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四年舊曆四月初五,傍晚時分。
小雨淅淅瀝瀝下,夜色之中張公渡上火把照的通明,五百名身穿灰色夏布的士兵持著刺刀步槍肅然站立,在火光中,李伯陽領著兩個衛兵冒雨站在渡口上,不時的眺望著北方青戈江。
半個小時之後,先是遠遠地傳來連續的汽笛聲,緊接著一道或隱或現的光柱從青戈江下遊打照過來。
“縣長,來了。”
身後的衛兵提醒了一句。
李伯陽輕微的點頭,有些壓抑不住心頭的激動,終於來了。
很快,從江心射過一道刺眼的光柱,兩艘艘噸位不小的蒸汽船緩緩駛來。
“是團長,團長!”蒸汽船之上,有人歡聲大叫。
李伯陽聞聲一看,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喊了聲:“劉穩,想死老子了。”
“哈哈,團長,我也想你。”劉穩扶住船舷,大笑著,笑眼對旁邊陳立夫說道:“立夫,這就是我們團長。”
李伯陽從劉穩旁邊看去,見到了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男子,高聲問道:“是立夫兄嗎?”
蒸汽船之上,陳立夫隨著劉穩的喊話,瞧見了聞名始得見的李伯陽,他對於李伯陽感觀說不上來,可瞧見渡口兩旁紋絲不動的士兵,心中暗暗點頭,又聽李伯陽唿喊自己,朗聲笑道:“正是,伯陽兄冒雨來接,立夫心中委實不安呀。”
“哈哈。”李伯陽笑道:“你我革命同誌,就不要客氣了。”
就在兩人寒暄時,蒸汽船緩緩靠停,從船上伸出踏板,早已經準備妥當的新兵借著火光,陸陸續續下了船,在渡口前的空地上列隊。
陳立夫與劉穩下了船,李伯陽迎了上去。
“立夫兄,在校長身邊時,他總是提及你與果夫兄姓名,如今得見,開心得很呀。”
李伯陽快走幾步上去,很是熱情的伸出雙手,對陳立夫笑道。
陳立夫伸出雙手緊握李伯陽,笑道:“伯陽兄,你的大名我也常聽人說起,黃埔驍將,名不虛傳呐。”
“哈哈。”
兩人客套幾句,鬆了手,李伯陽看向後麵的劉穩,定定的上下打量一圈,才重重的給了他一記老拳,笑罵道:“胖了,迴來了我要好好操練你。”
“是。”
劉穩洋溢著笑容,身板挺得筆直。
“伯陽兄,這是此來運抵的人員、軍械名單,你查收一下。”
幾人往迴走著,陳立夫從口袋裏取出一張紙,遞給了李伯陽。
李伯陽接過一瞧,清單上寫著:江浙新兵五千;毛瑟98式步槍帶刺刀一千杆,子彈三十萬發;麥德森輕機槍二十挺,子彈二十萬發;馬克沁重機槍三挺,子彈十萬發;m2式木柄手榴彈兩萬枚,滬造克虜伯山炮兩門,炮彈一百發。”
李伯陽大喜,這批軍火來得好,輕重裝備齊全,彈藥充沛,正好用來組建南陵的教導團。不過他心中也有疑慮,問道:“立夫兄,這批軍火怕是價格不低吧。”
陳立夫點頭道:“花了二十七萬。”
李伯陽皺眉道:“這筆錢是校長撥給的?”
“正是。”陳立夫瞧見李伯陽臉上的疑惑,微笑著解釋道:“蔣叔父寄來上海十五萬元。”
李伯陽一想,疑道:“剩下的十二萬呢?”
“剩下的錢,是家兄與我以舊宅公寓抵押向虞洽卿伯父借來的。”陳立夫輕描淡寫道。
李伯陽有些吃驚,不解道:“立夫兄,這是為何?”
