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什麽?”嶽飛的目光冷得能殺人。


    李申之渾不在意,一口喝掉了微燙的茶湯:“更何況我李家的將軍打仗未必不如你嶽家。”


    李申之在家中排行老八,家中幾個哥哥如今各領所事,遠在福建的老家更是有許多叔侄兄弟,遍布商界學界官場,宗族勢力蒸蒸日上,一時之間在福建之地的威望甚至蓋過南宋朝廷。


    反觀嶽飛一家,貌似就出了幾個將軍而已。


    好像他們這幾個將軍離開了李申之和應天府,已無立足之地。


    聽到李申之的嘲諷,嶽飛不但沒有生氣,反倒輕笑了起來:“老夫年輕的時候比你還要狂,現在不也被你教訓了起來。年輕人,有銳氣是好事,但是切不可妄自尊大。”


    話語之中滿滿的寵溺。


    “老夫知你有經天緯地之才,然而你看人卻不夠準。你隻知以利驅小人,以義驅君子,殊不知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根本不為利義所動,恰恰這些人會左右你的成敗。”


    “故弄玄虛。”李申之實在是不明白,嶽飛為什麽會這麽悲觀。


    暫且放下嶽飛,李申之將目光望向了南方。


    整個南宋,忽然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他也忽然明白了當年大英為什麽培植了那麽多的殖民地,而不是直接占領土地。


    那是因為理念上的巨大差異,會使得這些地方好吃難消化。


    如若不是孔老夫子以及之後一眾披著儒家外皮的學者們不停地統一思想,華夏大地會跟歐陸一般數十個國家星布。


    而應天府與臨安府之間,恰恰有著一道巨大的思想鴻溝。


    應天府是一座新興城市。在這裏,舊有的世家鄉紳被金人砸得幹幹淨淨,成片成片的土地荒蕪著,山川林澤都是無主之地,煤鐵礦產隨便人們開發。


    應天府的人都是曾經流離失所的人,再加上從北麵逃迴來的歸正人,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土地和人的隔離,正是李申之權力建設的地方。


    他可以從頭開始建設一套規則,照著後世的模板運行,幾乎沒有遇到什麽阻力。


    南宋就不同了。


    在那裏,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人的,每一個人都有依附的地方,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說句不好聽話,他們憑什麽聽任李申之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們也是百姓,不是敵人。這才是李申之改造南宋的難點所在。


    總不至於滅金國死了不到一萬人,與南宋合並卻得殺得屍山血海?


    “難啊!難!”


    李申之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看著南宋的地圖,就像老虎遇見了刺蝟,無從下口。


    可惜整個南宋朝都沒有一個治世之能臣。此時若能有王荊公輔佐,想必會事半功倍吧。


    等等……


    李申之腦子裏劃過一道思緒,想到了剛才嶽飛的話。


    這老家夥,莫不是在點我?


    人性?到底什麽是人性?


    “來人,快去把幾位相公請來,就說有要事相商。”李申之匆忙地派人去把幽州城裏裏的相公們召集起來。


    眾人聽到李申之有要事相商,不敢怠慢。


    腿腳好的一路小跑趕了過來,身子不爽利的人騎了馬徑直奔到了皇宮內,直到大殿之前才下了馬。


    王倫和嶽飛就在皇宮之中,最先到達。陸遊一身勁裝很快也到了。


    不一會,接到通知陸陸續續到達的還有梁興,李修緣,唐婉,邵繼春。


    張浚在應天府無法參加會議,也沒有電話能遠程參加。不過李申之認為以張浚迂腐的理念,不參加也罷。


    “諸位都到齊了。今日召大夥過來,是為了商討去臨安見趙昚的事情。”李申之開宗明義,沒有繞彎子。


    眾人聞言,都正襟危坐,靜悄悄地無人說話,等著李申之的後續。


    “大夥都知道,趙昚對我佩服得是五體投地,也曾不止一次想要聽命於我,帶領南朝獻土。”


    眾人雖然還沒人說話,但是唿吸聲明顯變重了起來。


    天下一統就在眼前,就在李申之的一念之間。隻要他李申之一點頭,接受了趙昚的好意,在座的這些人都是開國元勳。雖不敢效仿唐太宗當年的淩煙閣功臣,但是在太廟的角落裏占個牌位應該問題不大。


    不料李申之話鋒一轉,卻說:“可是我不想要。”


    “嗡……”


    眾人終於開始低聲驚唿起來,略顯嘈雜。


    李申之沒有賣關子,緊跟著解釋道:“諸位知道,咱們得製度與南朝迥異。倘若吃下南朝,該如何建立朝堂?”


    “咳……”王倫清了清嗓子,試探著問道:“聽聞燕王曾打算建立政事堂,老夫以為可行。”


    李申之擺了擺手:“切不敢稱唿某家燕王,在座的年歲基本都比我長許多,喚我申之便好。”


    “要俺說,江南那些個富戶官紳們,就該拉出來砍頭,把他們的家財分給咱太行山的老百姓。”梁興是李申之的鐵杆擁護者。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磚瓦房裏有沒有心愛的婆娘。至於其他的,老子才懶得管他娘的。


    “咱們在前麵跟金人拚命,他們在後麵吃香的喝辣的。這也就罷了,還要給咱使絆子下黑手。當年要不是嶽帥攔著俺,俺都想順著那金兀術的路南下了。”或許是被觸碰到了不好的迴憶,梁小哥發了好一通牢騷才作罷。


    唐婉聞言心裏老大不高興,因為她家就是江南的富戶。但是來到北方之後,她的所見所聞讓她無法反駁梁興的話。


    “梁小哥也不能以偏概全,江南也有好人。如果咱們南下,把所有南人一杆子打死,那咱們跟遼人,跟金人又有什麽區別?”


    唐婉盡力將語氣說得委婉了些,梁興也覺得剛才的一通牢騷發得有些過了,正好借著唐婉的話下了台階:“俺是個粗人,隨便發發牢騷。家國大事,還是相公們決斷吧。”


    “梁小哥,唐姑娘,你們說得都很好。咱們既然要議事,就是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南下事關重大,對付宋人不比金人,對金人咱們可以趕盡殺絕,但是宋人不行。金人是疥癩之疾,剜掉便是,宋人是髒腑之疾,隻能用湯藥溫補,慢慢調養。隻有大家把各自的想法都說出來,咱們才能把好脈,治好病。”


    一直沒有發言的陸遊抬手示意:“申之既然如此說,我有話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不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桃散人並收藏大宋不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