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兒收拾碗筷不提,章恆一來無事可做,二來久臥床榻,此時正可舒活舒活筋骨,便在月下信步度了起來。繞過長廊,走進一個四合小院,院落雖不甚大,卻建的別致精巧,更有種古色古香之韻味,院落正中央一個花圃,月色之中隻見花圃中正有秋菊傲然怒放,在夜色中飄出陣陣清香,繞著花圃一溪流水潺潺而過,夜色中不見水影,唯聞水聲,更顯幽雅。正如玉兒所言,此處正是一所書院,供學生自讀的小房間一排數間,卻一律掩了門,透過窗借著月光隻見屋內陳設簡單,僅一桌一椅並靠牆而立一書架,架上及桌上似擺放著些許書典,一路走來似乎尤能看到那些莘莘學子捧書靜讀的情景,又走幾步,便到正堂,房間頓時大了數倍,隻見桌椅鱗次櫛比,正前講案之上尤見戒尺、堂木,所有的一切一律在靜謐的夜色中無聲的矗立著,但耳邊卻似乎聽到了那朗朗的讀書聲。
又穿過一個門房,似是來到後院,略走幾步,便見草木花蔭遮掩之處一間房屋之內正亮著燈,繞過曲徑,章恆尋光而至,見房門開著,便抬步進了房間,隻見乃是一間書房,書架林立,書如煙海,但卻擺放整齊,雖多卻不顯房間擁擠,正北牆上正中是一副地圖,地圖頂端隻見正楷顏體寫著幾個大字:天下時局圖。筆力雄勁渾厚,盡得顏體書法之精髓。再看地圖圖紙頗大,且精描細繪,地理山川記述詳實,地圖之上又顯然在完圖之後人為用朱筆勾畫區分的一些區域、地形等等,旁多有標注,顯然有人對地圖進行過詳加研究。地圖兩側是兩幅字畫,一副畫的乃是深山幽澗之中的蒼石流水之圖,畫功卓爾不群,筆法線條獨特又精到,意境深遠,更兼畫右上角提了一句詩:秋湍瀉石髓。
章恆心中暗道,好一個“秋湍瀉石髓”!畫好,詩提的更妙。照這句詩看來應該還有一幅畫與其對應才對,再向遠處看,卻是一副高山明月綠樹清風之圖,畫功技法和前一副乃是出自一人之手筆,畫左上角也題有一句詩:“風樹聚雲根”。章恆心中又是一聲叫好,隻道非此句無以對那“秋湍瀉石髓”了。
畫下是一長幾,幾上擺滿陶瓷古玩之類,靠幾一側有一二尺見方的貼紙木板,正中書以大大的“永”字,永字各筆畫皆有細線標注引向四周,引線末端用小字或標有“勒”,或標有“啄”等字,右下方有一首四句小詩,寫的乃是:
橫勒豎努側需究,
策馬啄急趯不休。
掠水秋鵠一撇影,
三折一捺始稱優。
章恆心道此肯定是湯先生在教授書法中“永字八法”時,為方便學生記憶而自編的一首小詩。
再往幾前看,隻見青燈之下一人身形略顯清瘦,一塊綸巾隨便將長發束在背後,一襲灰色長袍藏風袖月,一縷美髯足尺長,那人躬身立於桌前,左手搭在後背,右手拿一紫毫大筆,在桌上雪白的宣紙之上揮毫潑墨,筆走龍蛇,鐵畫銀鉤躍然紙上。
隻見宣紙之上一副對聯書的乃是:
能詩豈是經時策,重鎮還需濟世才。
所書用的乃是行草之體,筆意流淌不盡,連綿不絕,正有當年顏魯公之胸襟氣概,章恆在赤霞穀拜了恩師啟了蒙之後,便在恩師指點之下練習書法,開始臨習書帖之時,前人書法大家巨匠頗多,唐有歐、顏、柳、褚,宋有蘇、黃、米、蔡,以及元朝趙孟畹鵲齲允鞘櫸n揠3涫櫸ㄌ氐悴瘓∠嗤猿梢患遙潞愣藍老不堆照媲?顏魯公的書體,那種古拙、蒼老,以及豪邁不羈的氣勢,讓章恆愛不釋手,雖然生活多有波折,但始終臨池不墜,即使在深山之中,那巨大的書庫亦不乏紙筆書帖,因此他也不曾荒廢,雖然臨習顏體多年,也頗有些心得,但畢竟功夫未到,不能盡得顏體精要,今日看這湯先生所書顏體字那真是盡得顏體筋骨,心中不禁佩服的緊,但讓章恆更加佩服的還是他寫的這幅對聯的內容,因此章恆忍不住說道:
“先生既有經國濟世之才,豈可埋沒林泉,小小書院,豈能盡展先生才華,如何實現先生抱負啊!”