十二多萬大洋可不是小數目,尤其是自己與陳家兄弟並不相識,人家為何會舉家賣宅,襄助自己,李伯陽暗道。
陳立夫早把李伯陽的神色看在眼底,笑了笑道:“伯陽兄,是不是很吃驚,我兄弟為何會如此行事?”
李伯陽點頭。
陳立夫朗笑一聲,目光炯炯道:“伯陽兄,現在天下動蕩,國府北伐在即,這正是我等大好男兒建立功勳的時候。我與家兄不才,不能上戰場拚殺,故而想與你攜手,打出一片天來。”
說完,陳立夫直盯著李伯陽的眼神,想看看他心裏究竟怎麽想。
李伯陽一怔,沒有想到陳家兄弟竟然會有這個想法,深深地看了陳立夫一眼,仰麵一笑,用力的握住他的手臂,誠懇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有貴兄弟兩人相助,我如多了左右臂一樣。”
陳立夫麵上露出由衷的大笑,用力的握緊李伯陽的手臂,含笑道:“其實來時我還在猶豫,畢竟沒有與伯陽兄打過交道,這樣冒昧舉動有搶功之嫌,現在聽伯陽兄所言,我知道是我多心了。”
“這怎麽能叫搶功!”
李伯陽正色道:“我歡迎還來不及,怎麽會生嫌疑。”
“哈哈。”
兩人相視一眼,會心大笑。
一個小時後,汽輪折返。在張公渡上是黑壓壓的一大群新兵,以及裝載了數十輛馬車的武器彈藥。
“迴城。”
衛兵給三人牽來戰馬,李伯陽翻身上馬,命令道:“全軍都有,跑步前進。”
排成隊列的新兵踏著陌生土地上的泥水,在一二一的口哨聲中,向著南陵城進發。
第二日,等南陵縣開城門,百姓驚奇發覺,北門外剛剛新建的大營裏,一夜之間多出了數千人,都嘖嘖稱奇。
而這個消息傳迴徐府後,徐會昌把宋世峰、劉萬財請至府中,三人關上門窗在屋子中呆了足足半天,出來後,徐會昌以病重咳血為由閉門謝客,並請人赴縣署力辭掉副縣長與民團團長兩職,不過這個請求被李伯陽駁迴。
新兵到位,李伯陽將政務交由董思白與徐景玉後,對南陵所有軍警,展開整訓。
這個整訓計劃李伯陽已經在腦海裏醞釀了一個月,要想奠定一支強軍,無疑要從入伍軍訓做起。
練兵之法,第一竅門是嚴格紀律,使全軍聽從號令,動作整齊化一,同戰國時孫子練齊國宮女衛兵手法如出一撤。
因此,李伯第二日清早,就在陳立夫、劉穩的陪同下,開始第一次會見部隊。
此時時間是6點,新兵一路車船勞頓,都在營帳中唿唿大睡,整個大營靜悄悄。
陳立夫滿臉倦容,昨夜兩人攀談一夜,天快亮時才迴去睡了一個小時,實在是困的厲害,他看了看表,從新兵昨夜迴營安歇到現在,隻睡了四個小時,有些擔憂道:“伯陽,昨日新兵累了一天,是否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待養足精神,再操練豈不是更好。”
李伯陽迴過頭,笑了笑:“立夫,打仗的時候,敵人可是不會等你養足精神的。”
陳立夫一怔,苦笑著搖了搖頭。
“集合。”
李伯陽以軍人的姿態站立在校閱台上,下達命令。
“司號員,吹集合號!”
上命下傳,劉穩大聲向軍營中司號班傳達命令。
司號員分赴大營各處,鼓足腮幫子吹起集合號。
“滴滴滴——!”
