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緒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將孫乾等人安插自己的隊伍中,隨著他們一同出城。?
接下來,程緒又簡單的闡述了一下他們為何會出現在這裏的原因,孫乾聽後唏噓不已,感歎亂世行路之不易。
原來程緒護送著自己及劉家的一大批家眷南下,雖然有著黑衣衛的護衛,但是一路的依然遇到了諸多磨難,不比孫乾到泰山來輕鬆多少。
在幽州時還好說,畢竟劉虞在州中的威望無人能及,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鄉野賊寇,無人敢於騷擾,一行人順順利利的出了幽州。
隻是當他們進入冀州之後,無論一行人如何小心匿跡,最終還是被袁紹現了行蹤,友好的請到了袁府做客。
隻是在聽聞劉虞戰敗被俘,公孫瓚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的消息後,袁紹不欲得罪幽州民心,痛快的將程緒等人放行,並派兵一路隨行,禮送出了冀州境內。
因為青州目前是公孫瓚勢力範圍,為了不被青州各地的官府扣押,一行人直接轉道兗州,多繞了一點路,過泰山而入徐州。
隻是在眾人華縣停駐休息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泰山大戰的爆,一直被羈留華縣無法趕路。
及至華縣落入了陶謙和闕宣的手中,程緒和江淮派來的使者急忙拜見了陶謙和闕宣,獲得了離城允可,這才整頓人馬,打算第二天南下。
不過徐州方麵出現變故,陶謙當天就離開了華縣,擔心闕宣變卦的程緒時刻關注著華縣城中的狀況,所以他在第一時間現了孫乾等人的到來,也有了這次的連夜拜訪。
至於為什麽會認出孫乾的真實身份,除了程緒曾經聽說過青州有這麽個人之外,離不開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強大的分析能力。
當初劉虞起兵征討公孫瓚之前,程緒就曾經極力勸阻於他,“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
後來的事情證明,程緒的建議才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話對於一心武力消滅政敵的劉虞來說,無疑是對他威信的挑戰。
要不是劉和的使者覺得對方才幹非常,出麵將其保了下來,恐怕程緒早就如曆史上那般,被劉虞斬殺祭旗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遠在青州的孫乾才聽聞了程緒的大名,並清楚的知曉了對方的才能。因此他毫不懷疑對方有能力,悄無聲息的將自己等人帶出華縣。
但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後,孫乾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拒絕了程緒的好意,“我倒是不懷疑程兄的能力,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周詳的計劃也可能因為意外出現變故。一旦出現了紕漏,孫某倒沒有什麽,若是因此連累程兄,孫某於心何忍?”
孫乾當然不是害怕連累了對方,這隻是他的一句托詞罷了。程緒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孫乾的顧慮。
雖然劉和向公孫瓚表達的自己的善意,但雙方並沒有化敵為友,其父劉虞目前還被軟禁在公孫瓚的手裏,雙方仍屬敵對狀態。
作為公孫瓚屬臣田楷派出的使者,孫乾不想與程緒等人走得太近,給田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是情有可原。
見孫乾如此忠職,程緒不由有些惺惺相惜,但是孫乾心意已決,他也不便堅持,便起身告辭,並希望他明天過去送行。
孫乾欣然應諾。
第二天清晨,孫乾果然如約出現在出現在城門處,為程緒等人送行。令他驚訝的是,泰山賊闕宣竟然也一臉笑容的出現在了送行的隊伍當中。
對孫乾的出現,闕宣也很驚訝,但不知為何,他對孫乾陶謙之侄的身份似是相信了幾分,並邀請對方參加中午的酒宴。
孫乾雖然一頭霧水,卻知道一定是程緒在背後幫了自己的忙,由是非常感激,如約參加了對方的酒宴。 ?
