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到底死了多少人?”


    “迴陛下,據閩地各府縣民政官統計,自廣德二年二月初五日,第七兵團入閩戡亂到廣德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也就是上月底,福建所轄九府二州七十一縣,百姓因饑荒、瘟疫、明賊屠戮而死難者,共計三千七八五十人,其中閩縣一百二十七人、長樂縣八十二····


    太上皇打斷謝廣坤冗長敘述,抬頭望向身形精幹的章東。


    “實際呢?”


    章麻子神色冷漠:“迴陛下,二十萬人。”


    劉招孫臉色大變,唿吸變得急促,久久說不出話來。


    東方祝連忙朝章東使眼色。


    太上皇以手掩麵,看不清喜怒哀樂。@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死了二十萬人,以後要載入史冊的!”


    他說完,又立即搖頭道:“不可能,不可能死這麽多人。”


    章東不顧東方祝眼色,語氣堅毅道:“陛下,算上各地失蹤丁口,恐怕不止二十萬。”


    太上皇痛苦低下頭,青筋暴漲,攥著的茶杯碎成了片。


    幾個親信噤若寒蟬,都不再說話。


    劉招孫麵朝大殿上供奉的真武神,流下了一滴眼淚。


    東方祝安慰道:“陛下節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要怪就怪明賊草菅人命,拿百姓當炮灰,還搶劫百姓的糧食,這二十萬人都是讓明賊逼死的。”


    東方公公邊說邊朝四周使眼色,章東熟視無睹,大祭司佛朗西斯科上前一步道:


    “陛下您是萬王之王,是全世界的主宰,陛下的軍隊,將那些可憐的人從地獄拯救出來,如果沒有陛下,福建臣民還在遭受瘟疫、海盜的折磨,就像歐洲中世紀的農民,正義永遠不會在他們頭上降臨。”


    劉興祚也附和道:“大祭司所言極是,鄭森餘孽,尤其是漳州守將陳錦,簡直喪心病狂,每日驅趕婦孺登城扔石頭,讓全城百姓給鄭家陪葬?····”


    太上皇揮手示意眾人不要再說下去。


    原以為可以兵不血刃占領福建,沒想到最後竟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二十萬人,即便抽出一半,也可以用來開墾庫頁島了。


    “聽說漳州圍城還沒解?”


    章東點頭道:“剛好四十日,明賊撐不住了。”


    不等太上皇說話,劉興祚便在旁邊為王增斌解釋:


    “陛下,漳州不比泉州,此城情形要複雜很多。”


    太上皇目光淩厲:“聽說你部下有幾個人在漳州遇害,是怎麽迴事。”


    “迴陛下,確有此事,是因為城中百姓向明賊舉報。”


    劉興祚安排在漳州的十多名蓑衣衛和眼線,被閩人出賣,全部被陳錦五馬分屍。


    於公於私,劉興祚都對漳州恨之入骨,所以對王增斌的圍城,他是完全支持的。


    “陛下明鑒,漳州府城乃鄭氏老巢,很多百姓平日為漁民,隨時都可變為海盜,不說百姓全部是賊,十之六七支持鄭森卻是一點也不為過。若是硬攻,必傷亡慘重,圍而不戰,不失為良策。”


    旁邊幾人也紛紛附和。


    太上皇沒有再說什麽,徑直走出文華殿。


    東方祝佛朗西斯科跟在後麵。


    太上皇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


    “有時候,朕很懷念武定元年那時候,流賊從陝西殺來,氣勢洶洶,京師爆發瘟疫,死者堆積成山···那時雖局勢艱險,九死一生,可是大家勁兒讓一處使,朕隻要發出號令,莫敢不從,說打東,絕不打西,將士們意氣風發,所向披靡,現在,動輒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殺人也都是以萬為單位了,正是殺人盈野,流血漂櫓!”


    廣德三年(1644年),太上皇年逾四旬,他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夜馭十女不在話下,年輕的不像是四十多歲的人。


    可是,故人。(本章未完!)


    第660章溫故1642之故鄉櫻花


    一個個凋零,國事越發繁重,世道人心越來殘忍,永生的軀體下,他的內心正急劇老邁。


    江山如畫,人心似鐵。


    原本柔軟的心,也會越來越堅硬。


    東方祝以為太上皇是在感傷,低聲勸慰道:


    “陛下多慮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乾綱獨斷,天下何人不從?”


