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二年(1630年)九月初九日重陽,齊明雙方第三輪談判在淮河北岸重鎮徐州繼續進行。


    經過雙方長達兩個多月的討價還價,各項條款基本已經談妥,和議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於徐州“會盟”與曆史上大宋“澶淵之盟”類似,所以史學家稱其“徐州會盟”。


    弘光朝廷為表達議和誠意,此次不僅派來了黃公輔、路振飛、熊汝、堵胤錫等重臣,還讓張岱、姚允在、曾鯨、陳洪綬這些江南名士趕來徐州捧場子,可惜這批文人雅士很多人最後都有去無迴,這實在是江南文壇畫壇的一大不幸。


    這些晚明名士中,穿越者認識的也就一個張岱。


    張岱名維城,字宗子,號陶庵、蝶庵、浙江山陰人,出身仕宦家庭,少時因聰穎善對而被舅父陶崇道稱為“今之江淹”。


    張岱後來自己評價自己:“好梨園、好鼓吹……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


    通俗點說,這是一位十七世紀精致主義者,對生活有一定的追求。


    除了張岱他們,一起渡河趕來徐州的還有幾支弋陽腔昆曲戲班子和數十名麵白如玉的妖童小唱,據說這些都是送給齊國皇帝的見麵禮。


    齊國方麵,議和有馬士英、喬一琦、森悌、錢謙益等人參與,武定皇帝於九月初便抵達徐州,每日忙於考察淮河沿岸風土人情,具體說來是帶著慈聖太後和黛芙妮吃吃喝喝。


    徐州本地淮揚菜頗為有名,和合太上皇胃口,劉招孫兩日可食一石,這給譚二等禦廚帶來了很大壓力。


    九月初十日,徐州黃樓勝跡,齊明雙方議和官員聚於黃樓之上,就議和細節討價還價。


    徐州黃樓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所建,當年黃河決口,兇猛洪水即將把城牆衝垮,蘇軾奮不顧身,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裏,指揮軍民築堤護城,保護了徐州城。事後在東門城牆上構建高樓,堊以黃土,謂土能勝水,故雲黃樓勝跡。


    齊國官吏坐北朝南,與明國使團相向而坐,黃樓上下站滿了齊國戰兵。


    雙方就江西割讓問題爭吵不休,南明使團表示,賠償歲幣可以,割地卻是萬萬不能。


    鳳陽巡撫路振飛拍案而起,指著馬士英鼻子罵道:“馬尚書,枉你也是讀過聖賢書的,豈可讓江西文風昌盛之地淪於暴齊之手!聽聞齊國皇帝準備廢除科考,你這不是把江西士人都往火坑裏推嗎?”


    馬士英輕哼一聲,冷笑不語,在武定皇帝的調教下,慢說是江西士人,便是幾萬條人命,隻要阻擋大齊前進,都必須要犧牲。


    “科考隻會考出些寫八股文的腐儒,吾皇銳意進取,改革弊政,意圖深遠,豈是你們這些宵小之輩可以領會的。”


    馬士英語氣不善,一副桀驁不馴模樣,在他身上看不出一點讀書人的溫良謙恭。


    “若是割讓江西,大明隻剩一隅之地,連南宋都比不上,國將不國,老夫寧死不從!”


    說話的是老臣黃公輔,這次弘光皇帝派他來徐州,定出的議和底線便是保住江西。


    弘光君臣們都知道,這是劉招孫的獅子大開口,一口就想吃掉一省之地,他們便也坐地還價。


    明國兵部尚書堵胤錫上前一步,對馬士英道:“聽聞貴國北疆不寧,羅刹人、朝鮮人隨時可能入關,爾等既已占了湖北,河南,山東,當及時收手,如今得隴望蜀,吞下這麽多,還想要江西,你們不過區區三四萬人,肚子太小,吃得卻多,小心把肚子撐破了!”