急促響亮的號音劃破軍營,原本靜悄悄的大營一下子喧騰起來,新兵們急忙的穿著衣褲,從營帳跑了出來。這批新兵還算有素質,沒有磨蹭多久,都聚集在操場上,而後有保安團士兵上前整軍列隊,很快,五千人橫列對齊,列陣在操場上。
“全體肅靜,聽縣長大人訓示。”
劉穩如釘子辦挺立在新兵之前,深吸了一口氣,鏗鏘有力道。
五千人靜默無聲,目光齊聚李伯陽身上。
李伯陽隻覺渾身一燥,汗毛都倒豎起來,人的目光是有分量的,五千人炯炯目光看來,使他仿佛赤身*置身於光天化日一般,心中生出了轉身躲避的念頭。
站在李伯陽身後側的陳立夫也感覺到了這種目光,他有些緊張,目光下意識的躲閃。
李伯陽沒有慌,細微的挺了挺身子,聚精會神,以更為淩厲逼人的目光迴視過去,環視操場上數千新兵,一股揮斥兵馬的豪情湧上胸腔,高喊道:“弟兄們,從現在開始,咱們就是一個鍋裏攪馬勺,一個戰壕裏出生入死了。你們要記住我的這張臉,我叫李伯陽,是你們最高軍事長官。”
頓了頓,李伯陽以嚴厲的口氣,厲聲喊道:“既然成了我的兵,你們就要無條件的服從我,全體官兵,令行禁止,必須以我之好而好,以我之惡而惡,以我之誌為誌,所有言行必須立於我的鼓掌之中。凡我命令下達,無路前麵敵人是誰,無路前麵刀山火海,有進無退,有敵無我,都聽明白沒有。”
這番話一出,操場之上新兵肅然一震,齊聲喊道:“聽明白了。”
“聽我命令!”
李伯陽豎起手掌。
“立正!”
劉穩高喊。
新兵挺直腰板,豎起耳朵。
“全體官兵人等,編排為三團、每團三營、三連、三排、三班,列隊領取軍裝物品。”
李伯陽掃視著新兵道:“領取完畢後,用餐,修整,十點時,正式開始訓練,現在聽我命令,開始編排。”
命令一下,在軍官的組織下,新兵開始了第一次人員劃分,為了防止宗親同鄉等關係拉幫結派,基本上新兵都是打亂了重新編排。
小雨淅淅瀝瀝下,夜色之中張公渡上火把照的通明,五百名身穿灰色夏布的士兵持著刺刀步槍肅然站立,在火光中,李伯陽領著兩個衛兵冒雨站在渡口上,不時的眺望著北方青戈江。
半個小時之後,先是遠遠地傳來連續的汽笛聲,緊接著一道或隱或現的光柱從青戈江下遊打照過來。
“縣長,來了。”
身後的衛兵提醒了一句。
李伯陽輕微的點頭,有些壓抑不住心頭的激動,終於來了。
很快,從江心射過一道刺眼的光柱,兩艘艘噸位不小的蒸汽船緩緩駛來。
“是團長,團長!”蒸汽船之上,有人歡聲大叫。
李伯陽聞聲一看,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喊了聲:“劉穩,想死老子了。”
“哈哈,團長,我也想你。”劉穩扶住船舷,大笑著,笑眼對旁邊陳立夫說道:“立夫,這就是我們團長。”
李伯陽從劉穩旁邊看去,見到了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男子,高聲問道:“是立夫兄嗎?”