酒宴闕宣屢屢勸酒,話裏話外具是對孫乾身份的探究。孫乾應對自如,非但沒有讓闕宣看破自己的身份,反而他對自己頗為欣賞……
“當!”“當!”“當!”……
刺耳的警鍾聲在城頭上迴蕩,泰山賊一陣大亂,原來城外有曹軍正準備偷襲,卻被戍守的賊兵現,隻得改為強襲。
隻見曹兵們扛著雲梯大喊著衝殺而來,而守軍則奮起反擊,一時間箭矢如雨,滾木礌石砸下。
聽得城外聲響,闕宣丟下碗筷,拿起長刀便從廳堂衝出,厲聲大喊,“所有兄弟都起來迎戰,讓曹軍知道我們泰山兵的厲害!”
主將的一聲令下,上萬名泰山賊兵衝上了城頭,協助原有的守兵抵禦曹兵的強襲。
所幸城池依山而建,地勢險要,雖然賊兵們遠不如青州兵精銳,但是隻要防禦得當,曹軍一時卻也攻不進來。
此時泰山賊的所有兵力全部聚在城中,一旦失了華縣,便等於退路斷絕,故而隻得背水一戰。
在賊將們的不斷激勵下,賊兵們的士氣漸漸被激出來,他們拚死殺敵,偷襲的曹軍死傷慘重,丟下數百具屍體,狼狽退了下去。
此時山下鼓聲大作,卻是又有一支數千人的曹軍衝了過來,為大將正是夏侯惇。
聽說李典偷襲失利,夏侯惇不由勃然大怒,“區區賊寇也敢阻我,實在是不自量力!全軍聽令,給我三麵進攻,攻破華縣!”
曹軍鼓聲大作,一萬曹軍從南北中三個方向同時向城池動進攻,士兵如潮水水向城池衝去,箭矢如暴雨般鋪天蓋地射向城池……
這場攻城戰進行的異常激烈,泰山賊占據地利,木頭和石塊如冰雹砸下,將曹軍一次次擊退,但是青州兵卻悍不畏死,迎著守軍的猛烈反擊,一次又一次的衝了上去。。
盡管泰山賊作戰英勇,士氣高昂,但闕宣卻憂心忡忡,怔怔地望著城外飄揚的曹軍大纛。
“將軍在擔憂什麽?”孫乾走上前笑問道。
闕宣歎了口氣,“久守必失,哪怕是我們抵禦主了曹軍的進攻,一旦援軍沒有及時趕到,而曹操又親率大軍東征,恐怕我軍難逃敗亡的下場。”
“將軍是擔心陶使君背信棄盟約嗎?”
闕宣搖了搖頭,“這次陶使君支持我在下邳起事,為的就是我能獲得足夠的兵力占據泰山,給徐州添加一層屏障。如今陶使君與曹操已經徹底撕破了臉,我們這道屏障比之前更重要,他怎麽會輕易舍棄?”
闕宣仰望天,意味深長的說道,“我隻是擔心陶使君被其他勢力羈絆住了手腳,無法及時派來援軍罷了。如果還有一支別的援軍就好了。”
孫乾臉色微微一變,甚至有些懷疑對方已經看破了自己的身份,但他還是下意識的掩飾了起來,轉移話題道,“那將軍有什麽打算?”
“若事不可為,我就突圍。我在郡南還占據了不少的城池,我大可以步步阻擊,一點點拖延曹軍南下的步伐,為援軍的到來爭取足夠的時間。”
孫乾搖了搖頭,“王奎將軍前天就被曹軍大敗,但是今日夏侯惇才遣軍來襲,那中間的這段時間,曹軍都哪去了?若我沒有猜錯的話,曹軍趁著貴軍主力屯兵華縣的工夫,已經攻破了兵力空虛的臨縣,截斷了貴軍南下的道路。我勸將軍死守城池,等陶使君來援救。”
闕宣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臉色刷地變得慘白,“僅憑一座孤城的話又能堅持幾天?”
但闕宣畢竟不是簡單人物,望著城頭上為了自己的大誌浴血奮戰的弟兄,闕宣的心頭突然湧現一股熱血,整個的精神突然振奮起來,他大吼一聲,“給我守住城池,城池破了,誰也活不成!”
