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七頓了頓,迴首望著裴遠揚道:“此人乃是姓童,名芝政,字滄仙,赫赫有名的前丞相是也。”
“什麽?童芝政?!可是殺我全家。燒我莊園的童芝政?”聞聽是此人,裴遠揚心中不禁是又恨又敬,心中竟有萬種滋味翻滾。
“正是此人。”白七肯定道。
裴遠揚聞之,低頭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白七說道:“想不到此人還有如此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際遇。”
白七並不理會裴遠揚說些什麽,依舊目光銳利的盯著他說道:“少爺,你又如何便知十八年前火燒裴家寨。兵滅裴家滿門的就是這個童芝政。”
“七叔,你今天怎麽了?如何便問這個問題?”裴遠揚似有疑惑的笑了笑,“這不是七叔親眼所見,並親口告訴遠揚的嗎?想當年遠揚隻有十五歲,那一日進山打獵,歸途中遇到滿身血汙的七叔,七叔告訴揚兒,當時還隻是個司馬的童芝政為奪我家田產和酒坊而帶兵血洗裴家寨,七叔於當日的混戰中還撿到了童芝政隨身攜帶的私人玉佩,上麵姓氏名諱。生辰八字俱全,不是那童芝政還有何人!而裴家上下一十六口老少無一幸免,幸七叔在大火中拚死逃出前來報信,我才躲過這一劫,但七叔也在那場災難中被大夥燒傷,以至於……以至於像現在這樣……麵目全非。”裴遠揚說道這看了看白七那張被大夥燒的醜陋扭曲的麵孔,在鬼魅的月色下讓人更覺得不寒而栗,心中不忍,竟有些說不出話了,趕緊轉移話題道,“也是七叔您帶著年少的遠揚跋涉萬裏拜在天澤山乾風堂門下,遠揚不負七叔所望,終於練就一身功夫,於三年前親手手刃了此賊人,告慰了母親和外祖父母的在天之靈。說來七叔乃是遠揚的再生父母,更是裴家永遠的恩人。請受遠揚一拜。”說罷躬身拜倒在地。
“恩人?哈哈哈”沒想到白七聽到此處又是一陣仰天大笑,笑後又是盯著裴遠揚道,“三年前你去刺殺童芝政卻與他大戰三夜,難道三夜之中他什麽都沒對你說?”
“遠揚三年前在殷丞相的協助下得悉了童芝政的行蹤,並前去行刺,也確與他大戰三個夜晚,三夜之中他非但不把遠揚當作仇敵看待,還在無意中傳授了遠揚一套乾風刀法和一十八路觀音掌法,而且臨死前還將……”說到這裴遠揚停了一下,聲音也變得柔和和充滿愧疚,似乎不是在講述自己和大仇人的決戰史,“三夜之中他也確實對遠揚說了很多,隻是不知七叔所指的是關於何事?”說完從地上站了起來。
“你向他說明來意時,他是何反應?”白七追問道。“遠揚當夜潛入童家在城外的別院之內,見童芝政獨自一人在院中漫步,知道機不可失就飛身上前大喝一聲童賊受死,然後不待他反應過來就是連刺數劍,這幾劍都是乾風劍法中最為狠辣的招式,也是我平時得意的幾招,沒想到在我突襲之下,使用的又是我最擅長熟練的幾招,他卻一一輕鬆躲過,可見他武功當真高深,先前也曾聽人說起童芝政非但是個官場老手更是個武學大師,所以一上來我毫沒留情,誌在一擊即畢,但沒想到還是未能得手,可見他的武功當真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童芝政躲過我的幾招致命攻擊後,閃身退後幾步說道:敢問少俠,老夫與你何仇你非要置老夫於死地?,我見偷襲失敗,索性和他開門見山說明來意,不管殺不殺得了他,也讓他知道我必殺他之心和我們之間的不共戴天之仇。於是我說道:好,今日死我也讓你死的明白,你可記得十五年前裴家寨那場血案?聽我說到此,他表情立刻變得激動起來,整個人也一下變得茫然若失,口中默默念了幾句裴家寨?裴家寨?而後接著問道,你說的可是長勝山的那個裴家寨?除了那個裴家寨還有哪個!他又說問道:那裴四娘是你什麽人?