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形容事物抽取起本質特征,舍去其非本質特征的過程。


    這個解釋,本身就有點抽象。


    而到了後世,抽象一詞在國內,更多的被使用在了某些反常規,反常識的人或者事上。


    比如說,李連界說自己的功夫皇帝,那是客觀描述。


    當然,他也不會這麽說自己。


    而向左說自己的功夫皇帝,那就是抽象。


    人類抽象聖體的本質,其實是不自知。


    也就是俗話說的沒逼數。


    作為一位真正的抽象聖體,向左就是這麽個沒逼數的人。


    他做的那些事,給真正的高手,或者大帥逼來做,並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的本質,就是他這個人。


    就他爸媽那囂張樣,能培養出正常孩子就有鬼了。


    “胳膊好透了嗎?”張遠站在其身後,親切的問道。


    語氣如沐春風。


    和這話音在向左的耳朵裏,卻凜冽如寒風!


    胳膊的傷,就是頭迴去賽車時落下的骨折傷勢,早好了不知多久。


    可不提還成,張遠一說,他便覺得隱隱作痛。


    因為自己從小到大,都沒吃過這麽大的虧!


    雖然張遠後背那條長長的疤痕,已經淡了許多。


    尤其是在薅了兩位“傳奇耐活王”,既胡戈和德遠社的孔老三後,更是消減了不少。


    不過讓張遠沒想到的是,男性的疤痕這東西,對部份女人有特殊吸引力。


    有些女人認為有疤才有男人味,才更帥,不喜歡細皮嫩肉的款式。


    總之,自己背上被他劈了一刀這事,向左早就忘了。


    他隻記得自己參與張遠組織的賽車活動發生車禍,斷了一條胳膊。


    並且事後忿忿不平,因為無法報複迴來。


    現在更沒法報複了。


    不光有謔家在,張遠還聯合了那麽多港圈公司。


    其中當然沒有向家的中國星。


    什麽破玩意,根本沒資格和我合作。


    自打港島迴歸,向家“洗白”後,他們家在影視圈其實已經不行了。


    因為讓他們發家的那些手段都不能用了。


    而張遠此次與港圈創建聯合公司的行為,不光會擠占部分帝圈的業務,同時也會擠占他們家的業務。


    但麵對帝圈,張遠還需拉攏中影和華夏電影公司做防備。


    對向左他們家……張遠壓根就沒放在眼裏。


    從搭在對方肩膀上的雙手,感受到了對方身體的顫動,張遠非常滿意。


    好,很有精神!


    這就對了。


    “展平,你到啦。”


    “張遠。”


    李連界此時到場。


    一個是自己看好的年輕人,一個是賣向家麵子,報恩收下的徒弟。


    他麵上笑嘻嘻,可心裏明白這倆是怎麽迴事。


    “都坐吧,別站著了。”


    “好。”


    老李的麵子得給,張遠穩穩做到了前排位置上。


    徐靜雷見此一抿嘴。


    “倒是一點都不客氣。”


    開會這種事,坐次決定地位。


    我是三位男主之一。


    劇組除了導演和兩位大哥,再算上一個武指程曉冬,就這四人比我大。


    我隻是坐在我該坐的位置上。


    李連界對此沒有絕對絲毫奇怪。


    可向左卻一咬牙。


    當年初見,張遠是被李連界拉來客串的。


    他則是被師傅帶著出演了一個有名字的小角色。


    如今幾年過去。


    自己在這部《投名狀》中,出演的依舊是一個有名字的小角色。


    他飾演的山匪石錦彪,就是片中投靠太平軍,投降後被龐青雲殺俘的軍隊將領。


    算是有些鏡頭的。


    但除了劇本上有寫,他自己知道外,觀眾甚至劇組的其他人,都不關心他叫什麽。


    隻是個小角色。


    而他眼瞧著當年來客串《霍元甲》的張遠,已經坐到了自己師傅的身旁。


    “華哥,坐這裏。”


