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聞言,興奮地望著李成,點頭道:“這樣說來,我竟然比太子還強些,他如今隻見過京師的殿前親軍司的幾名將領,我卻有師傅這樣的高人在幕後指點,看來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李成笑了笑,低聲道:“王爺可在百官之中多多作些有助於聲譽的事情,隻要對王爺的清譽有助,那就不妨多做。”
說到這裏,吩咐跟著自己前來王府的孫園進來,這才笑道:“李成這裏弄了兩套玻璃製成的文房用具,天下間,恐怕也隻有這兩套,一套王爺自用,另外一套王爺拿去獻給皇上。其實若是能將另一套送給太子,讓皇上明白王爺絕沒有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對王爺來說才是最好的。”
說畢,孫園小心地捧上兩個錦盒。李成接過錦盒,示意孫園退下這才打開了錦盒,請趙構過目。
其中一個大些,裏麵放著一套透明的玻璃筆洗、玻璃鎮紙玻璃筆架和一個玻璃筆筒。放在大紅的錦盒中愈加看起來晶瑩剔透,璀璨奪目。打開另外一個小了一半的錦盒,裏麵是酒紅色鎮紙和一個筆洗,另外還有一枝酒紅色的玻璃筆杆。
看著眼前的兩套東西,趙構怔了怔,才低聲:“這兩套東西我都帶進宮中去吧,隻要將來能如願以償,這兩套東西都是我的,不過暫時不在我手中罷了。”
李成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他很擔心趙構想不通裏麵的關鍵,扛不住對這些東西的喜愛。這時看她竟然能這樣想,不覺欣慰了很多。
看到李成的神色,趙構笑了笑,低聲道:“師傅能否再弄一件這種玻璃器皿來?我想送給皇後,這樣,她才不會在父皇和太子麵前說我壞話,對母妃在宮裏的日子也能好些。”
李成歎了一口氣,點頭道:“想不到殿下竟然如此有心,我盡力去找找適合獻給皇後的東西吧。過幾日我命人送來便是。這些東西雖然貴重,李成也是傾盡全力才弄到,不過是李成的一點心意罷了。”
趙構聽到李成說的有些勉強,不覺緊張地道:“請師父無論如何也要幫趙構,這次索然不必非要送給皇後,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圓滿一些。”
李成無奈,隻好點頭道:“我隻能盡力,若是沒有合適的東西,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從王府出來,李成還有些驚訝於趙構的變化,這才發覺不知不覺竟然轉眼過去了將近三年,趙構也從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即將長成的少年,隻是這孩子心思之中,城府之深,也讓李成有些吃驚。不過,想到趙構後來的經曆,李成倒不覺得這種變化有什麽不對。
第九章 燒製玻璃
迴到家裏,因為趙構的事情,李成掛念著家裏最新一爐玻璃的燒製,一進門便急匆匆地來到花園後麵的小窯去看最新的玻璃燒製的情況。由於燒製玻璃需要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也都是成本極低的東西,這些東西每次也都是李成親自準備好之後,由牆外的仆役隔著牆用這時代最好的鐵製鼓風機給熔爐內加溫,再由男仆們做好熔化工序,由於玻璃的燒製本身在這時代就有少量的燒製,隻是由於工藝上和現代玻璃的工藝相差很大,做的玻璃極易碎裂,不能正真發揮使用功能。李成的玻璃由於在後世高中課本中詳細地介紹過。所以李成饑餓和這時代的玻璃製作方法,反複試驗之後才勉強掌握。這段時間的無數次嚐試之後,終於掌握了最重要的退火這道工序。每次玻璃的燒製,李成都要親自承擔玻璃這個最重要的的工序。
從王府出來,李成還有些驚訝於趙構的變化,這才發覺不知不覺竟然轉眼過去了將近三年,趙構也從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即將長成的少年,隻是這孩子心思之中,城府之深,也讓李成有些吃驚。不過,想到趙構後來的經曆,李成倒不覺得這種變化有什麽不對。