    太上皇笑道:“朕當然不懷疑他們的忠誠,凡是背叛大齊的人,都死了,隻是,這次,死的人太多了,朕還有些不習慣。”


    以後會習慣的。


    《孟子·離婁上》: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劉招孫和他的大齊將要建立比蒙元還要壯麗的帝國,那麽,太上皇需要殺多少人呢?


    顯然不止盈野盈城。


    東方祝見太上皇情緒稍稍緩和,接著勸道:


    “陛下,臣在揚州所見,和地獄無幾,羅教漕軍為了破壞廢漕大業,不擇手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容臣說句放肆的話,其實盧首輔當日所言不差,臣也覺得,那閩地百姓,受鄭森蠱惑,很多都是賊。臣估摸著,揚州瓜州那事兒才過,林宇將軍屍骨未寒,折損那麽多將士,各兵團心中都憋著口氣,王將軍手下那騎兵個個金貴,漳州明賊已無路可走,強攻之下,恐怕會窮鼠噬貓,傷亡不在揚州瓜州之下,圍城也是下下策,至於餓死那麽多百姓,也都是明賊的過錯。”


    劉招孫耐心聽公公說完,神色凝重道:


    “罪魁禍首,乃是明賊,等拿住鄭森左良玉,朕必將這二賊碎屍萬段,以謝天下百姓。”


    ~~~~~


    廣德三年夏秋之交,齊軍在東南戰場所向披靡,第七兵團的鐵騎征服八閩大地,第六艦隊的堅船利炮揚帆東海。_o_m


    此時坐鎮南京的太上皇劉招孫,在關注福建戰場的同時,也時刻注意著揚州陝西的事務。


    鄧長雄率第二兵團於漢中秣馬厲兵,今年鄧長雄共計招募新兵八千,新兵正在加緊訓練,為即將到來的入川作戰準備,臨近陝西的山西、河南部分州縣征調糧草,援助第二兵團,


    廣德帝劉堪在揚州的廢漕大業繼續推行。


    揚州十日後,各種反對廢漕的聲音幾乎消失不見。


    然而,代替漕運的海運,卻一直磕磕絆絆,進展的很不順利。


    九月初,一隊運糧海船從揚州北上,在經過登州外海時,突遭襲擊。


    糧食被海盜搶劫一空,船工水手傷亡殆盡,據兩個逃迴天津的舵工敘述,襲擊船隊的有倭寇,還有操著閩南話的海賊。


    毫無疑問,這是鄭森的傑作。


    趁著第六艦隊在福建戡亂之際,鄭森勾結倭寇頻頻從九州島出動,襲擾山東,倭寇也不登岸,隻是在近海劫掠大齊船隻,破壞南北海運。


    駐守登州的第八兵團缺乏艦船,對海盜侵擾鞭長莫及。


    第八兵團主官趙率教,在兩個月內五次向南京血書,懇請太上皇盡快發兵東征,對倭寇發動滅國之戰。


    在一封封將士們用血水凝成的請戰書中,第八兵團已經秣馬厲兵多時,隻等太上皇一聲令下,便將先九州倭寇發起攻擊。


    太上皇對這種狂熱的複仇行為並不支持,也沒有表示反對。


    在一封迴複趙率教的私人信函中,太上皇這樣寫道:


    “朕無時無刻不想著為袁少保報仇雪恨,然閩地未平,第六艦隊經曆泉州、漳州、揚州之戰,損失亟需修複,你等稍安勿躁,繼續在山東練兵,目下鄭賊猖獗,原本定於三年之後東征倭國,不得不提前,朕向你保證,最早明年春夏,便以你們第八兵團為先鋒,登陸九州,踏平倭國,屆時讓你手刃仇人,朕將與你共飲江戶城中,以德川家光人頭為酒器····?”


    廣德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漳州之戰結束後。(本章未完!)