蒸汽船之上,陳立夫隨著劉穩的喊話,瞧見了聞名始得見的李伯陽,他對於李伯陽感觀說不上來,可瞧見渡口兩旁紋絲不動的士兵,心中暗暗點頭,又聽李伯陽唿喊自己,朗聲笑道:“正是,伯陽兄冒雨來接,立夫心中委實不安呀。”
“哈哈。”李伯陽笑道:“你我革命同誌,就不要客氣了。”
就在兩人寒暄時,蒸汽船緩緩靠停,從船上伸出踏板,早已經準備妥當的新兵借著火光,陸陸續續下了船,在渡口前的空地上列隊。
陳立夫與劉穩下了船,李伯陽迎了上去。
“立夫兄,在校長身邊時,他總是提及你與果夫兄姓名,如今得見,開心得很呀。”
李伯陽快走幾步上去,很是熱情的伸出雙手,對陳立夫笑道。
陳立夫伸出雙手緊握李伯陽,笑道:“伯陽兄,你的大名我也常聽人說起,黃埔驍將,名不虛傳呐。”
“哈哈。”
兩人客套幾句,鬆了手,李伯陽看向後麵的劉穩,定定的上下打量一圈,才重重的給了他一記老拳,笑罵道:“胖了,迴來了我要好好操練你。”
“是。”
劉穩洋溢著笑容,身板挺得筆直。
“伯陽兄,這是此來運抵的人員、軍械名單,你查收一下。”
幾人往迴走著,陳立夫從口袋裏取出一張紙,遞給了李伯陽。
李伯陽接過一瞧,清單上寫著:江浙新兵五千;毛瑟98式步槍帶刺刀一千杆,子彈三十萬發;麥德森輕機槍二十挺,子彈二十萬發;馬克沁重機槍三挺,子彈十萬發;m2式木柄手榴彈兩萬枚,滬造克虜伯山炮兩門,炮彈一百發。”
李伯陽大喜,這批軍火來得好,輕重裝備齊全,彈藥充沛,正好用來組建南陵的教導團。不過他心中也有疑慮,問道:“立夫兄,這批軍火怕是價格不低吧。”
陳立夫點頭道:“花了二十七萬。”
李伯陽皺眉道:“這筆錢是校長撥給的?”
“正是。”陳立夫瞧見李伯陽臉上的疑惑,微笑著解釋道:“蔣叔父寄來上海十五萬元。”
李伯陽一想,疑道:“剩下的十二萬呢?”
“剩下的錢,是家兄與我以舊宅公寓抵押向虞洽卿伯父借來的。”陳立夫輕描淡寫道。
李伯陽有些吃驚,不解道:“立夫兄,這是為何?”
十二多萬大洋可不是小數目,尤其是自己與陳家兄弟並不相識,人家為何會舉家賣宅,襄助自己,李伯陽暗道。
陳立夫早把李伯陽的神色看在眼底,笑了笑道:“伯陽兄,是不是很吃驚,我兄弟為何會如此行事?”
李伯陽點頭。
陳立夫朗笑一聲,目光炯炯道:“伯陽兄,現在天下動蕩,國府北伐在即,這正是我等大好男兒建立功勳的時候。我與家兄不才,不能上戰場拚殺,故而想與你攜手,打出一片天來。”
說完,陳立夫直盯著李伯陽的眼神,想看看他心裏究竟怎麽想。
李伯陽一怔,沒有想到陳家兄弟竟然會有這個想法,深深地看了陳立夫一眼,仰麵一笑,用力的握住他的手臂,誠懇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有貴兄弟兩人相助,我如多了左右臂一樣。”
陳立夫麵上露出由衷的大笑,用力的握緊李伯陽的手臂,含笑道:“其實來時我還在猶豫,畢竟沒有與伯陽兄打過交道,這樣冒昧舉動有搶功之嫌,現在聽伯陽兄所言,我知道是我多心了。”
“這怎麽能叫搶功!”