迴到家裏,因為趙構的事情,李成掛念著家裏最新一爐玻璃的燒製,一進門便急匆匆地來到花園後麵的小窯去看最新的玻璃燒製的情況。由於燒製玻璃需要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也都是成本極低的東西,這些東西每次也都是李成親自準備好之後,由牆外的仆役隔著牆用這時代最好的鐵製鼓風機給熔爐內加溫,再由男仆們做好熔化工序,由於玻璃的燒製本身在這時代就有少量的燒製,隻是由於工藝上和現代玻璃的工藝相差很大,做的玻璃極易碎裂,不能正真發揮使用功能。李成的玻璃由於在後世高中課本中詳細地介紹過。所以李成饑餓和這時代的玻璃製作方法,反複試驗之後才勉強掌握。這段時間的無數次嚐試之後,終於掌握了最重要的退火這道工序。每次玻璃的燒製,李成都要親自承擔玻璃這個最重要的的工序。
幸好他做的極少,隻供自己使用和送人,所以還能支撐下來。雖然每件拿出去都可以賣得出驚人的高價,但是李成還是不準備讓人知道這個秘密。所以家裏上下隻用了十名最老實且信得過的男仆再做這件事。
由於早上自己燒製的玻璃杯正在退火,李成迴到家裏就向退火窯這邊趕來。退火最重要的溫度控製。李成讓不同的工人負責不同的工序,他們就很難掌握全套的技術,也就不會造成泄密。
感到退火窯時,已經成型的玻璃半成品剛剛送進窯內,李成這才鬆了一口氣。小心地觀察著窯內溫度的變化,李成依靠自己這段時間反複磨練出來的經驗,坐在孫園搬來的儀仗躺椅估算著時間和溫度。由於有自己從二十一世紀帶來的太陽能夜光腕表,他可以準確地掌握窯內的情況。
成型的玻璃進入李成自己設計的簡易退火窯大約三個小時,由於這時室外溫度不高,根據無數次失敗得來的經驗,李成示意李安打開窯門。
李成這套比較完整的玻璃燒製技術掌握後,這才是第五次開窯。第一次李成成功地做出了一隻玻璃碗,用了一周之後碗還不錯,就進行了第二次嚐試,第二次李成做了一個玻璃燈罩,也就是李成在電視上看過無數次的煤油燈燈罩。
燈罩做好之後,放了大約一個月,包括前麵作出來的玻璃碗,兩件依舊保持完好,李成這才相信自己終於掌握了燒製現代玻璃的技術。
接下來李成又燒了幾塊平板玻璃製成了讓他唏噓不已的玻璃鏡,看到這種後世自己無數次使用的鏡子,李成真是感概萬千。隻是還沒等他感概完,幾塊玻璃鏡就被妻妾們一搶而空。
接下來的幾次,李成有燒紙了幾個透明的花邊玻璃碗,有素娥拿去送人,結果差點暴露了一家人隱藏的玻璃來源。幸好這樣的東西極少,見過的人沒有幾個,這才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這次送給趙構的兩套東西,也是他費盡心思才設計出來,花了大功夫製成的,這時便不想再送什麽東西給趙構了,他還想自己留著用呢。
既然是送給皇後,自然是要極為符合皇後身份的。這時看到素娥獨自走進了退火窯所在的院子,李成頓時眼前一亮。送給皇後的東西終於有了!
看到李成臉上的神色,素娥知道他又弄了好東西。可是看窯門還沒打開,便有些奇怪,不覺笑道:“官人這次可是又有了新的寶貝?”
李成看了一眼正在退火的小窯,笑道:“上次你那幾塊玻璃鏡怎麽樣了?”
素娥笑道:“那幾塊玻璃鏡真是好東西,這下再上妝就不會弄得很難看了,這幾次出去各處府中走動,人家都說妾身的妝好看了。卻不知這是官人的功勞。”
李成搖頭笑道:“上次燒製出來幾塊大點的,你還有嗎?”
素娥點頭道:“官人上次燒製出來玻璃鏡,大鏡子四塊,其中三尺乘五尺見方的兩塊,二尺乘四尺的一塊,四尺乘四尺的一塊。我將四尺的那塊找人切成了四塊,我自己留下一塊自用,三塊給了玉娘和秀娘、錦娘,她們開心的都什麽似的。”
李成點頭道:“那就找人把那兩塊大鏡子,用黃花梨木裝好了,給康王府送去。”
素娥看了一眼李成,皺眉道:“官人不是剛剛給康王府送去了兩套嗎?怎麽……康王的胃口可也太大了。就那兩套東西,拿出去也是天價了。”
李成無奈地搖頭道:“康王是想除了送給皇上和太子之外,再送一份給皇後,這樣一來他就會得到宮裏更多的好評。”
素娥冷笑道:“這樣的東西,官人何不自己送給皇上?何苦讓康王平白的賺了這好名聲?”