說道此處聲音都有些顫抖了,我想他作了虧心事見人來報仇必是心虛,於是我厲聲道:裴四娘乃是我的生身母親,而我就是裴四娘的親生兒子,今日特來找你為我娘。為裴家上下一十六口人報仇。沒想到聽聞此言,表情變得更加的激動,眼中露出驚喜之色,聲音也變得顫抖起來,你當真是四娘的兒子?你不是已經……在那場大火中……,對於他表情的變化我當時並未太過在意,想必被人來複仇心中激動所致,這些異樣的表現也是我後來迴想起來才覺得不對的。幸虧老天有眼,未讓我們裴家死絕,今日來找你報仇,見我沒死是不是很失望啊?他卻不顧我所說的,隻是口中喃喃道:你是四娘的兒子?!你還沒死?!你真的是四娘的兒子?!……說道最後竟不由自主的張開雙臂想要撲過來,我見狀,也不願與他過多囉嗦,童老賊,今日我就為我娘報仇,受死吧。,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聽後止住腳步,卻萬分沮喪的說到;你是四娘的兒子,那你可知我是何人?廢話,你就是我們裴家的大仇人童芝政,今日我非要為我娘報仇不可,你領死吧!他卻慨然道:是啊,是我對不起四娘啊,是我對不住裴家上下啊,你既要來殺我為你娘報仇,我也無話可說。來吧。說完竟閉起雙眼動也不動立在當地等我去殺他。我見他說對不住我娘及裴家上下,自是承認了十五年前那場血案是他所為,而他束手待死,卻大大出我所料,但情形危急,我也未及想太多,舉劍向他刺去。”
“好一句對不住四娘,對不住裴家上下啊!”白七聽到此處竟又哈哈哈大笑著感歎道,“天意啊!真是天意啊!上天要成全我,不妄我白七十幾年的心血啊。”說完,又接著問道:“他又是如何傳你武功的?”
“正在童芝政精神恍惚。神誌不清之時,我一看這是殺掉他的最佳機會,因此並未猶豫,舉劍便欲一劍將其刺死於當地,沒想到此時院外的守衛聽得裏麵的動靜,立刻破門而入,一進門見我正手持寶劍,劍氣所指正是童芝政,立刻嗬斥道。”大膽刺客,竟敢行刺丞相!拿下!“我心想大事不妙,單一個童芝政就已是十分難對付,再加一堆守衛纏打,恐怕非但行刺不成,弄不好還會丟了性命。正待我心中思謀對策之時,沒想到童芝政這時卻突然喝道:不得無禮,這是我請來的江湖少俠,同我切磋武功,爾等不得放肆。眾人聞言先是一愣,這明明是個滿臉殺氣的刺客,相爺怎麽偏偏說他是相爺的貴客,再說天天守衛在相爺身邊何時聽說他與什麽江湖人士有所過往,但相爺之命眾人又決計是不敢不遵從的,這樣心中一猶豫,一時都楞在當地未動,隻聽童芝政又道:大膽,還不退下。聲音極是威嚴,不容違抗,眾人無法隻有收刀退去,童芝政又道:沒有本相命令,任何人不的擅入!眾人然諾退出。
這一變故倒也大出我所料,本以為童芝政會就此將我捉拿問罪,沒想到非但未如此,還厲聲喝退守衛,心中自是詫異,但又轉念一想,他自恃武功高強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再者他也許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多年前犯下的罪惡,所以才斥退左右的。心念及此,未在猶豫挺劍向他刺去。經過前麵幾招的交手,我知道對手絕對是個勁敵,因此一上手我就拚盡全力,就是與他同歸於盡也再所不惜。可這童芝政功夫果真了得,他雖未再束手待斃,但卻並未還擊,隻是一味躲閃,即使如此,待我三十六式乾風劍法全部使完,竟未能傷其毫發,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卻說道:乾風劍法,靈動犀利,優雅舒展,但卻也靈魂盡失。本色不再了,多了幾分飄逸,少了幾分氣概,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