湯澤聞言抬頭一看乃是章恆,扔掉手中筆笑著拱手說道:“哈哈,原來是章少俠,你身體可好些了?”
“先生休要取笑於我,莫要叫我少俠,叫我章恆就是了。”
“哈哈,好,看章兄弟這氣色,應是大有起色,這下玉兒姑娘可該安心些了,不然整天哭的淚人一般。”
章恆聞言心中一陣溫熱,可以想見玉兒對自己竟是如此盡心,心中又幸福又有些痛楚。心中所想,臉上便不免有些失態,隨即又說道:“大恩不言謝,先生救命之恩真是無以迴報。”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原是舉手之勞,章兄弟不必太過掛懷。”
“當今天下大亂,章恆雖為賤民匹夫,亦希望天下有個安寧之日,隻是不知當下形勢如何,又將如何發展?”
“章兄弟所慮甚是。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今朝廷昏庸衰弱,豪強並起,天下分亂已久,大一統乃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此天時也。
縱觀中國曆史,每次夷狄入侵,顛覆中華者,如能越過燕山,之下京城,而後揮兵南下,橫掃中華者鮮有其人,究其原因無非乃是,一則京城重地,天子之城,北枕燕山,西擁太行,東攬滄海,地理位置甚是優良,為防範外敵入侵皆會重兵鎮於燕山,外族難以突破。
二則,即使突破燕山,之下京城,然後揮師南下,多半也被黃河天塹所,難有大作為,即使過了黃河,長江亦是不可逾越。因此,外族入侵多會繞道關中,先下秦川腹地。
說著湯澤來到牆上的地圖前,一麵指著地圖一麵繼續說道:
關中土地肥沃,沃野千裏,號稱四塞之國,天下之脊,中原之首,正是進可攻,退可守。而後沿河而下,中原便唾手可得。
如若能出關中,下漢中,入川蜀,盡得天府之國財土,順江而下,則江南可為囊中之物。為何會是如此,乃是因了川蜀之地及關中平原皆是地理重鎮,土地肥厚,物產豐饒,可攻可守,又居江河之上,占盡地理優勢,因此得關中則可得中原,得巴蜀則得江南。中原、江南即下,天下,囊中物也。
當年漢高祖芒碭山斬白蟒起義,亦是居巴蜀,下關中,而後得天下,因此,巴蜀、關中此天下之頸首也,此為地利。
關中徐青有勇有謀,擁兵數十萬,早已是虎視眈眈於中原之地,無奈由於各方勢力拉鋸不得而下,然中原地區遲早是徐青囊中物也,中原即下,山東龍蕭然少斷無謀,一舉可滅也,此江北可定。
金鼎鹿納賢集才,手下智謀之士,善戰之將不下百人,多年虎踞巴蜀,又下荊楚之地,我料定不日可順江而下,廓清江南。
因此,江南、中原兩分天下,劃江而治之勢已定,而後雙雄象征,或有成敗,天下必是一統,蒼生有望矣!
又穿過一個門房,似是來到後院,略走幾步,便見草木花蔭遮掩之處一間房屋之內正亮著燈,繞過曲徑,章恆尋光而至,見房門開著,便抬步進了房間,隻見乃是一間書房,書架林立,書如煙海,但卻擺放整齊,雖多卻不顯房間擁擠,正北牆上正中是一副地圖,地圖頂端隻見正楷顏體寫著幾個大字:天下時局圖。筆力雄勁渾厚,盡得顏體書法之精髓。再看地圖圖紙頗大,且精描細繪,地理山川記述詳實,地圖之上又顯然在完圖之後人為用朱筆勾畫區分的一些區域、地形等等,旁多有標注,顯然有人對地圖進行過詳加研究。地圖兩側是兩幅字畫,一副畫的乃是深山幽澗之中的蒼石流水之圖,畫功卓爾不群,筆法線條獨特又精到,意境深遠,更兼畫右上角提了一句詩:秋湍瀉石髓。
章恆心中暗道,好一個“秋湍瀉石髓”!畫好,詩提的更妙。照這句詩看來應該還有一幅畫與其對應才對,再向遠處看,卻是一副高山明月綠樹清風之圖,畫功技法和前一副乃是出自一人之手筆,畫左上角也題有一句詩:“風樹聚雲根”。章恆心中又是一聲叫好,隻道非此句無以對那“秋湍瀉石髓”了。
畫下是一長幾,幾上擺滿陶瓷古玩之類,靠幾一側有一二尺見方的貼紙木板,正中書以大大的“永”字,永字各筆畫皆有細線標注引向四周,引線末端用小字或標有“勒”,或標有“啄”等字,右下方有一首四句小詩,寫的乃是:
橫勒豎努側需究,
策馬啄急趯不休。
掠水秋鵠一撇影,
三折一捺始稱優。