……
曹軍的第二次進攻很快被困獸猶鬥的泰山賊再次打退,死傷了一千餘人,夏侯惇盡管恨得眼中冒火,但也無可奈何,隻得下令撤下進攻軍隊,似乎已經放棄了強攻城池的打算。
當泰山賊現曹軍撤離,城池裏一片歡唿,闕宣也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大軍出城,向東撤離!”
孫乾聽到了下山的命令,心中大急,奔到闕宣身旁大喊,“將軍,這是曹軍的誘兵之計,現在撤離的話恐怕會全軍覆沒,不能撤離,應該固守待援!”
闕宣當然知道現在撤退的危險,但是他必須賭一把,否則一旦曹軍徹底把四周堵上,使華縣成為孤城,泰山賊免不了敗亡的命運。
至於援軍?即誰知道援軍會不會及時趕到?作為一隻狡猾的狐狸,闕宣可不想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心思不定的盟友身上
所以他哪裏聽得進孫乾之勸,見孫乾拚命阻攔,當下臉色一沉,高聲怒道,“你究竟是什麽人?千方百計想要我軍與曹軍拚個你死我活,到底是何居心?若不是沒有得到陶使君的親口否認,信不信老子現在就宰了你?”
孫乾沒想到他翻臉這麽快,半晌之後,隻得歎口氣道,“好吧!祝將軍一路順利。”
闕宣冷笑一聲,“怎麽了?一旦現我懷疑你的身份,你就想跑嗎?做夢!”
他喝令左右,“把這幾人捆綁起來,將來帶給陶使君落!”
孫乾臨危不懼,開口冷笑道,“我看你不是懷疑我的身份,而是找個借口將我綁在身邊吧?一旦陶使君擊退曹軍,再次奪迴泰山,我就是你重得泰山的籌碼;一旦陶使君徹底敗於曹軍,我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可以用來緩解曹操對你的仇恨!”
闕宣正欲離去的身影一頓,隨後轉身一笑,露出兩排白森森的牙齒,“還有多謝陶公子的提醒了!”
殊不知孫乾的心底悄然鬆了一口氣,他的這條命算是暫時保住了。
接下來,程緒又簡單的闡述了一下他們為何會出現在這裏的原因,孫乾聽後唏噓不已,感歎亂世行路之不易。
原來程緒護送著自己及劉家的一大批家眷南下,雖然有著黑衣衛的護衛,但是一路的依然遇到了諸多磨難,不比孫乾到泰山來輕鬆多少。
在幽州時還好說,畢竟劉虞在州中的威望無人能及,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鄉野賊寇,無人敢於騷擾,一行人順順利利的出了幽州。
隻是當他們進入冀州之後,無論一行人如何小心匿跡,最終還是被袁紹現了行蹤,友好的請到了袁府做客。
隻是在聽聞劉虞戰敗被俘,公孫瓚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的消息後,袁紹不欲得罪幽州民心,痛快的將程緒等人放行,並派兵一路隨行,禮送出了冀州境內。
因為青州目前是公孫瓚勢力範圍,為了不被青州各地的官府扣押,一行人直接轉道兗州,多繞了一點路,過泰山而入徐州。
隻是在眾人華縣停駐休息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泰山大戰的爆,一直被羈留華縣無法趕路。
及至華縣落入了陶謙和闕宣的手中,程緒和江淮派來的使者急忙拜見了陶謙和闕宣,獲得了離城允可,這才整頓人馬,打算第二天南下。
不過徐州方麵出現變故,陶謙當天就離開了華縣,擔心闕宣變卦的程緒時刻關注著華縣城中的狀況,所以他在第一時間現了孫乾等人的到來,也有了這次的連夜拜訪。
至於為什麽會認出孫乾的真實身份,除了程緒曾經聽說過青州有這麽個人之外,離不開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強大的分析能力。
當初劉虞起兵征討公孫瓚之前,程緒就曾經極力勸阻於他,“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
後來的事情證明,程緒的建議才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話對於一心武力消滅政敵的劉虞來說,無疑是對他威信的挑戰。
要不是劉和的使者覺得對方才幹非常,出麵將其保了下來,恐怕程緒早就如曆史上那般,被劉虞斬殺祭旗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遠在青州的孫乾才聽聞了程緒的大名,並清楚的知曉了對方的才能。因此他毫不懷疑對方有能力,悄無聲息的將自己等人帶出華縣。
但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後,孫乾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拒絕了程緒的好意,“我倒是不懷疑程兄的能力,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周詳的計劃也可能因為意外出現變故。一旦出現了紕漏,孫某倒沒有什麽,若是因此連累程兄,孫某於心何忍?”