    喬一琦和這堵胤錫乃是故交,便安撫兵部尚書坐下,對他勸道:“尚書大人此言有理,吾皇隻是為江西百姓擔心,聽聞今年夏季,江西九江等地遭了水災,百年不遇,吾皇擔心百姓缺衣少食,便想順勢南下,協助百姓救災·····”


    喬一琦這話聽起來太過扯淡,甚至堵胤錫懶得去反駁,其他人也都不說話,場麵忽然變得有些尷尬。


    誠如兵部尚書所言,齊軍入關兵力不過五六萬人,半年多來一路攻城略地,占據山東河南湖北數省之地還要負責布防,兵力早已捉襟見肘,而且聽說趙率教和蒲剛他們在朝鮮、庫頁島戰事不利。此時關內齊軍已是強弩之末,疲憊至極,急需休整,若再輕易攻略江西,受到南明伏擊,南北形勢便可能突然逆轉。


    南明使團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在曆史上都算是硬骨頭,黃公輔早把其中利害關係告訴其他人,這些人擰成了一股繩,抓住齊軍軟肋,就這樣拖著和馬士英他們討價還價。


    “馬尚書,喬尚書,秋季軍中疫病盛行,也不知開原兵可否適應這淮揚之地的氣候,若是有士卒病倒,老夫可以派遣軍中醫士,協助貴軍治療。”


    ~~~


    馬士英把喬一琦森悌兩人叫到一邊,竊竊私語一番,三人最後決定見好就收,放棄割讓江西,不過他們要讓明國再出一筆銀子,權當做“贖贛費。”


    一直沒來得及說話的東莞仔來到黃公輔麵前,開口用濃鬱的粵語強調道:


    “仆街仔,吾皇洪恩,不忍見兩家生靈塗炭,江西之地,可以不取,不過,需再交一千萬兩贖贛費······”


    不等森悌說完,路振飛氣得跳了起來:


    “什麽,一千萬兩白銀?!你們怎麽不要八千萬兩?幹脆把大明國庫直接給你們好了!把江西賣了,也敲不出一千萬兩!”


    這時張岱出來打圓場:“各位上官,你們真的想要銀子,可用戲班折算,一個折算白銀五萬兩,這些弋陽腔,小民老家多得是,還有這小唱,一個算是五千兩,打包賣給你們齊國····”


    喬一琦聽了,勃然大怒:


    “吾皇不聽戲,也不要什麽小唱,帶走帶走!”


    可惜武定皇帝不好這口,對小唱也沒有特別的需求。


    前世他對林語堂梁實秋的小品文沒什麽好感,更別說這些民國文人的祖宗張岱。


    森悌站出來大聲道:


    “議和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無論如何,必須盡快敲籌夠銀子,湊齊皇帝想要的東西,否則·····”


    ~~~~~


    四個時辰,經過雙方反複爭吵博弈,經過馬拉鬆式的談判戰,最終在九月十一日子時三刻達成協議,史稱“徐州之盟”,盟約主要內容如下:


    一、齊明為兄弟之國,武定皇帝年幼,稱弘光皇帝朱常灜為弟,後世仍以齒論。


    二、齊明雙方,東以淮河(齊放棄合肥、武昌二州),西以長江為界,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明每年向齊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四百萬兩,絹二十萬匹,布二十五萬匹,茶葉一萬斤,每年端午,至徐州交割。


    四、明國向齊國償還贖贛費五百萬兩,限太初二年年底一次性付清。


    五、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六、每歲齊國皇帝生辰及正旦,明遣使稱賀。


    七、齊許歸天啟皇帝之皇子朱慈烺、昌平公主及宗室人員。


    路振飛等人對條款強烈不滿,因為明國隻剩江南,兩廣、福建、江西、雲貴川之地,四百萬兩的歲幣是個沉重負擔,還別說布匹和茶葉兩項,隻有對百姓敲骨吸髓,繼續壓榨,大明的稅,怕要直接收到弘光八十年了·····


    最終,黃公輔顫巍巍在條款上簽字,立於黃樓憑欄遠眺,遙望南岸蒼生,手撫美髯,悲天憫人道:


    “兵兇戰危,世事艱難,隻好再苦一苦百姓,罵名老夫來擔。”


    樂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