    不光與自己師傅,與劉德樺關係也很好。


    他看的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


    而張遠則很喜歡他這種恨的慌,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


    李連界為了帶他,也算盡心盡力。


    可出道十多年,歸來仍是素人。


    倒是一部抽象電影給他帶火了,找到了自己的賽道。


    不過現在他還沒抽起來,最多有點腦抽。


    人都到齊後,陳可欣便帶上眼鏡,舉著劇本開始安排。


    編劇也在場,得從頭和所有人捋一遍劇本。


    畢竟這行不光絕望的文盲多,不敬業的也多。


    很多演員不光看不懂劇本,也懶得看。


    陳導說的挺細。


    這位其實擅長拍細膩的情節。


    《甜蜜蜜》中,那場著名的哭戲。


    就是張曼玉在停屍房看到曾誌威屍體上的米老鼠紋身後,先笑了一下,再掩嘴痛哭的戲份。


    這場戲很多人都說是張曼玉笑場後神來一筆,被導演剪到了正片中。


    但其實是謠傳。


    後來陳可欣接受采訪,還是優庫老總古永強親自采訪時親口辟謠。


    這是他設計的,不是笑場。


    同樣在《投名狀》中,他也設計了好幾場細節滿滿的戲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老的戲份。


    劇本寫的非常詳細,細到每個角色該看誰,下一個動作是什麽,都有大致描述。


    但這個東西就像郭於二人的相聲。


    台本是有的,但真演起來,未必全照他的來。


    還得看好演員之間的互相碰撞。


    “投名狀是一種結義方式,古代很常見……”陳導慢慢說著。


    張遠拿著筆和小本。


    雖然他早就細細研讀過劇本,壓根不用急,但樣子還是要擺的,算是尊重導演。


    投名狀最早應該叫“頭名狀”。


    正式的出處不可考,文字記錄的話,幾百年前就有。


    最出名的,便是《水滸傳》。


    其中梁山泊首任寨主,小雞肚腸,心胸狹隘的“白衣秀士”王倫。


    就是吳用“拱火”後,後來被林教頭宰了的那位。


    在林教頭上山時,要求他交“頭名狀”。


    林教頭起初還不明所以,經過解釋才知道,是讓他去山下殺個人,把頭顱拿迴來,當做入夥的標記。


    至於殺的是誰,那我們管不著。


    視人命為草芥。


    要拿一顆人頭做狀子,這就叫頭名狀。


    後來念著念著,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投名狀,也不隻是雅稱,還是別稱。


    劇本中龐青雲,趙二虎,薑武陽三人納狀,也是殺了三個人的。


    歃血為盟,隻不過歃的是別人的血。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桃園三結義是個人都熟,劉關張三人同生共死,一起創業,相繼隕落。


    是華夏情義的代表性人物。


    而瓦崗一爐香,說的是《隋唐演義》中,以秦瓊為首的瓦崗四十六友,在賈柳樓焚香結拜。


    可後來這幫人卻因為各自的利益和誌向而分崩離析,拔了香頭。


    所以說人多沒用,越多越亂。


    而《投名狀》的故事,基本就是個反向了“劉關張”。


    並且剛好能對應上三人。


    龐青雲對劉皇叔。


    趙二虎對關二爺。


    薑武陽對張三爺,這倆都是遇到事的反應,都是“俺也一樣”。


    從故事說到人物,從人物聊到背景。


    陳可欣有沒有能力拍好這種他從未涉及過得古裝大戲,大家不清楚。


    但張遠清楚一點。


    作為香江人的他,是一點沒有某些帝圈編劇和導演的臭毛病。


    那就是幫滿清洗白。


    國內大部分影視作品,但凡和“辮子”沾邊的,大多出自帝圈,又或多或少會給遺老遺少和其祖宗們洗白。


    不過陳可欣是香江人,主要編劇虛蘭和秦天南,一個是魔都人,一個也是香江人。


    沒有一位來自北方。


    香江人可能媚洋,但絕不會媚清。


    所以這部戲中,所有滿清相關形象,幾乎都是反派。


    從老佛爺到三大重臣,再到下邊的兵將,基本是全員惡人。


    無一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毫無顧忌的塗炭生靈。


    反倒是太平軍將領在片中為了城中百姓自盡投降,卻迎來了全片高潮,也是轉折性的一場戲,就是向左的那出殺降戲。


    這場戲是有原型的。


    便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蘇州殺降”!


