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陷落的第二天下午,天氣陰沉,隨時都有可能降下灰蒙蒙的大雪,寒風唿嘯,夾帶著隆隆的馬蹄聲襲向浚遒縣的城頭。
浚遒縣不大,但仍屬於上縣的範疇。有著護城河,並且已經引進了河水,河上有著吊橋城高三丈左右,不算高也不算矮了,卻很堅固,平時花費了不少工夫修整。
它位於合肥之東,與成德將合肥夾在郡之西南,浚遒再失,合肥將成孤城。
合肥、浚遒二縣的守將,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尤其是浚遒,深處九江腹地,遠離戰爭的襲擾,在當地人的眼裏,等戰爭到達浚遒時,恐怕整個九江都已經陷落了,誰還會來攻打浚遒?
因此,哪怕是劉和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成德城下,也沒有人當迴事。成德沒了,還有合肥呢!所以所有人依舊各行其事,不為所動。
因為浚遒地處郡中,連接著東南、西南數座縣城,溝通兩地的滁河就流經浚遒,使得浚遒交通便利,商貿達。
哪怕是到了下午,城門依舊大開,不少的鄉人、商賈進進出出。顯然,戰爭離浚遒很遠。當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時,城門前的守兵才意識到,臨縣的成德已經打了十幾天的仗了,而浚遒很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
守城的士兵們慌忙的關上城門,拉起吊橋,有的人到城中報信,有的人爬到城頭,亂作一團。
城上守兵迎著聲音望去,看見的是二十幾騎滿身血跡的士兵,身上穿著九江的軍服,當先一人正是伏湛帳下的騎將李巍。
城門剛剛關上,城外還有不少鄉人、商賈被拒之門外,見到騎兵馳來,紛紛避讓。
李巍騎馬一路奔至城門下,抹了一把臉上的血和汗水,高聲喊道,“我是伏都尉帳下騎督李巍!劉和的軍隊已經攻破成德,正分兵兩路向合肥、浚遒殺來。都尉有令,著我前來稟報曹縣令。還不給我開門!”
城外鄉人、商賈聽說劉軍殺來,頓時一陣騷亂,哭喊著讓守兵開門,城上也一片混亂,一名當值隊率大聲問道,“什麽時候生的事?”
“我是李巍,少他媽廢話,快開城門!”
九江一共兩支騎兵,一支在李驤麾下,一支在伏湛麾下。李巍正是伏湛的騎兵統領,驕橫跋扈的名聲在九江很響,守兵都有耳聞。不少守城的士兵都有幸見到過他,因此也沒生疑。
聽說敵軍殺來,守兵不敢耽誤,放下吊橋之後,立刻開啟內外城門。
三十多名騎兵如風一般席卷著入城,最後一人一刀砍斷吊橋的繩索,守兵臉色大變,急忙關上城門。
不過,這時已經晚了,城門一共才百八十個守兵,城門口才兩夥士兵,哪能來得及關門。
李巍獰笑一聲,猛的策騎急衝,攔截的士兵躲閃不及,被一下子撞飛,在長長的馬嘶當中,一馬當先,率先衝入內門。
……
半個多月前,城門遊徼費仲的府中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聽說時他以前遊曆豫州是結交的好友,因為戰亂,躲來了九江。
兩人的顯然交情不錯,費仲與其夜夜飲酒作樂,連第二天的軍務都耽擱了不少,聽說都引起了曹縣令的一絲不滿。
但費仲依舊我行我素。
這一天還不到傍晚,費仲就已經開始張羅起了酒席,準備宴請好友,不響一陣‘砰”“砰”“砰’的敲門聲,打亂了他安排。
片刻之後有人走到院子裏問道,“是誰!”
“快開門,我是王二郎,有急事找遊徼。”
門吱嘎一聲開了,是一名費府的下人,顯然與這王二郎很熟,不耐煩的道,“啊!有什麽事嗎,這麽急?跟催魂似的!”
“快,快帶我去見遊徼,有軍隊攻進浚遒城了。”
“什麽?”
下人嚇了一大跳,轉身飛跑而去,很快,整個府院都被驚動了,費仲提著長刀,帶著幾十名心腹,快步走來,“王二郎,出什麽事了?”