聽他說到此,心中不禁納罕,要說他能認出我使的是乾風劍法自是不奇,看他武功修為極深,見聞又廣,加之乾風劍法早已聞名於世,他能識得此劍法也無可稀奇處了,但奇就奇在那一番評論,靈動犀利。優雅舒展自是不錯,可怎麽說靈魂盡失。本色不再了呢,還說什麽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當真令人費解,似是他對乾風劍法非常熟悉一般,聽他的意思乾風劍法似乎還另有隱情。我於是停了手,說道:少廢話!什麽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竟如此狂妄,輕蔑我乾風劍法。沒想到他卻淡淡一笑道:既有刀,何須劍?老夫問你,可曾聽說過乾風刀法?這一問我心中一驚,乾風劍法聞名於世近百年,何曾聽說過乾風刀法一說,我於是道:什麽乾坤刀法?沒聽說過!沒想到他卻侃侃而談道:乾風堂開山祖師車萬鴻闖蕩江湖一生,集各家武功之所長,畢生心血創製一套一十八路刀法,此一路刀法大開大合,剛猛異常,使來如疾風冽雨,讓人望而生畏,此一風格正合車萬鴻俠肝義膽。豪氣幹雲的為人,觀其刀法,知其為人,此之謂也,因此起名“乾風刀法”,及傳至後世堂主黎元霞一代,黎元霞本是書生出身,投入乾風堂門下前又先習“淩煙劍”,待他繼任堂主之位,以一書生角度來看乾風刀法戾氣過甚,用起來又是生猛狠辣,毫無雅含,於是他就一番鑽研,就以乾風刀法為基本套路,再以淩煙劍法為基本添補,最終自創出這三十六式乾風劍法,而後命令門下弟子皆習乾風劍法,久而久之乾風門弟子竟隻知有“劍”不知有“刀”了。
聽他言及於此心中吃驚不已,本門開山堂主確是車萬鴻,據傳是個響當當的江湖人物,隻是這刀法劍法隻說卻不曾聽說,難道真如他所言?我心中正疑慮之時,他又說道:這乾風劍法雖靈動犀利,但未免繁雜囉嗦,虛招過多,陽剛盡失,威猛不足了,“乾”即是天,天即是陽,敢問陽剛已盡,這“乾風”之談從何而來啊?聽他說完,我心中不禁又是一震,自己精習此劍法多年,開始覺得博大精深尚無不妥,待至精進以後,每每一路劍法走完,竟時時感覺劍法之中某某處不對勁,練劍之時時有過度不夠順暢和捉襟見肘。不能盡力之感,或許正是是因了刀劍不同。強行合璧之故。心中雖這樣想,但口中並不相讓,一派胡言,我乾風劍法豈容你橫加指點,還無故編造謊言汙蔑,是何居心?
沒想到他卻笑了,完全沒有了剛才神情激動。儀態盡失的樣子,撚須從容道:嗬嗬,不瞞少俠,老夫早年遊曆期間,在哲聖山偶遇高人,曾隨他習劍兩年,期間曾聽高人說起過乾風劍法的來曆,高人也曾親自將早已失傳的一十八路乾風刀法演示於我看,因此老夫才知此事,並非老夫信口雌黃。不過,那一十八路乾風刀法使出來當真是酣暢淋漓,令人蕩氣迴腸,不想黎元霞書生迂腐,隻想附庸風雅,卻不知書是書,刀是刀,臨敵拚的是性命,豈可一味顧弄姿態。矯揉造作,豈不令人笑作畫虎不成反累貓,隻是乾風刀法精深,即使被改得麵目全非,饒使僅存少許精要就足以令乾風劍法威震武林了。隻是後人不知而已。聽他說完,心中對他的見解深感欽佩,但口中卻硬說道:一派胡言,憑你怎能盡知我乾風劍法的奧妙之處,如此輕言妄判,未免大言不慚。他又道:少俠如不信,老夫倒向你討教幾招了。
話音剛落,隻見他身形晃動,順手折下身旁的一顆翠竹,手作刀形順青竹向下連劈幾下,沒想到青竹枝葉竟應聲紛紛掉落,瞬間一顆枝繁葉茂的翠竹就變成了一條青竹杖,而他劈下時的動作竟似毫不費力。揮灑自如,宛若用手拂去青竹上的灰塵一般,我見此心中大驚:觀音掌!這真的就是早已失傳的少林絕學“觀音掌”嗎?當年師傅暢談天下武功時曾提及少林的這一絕世武功,師傅曾說過這套掌法煉至極致便雙掌如神兵,開碑斷石不說,而且斷麵光滑如鏡好似刀削一般,隻是這套掌法早已失傳近百年,就是少林弟子也無一人會此絕技,而看看童芝政這幾掌下削分明就是傳說中的觀音掌手法,江湖之上除了觀音掌有此威力何曾聽說有哪套武功雷同與此的。而他童芝政身為朝廷命官,高居廟堂,卻會如此一套絕世掌法當真讓人匪夷所思,而觀其輕鬆出掌就已是肉掌變神兵應聲將竹枝斬斷,幹淨利索,毫無拖遝,更可以說他早已將這套掌法煉至登頂臨巔之境界。
