。這已經是難得的大村子了,最鼎盛時期應該有三千人上下。不過現在卻是滿目的瘡痍殘垣斷壁,也不知道是被馬匪劫掠了還是遭了兵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