“我在城門口,看到幾十名騎兵風一般的衝進城內,見人就殺,知道大事不好,他來稟報遊徼。明庭想必已經獲得了消息,下達的軍令應該很快就會到來。”
王二郎音剛落,有一名費仲的手下飛奔而至,稟報道,“遊徼,杜將軍已經趕了過來,屬下已經勸阻,死活都攔不住。”
這時,一名身高八尺,體魄雄偉的大漢從遠處走了過來。費仲擺了擺手,下令手下退下,自己去滿麵笑容的迎了上去,“我正要安排酒宴,不想出了點小事,驚動了大兄。”
“感謝仲弟的好意,但我杜慶已被好吃好喝款待了半個多月,閑的都快生鏽了。如今貴府有事,為何不派人叫我!”
來人竟然是杜慶!
原來那夜救了劉和之後,吳協便帶著大隊人馬追趕劉和去了,杜慶反而帶著重傷的馬季殺出重圍,逃了出去。
杜慶本來想迴去營地,不想吳協竟將劉和遇襲的原因推到了杜慶的身上,對整個軍營下達了對杜慶的追殺令。而馬季有重傷昏迷,不省人事,急需要救治。無奈之下,杜慶隻能攜帶者馬季前來投靠好友費仲。
杜慶、費仲乃生死之交,中原雖沒有義結金蘭的風氣,當二人依舊以兄弟相稱。
當杜慶帶著馬季來到費府之後,費仲對杜慶的一切蓋不相問,隻是延請醫匠給馬季看傷,好吃好喝的招待二人。
杜慶為人外冷內熱,表麵上不說什麽,心裏卻非常感激,聽聞除了大事,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杜慶臉色陰沉,也不說話,隻是冷冷的盯著費仲。
費仲無奈,苦笑著道,“這時浚遒軍務,實在不方便外人參與,煩勞大兄費心了。”
說著將剛得來的消息跟杜慶說了一下,轉身與帶人離開。
他杜慶心中大急,這幾日他也沒閑著,一直關注外界的情報,此時他以大約猜出了事情的真相,他一把抓住費仲胳膊,“仲弟慢走,且先聽我一言。”
……
費仲詫異地看著他,杜慶麵無表情,將費仲拉到一邊,低聲道:“有些話我本不該說的說,怕影響了仲弟的名聲。但事情危急,關乎仲弟的性命和家族的命運,也不得不向仲弟道出實情。”
費仲聞之驚訝,慌忙止住腳步,在這個時代,家族的傳承重於一切。
於是杜慶將最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猜測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訴了費仲。
“前一陣聽說袁軍被伏湛擋在成德,別說破城,連羈絆周軍的行動都很難辦到。但陳紀不是癡人,在成德未下的情況下不可能兵臨浚遒。這兩天突然傳來劉軍南下的消息,緊接著就有敵軍殺入浚遒城中,要說此時與劉軍無關,打死我我都不信!依我看,來者應該是劉和的人,說不定劉軍此刻已經拿下了成德。”
“這怎麽可能?兵法有雲,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浚遒距離成德遠過一百裏,哪怕是劉軍拿下了成德,也不會連休息一下都不,就直奔百裏,強襲浚遒吧?”
費仲有些難以置信。
“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的意思是:急行軍百裏與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損失上將軍,急行軍五十裏與敵人爭利的隻有一半士兵能趕到。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也是這個意思。
劉和既然能令數千大軍聽其軍令,自然是知兵之人,應該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為什麽會這麽做呢?
但費仲思前想後,卻也隻有這一種可能,否則,城中敵軍是哪來的?
見費仲陷入沉思,杜慶也不打擾,過了一會兒猜才道,“仲弟也該知道,我之前一直在袁術麾下任職,但卻不知我已經被袁術轉送到了劉和麾下。仲弟應該看得出,周昂如今已大勢已去,敗亡是遲早的事情,你應該為家族早做打算了。劉和為人之恩善用,不巧我對他又有救命之恩,這正是你的機會啊!”
費仲聞之心動,認為這時肺腑之言。
費仲當然知道杜慶袁軍將領的身份,隻是不知道他已轉投劉和帳下之事罷了。杜慶來投,他如此相待,除了兩人的情誼,未必沒有為家族選擇一條後路的意思。
杜慶表麵上粗狂,其實內在卻非常信心,這也是他會突然建言的原因。夜襲那一夜,杜慶就已經下定決心徹底投向劉和。既然現在有機會立功,他為什麽不抓住呢?
費仲心中暗忖,“我這位兄長表麵上是個粗人,實際上見識非同平凡,將來或有大的成就,跟隨他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於是下定決心,迴頭喝令道:“所有人聽大兄指揮,前往城門‘殺敵’!”