他卻一臉若無其事的道,少俠接招了。說完挺竹杖向我撲來,先是一杖迎頭劈來,其勢快似閃電讓人猝不及防,我見了心中一驚,趕忙側身閃避,沒想到他這卻是一個虛招,竹杖走勢未老,見我閃避就又衝我閃避處劈來,我心中大家不好,定會被其擊中,而他內力深厚,恐怕被他一杖擊中我是非死即傷了。沒想到此時卻直覺左肩頭被竹杖輕輕一觸,並未加力,未及我反應過來,他又說道:這招叫乾龍汲水,比之你那什麽青蛇吐信如何?我心道果然不同凡響,這青蛇吐信顯然是由乾龍汲水演變而來,青蛇吐信的招式乃是挺劍直刺,而乾龍汲水的招式乃是迎麵下劈,一刺一劈之間,自是威力大相徑庭。童芝政又道:這乾龍汲水的奧妙之處便是虛實相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此招最忌一般刀法中的恨力實砍,倘若如此一招下去威力雖大,但卻空門大露,難以閃避對手的還擊,這一擊若中還可,若不中就是覆水難收。不能迴頭了,而乾龍汲水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實招力劈,而其中又有四處虛招,可謂虛實結合。拙巧相輔,這也正是乾風刀法的精髓所在,表麵大開大合。不拘小節,實際上多有微妙細膩之處,初學者大局與微妙處把握欠妥,使出時或許笨拙難看,但高手使出那卻是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又處處奧妙,招招精致,誠可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少俠再看這招“乾風折古槐”說完身形轉動帶動竹杖,手臂一撩順勢揮出,竹杖便如疾風般向我腰際掃來……
如此這般,他一麵與我仔細過招,一麵詳細講解每一超的精要之處,這哪裏是兩個不共戴天的死仇之間的決鬥,分明是一位嚴師在細心指導弟子練劍。而我當時身不由己,我二人武功相差甚遠,我被他一條竹杖牢牢罩住,隻有疲於應付的份,他讓我抬腿我便抬腿,他讓我下砍我便下砍,明明是自己的手腳卻完全不聽自己的心思。而當時整個身心又被他精奧的講解深深吸引,乾風堂習劍時師傅也曾悉心指點自己練劍,但和當時相比心中的感覺竟有雲壤之別,師傅嚴厲苛責,稍有差錯便嚴加責罰,也仔細講解要領,卻總有一種高深難懂之感,而當夜童芝政輕鬆拆招之間道出奧妙,雖言語精簡,卻句句點中要害,似是知道我的心思般,每句話都能消除我心中一層迷惑。那種感覺真是太過奇妙,平生重未如此陶醉過武學的深奧與美妙之中,以前直覺練武枯燥無味,但為報家仇忍而為之,不想當夜卻發現武學竟如此深奧。趣味橫生,沉浸其中,早將報仇之事拋到腦後。十六路刀法雖然高深,但我畢竟有十餘年乾風劍法的根基,幾個時辰之後全部要領就都掌握了,待領略了乾風刀法的全部精要,迴頭再看那套乾風劍法果真迂腐繁瑣,牽強附會。刻意造作之處比比皆是,若不是今日領略了真正精髓的風采,恐怕此生都要盤桓於這套迂腐的劍法而不自知了,若當真如此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了。
正在我沉浸於乾風刀法的深奧奇絕之時,不想這時卻東方大白,雞鳴之聲遠近此起彼伏,天就要亮了。童芝政收了竹杖道:“少俠,看來今日老夫命不該絕,天色已明,一夜撕鬥,老夫年老體衰,體力不支,更加早已饑腸轆轆,少俠可否再容老夫多活一日,待老夫吃飽喝足之後,少俠再取老夫性命如何?少俠總不會讓老夫作個餓死鬼吧。不如這樣,少俠如信得過老夫,少俠先行迴去,今夜子時老夫再在此靜候少俠如何?”