李成知道她會這樣想,不覺笑道:“我本來的意思就是讓他去送給皇上的,這個討好皇帝的事,我現在還不想這樣去做。如今因為小戲的事情,我已經快被那些禦史列入佞臣之中了。若是再拿這個去獻給皇上,罵名又要再加幾分了。倒不如讓康王賺個孝名,我們賺個康王的人情。”
素娥愧疚地點頭道:“還是官人想得周到,妾身真是沒什麽見識了,差點誤了官人的大事。”
李成笑道:“這也是你關心我啊,也是關心這個家,所以你沒有不對啊。”
素娥這才勉強笑道:“若是這樣,妾身這就去把那幾麵鏡子請工匠用黃花梨鑲了送到王府也就是了。”
李成笑道:“上次那幾麵小鏡子也用紫檀鑲了放在房間裏,順便再多鑲幾麵小點的,送給秀娘和玉娘她們,由她們自己留著用也好送人也好。”
素娥點頭笑道:“官人倒是想的周到,妾身這就再拿一麵去切開了。”
李成笑著點頭道:“弄好了早點送到王府,免得誤了事情反而費力不討好。”
素娥笑道:“妾身明白。這事自然不敢耽擱。”
李成點了點頭看時間差不多了,這才命人打開退火爐,將裏麵新燒製的玻璃拿了出來。這次燒製的是幾盞燈罩和一套水杯,由於這時代的習慣不同,李成除了給自己燒了兩隻後世那種普通玻璃杯,其餘的都是按照蓋碗茶杯的樣子燒製的。由於這些玻璃呈現的是透明色,在這時代看起來簡直就是令人驚歎的。
看到燒製好的玻璃在陽光閃著耀眼的光芒,素娥失聲道:“這……真是太漂亮了,官人,這簡直就是……太漂亮了。”
李成笑了笑,拿起一隻還有餘溫的玻璃茶碗遞給素娥,笑道:“這也沒什麽,你以後想要多少我就燒多少,過幾天做出模子就給你燒幾枝發簪。”
素娥看著手裏茶碗,雙頰通紅地呆呆出神,聽到李成的話,不禁小心地捧著茶碗,低聲道:“官人真的要特別燒製發簪給妾身?”
李成溫柔地看著身形略微豐滿的素娥,笑道:“這又不難,等國際日工匠把模子做好了,就開爐燒製便是了。去我親手燒製給你,你可不要弄丟哦。”
素娥眼圈一紅,出神地看著李成那熟悉的笑容,喃喃地道:“官人,素娥真是命好,嫁給了官人。”
李成知道素娥一向就這幾句話,雖然她的心思幾乎是這幾句話的數倍,可是話到嘴邊,還是反複地說。即便這樣,李成還是很愛聽,這也許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緣故吧。
第十章 童貫凱旋
半個月後,康王將李成四下送給他的三套玻璃製品送進宮中獻給了徽宗和皇後、太子。果然大得徽宗讚賞,尤其是送給太子那套,更是讚不絕口。不但在宮中多次稱讚趙構至孝,更在百官麵前提議有趙構代替生病的太子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瑣事。
索然是瑣事,卻讓趙構開心了好久,也讓他初次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五月端午的時候,徽宗和太子宴請百官,竟然也第一次下旨命康王,齊王陪同。旨意一下,趙康王府中登時熱鬧了起來。趙構更是高興的接連派人送了兩架黃花梨大屏風,官窯瓷器數套,其他珠寶無數,李成隻是把官窯瓷器和屏風留下,那些珠寶和金銀都退了迴去。
他可不想拿這些價值不大的東西,珠寶這些,他自己家裏根本不缺,而趙構那裏雖然是皇子王爺,可是實際的開銷和收入都基本隻能持平,這時的這些珠寶,自己接受了,過段時間趙構萬一興頭下去了,想起來心疼了,對李成有了芥蒂,那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康王府一片熱鬧,汴京城中依舊夜夜笙歌,師師那裏他也沒有時常前去,隻是派人送了兩隻玻璃茶碗給她,第二天師師便感動地潛來李成家裏私會,讓李成大感人生的幸福。
算算時間差不多了,童貫在前方作戰相信也快有消息了。隻是李全還沒有迴來,讓他十分的擔心。
鑽進書房練了一會書法,就開始準備再燒製點什麽東西,他燒製的幾件玻璃都已經被徽宗和太子珍藏起來,趙構後來由磨著李成要了幾枝玻璃筆杆,裝上筆頭又送進了宮中去。
徽宗便將這二十支玻璃筆賞了蔡京四枝,童貫兩枝,王黼兩枝,這兩件東西一賞下去,也同時惹來一片驚歎,市見仿製的也大量湧現,隻是這些仿製的玻璃都是古法燒製,一來顏色難以純淨,由於退火不好,往往用不了半個月也都漸漸斷裂。隻有出自李成手中的玻璃堅實如常,這樣一來。從李成這裏流出去的玻璃漸漸被與普通古法玻璃區別開了,價值也幾乎達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比起那些皮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一枝透明的玻璃筆,市價已經到了一千兩白銀,若是銅錢就要一千三百貫。隻是這些玻璃筆杆除了康王府和皇宮,別處都沒有,而得到這些玻璃筆的官員也都小心珍藏不肯輕易出手,使得這些玻璃器皿價錢雖然奇高卻還是難得一見。
李成多玻璃的控製一直小心翼翼,並沒有讓玻璃的源頭被人發現。這些玻璃器皿的價格漸漸被抬高之後,家裏的玻璃鏡李成也開始吩咐素娥不可以輕易被人看到。隻是由於皇後宮中的那兩麵打鏡已出現便引起了更大的震驚,這兩件穿衣鏡,甚至被徽宗指定為皇家重寶,除了一麵留在自己的宮裏,另一麵也隻是放在了皇後宮中,竟然隱隱地與皇權有了些象征性的意義。
知道了這件事,李成有點不安了。他本意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手裏有這個技術,就怕到時候被人惦記起來,自己疲於應付,就是皮蛋這件事已經很讓人眼熱看了,在露出玻璃這件事,自己的麻煩就多了。
隻是這時看到玻璃的價格被炒到這麽高,真是有點匪夷所思了,可是也沒辦法。這天李成在院子裏觀察河蚌的長勢完畢,正要迴書房去卻看到秀娘帶著丫頭嫋嫋而來。
看到李成,秀娘雙眸一亮,上前福身道:“官人也來園子裏散步?今日天氣晴好,院子裏的話都講謝了,妾身出來看看。”
李成笑道:“我正要迴書房去,這幾天朝中的事情不少,恐怕隨時有公事。”
說到這裏,看到秀娘眼中失望的神色,李成不覺改口笑道:“我也正覺得有些煩悶,正想遲些過去,正好和你一起散步了。”
說畢,看到院子裏的樹木蔥蘢,拉著秀娘的手慢慢先園子裏的涼亭走去,發覺她穿的有些單薄,不覺擔心地皺眉道:“怎麽不多穿點衣服?這院子裏風大,萬一感冒了豈非叫人擔心?”