這些手下都是費中的絕對心腹,否則也不會住在費府當中,因此費仲一聲令下,幾十人迅動了起來眾人跟隨杜慶,向城門方向急奔去。
浚遒縣不大,但仍屬於上縣的範疇。有著護城河,並且已經引進了河水,河上有著吊橋城高三丈左右,不算高也不算矮了,卻很堅固,平時花費了不少工夫修整。
它位於合肥之東,與成德將合肥夾在郡之西南,浚遒再失,合肥將成孤城。
合肥、浚遒二縣的守將,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尤其是浚遒,深處九江腹地,遠離戰爭的襲擾,在當地人的眼裏,等戰爭到達浚遒時,恐怕整個九江都已經陷落了,誰還會來攻打浚遒?
因此,哪怕是劉和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成德城下,也沒有人當迴事。成德沒了,還有合肥呢!所以所有人依舊各行其事,不為所動。
因為浚遒地處郡中,連接著東南、西南數座縣城,溝通兩地的滁河就流經浚遒,使得浚遒交通便利,商貿達。
哪怕是到了下午,城門依舊大開,不少的鄉人、商賈進進出出。顯然,戰爭離浚遒很遠。當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時,城門前的守兵才意識到,臨縣的成德已經打了十幾天的仗了,而浚遒很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
守城的士兵們慌忙的關上城門,拉起吊橋,有的人到城中報信,有的人爬到城頭,亂作一團。
城上守兵迎著聲音望去,看見的是二十幾騎滿身血跡的士兵,身上穿著九江的軍服,當先一人正是伏湛帳下的騎將李巍。
城門剛剛關上,城外還有不少鄉人、商賈被拒之門外,見到騎兵馳來,紛紛避讓。
李巍騎馬一路奔至城門下,抹了一把臉上的血和汗水,高聲喊道,“我是伏都尉帳下騎督李巍!劉和的軍隊已經攻破成德,正分兵兩路向合肥、浚遒殺來。都尉有令,著我前來稟報曹縣令。還不給我開門!”
城外鄉人、商賈聽說劉軍殺來,頓時一陣騷亂,哭喊著讓守兵開門,城上也一片混亂,一名當值隊率大聲問道,“什麽時候生的事?”
“我是李巍,少他媽廢話,快開城門!”
九江一共兩支騎兵,一支在李驤麾下,一支在伏湛麾下。李巍正是伏湛的騎兵統領,驕橫跋扈的名聲在九江很響,守兵都有耳聞。不少守城的士兵都有幸見到過他,因此也沒生疑。
聽說敵軍殺來,守兵不敢耽誤,放下吊橋之後,立刻開啟內外城門。
三十多名騎兵如風一般席卷著入城,最後一人一刀砍斷吊橋的繩索,守兵臉色大變,急忙關上城門。
不過,這時已經晚了,城門一共才百八十個守兵,城門口才兩夥士兵,哪能來得及關門。
李巍獰笑一聲,猛的策騎急衝,攔截的士兵躲閃不及,被一下子撞飛,在長長的馬嘶當中,一馬當先,率先衝入內門。
……
半個多月前,城門遊徼費仲的府中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聽說時他以前遊曆豫州是結交的好友,因為戰亂,躲來了九江。
兩人的顯然交情不錯,費仲與其夜夜飲酒作樂,連第二天的軍務都耽擱了不少,聽說都引起了曹縣令的一絲不滿。
但費仲依舊我行我素。
這一天還不到傍晚,費仲就已經開始張羅起了酒席,準備宴請好友,不響一陣‘砰”“砰”“砰’的敲門聲,打亂了他安排。
片刻之後有人走到院子裏問道,“是誰!”
“快開門,我是王二郎,有急事找遊徼。”
門吱嘎一聲開了,是一名費府的下人,顯然與這王二郎很熟,不耐煩的道,“啊!有什麽事嗎,這麽急?跟催魂似的!”
“快,快帶我去見遊徼,有軍隊攻進浚遒城了。”
“什麽?”
下人嚇了一大跳,轉身飛跑而去,很快,整個府院都被驚動了,費仲提著長刀,帶著幾十名心腹,快步走來,“王二郎,出什麽事了?”
“我在城門口,看到幾十名騎兵風一般的衝進城內,見人就殺,知道大事不好,他來稟報遊徼。明庭想必已經獲得了消息,下達的軍令應該很快就會到來。”
王二郎音剛落,有一名費仲的手下飛奔而至,稟報道,“遊徼,杜將軍已經趕了過來,屬下已經勸阻,死活都攔不住。”
這時,一名身高八尺,體魄雄偉的大漢從遠處走了過來。費仲擺了擺手,下令手下退下,自己去滿麵笑容的迎了上去,“我正要安排酒宴,不想出了點小事,驚動了大兄。”
“感謝仲弟的好意,但我杜慶已被好吃好喝款待了半個多月,閑的都快生鏽了。如今貴府有事,為何不派人叫我!”