萬萬沒想到他會如此說,明明他武功不知要高我幾倍,而他非但不殺我這個找其報仇之人,還說甚要我再容他多活一日,更加讓人不解的是他竟約我明日再來找其報仇,世間當真有約人來找自己報仇的人嗎?而他待我哪裏又像對待一個仇人,談笑間明明傳授給自己一套精奧絕倫的刀法,這是對待要殺自己的人的態度嗎?他果真就是手刃我裴家一十六口人命。火燒我裴家山寨之人嗎?可他又明明承認那場血案卻為他所為……我越想越心中越迷茫,越是無法理出一個頭緒,但我卻不自覺心中對其充滿了信任,直覺告訴我他絕非一個言而無信之人,更加我想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何事,於是心下打定主意道:“好,我裴遠揚也非無情無義之人。既如此,今晚子時我再來討你性命。”說罷我便收劍入鞘,轉身越牆而去。
“什麽?童芝政?!可是殺我全家。燒我莊園的童芝政?”聞聽是此人,裴遠揚心中不禁是又恨又敬,心中竟有萬種滋味翻滾。
“正是此人。”白七肯定道。
裴遠揚聞之,低頭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白七說道:“想不到此人還有如此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際遇。”
白七並不理會裴遠揚說些什麽,依舊目光銳利的盯著他說道:“少爺,你又如何便知十八年前火燒裴家寨。兵滅裴家滿門的就是這個童芝政。”
“七叔,你今天怎麽了?如何便問這個問題?”裴遠揚似有疑惑的笑了笑,“這不是七叔親眼所見,並親口告訴遠揚的嗎?想當年遠揚隻有十五歲,那一日進山打獵,歸途中遇到滿身血汙的七叔,七叔告訴揚兒,當時還隻是個司馬的童芝政為奪我家田產和酒坊而帶兵血洗裴家寨,七叔於當日的混戰中還撿到了童芝政隨身攜帶的私人玉佩,上麵姓氏名諱。生辰八字俱全,不是那童芝政還有何人!而裴家上下一十六口老少無一幸免,幸七叔在大火中拚死逃出前來報信,我才躲過這一劫,但七叔也在那場災難中被大夥燒傷,以至於……以至於像現在這樣……麵目全非。”裴遠揚說道這看了看白七那張被大夥燒的醜陋扭曲的麵孔,在鬼魅的月色下讓人更覺得不寒而栗,心中不忍,竟有些說不出話了,趕緊轉移話題道,“也是七叔您帶著年少的遠揚跋涉萬裏拜在天澤山乾風堂門下,遠揚不負七叔所望,終於練就一身功夫,於三年前親手手刃了此賊人,告慰了母親和外祖父母的在天之靈。說來七叔乃是遠揚的再生父母,更是裴家永遠的恩人。請受遠揚一拜。”說罷躬身拜倒在地。
“恩人?哈哈哈”沒想到白七聽到此處又是一陣仰天大笑,笑後又是盯著裴遠揚道,“三年前你去刺殺童芝政卻與他大戰三夜,難道三夜之中他什麽都沒對你說?”
“遠揚三年前在殷丞相的協助下得悉了童芝政的行蹤,並前去行刺,也確與他大戰三個夜晚,三夜之中他非但不把遠揚當作仇敵看待,還在無意中傳授了遠揚一套乾風刀法和一十八路觀音掌法,而且臨死前還將……”說到這裴遠揚停了一下,聲音也變得柔和和充滿愧疚,似乎不是在講述自己和大仇人的決戰史,“三夜之中他也確實對遠揚說了很多,隻是不知七叔所指的是關於何事?”說完從地上站了起來。
“你向他說明來意時,他是何反應?”白七追問道。“遠揚當夜潛入童家在城外的別院之內,見童芝政獨自一人在院中漫步,知道機不可失就飛身上前大喝一聲童賊受死,然後不待他反應過來就是連刺數劍,這幾劍都是乾風劍法中最為狠辣的招式,也是我平時得意的幾招,沒想到在我突襲之下,使用的又是我最擅長熟練的幾招,他卻一一輕鬆躲過,可見他武功當真高深,先前也曾聽人說起童芝政非但是個官場老手更是個武學大師,所以一上來我毫沒留情,誌在一擊即畢,但沒想到還是未能得手,可見他的武功當真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童芝政躲過我的幾招致命攻擊後,閃身退後幾步說道:敢問少俠,老夫與你何仇你非要置老夫於死地?,我見偷襲失敗,索性和他開門見山說明來意,不管殺不殺得了他,也讓他知道我必殺他之心和我們之間的不共戴天之仇。於是我說道:好,今日死我也讓你死的明白,你可記得十五年前裴家寨那場血案?