秀娘腳下微微一頓,輕聲道:“官人,這麽關心妾身,秀娘真是這輩子都足夠了。”
想起她在榻上的可愛,李成隻覺心中難受,急忙握緊她冰涼的小手,低聲道:‘好了,你們都是我的親人,不要胡思亂想。”
秀娘怯怯地看了李成一眼,低聲道:“聽說官人又要納妾了?”
李成聞言有些驚訝,不覺皺眉道:“這是哪裏聽來的?我有你們便已足夠,不會再娶妾室了。你們都不要胡思亂想。”
秀娘呐呐地道:“妾身聽丫頭說,王大人將要送幾名歌妓給官人,所以……”
李成歎了一口氣,搖頭道:“這是哪裏來的流言,我都不不到,你卻當真。不要亂想了,還是讓丫頭迴去那件衣服吧。”
說到這裏,孫園站在遠處,小心地躬身道:“官人,宮裏張公公來請官人立刻進宮,童大人的捷報到了!”
“捷報?”李成吃驚地看了一眼孫園,立刻大步向書房趕去,到了書房,張才立刻迎上來笑嘻嘻地道:“老奴見過大人,大人大喜,童大人平定燕境北逐遼王,立下大功,已經正式得勝迴朝,大人快些進宮,皇上要封賞大人的舉薦之功呢!”
李成有些納悶,他不知道這個攻遼大勝究竟是怎麽來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必定又是童貫和蔡攸玩出來的花樣,兩人仗著徽宗寵信把大敗改成大勝也是很有可能的。
心裏雖納悶,卻還是笑道:“公公客氣了,下官哪有什麽功勞。都是皇上信任罷了。”
張才笑嘻嘻地拱手道:“老奴知道,大人獻給康王的幾件玻璃器很是驚人,這次又舉薦童大人有功,真是可喜可賀!童大人這次大勝遼國,真是驚世奇功。若非大人舉薦,童大人也不可能立下這樣大的功勞。皇上自然知道這些內情,所以一接到童大人的捷報,立刻來宣大人進宮!”
李成對宋史不是很了解,所以即便明知道宣和七年那場亂世漸漸逼近,卻還是被這個消息驚得有點糊塗,聞言呆了半晌,才驚訝地道:“童貫竟然打敗了遼兵?這……這竟然……”
張才笑道:“大人快些換了衣服,隨老奴進宮去見皇上吧。”
看到張才那肯定的神情,李成這才微微迴過神來,急忙匆匆換了公服,帶著孫園和李安向宮中趕去。
趕到匯總日常接見大臣有小心朝會作用的垂拱殿,剛走上月台就聽到徽宗大笑道:“童貫這次真乃朕的福將,這次不但大勝而迴,還拿迴了和金人的密約,i這次真是不世奇功!眾卿覺得應該如何封賞?”
他話音落去。殿內一片寂靜,顯然大家不論忠奸都各自打起了自己的算盤,奸臣正在盤算這次究竟怎麽說才能撈到好處,而忠臣們,尤其是何栗和一群禦史,都打起精神凝神等著蔡京等人的迴答。
守在殿門外的內侍立刻借著這短暫的平靜,揚聲唱報道:“禦史大夫李成殿外候旨!”
徽宗聞言立刻揚聲道:“李愛卿快些進來,這次童貫能創下不世奇功,你居功不小啊!”