孫乾當然不是害怕連累了對方,這隻是他的一句托詞罷了。程緒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孫乾的顧慮。
雖然劉和向公孫瓚表達的自己的善意,但雙方並沒有化敵為友,其父劉虞目前還被軟禁在公孫瓚的手裏,雙方仍屬敵對狀態。
作為公孫瓚屬臣田楷派出的使者,孫乾不想與程緒等人走得太近,給田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是情有可原。
見孫乾如此忠職,程緒不由有些惺惺相惜,但是孫乾心意已決,他也不便堅持,便起身告辭,並希望他明天過去送行。
孫乾欣然應諾。
第二天清晨,孫乾果然如約出現在出現在城門處,為程緒等人送行。令他驚訝的是,泰山賊闕宣竟然也一臉笑容的出現在了送行的隊伍當中。
對孫乾的出現,闕宣也很驚訝,但不知為何,他對孫乾陶謙之侄的身份似是相信了幾分,並邀請對方參加中午的酒宴。
孫乾雖然一頭霧水,卻知道一定是程緒在背後幫了自己的忙,由是非常感激,如約參加了對方的酒宴。 ?
酒宴闕宣屢屢勸酒,話裏話外具是對孫乾身份的探究。孫乾應對自如,非但沒有讓闕宣看破自己的身份,反而他對自己頗為欣賞……
“當!”“當!”“當!”……
刺耳的警鍾聲在城頭上迴蕩,泰山賊一陣大亂,原來城外有曹軍正準備偷襲,卻被戍守的賊兵現,隻得改為強襲。
隻見曹兵們扛著雲梯大喊著衝殺而來,而守軍則奮起反擊,一時間箭矢如雨,滾木礌石砸下。
聽得城外聲響,闕宣丟下碗筷,拿起長刀便從廳堂衝出,厲聲大喊,“所有兄弟都起來迎戰,讓曹軍知道我們泰山兵的厲害!”
主將的一聲令下,上萬名泰山賊兵衝上了城頭,協助原有的守兵抵禦曹兵的強襲。
所幸城池依山而建,地勢險要,雖然賊兵們遠不如青州兵精銳,但是隻要防禦得當,曹軍一時卻也攻不進來。
此時泰山賊的所有兵力全部聚在城中,一旦失了華縣,便等於退路斷絕,故而隻得背水一戰。
在賊將們的不斷激勵下,賊兵們的士氣漸漸被激出來,他們拚死殺敵,偷襲的曹軍死傷慘重,丟下數百具屍體,狼狽退了下去。
此時山下鼓聲大作,卻是又有一支數千人的曹軍衝了過來,為大將正是夏侯惇。
聽說李典偷襲失利,夏侯惇不由勃然大怒,“區區賊寇也敢阻我,實在是不自量力!全軍聽令,給我三麵進攻,攻破華縣!”
曹軍鼓聲大作,一萬曹軍從南北中三個方向同時向城池動進攻,士兵如潮水水向城池衝去,箭矢如暴雨般鋪天蓋地射向城池……
這場攻城戰進行的異常激烈,泰山賊占據地利,木頭和石塊如冰雹砸下,將曹軍一次次擊退,但是青州兵卻悍不畏死,迎著守軍的猛烈反擊,一次又一次的衝了上去。。
盡管泰山賊作戰英勇,士氣高昂,但闕宣卻憂心忡忡,怔怔地望著城外飄揚的曹軍大纛。
“將軍在擔憂什麽?”孫乾走上前笑問道。
闕宣歎了口氣,“久守必失,哪怕是我們抵禦主了曹軍的進攻,一旦援軍沒有及時趕到,而曹操又親率大軍東征,恐怕我軍難逃敗亡的下場。”
“將軍是擔心陶使君背信棄盟約嗎?”