聽我說到此,他表情立刻變得激動起來,整個人也一下變得茫然若失,口中默默念了幾句裴家寨?裴家寨?而後接著問道,你說的可是長勝山的那個裴家寨?除了那個裴家寨還有哪個!他又說問道:那裴四娘是你什麽人?說道此處聲音都有些顫抖了,我想他作了虧心事見人來報仇必是心虛,於是我厲聲道:裴四娘乃是我的生身母親,而我就是裴四娘的親生兒子,今日特來找你為我娘。為裴家上下一十六口人報仇。沒想到聽聞此言,表情變得更加的激動,眼中露出驚喜之色,聲音也變得顫抖起來,你當真是四娘的兒子?你不是已經……在那場大火中……,對於他表情的變化我當時並未太過在意,想必被人來複仇心中激動所致,這些異樣的表現也是我後來迴想起來才覺得不對的。幸虧老天有眼,未讓我們裴家死絕,今日來找你報仇,見我沒死是不是很失望啊?他卻不顧我所說的,隻是口中喃喃道:你是四娘的兒子?!你還沒死?!你真的是四娘的兒子?!……說道最後竟不由自主的張開雙臂想要撲過來,我見狀,也不願與他過多囉嗦,童老賊,今日我就為我娘報仇,受死吧。,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聽後止住腳步,卻萬分沮喪的說到;你是四娘的兒子,那你可知我是何人?廢話,你就是我們裴家的大仇人童芝政,今日我非要為我娘報仇不可,你領死吧!他卻慨然道:是啊,是我對不起四娘啊,是我對不住裴家上下啊,你既要來殺我為你娘報仇,我也無話可說。來吧。說完竟閉起雙眼動也不動立在當地等我去殺他。我見他說對不住我娘及裴家上下,自是承認了十五年前那場血案是他所為,而他束手待死,卻大大出我所料,但情形危急,我也未及想太多,舉劍向他刺去。”
“好一句對不住四娘,對不住裴家上下啊!”白七聽到此處竟又哈哈哈大笑著感歎道,“天意啊!真是天意啊!上天要成全我,不妄我白七十幾年的心血啊。”說完,又接著問道:“他又是如何傳你武功的?”
“正在童芝政精神恍惚。神誌不清之時,我一看這是殺掉他的最佳機會,因此並未猶豫,舉劍便欲一劍將其刺死於當地,沒想到此時院外的守衛聽得裏麵的動靜,立刻破門而入,一進門見我正手持寶劍,劍氣所指正是童芝政,立刻嗬斥道。”大膽刺客,竟敢行刺丞相!拿下!“我心想大事不妙,單一個童芝政就已是十分難對付,再加一堆守衛纏打,恐怕非但行刺不成,弄不好還會丟了性命。正待我心中思謀對策之時,沒想到童芝政這時卻突然喝道:不得無禮,這是我請來的江湖少俠,同我切磋武功,爾等不得放肆。眾人聞言先是一愣,這明明是個滿臉殺氣的刺客,相爺怎麽偏偏說他是相爺的貴客,再說天天守衛在相爺身邊何時聽說他與什麽江湖人士有所過往,但相爺之命眾人又決計是不敢不遵從的,這樣心中一猶豫,一時都楞在當地未動,隻聽童芝政又道:大膽,還不退下。聲音極是威嚴,不容違抗,眾人無法隻有收刀退去,童芝政又道:沒有本相命令,任何人不的擅入!眾人然諾退出。
這一變故倒也大出我所料,本以為童芝政會就此將我捉拿問罪,沒想到非但未如此,還厲聲喝退守衛,心中自是詫異,但又轉念一想,他自恃武功高強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再者他也許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多年前犯下的罪惡,所以才斥退左右的。心念及此,未在猶豫挺劍向他刺去。經過前麵幾招的交手,我知道對手絕對是個勁敵,因此一上手我就拚盡全力,就是與他同歸於盡也再所不惜。可這童芝政功夫果真了得,他雖未再束手待斃,但卻並未還擊,隻是一味躲閃,即使如此,待我三十六式乾風劍法全部使完,竟未能傷其毫發,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卻說道:乾風劍法,靈動犀利,優雅舒展,但卻也靈魂盡失。本色不再了,多了幾分飄逸,少了幾分氣概,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