李成這時滿腹不是滋味,明明以為童貫不會得勝,這才舉薦,卻沒想到歪打正著,事情完全淩然沒有想到。
無奈,隻好迎著殿內眾臣異樣而複雜的眼神,走進殿中,一邊跪下,一邊借著高唿萬歲的空當思索怎麽應付眼下的局麵。
第十一章 再次升官
行了大禮,李成隻好躬身道:“不知童大人究竟是如何得勝的?若是知道了其中緣由,怎麽封賞便可依照大宋的慣例進行。”
徽宗笑了笑,指著案頭的一份奏章點頭道:“愛卿看過此物,便知道了。”
李成笑了笑,低聲道:“王爺可在百官之中多多作些有助於聲譽的事情,隻要對王爺的清譽有助,那就不妨多做。”
說到這裏,吩咐跟著自己前來王府的孫園進來,這才笑道:“李成這裏弄了兩套玻璃製成的文房用具,天下間,恐怕也隻有這兩套,一套王爺自用,另外一套王爺拿去獻給皇上。其實若是能將另一套送給太子,讓皇上明白王爺絕沒有覬覦太子之位的野心,對王爺來說才是最好的。”
說畢,孫園小心地捧上兩個錦盒。李成接過錦盒,示意孫園退下這才打開了錦盒,請趙構過目。
其中一個大些,裏麵放著一套透明的玻璃筆洗、玻璃鎮紙玻璃筆架和一個玻璃筆筒。放在大紅的錦盒中愈加看起來晶瑩剔透,璀璨奪目。打開另外一個小了一半的錦盒,裏麵是酒紅色鎮紙和一個筆洗,另外還有一枝酒紅色的玻璃筆杆。
看著眼前的兩套東西,趙構怔了怔,才低聲:“這兩套東西我都帶進宮中去吧,隻要將來能如願以償,這兩套東西都是我的,不過暫時不在我手中罷了。”
李成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他很擔心趙構想不通裏麵的關鍵,扛不住對這些東西的喜愛。這時看她竟然能這樣想,不覺欣慰了很多。
看到李成的神色,趙構笑了笑,低聲道:“師傅能否再弄一件這種玻璃器皿來?我想送給皇後,這樣,她才不會在父皇和太子麵前說我壞話,對母妃在宮裏的日子也能好些。”
李成歎了一口氣,點頭道:“想不到殿下竟然如此有心,我盡力去找找適合獻給皇後的東西吧。過幾日我命人送來便是。這些東西雖然貴重,李成也是傾盡全力才弄到,不過是李成的一點心意罷了。”
趙構聽到李成說的有些勉強,不覺緊張地道:“請師父無論如何也要幫趙構,這次索然不必非要送給皇後,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圓滿一些。”
李成無奈,隻好點頭道:“我隻能盡力,若是沒有合適的東西,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從王府出來,李成還有些驚訝於趙構的變化,這才發覺不知不覺竟然轉眼過去了將近三年,趙構也從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即將長成的少年,隻是這孩子心思之中,城府之深,也讓李成有些吃驚。不過,想到趙構後來的經曆,李成倒不覺得這種變化有什麽不對。
第九章 燒製玻璃
迴到家裏,因為趙構的事情,李成掛念著家裏最新一爐玻璃的燒製,一進門便急匆匆地來到花園後麵的小窯去看最新的玻璃燒製的情況。由於燒製玻璃需要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也都是成本極低的東西,這些東西每次也都是李成親自準備好之後,由牆外的仆役隔著牆用這時代最好的鐵製鼓風機給熔爐內加溫,再由男仆們做好熔化工序,由於玻璃的燒製本身在這時代就有少量的燒製,隻是由於工藝上和現代玻璃的工藝相差很大,做的玻璃極易碎裂,不能正真發揮使用功能。李成的玻璃由於在後世高中課本中詳細地介紹過。所以李成饑餓和這時代的玻璃製作方法,反複試驗之後才勉強掌握。這段時間的無數次嚐試之後,終於掌握了最重要的退火這道工序。每次玻璃的燒製,李成都要親自承擔玻璃這個最重要的的工序。
從王府出來,李成還有些驚訝於趙構的變化,這才發覺不知不覺竟然轉眼過去了將近三年,趙構也從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即將長成的少年,隻是這孩子心思之中,城府之深,也讓李成有些吃驚。不過,想到趙構後來的經曆,李成倒不覺得這種變化有什麽不對。
迴到家裏,因為趙構的事情,李成掛念著家裏最新一爐玻璃的燒製,一進門便急匆匆地來到花園後麵的小窯去看最新的玻璃燒製的情況。由於燒製玻璃需要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也都是成本極低的東西,這些東西每次也都是李成親自準備好之後,由牆外的仆役隔著牆用這時代最好的鐵製鼓風機給熔爐內加溫,再由男仆們做好熔化工序,由於玻璃的燒製本身在這時代就有少量的燒製,隻是由於工藝上和現代玻璃的工藝相差很大,做的玻璃極易碎裂,不能正真發揮使用功能。李成的玻璃由於在後世高中課本中詳細地介紹過。所以李成饑餓和這時代的玻璃製作方法,反複試驗之後才勉強掌握。這段時間的無數次嚐試之後,終於掌握了最重要的退火這道工序。每次玻璃的燒製,李成都要親自承擔玻璃這個最重要的的工序。
