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一馬當先走了進去,看到這個原本是趙德昭上課的書房,羅漢床都被抬到了牆邊,變成了一個空場地。


    就隻剩下頂頭的羅漢床還在,顯得格外不協調。


    地板上很幹淨,顯然開始一眾人等就坐在地上聽課。


    走到頂頭的羅漢床上坐下,看到身邊的案幾上就放在那本書,旁邊就是早上他讓人傳來的貶諦的聖旨。


    書頁翻開的一頁,上麵寫著一個標題:如何在沙漠、戈壁中尋找水和食物。


    他抬頭看了看圍了一圈的眾人,說道:“你們都先散了吧,待我好好看看,迴頭安排印刷,人手一本。”


    潘惟德道:“官家,二哥不耐煩寫太多字,寫的簡略,但是講起來,裏麵的內容可就多了。所以,臣請官家允可,讓二哥給我們講完這本書。”


    趙匡胤看了一眼趙德昭,見他微微點頭,就說道:“若沒有犯忌內容,自然不會讓你們失望。”


    皇帝要占場子,再大的二世祖也要讓位。一幫年輕人雖然也有不舍,卻也隻能先迴家。


    就隻有韓崇訓借著韓重贇的光,還能留在這裏,卻一聲不敢吭。


    房間裏麵又恢複了原樣,坐在上首的趙匡胤這一次看的很仔細,也就看的很慢。


    韓重贇怕影響他看書,跟趙德昭也不敢說話,就隻能靠在羅漢床上閉目養神起來。


    後世的士兵手冊基本上有六大方麵:1國防知識;2軍事知識;3政工知識;4生活知識;5福利待遇;6自我修養。


    國防知識被華夏曆史取代,政工知識,自我修養被取消,軍事訓練和生活知識沒有刪減,反倒被趙德昭又增加一部分古代列陣,而福利待遇這方麵,目前寫的語焉不詳。


    他隻是一個皇子,又不是皇帝,這方麵寫的太多犯忌。


    趙匡胤越看越是心驚膽戰,因為這本書初看有些粗略,更沒有文采,可是卻將事情分析的井井有條。


    不管是他想到的,還是沒有想到的,都分析的清清楚楚。


    一些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條例,這上麵也講的清清楚楚。


    看了一半,他抬起頭來,望著低眉順眼的趙德昭說道:“二哥兒,你覺得這書,能直接傳授給士兵嗎?”


    趙德昭道:“低級士兵不可,高級將領可以。一些訓練條例,可以讓將領施行。不過孩兒組建新軍,與如今的軍隊不同,卻需要人人傳授。”


    韓重贇似乎睡著了,跟他坐一張床上的韓崇訓不敢亂動,趙德昭故意聲音大了一點,驚醒他。


    被驚醒了的韓重贇他是老江湖了,深吸了一口氣,又故意閉眼了一會兒。


    “細細說來。”


    “一來如今士兵大多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誰管飽就跟誰,沒有什麽理想壯誌,跟他們講太多家國情懷什麽的,都不合時宜。


    二來大部分士兵都不識字,書中內容也需要傳授,把書給他們是浪費。


    三來他們身體虛弱,也受不了嚴苛的訓練,即便是如今的禁軍,這種約束他們怕是也受不了。


    四來這個訓練過程涉及到新式戰術,在我們熟練掌握之前,最好不要外泄。”


    趙匡胤點了點頭問道:“那我們掌握之後,就不怕其他人學去?”


    “不怕,因為火槍就隻有我們能造。”


    火槍?這是什麽武器?韓重贇心中一動,睜開眼來,卻依舊一聲不吭。


    趙匡胤欣慰地點了點頭說道:“百說不如一做,這件事我就看你能做到哪一步。工部那邊,我會讓人分配三百戶木匠,三百戶鐵匠月底前往襄陽,需要的鐵料由南陽供應,需要的木料,直接在襄陽當地砍伐。你這邊,準備安排誰前去督造?”


    “劉小劉殿頭。”


    趙匡胤奇道:“你不是厭了他嗎?”


    趙德昭開誠布公。“隻是故意讓他被他人籠絡。”


    趙匡胤看了一眼韓重贇,臉色板了起來。“可真有人籠絡於他?”


    “賈琰賈季華。”


    韓重贇聽的心驚膽戰,有些後悔自己留在這裏了。


    不過趙匡胤似乎並沒有在意他的存在,高聲叫道:“孟寬。”


    一直悄無聲息的孟寬出現在了偏殿門口。“臣在。”


    “讓人去二哥兒農莊叫迴劉小,有話我要親自問他。”


    孟寬領命而去,趙匡胤又迴頭跟韓重贇說道:“老十,三哥如今身體不好,禁軍這邊,你要多費心了。”


    韓重贇立即起身肅立。“臣當盡力把持。”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兩人都沒有當真,韓重贇最多費點心思監督一下其他禁軍。


    趙匡胤皺著眉頭,考慮讓誰來逐漸接手趙光義手裏的禁軍。


    韓重贇這個時候又說道:“官家,臣有一事相求。”