聽他說到此,心中不禁納罕,要說他能認出我使的是乾風劍法自是不奇,看他武功修為極深,見聞又廣,加之乾風劍法早已聞名於世,他能識得此劍法也無可稀奇處了,但奇就奇在那一番評論,靈動犀利。優雅舒展自是不錯,可怎麽說靈魂盡失。本色不再了呢,還說什麽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當真令人費解,似是他對乾風劍法非常熟悉一般,聽他的意思乾風劍法似乎還另有隱情。我於是停了手,說道:少廢話!什麽乾風劍法已無乾風矣,竟如此狂妄,輕蔑我乾風劍法。沒想到他卻淡淡一笑道:既有刀,何須劍?老夫問你,可曾聽說過乾風刀法?這一問我心中一驚,乾風劍法聞名於世近百年,何曾聽說過乾風刀法一說,我於是道:什麽乾坤刀法?沒聽說過!沒想到他卻侃侃而談道:乾風堂開山祖師車萬鴻闖蕩江湖一生,集各家武功之所長,畢生心血創製一套一十八路刀法,此一路刀法大開大合,剛猛異常,使來如疾風冽雨,讓人望而生畏,此一風格正合車萬鴻俠肝義膽。豪氣幹雲的為人,觀其刀法,知其為人,此之謂也,因此起名“乾風刀法”,及傳至後世堂主黎元霞一代,黎元霞本是書生出身,投入乾風堂門下前又先習“淩煙劍”,待他繼任堂主之位,以一書生角度來看乾風刀法戾氣過甚,用起來又是生猛狠辣,毫無雅含,於是他就一番鑽研,就以乾風刀法為基本套路,再以淩煙劍法為基本添補,最終自創出這三十六式乾風劍法,而後命令門下弟子皆習乾風劍法,久而久之乾風門弟子竟隻知有“劍”不知有“刀”了。
聽他言及於此心中吃驚不已,本門開山堂主確是車萬鴻,據傳是個響當當的江湖人物,隻是這刀法劍法隻說卻不曾聽說,難道真如他所言?我心中正疑慮之時,他又說道:這乾風劍法雖靈動犀利,但未免繁雜囉嗦,虛招過多,陽剛盡失,威猛不足了,“乾”即是天,天即是陽,敢問陽剛已盡,這“乾風”之談從何而來啊?聽他說完,我心中不禁又是一震,自己精習此劍法多年,開始覺得博大精深尚無不妥,待至精進以後,每每一路劍法走完,竟時時感覺劍法之中某某處不對勁,練劍之時時有過度不夠順暢和捉襟見肘。不能盡力之感,或許正是是因了刀劍不同。強行合璧之故。心中雖這樣想,但口中並不相讓,一派胡言,我乾風劍法豈容你橫加指點,還無故編造謊言汙蔑,是何居心?
沒想到他卻笑了,完全沒有了剛才神情激動。儀態盡失的樣子,撚須從容道:嗬嗬,不瞞少俠,老夫早年遊曆期間,在哲聖山偶遇高人,曾隨他習劍兩年,期間曾聽高人說起過乾風劍法的來曆,高人也曾親自將早已失傳的一十八路乾風刀法演示於我看,因此老夫才知此事,並非老夫信口雌黃。不過,那一十八路乾風刀法使出來當真是酣暢淋漓,令人蕩氣迴腸,不想黎元霞書生迂腐,隻想附庸風雅,卻不知書是書,刀是刀,臨敵拚的是性命,豈可一味顧弄姿態。矯揉造作,豈不令人笑作畫虎不成反累貓,隻是乾風刀法精深,即使被改得麵目全非,饒使僅存少許精要就足以令乾風劍法威震武林了。隻是後人不知而已。聽他說完,心中對他的見解深感欽佩,但口中卻硬說道:一派胡言,憑你怎能盡知我乾風劍法的奧妙之處,如此輕言妄判,未免大言不慚。他又道:少俠如不信,老夫倒向你討教幾招了。
話音剛落,隻見他身形晃動,順手折下身旁的一顆翠竹,手作刀形順青竹向下連劈幾下,沒想到青竹枝葉竟應聲紛紛掉落,瞬間一顆枝繁葉茂的翠竹就變成了一條青竹杖,而他劈下時的動作竟似毫不費力。揮灑自如,宛若用手拂去青竹上的灰塵一般,我見此心中大驚:觀音掌!這真的就是早已失傳的少林絕學“觀音掌”嗎?當年師傅暢談天下武功時曾提及少林的這一絕世武功,師傅曾說過這套掌法煉至極致便雙掌如神兵,開碑斷石不說,而且斷麵光滑如鏡好似刀削一般,隻是這套掌法早已失傳近百年,就是少林弟子也無一人會此絕技,而看看童芝政這幾掌下削分明就是傳說中的觀音掌手法,江湖之上除了觀音掌有此威力何曾聽說有哪套武功雷同與此的。而他童芝政身為朝廷命官,高居廟堂,卻會如此一套絕世掌法當真讓人匪夷所思,而觀其輕鬆出掌就已是肉掌變神兵應聲將竹枝斬斷,幹淨利索,毫無拖遝,更可以說他早已將這套掌法煉至登頂臨巔之境界。