幸好他做的極少,隻供自己使用和送人,所以還能支撐下來。雖然每件拿出去都可以賣得出驚人的高價,但是李成還是不準備讓人知道這個秘密。所以家裏上下隻用了十名最老實且信得過的男仆再做這件事。
由於早上自己燒製的玻璃杯正在退火,李成迴到家裏就向退火窯這邊趕來。退火最重要的溫度控製。李成讓不同的工人負責不同的工序,他們就很難掌握全套的技術,也就不會造成泄密。
感到退火窯時,已經成型的玻璃半成品剛剛送進窯內,李成這才鬆了一口氣。小心地觀察著窯內溫度的變化,李成依靠自己這段時間反複磨練出來的經驗,坐在孫園搬來的儀仗躺椅估算著時間和溫度。由於有自己從二十一世紀帶來的太陽能夜光腕表,他可以準確地掌握窯內的情況。
成型的玻璃進入李成自己設計的簡易退火窯大約三個小時,由於這時室外溫度不高,根據無數次失敗得來的經驗,李成示意李安打開窯門。
李成這套比較完整的玻璃燒製技術掌握後,這才是第五次開窯。第一次李成成功地做出了一隻玻璃碗,用了一周之後碗還不錯,就進行了第二次嚐試,第二次李成做了一個玻璃燈罩,也就是李成在電視上看過無數次的煤油燈燈罩。
燈罩做好之後,放了大約一個月,包括前麵作出來的玻璃碗,兩件依舊保持完好,李成這才相信自己終於掌握了燒製現代玻璃的技術。
接下來李成又燒了幾塊平板玻璃製成了讓他唏噓不已的玻璃鏡,看到這種後世自己無數次使用的鏡子,李成真是感概萬千。隻是還沒等他感概完,幾塊玻璃鏡就被妻妾們一搶而空。
接下來的幾次,李成有燒紙了幾個透明的花邊玻璃碗,有素娥拿去送人,結果差點暴露了一家人隱藏的玻璃來源。幸好這樣的東西極少,見過的人沒有幾個,這才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這次送給趙構的兩套東西,也是他費盡心思才設計出來,花了大功夫製成的,這時便不想再送什麽東西給趙構了,他還想自己留著用呢。
既然是送給皇後,自然是要極為符合皇後身份的。這時看到素娥獨自走進了退火窯所在的院子,李成頓時眼前一亮。送給皇後的東西終於有了!
看到李成臉上的神色,素娥知道他又弄了好東西。可是看窯門還沒打開,便有些奇怪,不覺笑道:“官人這次可是又有了新的寶貝?”
李成看了一眼正在退火的小窯,笑道:“上次你那幾塊玻璃鏡怎麽樣了?”
素娥笑道:“那幾塊玻璃鏡真是好東西,這下再上妝就不會弄得很難看了,這幾次出去各處府中走動,人家都說妾身的妝好看了。卻不知這是官人的功勞。”
李成搖頭笑道:“上次燒製出來幾塊大點的,你還有嗎?”
素娥點頭道:“官人上次燒製出來玻璃鏡,大鏡子四塊,其中三尺乘五尺見方的兩塊,二尺乘四尺的一塊,四尺乘四尺的一塊。我將四尺的那塊找人切成了四塊,我自己留下一塊自用,三塊給了玉娘和秀娘、錦娘,她們開心的都什麽似的。”
李成點頭道:“那就找人把那兩塊大鏡子,用黃花梨木裝好了,給康王府送去。”
素娥看了一眼李成,皺眉道:“官人不是剛剛給康王府送去了兩套嗎?怎麽……康王的胃口可也太大了。就那兩套東西,拿出去也是天價了。”
李成無奈地搖頭道:“康王是想除了送給皇上和太子之外,再送一份給皇後,這樣一來他就會得到宮裏更多的好評。”
素娥冷笑道:“這樣的東西,官人何不自己送給皇上?何苦讓康王平白的賺了這好名聲?”
李成知道她會這樣想,不覺笑道:“我本來的意思就是讓他去送給皇上的,這個討好皇帝的事,我現在還不想這樣去做。如今因為小戲的事情,我已經快被那些禦史列入佞臣之中了。若是再拿這個去獻給皇上,罵名又要再加幾分了。倒不如讓康王賺個孝名,我們賺個康王的人情。”
素娥愧疚地點頭道:“還是官人想得周到,妾身真是沒什麽見識了,差點誤了官人的大事。”
李成笑道:“這也是你關心我啊,也是關心這個家,所以你沒有不對啊。”
素娥這才勉強笑道:“若是這樣,妾身這就去把那幾麵鏡子請工匠用黃花梨鑲了送到王府也就是了。”
李成笑道:“上次那幾麵小鏡子也用紫檀鑲了放在房間裏,順便再多鑲幾麵小點的,送給秀娘和玉娘她們,由她們自己留著用也好送人也好。”
素娥點頭笑道:“官人倒是想的周到,妾身這就再拿一麵去切開了。”
李成笑著點頭道:“弄好了早點送到王府,免得誤了事情反而費力不討好。”
素娥笑道:“妾身明白。這事自然不敢耽擱。”
李成點了點頭看時間差不多了,這才命人打開退火爐,將裏麵新燒製的玻璃拿了出來。這次燒製的是幾盞燈罩和一套水杯,由於這時代的習慣不同,李成除了給自己燒了兩隻後世那種普通玻璃杯,其餘的都是按照蓋碗茶杯的樣子燒製的。由於這些玻璃呈現的是透明色,在這時代看起來簡直就是令人驚歎的。
看到燒製好的玻璃在陽光閃著耀眼的光芒,素娥失聲道:“這……真是太漂亮了,官人,這簡直就是……太漂亮了。”
李成笑了笑,拿起一隻還有餘溫的玻璃茶碗遞給素娥,笑道:“這也沒什麽,你以後想要多少我就燒多少,過幾天做出模子就給你燒幾枝發簪。”
素娥看著手裏茶碗,雙頰通紅地呆呆出神,聽到李成的話,不禁小心地捧著茶碗,低聲道:“官人真的要特別燒製發簪給妾身?”