來人竟然是杜慶!
原來那夜救了劉和之後,吳協便帶著大隊人馬追趕劉和去了,杜慶反而帶著重傷的馬季殺出重圍,逃了出去。
杜慶本來想迴去營地,不想吳協竟將劉和遇襲的原因推到了杜慶的身上,對整個軍營下達了對杜慶的追殺令。而馬季有重傷昏迷,不省人事,急需要救治。無奈之下,杜慶隻能攜帶者馬季前來投靠好友費仲。
杜慶、費仲乃生死之交,中原雖沒有義結金蘭的風氣,當二人依舊以兄弟相稱。
當杜慶帶著馬季來到費府之後,費仲對杜慶的一切蓋不相問,隻是延請醫匠給馬季看傷,好吃好喝的招待二人。
杜慶為人外冷內熱,表麵上不說什麽,心裏卻非常感激,聽聞除了大事,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杜慶臉色陰沉,也不說話,隻是冷冷的盯著費仲。
費仲無奈,苦笑著道,“這時浚遒軍務,實在不方便外人參與,煩勞大兄費心了。”
說著將剛得來的消息跟杜慶說了一下,轉身與帶人離開。
他杜慶心中大急,這幾日他也沒閑著,一直關注外界的情報,此時他以大約猜出了事情的真相,他一把抓住費仲胳膊,“仲弟慢走,且先聽我一言。”
……
費仲詫異地看著他,杜慶麵無表情,將費仲拉到一邊,低聲道:“有些話我本不該說的說,怕影響了仲弟的名聲。但事情危急,關乎仲弟的性命和家族的命運,也不得不向仲弟道出實情。”
費仲聞之驚訝,慌忙止住腳步,在這個時代,家族的傳承重於一切。
於是杜慶將最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猜測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訴了費仲。
“前一陣聽說袁軍被伏湛擋在成德,別說破城,連羈絆周軍的行動都很難辦到。但陳紀不是癡人,在成德未下的情況下不可能兵臨浚遒。這兩天突然傳來劉軍南下的消息,緊接著就有敵軍殺入浚遒城中,要說此時與劉軍無關,打死我我都不信!依我看,來者應該是劉和的人,說不定劉軍此刻已經拿下了成德。”
“這怎麽可能?兵法有雲,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浚遒距離成德遠過一百裏,哪怕是劉軍拿下了成德,也不會連休息一下都不,就直奔百裏,強襲浚遒吧?”
費仲有些難以置信。
“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的意思是:急行軍百裏與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損失上將軍,急行軍五十裏與敵人爭利的隻有一半士兵能趕到。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也是這個意思。
劉和既然能令數千大軍聽其軍令,自然是知兵之人,應該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為什麽會這麽做呢?
但費仲思前想後,卻也隻有這一種可能,否則,城中敵軍是哪來的?
見費仲陷入沉思,杜慶也不打擾,過了一會兒猜才道,“仲弟也該知道,我之前一直在袁術麾下任職,但卻不知我已經被袁術轉送到了劉和麾下。仲弟應該看得出,周昂如今已大勢已去,敗亡是遲早的事情,你應該為家族早做打算了。劉和為人之恩善用,不巧我對他又有救命之恩,這正是你的機會啊!”
費仲聞之心動,認為這時肺腑之言。
費仲當然知道杜慶袁軍將領的身份,隻是不知道他已轉投劉和帳下之事罷了。杜慶來投,他如此相待,除了兩人的情誼,未必沒有為家族選擇一條後路的意思。
杜慶表麵上粗狂,其實內在卻非常信心,這也是他會突然建言的原因。夜襲那一夜,杜慶就已經下定決心徹底投向劉和。既然現在有機會立功,他為什麽不抓住呢?
費仲心中暗忖,“我這位兄長表麵上是個粗人,實際上見識非同平凡,將來或有大的成就,跟隨他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於是下定決心,迴頭喝令道:“所有人聽大兄指揮,前往城門‘殺敵’!”
這些手下都是費中的絕對心腹,否則也不會住在費府當中,因此費仲一聲令下,幾十人迅動了起來眾人跟隨杜慶,向城門方向急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