李伯陽正色道:“我歡迎還來不及,怎麽會生嫌疑。”
“哈哈。”
兩人相視一眼,會心大笑。
一個小時後,汽輪折返。在張公渡上是黑壓壓的一大群新兵,以及裝載了數十輛馬車的武器彈藥。
“迴城。”
衛兵給三人牽來戰馬,李伯陽翻身上馬,命令道:“全軍都有,跑步前進。”
排成隊列的新兵踏著陌生土地上的泥水,在一二一的口哨聲中,向著南陵城進發。
第二日,等南陵縣開城門,百姓驚奇發覺,北門外剛剛新建的大營裏,一夜之間多出了數千人,都嘖嘖稱奇。
而這個消息傳迴徐府後,徐會昌把宋世峰、劉萬財請至府中,三人關上門窗在屋子中呆了足足半天,出來後,徐會昌以病重咳血為由閉門謝客,並請人赴縣署力辭掉副縣長與民團團長兩職,不過這個請求被李伯陽駁迴。
新兵到位,李伯陽將政務交由董思白與徐景玉後,對南陵所有軍警,展開整訓。
這個整訓計劃李伯陽已經在腦海裏醞釀了一個月,要想奠定一支強軍,無疑要從入伍軍訓做起。
練兵之法,第一竅門是嚴格紀律,使全軍聽從號令,動作整齊化一,同戰國時孫子練齊國宮女衛兵手法如出一撤。
因此,李伯第二日清早,就在陳立夫、劉穩的陪同下,開始第一次會見部隊。
此時時間是6點,新兵一路車船勞頓,都在營帳中唿唿大睡,整個大營靜悄悄。
陳立夫滿臉倦容,昨夜兩人攀談一夜,天快亮時才迴去睡了一個小時,實在是困的厲害,他看了看表,從新兵昨夜迴營安歇到現在,隻睡了四個小時,有些擔憂道:“伯陽,昨日新兵累了一天,是否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待養足精神,再操練豈不是更好。”
李伯陽迴過頭,笑了笑:“立夫,打仗的時候,敵人可是不會等你養足精神的。”
陳立夫一怔,苦笑著搖了搖頭。
“集合。”
李伯陽以軍人的姿態站立在校閱台上,下達命令。
“司號員,吹集合號!”
上命下傳,劉穩大聲向軍營中司號班傳達命令。
司號員分赴大營各處,鼓足腮幫子吹起集合號。
“滴滴滴——!”
急促響亮的號音劃破軍營,原本靜悄悄的大營一下子喧騰起來,新兵們急忙的穿著衣褲,從營帳跑了出來。這批新兵還算有素質,沒有磨蹭多久,都聚集在操場上,而後有保安團士兵上前整軍列隊,很快,五千人橫列對齊,列陣在操場上。
“全體肅靜,聽縣長大人訓示。”
劉穩如釘子辦挺立在新兵之前,深吸了一口氣,鏗鏘有力道。
五千人靜默無聲,目光齊聚李伯陽身上。
李伯陽隻覺渾身一燥,汗毛都倒豎起來,人的目光是有分量的,五千人炯炯目光看來,使他仿佛赤身*置身於光天化日一般,心中生出了轉身躲避的念頭。
站在李伯陽身後側的陳立夫也感覺到了這種目光,他有些緊張,目光下意識的躲閃。
李伯陽沒有慌,細微的挺了挺身子,聚精會神,以更為淩厲逼人的目光迴視過去,環視操場上數千新兵,一股揮斥兵馬的豪情湧上胸腔,高喊道:“弟兄們,從現在開始,咱們就是一個鍋裏攪馬勺,一個戰壕裏出生入死了。你們要記住我的這張臉,我叫李伯陽,是你們最高軍事長官。”
頓了頓,李伯陽以嚴厲的口氣,厲聲喊道:“既然成了我的兵,你們就要無條件的服從我,全體官兵,令行禁止,必須以我之好而好,以我之惡而惡,以我之誌為誌,所有言行必須立於我的鼓掌之中。凡我命令下達,無路前麵敵人是誰,無路前麵刀山火海,有進無退,有敵無我,都聽明白沒有。”
這番話一出,操場之上新兵肅然一震,齊聲喊道:“聽明白了。”
“聽我命令!”
李伯陽豎起手掌。
“立正!”
劉穩高喊。
新兵挺直腰板,豎起耳朵。
“全體官兵人等,編排為三團、每團三營、三連、三排、三班,列隊領取軍裝物品。”
李伯陽掃視著新兵道:“領取完畢後,用餐,修整,十點時,正式開始訓練,現在聽我命令,開始編排。”
命令一下,在軍官的組織下,新兵開始了第一次人員劃分,為了防止宗親同鄉等關係拉幫結派,基本上新兵都是打亂了重新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