李成溫柔地看著身形略微豐滿的素娥,笑道:“這又不難,等國際日工匠把模子做好了,就開爐燒製便是了。去我親手燒製給你,你可不要弄丟哦。”
素娥眼圈一紅,出神地看著李成那熟悉的笑容,喃喃地道:“官人,素娥真是命好,嫁給了官人。”
李成知道素娥一向就這幾句話,雖然她的心思幾乎是這幾句話的數倍,可是話到嘴邊,還是反複地說。即便這樣,李成還是很愛聽,這也許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緣故吧。
第十章 童貫凱旋
半個月後,康王將李成四下送給他的三套玻璃製品送進宮中獻給了徽宗和皇後、太子。果然大得徽宗讚賞,尤其是送給太子那套,更是讚不絕口。不但在宮中多次稱讚趙構至孝,更在百官麵前提議有趙構代替生病的太子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瑣事。
索然是瑣事,卻讓趙構開心了好久,也讓他初次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五月端午的時候,徽宗和太子宴請百官,竟然也第一次下旨命康王,齊王陪同。旨意一下,趙康王府中登時熱鬧了起來。趙構更是高興的接連派人送了兩架黃花梨大屏風,官窯瓷器數套,其他珠寶無數,李成隻是把官窯瓷器和屏風留下,那些珠寶和金銀都退了迴去。
他可不想拿這些價值不大的東西,珠寶這些,他自己家裏根本不缺,而趙構那裏雖然是皇子王爺,可是實際的開銷和收入都基本隻能持平,這時的這些珠寶,自己接受了,過段時間趙構萬一興頭下去了,想起來心疼了,對李成有了芥蒂,那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康王府一片熱鬧,汴京城中依舊夜夜笙歌,師師那裏他也沒有時常前去,隻是派人送了兩隻玻璃茶碗給她,第二天師師便感動地潛來李成家裏私會,讓李成大感人生的幸福。
算算時間差不多了,童貫在前方作戰相信也快有消息了。隻是李全還沒有迴來,讓他十分的擔心。
鑽進書房練了一會書法,就開始準備再燒製點什麽東西,他燒製的幾件玻璃都已經被徽宗和太子珍藏起來,趙構後來由磨著李成要了幾枝玻璃筆杆,裝上筆頭又送進了宮中去。
徽宗便將這二十支玻璃筆賞了蔡京四枝,童貫兩枝,王黼兩枝,這兩件東西一賞下去,也同時惹來一片驚歎,市見仿製的也大量湧現,隻是這些仿製的玻璃都是古法燒製,一來顏色難以純淨,由於退火不好,往往用不了半個月也都漸漸斷裂。隻有出自李成手中的玻璃堅實如常,這樣一來。從李成這裏流出去的玻璃漸漸被與普通古法玻璃區別開了,價值也幾乎達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比起那些皮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一枝透明的玻璃筆,市價已經到了一千兩白銀,若是銅錢就要一千三百貫。隻是這些玻璃筆杆除了康王府和皇宮,別處都沒有,而得到這些玻璃筆的官員也都小心珍藏不肯輕易出手,使得這些玻璃器皿價錢雖然奇高卻還是難得一見。
李成多玻璃的控製一直小心翼翼,並沒有讓玻璃的源頭被人發現。這些玻璃器皿的價格漸漸被抬高之後,家裏的玻璃鏡李成也開始吩咐素娥不可以輕易被人看到。隻是由於皇後宮中的那兩麵打鏡已出現便引起了更大的震驚,這兩件穿衣鏡,甚至被徽宗指定為皇家重寶,除了一麵留在自己的宮裏,另一麵也隻是放在了皇後宮中,竟然隱隱地與皇權有了些象征性的意義。
知道了這件事,李成有點不安了。他本意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手裏有這個技術,就怕到時候被人惦記起來,自己疲於應付,就是皮蛋這件事已經很讓人眼熱看了,在露出玻璃這件事,自己的麻煩就多了。
隻是這時看到玻璃的價格被炒到這麽高,真是有點匪夷所思了,可是也沒辦法。這天李成在院子裏觀察河蚌的長勢完畢,正要迴書房去卻看到秀娘帶著丫頭嫋嫋而來。
看到李成,秀娘雙眸一亮,上前福身道:“官人也來園子裏散步?今日天氣晴好,院子裏的話都講謝了,妾身出來看看。”
李成笑道:“我正要迴書房去,這幾天朝中的事情不少,恐怕隨時有公事。”
說到這裏,看到秀娘眼中失望的神色,李成不覺改口笑道:“我也正覺得有些煩悶,正想遲些過去,正好和你一起散步了。”
說畢,看到院子裏的樹木蔥蘢,拉著秀娘的手慢慢先園子裏的涼亭走去,發覺她穿的有些單薄,不覺擔心地皺眉道:“怎麽不多穿點衣服?這院子裏風大,萬一感冒了豈非叫人擔心?”
