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離得山,曼陀羅方才知道與在山中不同,身邊隨時跟了頭巨雕多有不便,他久居山中,穿戴多是獸皮麻衫,再加上身後背了兩根烏漆抹黑的蛇角,形狀甚是怪異,中間還有一把巨大的黑劍,腰間卻別著一跟輕靈的玉笛,咋一看,少年兒郎,蓬頭垢麵,卻又是如此打扮裝束,當真怪誕奇異,更甚者乃是他身旁的巨雕,莫說是如此巨大的猛禽,就是尋常雕類,一般世人也不得熟悉,陡然間見到高過兩人的巨雕,一時視為洪水猛獸,四下逃散,竟讓下曼陀羅甚是尷尬,最後他思來想去,為了打聽父親的下落,隻能委屈小雕了。白日之間,小雕便高飛覓食,自由飛翔,待到夜深人靜十分,小雕再迴來於曼陀羅重聚,一來不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二來小雕也不迴驟然離開自己,隻是如此一來便委屈了小雕。但小雕卻甚有靈性,一點就通,從此晝去夜歸,兩廂無事。
曼陀羅也知道自己一身裝束太過怪異,便用變賣獵物得來的錢換來一身平常百姓的衣物,尋了僻靜的山水之處,褪盡衣物,一身紮進水中,好好洗淨全身汙濁,“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曼陀羅一麵清洗滿身髒汙,一麵吟出了《詩經?;;鄘風》的《相鼠》一篇的詩句,吟完之後不禁哈哈大笑,一個怪異如荒蠻之人的野小子,卻高唱《詩經》,還大表禮儀之歎,當真滑稽!
待洗漱一番過後,穿上布衣,自已臨溪一觀,好一個神采奕奕。風華正盛的俊美少年。身上背著那白蛇角多日,竟覺蛇角的寒氣漸漸小了,而體內的燥熱也如同泥牛入海,不複發作,宛若兩個不世仇家一朝冰釋前嫌,本就身體健壯的曼陀羅一旦擺脫了病痛,便愈加精神矍鑠。神采照人,加之本就生得眉清目秀,俊郎有餘,卻又英氣十足,舉手抬足間還有股儒雅之氣,雖是身著布衣,但難掩其灼灼氣勢。曼陀羅觀摩少許,似是對自己這身打扮尚算滿意,背起蛇角巨劍便向關中趕來。
可以說曼陀羅從未離開過大山,生下來第一天便被攜上絕頂,而後與老藥翁於山間生活了兩年,其間雖偶隨老翁下山,但當時尚在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對大山外世界的印象早就淡忘了,而後便與世隔絕的和小雕生活在崖頂,一過便是數年,更是於世無聞,好在意外之間來到赤霞穀被章庭山夫婦收養,又有其嚴家督教,還請了啟蒙恩師,才不至於使他荒疏懵懂下去,但對於山外麵的世界他卻仍舊知之甚少,偶有隻言片語也是村人父輩口中談論的,雖然他博覽群書,強識博聞,但真實生活中的世界依然如同霧中花水中月,隻能想象憧憬一翻。此刻曼陀羅卻真正下了山,看到了外麵絢麗多姿的世界,熱鬧的集市,高大華麗的建築,紅男綠女,玩雜耍的,唱曲的,牛車馬隊,大餅肉包,吃得喝的,看到的,聽到的,無不是新鮮備至,興奮異常。曼陀羅一路欣賞著大山外的風景,一路打聽著向觀眾趕來,如此,堪堪兩月有餘,曼陀羅才進入關中。