闕宣搖了搖頭,“這次陶使君支持我在下邳起事,為的就是我能獲得足夠的兵力占據泰山,給徐州添加一層屏障。如今陶使君與曹操已經徹底撕破了臉,我們這道屏障比之前更重要,他怎麽會輕易舍棄?”
闕宣仰望天,意味深長的說道,“我隻是擔心陶使君被其他勢力羈絆住了手腳,無法及時派來援軍罷了。如果還有一支別的援軍就好了。”
孫乾臉色微微一變,甚至有些懷疑對方已經看破了自己的身份,但他還是下意識的掩飾了起來,轉移話題道,“那將軍有什麽打算?”
“若事不可為,我就突圍。我在郡南還占據了不少的城池,我大可以步步阻擊,一點點拖延曹軍南下的步伐,為援軍的到來爭取足夠的時間。”
孫乾搖了搖頭,“王奎將軍前天就被曹軍大敗,但是今日夏侯惇才遣軍來襲,那中間的這段時間,曹軍都哪去了?若我沒有猜錯的話,曹軍趁著貴軍主力屯兵華縣的工夫,已經攻破了兵力空虛的臨縣,截斷了貴軍南下的道路。我勸將軍死守城池,等陶使君來援救。”
闕宣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臉色刷地變得慘白,“僅憑一座孤城的話又能堅持幾天?”
但闕宣畢竟不是簡單人物,望著城頭上為了自己的大誌浴血奮戰的弟兄,闕宣的心頭突然湧現一股熱血,整個的精神突然振奮起來,他大吼一聲,“給我守住城池,城池破了,誰也活不成!”
……
曹軍的第二次進攻很快被困獸猶鬥的泰山賊再次打退,死傷了一千餘人,夏侯惇盡管恨得眼中冒火,但也無可奈何,隻得下令撤下進攻軍隊,似乎已經放棄了強攻城池的打算。
當泰山賊現曹軍撤離,城池裏一片歡唿,闕宣也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大軍出城,向東撤離!”
孫乾聽到了下山的命令,心中大急,奔到闕宣身旁大喊,“將軍,這是曹軍的誘兵之計,現在撤離的話恐怕會全軍覆沒,不能撤離,應該固守待援!”
闕宣當然知道現在撤退的危險,但是他必須賭一把,否則一旦曹軍徹底把四周堵上,使華縣成為孤城,泰山賊免不了敗亡的命運。
至於援軍?即誰知道援軍會不會及時趕到?作為一隻狡猾的狐狸,闕宣可不想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心思不定的盟友身上
所以他哪裏聽得進孫乾之勸,見孫乾拚命阻攔,當下臉色一沉,高聲怒道,“你究竟是什麽人?千方百計想要我軍與曹軍拚個你死我活,到底是何居心?若不是沒有得到陶使君的親口否認,信不信老子現在就宰了你?”
孫乾沒想到他翻臉這麽快,半晌之後,隻得歎口氣道,“好吧!祝將軍一路順利。”
闕宣冷笑一聲,“怎麽了?一旦現我懷疑你的身份,你就想跑嗎?做夢!”
他喝令左右,“把這幾人捆綁起來,將來帶給陶使君落!”
孫乾臨危不懼,開口冷笑道,“我看你不是懷疑我的身份,而是找個借口將我綁在身邊吧?一旦陶使君擊退曹軍,再次奪迴泰山,我就是你重得泰山的籌碼;一旦陶使君徹底敗於曹軍,我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可以用來緩解曹操對你的仇恨!”
闕宣正欲離去的身影一頓,隨後轉身一笑,露出兩排白森森的牙齒,“還有多謝陶公子的提醒了!”
殊不知孫乾的心底悄然鬆了一口氣,他的這條命算是暫時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