秀娘腳下微微一頓,輕聲道:“官人,這麽關心妾身,秀娘真是這輩子都足夠了。”
想起她在榻上的可愛,李成隻覺心中難受,急忙握緊她冰涼的小手,低聲道:‘好了,你們都是我的親人,不要胡思亂想。”
秀娘怯怯地看了李成一眼,低聲道:“聽說官人又要納妾了?”
李成聞言有些驚訝,不覺皺眉道:“這是哪裏聽來的?我有你們便已足夠,不會再娶妾室了。你們都不要胡思亂想。”
秀娘呐呐地道:“妾身聽丫頭說,王大人將要送幾名歌妓給官人,所以……”
李成歎了一口氣,搖頭道:“這是哪裏來的流言,我都不不到,你卻當真。不要亂想了,還是讓丫頭迴去那件衣服吧。”
說到這裏,孫園站在遠處,小心地躬身道:“官人,宮裏張公公來請官人立刻進宮,童大人的捷報到了!”
“捷報?”李成吃驚地看了一眼孫園,立刻大步向書房趕去,到了書房,張才立刻迎上來笑嘻嘻地道:“老奴見過大人,大人大喜,童大人平定燕境北逐遼王,立下大功,已經正式得勝迴朝,大人快些進宮,皇上要封賞大人的舉薦之功呢!”
李成有些納悶,他不知道這個攻遼大勝究竟是怎麽來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必定又是童貫和蔡攸玩出來的花樣,兩人仗著徽宗寵信把大敗改成大勝也是很有可能的。
心裏雖納悶,卻還是笑道:“公公客氣了,下官哪有什麽功勞。都是皇上信任罷了。”
張才笑嘻嘻地拱手道:“老奴知道,大人獻給康王的幾件玻璃器很是驚人,這次又舉薦童大人有功,真是可喜可賀!童大人這次大勝遼國,真是驚世奇功。若非大人舉薦,童大人也不可能立下這樣大的功勞。皇上自然知道這些內情,所以一接到童大人的捷報,立刻來宣大人進宮!”
李成對宋史不是很了解,所以即便明知道宣和七年那場亂世漸漸逼近,卻還是被這個消息驚得有點糊塗,聞言呆了半晌,才驚訝地道:“童貫竟然打敗了遼兵?這……這竟然……”
張才笑道:“大人快些換了衣服,隨老奴進宮去見皇上吧。”
看到張才那肯定的神情,李成這才微微迴過神來,急忙匆匆換了公服,帶著孫園和李安向宮中趕去。
趕到匯總日常接見大臣有小心朝會作用的垂拱殿,剛走上月台就聽到徽宗大笑道:“童貫這次真乃朕的福將,這次不但大勝而迴,還拿迴了和金人的密約,i這次真是不世奇功!眾卿覺得應該如何封賞?”
他話音落去。殿內一片寂靜,顯然大家不論忠奸都各自打起了自己的算盤,奸臣正在盤算這次究竟怎麽說才能撈到好處,而忠臣們,尤其是何栗和一群禦史,都打起精神凝神等著蔡京等人的迴答。
守在殿門外的內侍立刻借著這短暫的平靜,揚聲唱報道:“禦史大夫李成殿外候旨!”
徽宗聞言立刻揚聲道:“李愛卿快些進來,這次童貫能創下不世奇功,你居功不小啊!”
李成這時滿腹不是滋味,明明以為童貫不會得勝,這才舉薦,卻沒想到歪打正著,事情完全淩然沒有想到。
無奈,隻好迎著殿內眾臣異樣而複雜的眼神,走進殿中,一邊跪下,一邊借著高唿萬歲的空當思索怎麽應付眼下的局麵。
第十一章 再次升官
行了大禮,李成隻好躬身道:“不知童大人究竟是如何得勝的?若是知道了其中緣由,怎麽封賞便可依照大宋的慣例進行。”
徽宗笑了笑,指著案頭的一份奏章點頭道:“愛卿看過此物,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