一入關中,便見到處兵荒馬亂,硝煙四起,到處是披堅持銳。步履慌張的兵士,更多的卻是流離失所的難民,成群結隊的露宿在各大小城鎮的街頭巷尾,在荒野則是餓殍遍野,屍骨如山,當真是亂世之民多劫難!曼陀羅打聽得清楚,所謂義軍者,可謂數不勝數,大大小小揭竿而起,或代天伐紂。誅滅暴君,或誅貪吏。清君側,或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名號繁多的各式旗幟飄滿中原大地,有真心為民起義者,有趁火打劫。中飽私囊者,更有占山為王。落草為寇者,大大小小叫得上名號的隊伍就有數十個之多,一時間大將軍之流如過江之鯽,比比皆是,但真正有些氣候或可有為者不過三兩支,一個便是雄踞關中。虎視中原的徐青大軍,一個是發跡巴蜀。盤踞荊楚的金鼎鹿義軍,一個是割據齊魯。分治山東的龍蕭然部,還有一個便是偎依武夷山,麵臨滄海,統治閩浙。吳越一帶的洗木蟬統領的軍卒,這四大義軍幾乎在數年之間同時起義,分別招兵買馬壯大勢力,而後於中原朝廷分庭抗禮。割據而治,而其他大小流兵殘匪也各自於夾縫中自立山頭,快活一時,一時間朝廷無力剿滅叛亂,唯能自保,而義軍割據抗衡。各自狐疑,亦不能一舉推翻舊製,開元新朝,於是乎天下大亂,軍閥割據,而至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曼陀羅一路行所見具是水火之中掙紮的黎民百姓,但生逢亂世,一己之力又顯得何其渺小,隻能突然慨歎天地不仁,曼陀羅亦管不了許多,現下找尋父親的下落最為要緊。此刻方入關,正處天子轄區,他多方打聽,皆未聞有章庭山的下落,時日已久,便心生沮喪,思謀良久,心道父親即投了義軍,自不會在這朝廷所在之地,我需得至義軍轄製地再作打算,而天下所謂“義軍”如牛毛蛇鼠,不若就近,先去齊魯龍蕭然部查找一翻再作計較。
曼陀羅一路打聽一路逶迤向齊魯大地而來,齊魯之地,一馬平川,沃野千裏,又兼背靠大海,盛產鹽鐵,更是孔孟之鄉,文化傳承悠久,素有禮儀之邦的譽稱,曆來是天子腹地,糧黍之地,且偏離中原爭鼎之地,遠避戰亂,一朝被龍蕭然占領,竟是比之中原安定富庶了許多。因此,曼陀羅涉過濟水,便仿佛到了另一個天地一般,雖然依舊車馬如斯,但像模像樣的集市繁茂之地,卻也到處可見。
卻說這一日,曼陀羅來到一個名叫聊城的小鎮,鎮雖不大,但卻是西通中原的必經之路,因此匯聚東西商旅,龍蛇混雜,竟罕見的熱鬧。
曼陀羅也知道自己一身裝束太過怪異,便用變賣獵物得來的錢換來一身平常百姓的衣物,尋了僻靜的山水之處,褪盡衣物,一身紮進水中,好好洗淨全身汙濁,“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曼陀羅一麵清洗滿身髒汙,一麵吟出了《詩經?;;鄘風》的《相鼠》一篇的詩句,吟完之後不禁哈哈大笑,一個怪異如荒蠻之人的野小子,卻高唱《詩經》,還大表禮儀之歎,當真滑稽!