    第660章溫故1642之故鄉櫻花


    三日,太上皇下詔,為悼念漳州死難百姓,罷朝三日,四十九日不進膳食。


    在群臣死諫之下,四十九日改為四日。


    十一月初八日,任袁可立之子袁樞為福建巡撫,與閩浙總督張允修一道,處理閩地政務,協助籌備第七兵團入粵事宜。


    收複兩廣的戰爭,很快又要打響了。


    十一月初九日,廣德帝劉堪率眾扈從返迴南京。


    同日,第三批漕軍五千人被發配庫頁島及北海各地。


    廢漕大業圓滿完成。


    十一月十二日,吳霄李自成等人從揚州帶迴了林宇的遺物。


    太上皇率群臣出城五裏,於城外龍勝關迎接。


    龍勝關碼頭。


    旌旗列列,軍容肅穆。


    滿載糧食布匹的船隻停靠在碼頭上,從揚州瓜州募集而來的糧草,源源不斷輸入帝國都城。


    此次廢漕加之後麵的揚州之戰,收獲巨大,但是抄略徽商白銀就有上千萬兩,茶葉、絲綢布匹更是不計其數,這還不包括徽商和各地貿易的資產財貨。


    謝陽手捧一大疊黃冊賬簿,站在隊伍最前麵,民政官員們經過一個多月登記造冊,才把瓜州揚州繳獲的巨額財富清理完畢,一直忙到現在才整理出冊。


    午時初刻,太上皇神色匆匆,在東方祝和大祭司簇擁下,大步流星走來。


    大齊官員們議論紛紛,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色。


    能將大運河所有財富牢固掌握在朝廷手中,可說是空前絕後,大齊國庫今年的收入絕對要翻番了,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塊肥肉,大齊岌岌可危的財政,終於可以緩和一下了。


    在上萬人殷切的注視下,太上皇緩步朝謝陽走去。


    謝廣坤手上捧著堆積成山的賬簿,兩個胳膊已經被壓彎。


    他像是炫耀戰果似得,努力向太上皇遞去。


    周圍簇擁一大群民政官員,顯然,他們都是今天所有人矚目的焦點。


    太上皇走到謝陽身邊。


    “陛下,這是揚州各府?····”


    劉招孫輕輕推開謝廣坤,繼續往前走,東方祝連忙接住快要掉在地上的賬簿。


    前麵一群密密麻麻的民政官連忙讓出條路,太上皇旁若無人,徑直走到人群後麵。


    吳霄雙手捧著一副破舊的鎖子甲,眼圈微紅。


    李自成泣不成聲,手捧根碩大的狼牙棒,狼牙棒棱齒上還有帶著深深的血垢。


    兩人沒注意到太上皇走過來,隻是呆呆望著手捧之物,仿佛他們捧著的就是整個世界。


    劉招孫雙臂招展,環繞遺物,仰麵向天,在幾萬臣民的注視下,吟唱起古老的招魂歌謠:


    “朵啊····?”


    “咦噓嘻··”


    “魂去不歸來!”


    “彼皆習之,魂往必釋些。”


    “歸來兮!不可以讬些。”


    “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


    “歸來,快歸來!”


    “魂去·····歸來?·??”


    ~~~


    十一月十三日,太上皇於省身殿召見林宇之妻藤原千代子。


    一起受到召見的,還有千代子之子林振羽,兄張藤原恭二。


    司禮監小公公大聲宣讀聖旨:


    “····賜千金,封千代子為一品誥命夫人,封林宇之子為杭州府總兵官··?··”


    藤原恭二連忙扯著妹妹領旨謝恩,千代子一動不動。


    太上皇伸出大手,示意藤原恭二免禮。


    千代子凝視著龍椅之上半人半神的劉招孫,望著這個被丈夫無數次提到過的君王。


    “我和羽兒不要賞賜,不要受封,隻求陛下答應我一事。_o_m”


    小公公叱吒道:“大膽,蠻夷之人,不知死活!陛下賞。(本章未完!)


    第660章溫故1642之故鄉櫻花


    賜,豈能收迴!”


    八歲的林振羽,立即護在母親身前,揮拳望向兩邊侍衛。


    藤原恭二連忙扯住外甥,一邊用日語低聲對妹妹勸說。


    太上皇忽然側臉望向宣旨的小太監,手指輕輕一揮,小太監飛了出去。


    “說吧,你想要什麽,隻要朕能辦到的,都會答應。”


    藤原千代子甩開兄長拉扯,不卑不亢對太上皇道:


    “我夢到故鄉櫻花盛開了,我想帶羽兒迴家,迴到有櫻花的地方。_o_m”


    小太監還在滿地找牙。


    太上皇對這對母子和顏悅色道:


    “朕答應你,不過倭國兇險,林宇的仇家很多,現在迴去,他們會尋仇。這樣吧,朕派一條戰艦,護送你們去琉球省,那裏也有櫻花,等滅了德川家光,再接你們迴大阪,你看如何?”


    千代子將手中丈夫靈位交給兒子,躬身行禮:


    “我代夫君,謝過陛下。”。


    第660章溫故1642之故鄉櫻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