他卻一臉若無其事的道,少俠接招了。說完挺竹杖向我撲來,先是一杖迎頭劈來,其勢快似閃電讓人猝不及防,我見了心中一驚,趕忙側身閃避,沒想到他這卻是一個虛招,竹杖走勢未老,見我閃避就又衝我閃避處劈來,我心中大家不好,定會被其擊中,而他內力深厚,恐怕被他一杖擊中我是非死即傷了。沒想到此時卻直覺左肩頭被竹杖輕輕一觸,並未加力,未及我反應過來,他又說道:這招叫乾龍汲水,比之你那什麽青蛇吐信如何?我心道果然不同凡響,這青蛇吐信顯然是由乾龍汲水演變而來,青蛇吐信的招式乃是挺劍直刺,而乾龍汲水的招式乃是迎麵下劈,一刺一劈之間,自是威力大相徑庭。童芝政又道:這乾龍汲水的奧妙之處便是虛實相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此招最忌一般刀法中的恨力實砍,倘若如此一招下去威力雖大,但卻空門大露,難以閃避對手的還擊,這一擊若中還可,若不中就是覆水難收。不能迴頭了,而乾龍汲水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實招力劈,而其中又有四處虛招,可謂虛實結合。拙巧相輔,這也正是乾風刀法的精髓所在,表麵大開大合。不拘小節,實際上多有微妙細膩之處,初學者大局與微妙處把握欠妥,使出時或許笨拙難看,但高手使出那卻是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又處處奧妙,招招精致,誠可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少俠再看這招“乾風折古槐”說完身形轉動帶動竹杖,手臂一撩順勢揮出,竹杖便如疾風般向我腰際掃來……
如此這般,他一麵與我仔細過招,一麵詳細講解每一超的精要之處,這哪裏是兩個不共戴天的死仇之間的決鬥,分明是一位嚴師在細心指導弟子練劍。而我當時身不由己,我二人武功相差甚遠,我被他一條竹杖牢牢罩住,隻有疲於應付的份,他讓我抬腿我便抬腿,他讓我下砍我便下砍,明明是自己的手腳卻完全不聽自己的心思。而當時整個身心又被他精奧的講解深深吸引,乾風堂習劍時師傅也曾悉心指點自己練劍,但和當時相比心中的感覺竟有雲壤之別,師傅嚴厲苛責,稍有差錯便嚴加責罰,也仔細講解要領,卻總有一種高深難懂之感,而當夜童芝政輕鬆拆招之間道出奧妙,雖言語精簡,卻句句點中要害,似是知道我的心思般,每句話都能消除我心中一層迷惑。那種感覺真是太過奇妙,平生重未如此陶醉過武學的深奧與美妙之中,以前直覺練武枯燥無味,但為報家仇忍而為之,不想當夜卻發現武學竟如此深奧。趣味橫生,沉浸其中,早將報仇之事拋到腦後。十六路刀法雖然高深,但我畢竟有十餘年乾風劍法的根基,幾個時辰之後全部要領就都掌握了,待領略了乾風刀法的全部精要,迴頭再看那套乾風劍法果真迂腐繁瑣,牽強附會。刻意造作之處比比皆是,若不是今日領略了真正精髓的風采,恐怕此生都要盤桓於這套迂腐的劍法而不自知了,若當真如此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了。
正在我沉浸於乾風刀法的深奧奇絕之時,不想這時卻東方大白,雞鳴之聲遠近此起彼伏,天就要亮了。童芝政收了竹杖道:“少俠,看來今日老夫命不該絕,天色已明,一夜撕鬥,老夫年老體衰,體力不支,更加早已饑腸轆轆,少俠可否再容老夫多活一日,待老夫吃飽喝足之後,少俠再取老夫性命如何?少俠總不會讓老夫作個餓死鬼吧。不如這樣,少俠如信得過老夫,少俠先行迴去,今夜子時老夫再在此靜候少俠如何?”
萬萬沒想到他會如此說,明明他武功不知要高我幾倍,而他非但不殺我這個找其報仇之人,還說甚要我再容他多活一日,更加讓人不解的是他竟約我明日再來找其報仇,世間當真有約人來找自己報仇的人嗎?而他待我哪裏又像對待一個仇人,談笑間明明傳授給自己一套精奧絕倫的刀法,這是對待要殺自己的人的態度嗎?他果真就是手刃我裴家一十六口人命。火燒我裴家山寨之人嗎?可他又明明承認那場血案卻為他所為……我越想越心中越迷茫,越是無法理出一個頭緒,但我卻不自覺心中對其充滿了信任,直覺告訴我他絕非一個言而無信之人,更加我想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何事,於是心下打定主意道:“好,我裴遠揚也非無情無義之人。既如此,今晚子時我再來討你性命。”說罷我便收劍入鞘,轉身越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