章恆心道此肯定是湯先生在教授書法中“永字八法”時,為方便學生記憶而自編的一首小詩。
再往幾前看,隻見青燈之下一人身形略顯清瘦,一塊綸巾隨便將長發束在背後,一襲灰色長袍藏風袖月,一縷美髯足尺長,那人躬身立於桌前,左手搭在後背,右手拿一紫毫大筆,在桌上雪白的宣紙之上揮毫潑墨,筆走龍蛇,鐵畫銀鉤躍然紙上。
隻見宣紙之上一副對聯書的乃是:
能詩豈是經時策,重鎮還需濟世才。
所書用的乃是行草之體,筆意流淌不盡,連綿不絕,正有當年顏魯公之胸襟氣概,章恆在赤霞穀拜了恩師啟了蒙之後,便在恩師指點之下練習書法,開始臨習書帖之時,前人書法大家巨匠頗多,唐有歐、顏、柳、褚,宋有蘇、黃、米、蔡,以及元朝趙孟畹鵲齲允鞘櫸n揠3涫櫸ㄌ氐悴瘓∠嗤猿梢患遙潞愣藍老不堆照媲?顏魯公的書體,那種古拙、蒼老,以及豪邁不羈的氣勢,讓章恆愛不釋手,雖然生活多有波折,但始終臨池不墜,即使在深山之中,那巨大的書庫亦不乏紙筆書帖,因此他也不曾荒廢,雖然臨習顏體多年,也頗有些心得,但畢竟功夫未到,不能盡得顏體精要,今日看這湯先生所書顏體字那真是盡得顏體筋骨,心中不禁佩服的緊,但讓章恆更加佩服的還是他寫的這幅對聯的內容,因此章恆忍不住說道:
“先生既有經國濟世之才,豈可埋沒林泉,小小書院,豈能盡展先生才華,如何實現先生抱負啊!”
湯澤聞言抬頭一看乃是章恆,扔掉手中筆笑著拱手說道:“哈哈,原來是章少俠,你身體可好些了?”
“先生休要取笑於我,莫要叫我少俠,叫我章恆就是了。”
“哈哈,好,看章兄弟這氣色,應是大有起色,這下玉兒姑娘可該安心些了,不然整天哭的淚人一般。”
章恆聞言心中一陣溫熱,可以想見玉兒對自己竟是如此盡心,心中又幸福又有些痛楚。心中所想,臉上便不免有些失態,隨即又說道:“大恩不言謝,先生救命之恩真是無以迴報。”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原是舉手之勞,章兄弟不必太過掛懷。”
“當今天下大亂,章恆雖為賤民匹夫,亦希望天下有個安寧之日,隻是不知當下形勢如何,又將如何發展?”
“章兄弟所慮甚是。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今朝廷昏庸衰弱,豪強並起,天下分亂已久,大一統乃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此天時也。
縱觀中國曆史,每次夷狄入侵,顛覆中華者,如能越過燕山,之下京城,而後揮兵南下,橫掃中華者鮮有其人,究其原因無非乃是,一則京城重地,天子之城,北枕燕山,西擁太行,東攬滄海,地理位置甚是優良,為防範外敵入侵皆會重兵鎮於燕山,外族難以突破。
二則,即使突破燕山,之下京城,然後揮師南下,多半也被黃河天塹所,難有大作為,即使過了黃河,長江亦是不可逾越。因此,外族入侵多會繞道關中,先下秦川腹地。
說著湯澤來到牆上的地圖前,一麵指著地圖一麵繼續說道:
關中土地肥沃,沃野千裏,號稱四塞之國,天下之脊,中原之首,正是進可攻,退可守。而後沿河而下,中原便唾手可得。
如若能出關中,下漢中,入川蜀,盡得天府之國財土,順江而下,則江南可為囊中之物。為何會是如此,乃是因了川蜀之地及關中平原皆是地理重鎮,土地肥厚,物產豐饒,可攻可守,又居江河之上,占盡地理優勢,因此得關中則可得中原,得巴蜀則得江南。中原、江南即下,天下,囊中物也。
當年漢高祖芒碭山斬白蟒起義,亦是居巴蜀,下關中,而後得天下,因此,巴蜀、關中此天下之頸首也,此為地利。
關中徐青有勇有謀,擁兵數十萬,早已是虎視眈眈於中原之地,無奈由於各方勢力拉鋸不得而下,然中原地區遲早是徐青囊中物也,中原即下,山東龍蕭然少斷無謀,一舉可滅也,此江北可定。
金鼎鹿納賢集才,手下智謀之士,善戰之將不下百人,多年虎踞巴蜀,又下荊楚之地,我料定不日可順江而下,廓清江南。
因此,江南、中原兩分天下,劃江而治之勢已定,而後雙雄象征,或有成敗,天下必是一統,蒼生有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