    這位“大清裱糊匠”聯合不列顛人戈登,圍困姑蘇。


    真正做到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這句滿清名言。


    不過這話倒不是老妖婆子說的,而是大學士剛毅所說。


    諷刺的是,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的,就是這位剛毅。


    後來監斬“戊戌六君子”的,也是他。


    不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話的確是慈禧說的。


    反正太平軍有八位將領投降。


    李鴻章設鴻門宴,備刀斧手摔杯為號,殺了這八位。


    而後更是屠殺姑蘇軍民至少兩萬餘人。


    這還隻是屠殺死亡的,進城後打家劫舍連帶著死了的還沒算。


    片子裏表現的已經很克製了。


    並且因為殺降後,李鴻章的淮軍率先進城燒殺搶掠。


    古代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一說。


    篦也是一種梳子,隻不過齒很密。


    土匪都隻是搶完就走,當兵的來了,那是連人帶牲畜,都給你一鍋端。


    這句話用來形容清軍,那可再合適不過了。


    因為淮軍搶了一通,導致後進城的戈登率領的常勝軍收獲大減。


    老外氣惱之下告禦狀,還同時通知了各國媒體。


    將李中堂屠殺本國百姓的事捅到了國外報紙上。


    後來還是清庭花了大錢,給對方送了至少7萬銀元才擺平。


    在本國的地頭上,還是千年古城。


    聯合洋人屠殺百姓,最後還因為對方沒搶夠給人家賠款。


    這種朝廷,不滅了都沒有天理。


    所以張遠完全不理解,網絡上為何有人為李鴻章洗白,辯解,甚至說他救了華夏。


    甲午戰爭後,伊藤博文親自點名讓這位去交涉,其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敵人喜歡的人,能是本國的救世主?


    還tm東方俾斯麥……


    人家俾斯麥手段是狠,是黑。


    但同時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批工人養老金,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製度。


    把這倆放到一塊比,就是對俾斯麥最大的不尊重。


    老俾頭聽到這話估計都得氣的從棺材裏坐起來。


    就姑蘇殺降這件事,整個影視劇行業,有一位算一位,幾乎隻在《投名狀》中出現過。


    所以張遠覺得陳可欣這次拍的還挺地道。


    並且劇本中,趙二虎在同意龐青雲的“投軍”提議後,說的是……


    “當匪,我們要當最大的!”


    投軍就是去當最大的匪,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這部戲的劇組成員,從上到下,幾乎都是漢人,尤其是主創。


    至少片子是在用一種公允的態度去闡述故事。


    單單這點,來拍戲就挺值的。


    噔!


    張遠正琢磨著,該如何展現滿清壓迫下的小人物。


    就聽到會議室中傳來了一道悶響。


    “嘖!”


    同時聽到自己身旁的李連界嘴角出聲,好似不滿。


    再側目一瞧。


    原來是向左這貨剛剛睡著了,腦袋給會議桌磕了個頭。


    陳可欣麵露無奈之色,眼角瞥了下李連界後,一句話沒說,繼續該幹嘛幹嘛。


    老李一皺眉。


    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那個……展平,幫我去倒杯茶。”


    找個借口讓他起身,好緩醒一下。


    張遠憋笑。


    到底是親師傅,還是寵。


    不過就剛才那聲,聽著像是沒熟的西瓜。


    估計這位腦子裏也都是肌肉,不剩多少腦漿子。


    李連界也有點抹不開麵,又補了句。


    “說的有點久,我眼睛都花了,要不歇會兒。”


    還給徒弟找補呢。


    “好啊,歇會兒。”陳可欣挺會做人,看破不說破。


    “張遠,明天你辛苦一點。”


    “劇組其他景還沒有整備完畢,所以要先拍你的戲份。”


    “好,哪一場?”他都無所謂,聽導演安排。


    “最後一場。”


    張遠打開劇本,從後往前翻,立馬就看到了。


    隨後咽了咽口水。


    他的角色薑武陽是三兄弟中最後下線的。


    而他的最後一場戲,是淩遲!


    “導演,得給我多包幾個大紅包哦。”


    “死的也太慘了。”


    “沒問題,一刀一個,好不好?”陳可欣玩笑道。


    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變“刺身”,還有點小激動呢。


    他還沒拍過這種戲,也不知道會怎麽拍。


    然而,隔天他就知道了。


    並且一知道,就知道了整整三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帝:我謝謝你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翻滾的肚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翻滾的肚皮並收藏影帝:我謝謝你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