待洗漱一番過後,穿上布衣,自已臨溪一觀,好一個神采奕奕。風華正盛的俊美少年。身上背著那白蛇角多日,竟覺蛇角的寒氣漸漸小了,而體內的燥熱也如同泥牛入海,不複發作,宛若兩個不世仇家一朝冰釋前嫌,本就身體健壯的曼陀羅一旦擺脫了病痛,便愈加精神矍鑠。神采照人,加之本就生得眉清目秀,俊郎有餘,卻又英氣十足,舉手抬足間還有股儒雅之氣,雖是身著布衣,但難掩其灼灼氣勢。曼陀羅觀摩少許,似是對自己這身打扮尚算滿意,背起蛇角巨劍便向關中趕來。
可以說曼陀羅從未離開過大山,生下來第一天便被攜上絕頂,而後與老藥翁於山間生活了兩年,其間雖偶隨老翁下山,但當時尚在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對大山外世界的印象早就淡忘了,而後便與世隔絕的和小雕生活在崖頂,一過便是數年,更是於世無聞,好在意外之間來到赤霞穀被章庭山夫婦收養,又有其嚴家督教,還請了啟蒙恩師,才不至於使他荒疏懵懂下去,但對於山外麵的世界他卻仍舊知之甚少,偶有隻言片語也是村人父輩口中談論的,雖然他博覽群書,強識博聞,但真實生活中的世界依然如同霧中花水中月,隻能想象憧憬一翻。此刻曼陀羅卻真正下了山,看到了外麵絢麗多姿的世界,熱鬧的集市,高大華麗的建築,紅男綠女,玩雜耍的,唱曲的,牛車馬隊,大餅肉包,吃得喝的,看到的,聽到的,無不是新鮮備至,興奮異常。曼陀羅一路欣賞著大山外的風景,一路打聽著向觀眾趕來,如此,堪堪兩月有餘,曼陀羅才進入關中。
一入關中,便見到處兵荒馬亂,硝煙四起,到處是披堅持銳。步履慌張的兵士,更多的卻是流離失所的難民,成群結隊的露宿在各大小城鎮的街頭巷尾,在荒野則是餓殍遍野,屍骨如山,當真是亂世之民多劫難!曼陀羅打聽得清楚,所謂義軍者,可謂數不勝數,大大小小揭竿而起,或代天伐紂。誅滅暴君,或誅貪吏。清君側,或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名號繁多的各式旗幟飄滿中原大地,有真心為民起義者,有趁火打劫。中飽私囊者,更有占山為王。落草為寇者,大大小小叫得上名號的隊伍就有數十個之多,一時間大將軍之流如過江之鯽,比比皆是,但真正有些氣候或可有為者不過三兩支,一個便是雄踞關中。虎視中原的徐青大軍,一個是發跡巴蜀。盤踞荊楚的金鼎鹿義軍,一個是割據齊魯。分治山東的龍蕭然部,還有一個便是偎依武夷山,麵臨滄海,統治閩浙。吳越一帶的洗木蟬統領的軍卒,這四大義軍幾乎在數年之間同時起義,分別招兵買馬壯大勢力,而後於中原朝廷分庭抗禮。割據而治,而其他大小流兵殘匪也各自於夾縫中自立山頭,快活一時,一時間朝廷無力剿滅叛亂,唯能自保,而義軍割據抗衡。各自狐疑,亦不能一舉推翻舊製,開元新朝,於是乎天下大亂,軍閥割據,而至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曼陀羅一路行所見具是水火之中掙紮的黎民百姓,但生逢亂世,一己之力又顯得何其渺小,隻能突然慨歎天地不仁,曼陀羅亦管不了許多,現下找尋父親的下落最為要緊。此刻方入關,正處天子轄區,他多方打聽,皆未聞有章庭山的下落,時日已久,便心生沮喪,思謀良久,心道父親即投了義軍,自不會在這朝廷所在之地,我需得至義軍轄製地再作打算,而天下所謂“義軍”如牛毛蛇鼠,不若就近,先去齊魯龍蕭然部查找一翻再作計較。
曼陀羅一路打聽一路逶迤向齊魯大地而來,齊魯之地,一馬平川,沃野千裏,又兼背靠大海,盛產鹽鐵,更是孔孟之鄉,文化傳承悠久,素有禮儀之邦的譽稱,曆來是天子腹地,糧黍之地,且偏離中原爭鼎之地,遠避戰亂,一朝被龍蕭然占領,竟是比之中原安定富庶了許多。因此,曼陀羅涉過濟水,便仿佛到了另一個天地一般,雖然依舊車馬如斯,但像模像樣的集市繁茂之地,卻也到處可見。
卻說這一日,曼陀羅來到一個名叫聊城的小鎮,鎮雖不大,但卻是西通中原的必經之路,因此匯聚東西商旅,龍蛇混雜,竟罕見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