    趙匡胤抬起頭來,道:“說。”


    “小兒崇訓今年十三,來年十四,如今二哥兒籌建新軍,臣想為他在新軍求個位置。”


    趙匡胤看了一眼敦實的韓崇訓,點了點頭。“你就是舍不得,我也欲讓他跟二哥兒一起前往襄陽。不僅是他,王承衍,石保吉,曹璨他們這一代,我欲全部趕到襄陽去。”


    韓重贇笑道:“矢不激不遠,刀不磨不利,玉不琢不成器。他們這些小輩正應出去磨練磨練。”


    趙匡胤點了點頭,又收迴了話題,跟趙德昭說道:“山南東道自慕容延釗病逝後,這一年多一直沒有節度使,西南麵兵馬都部署也越發荒廢。刺史蔡令性此人年歲已大,守成老舊之輩,非二哥兒臂助。


    不過如今你還未就任,以安穩為主,如今讓他占住這個位置。待明年你在襄陽穩定下來,我幫你安排一個善治文臣,協助你穩定襄陽。


    去了襄陽,其他人倒也無妨,但是慕容家族你可一定要籠絡住。他們祖孫三代在襄陽發展數十年,乃當地最大家族,人多勢眾,若有反複,影響甚大。”


    慕容延釗也是北宋名將,他是開州刺史慕容章的兒子,出身將門,善於攻伐,南征北戰,戎馬一生。


    其父後來升了襄陽刺史,慕容家族就在當地繁衍。


    而且他們家族特別能生,像慕容延釗,女兒不算在內,光是兒子就長大成人了十個。


    前年慕容延釗去世,如今慕容家族的人,大部分都在襄陽守孝。


    山南東道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華夏最大的道。


    最大的時候就是如今,北到南陽,西北到商洛,西南包括了重慶,東南一直到隨州,安陸一帶,南方一直到湖南常德。


    包括了河南西南部,陝西東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大部分地區以及湖南北部。


    這主要是因為荊州一帶到宜昌,是剛打下來的地盤,如今還沒有分出去。


    但是重慶的開州,萬州,自唐朝時候起,就屬於山南東道。


    慕容章一直在這片區域當官,慕容家族又能生,在這裏紮下根,也就理所當然。


    不過,趙德昭很清楚,慕容家族不算地頭蛇,因為他們家族想當官,就不敢發展地方勢力。


    後來慕容延釗的好幾個兒子,也都做到了一州刺史的位置。


    慕容家族在慕容延釗死後,逐漸就分散到了各地。


    “孩兒知道,據聞那慕容延釗的次子德豐,隻比孩兒大三歲,也叫日新。”


    趙匡胤笑道:“我尊慕容延釗為兄,你的字就是跟著德豐取的。我們兩家淵源頗多,就是有所不遂,也不要輕易動他們。”


    這也算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言傳身教,不過他不知道,趙德昭並不需要這種教導,論治政經驗,趙德昭比他豐富的多了。


    中午,劉小被從農莊召迴,趙匡胤怕他說假話,迴來之後就直接詢問於他。


    劉小雖然沒有留下書麵證據,但是賈琰送來的銀錢一文沒動,而且將每次傳信的過程寫的清清楚楚。


    趙匡胤大怒,中午飯也沒有好好吃,幾隻熊掌都被趙德昭和幾個孩子吃了。


    午飯後他就帶著沒看完的《步兵操典》去了中書令府,顯然是去興師問罪了。


    一直到現在,他都沒有想過要對付趙光義,對他來說,維護趙氏的名聲,比一時榮辱更重要。


    反正趙光義現在都要死了,何必把這件事給宣傳出來,讓旁人笑話呢?


    而劉小知道謀劃輕易達成,忍不住喜極而泣。


    他甚至一日也不想歇,明日就啟程前往襄陽,幫趙德昭打點好一切。


    督造施工,讓趙德昭去了襄陽,就能生活的舒舒服服。


    原以為這輩子就這麽過去了,可是趙德昭現在受了重視,以後前途呈現出了光明。


    他希望多活幾年,見到趙德昭坐上那個位置。


    那時候,他也走上人生巔峰了。


    趙德昭當然不會讓他現在就走,就是走,也要讓他跟工匠們一起走。


    而且,去了襄陽的基礎奠定,也要做一個計劃,讓劉小過去了按照計劃來。


    等他到了襄陽,已經有了一點基礎,就能事半功倍。


    所以,劉小出發的時間就安排在了他大婚之後的月底,大婚的時候,東宮也需要一個得力人員嘛!


    十月初五,趙匡胤一天發了兩百四十六份嘉進聖旨,將整個五品以上武將勳貴家族的適齡男丁全部都照顧到了。


    兩百多份聖旨,卻一共有七百餘人,因為不少家族都是好幾個兄弟。


    他們最大的二十二歲,最小的十二歲,恩許他們進入新軍服役,並且按照十將以上待遇發放俸祿。


    這一下,立即在開封府引發了千層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大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搖搖-欲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搖搖-欲墜並收藏我的大宋新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