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遠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 作者:史仲文/胡曉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杜1962 年版。
1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1 冊,人民出版社1976 年版,第86 頁。
有殺奪的權力,有的死後還要讓妻子為其殉葬,這就是人殉產生的社會基礎。黃河流域最早的殉葬資料發現於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中。1987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掘一處仰韶文化後岡類型遺址,該遺址曾以蚌龍蚌虎的出現聞名於世,證明仰韶人曾在6 千年前後就以龍為圖騰的事實。值得提出的是,在這裏發現的這座墓的材料同時給我們提供了人殉的最新資料。
這座墓呈不規則形,東西寬3.1 米,南北長4.1 米,深0.5 米。墓中埋葬4 人,其中有一壯年男性,身高1.84 米,仰身直肢,埋葬在墓室中間,另外3 人的年齡都較小,分別埋在墓室南、西、北三麵的小龕裏,西邊小龕內的人骨架為一少女,年齡在12 歲左右,頭部有刀痕,看樣子屬於非正常死亡。從這4 具骨架的保存情況來看,都比較完整,應是一次同時埋入,但又不可能同時死亡,很明顯,三個龕中的人,應是墓中主人的殉葬者,如果結合蚌龍蚌虎圖案來分析,可能當時在此舉行過大型的祭祀活動,因為在其周圍還有許多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墓葬,總麵積達5 萬多平方米。從這座墓來看,墓主人身居龍虎之間,象徵著一種神武和權力,同時又有3 人殉葬,可見墓主人的地位之高,權力之大。
這種殉葬墓的出現,把中國父係氏族社會的年代向前推進了至少有1 千多年,或者說,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仰韶居民,較早的進入了父權製時代。黃河中下遊,最早發現人殉的資料見於大汶口文化時期,在距今5 千年前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人提前進入了父權製時代。在大汶口遺址發掘的第35 號墓,是一座夫妻與兒童的合葬墓,從墓中的現象可以看出,當時男女之間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3 人都是一次埋在同一墓穴裏,男性仰身直肢位於墓穴中央,他的左邊為一成年女性和一兒童作陪葬,這顯然是一個一夫一妻的家庭,既然他們不是同時死去,但又同時埋在一個墓坑,這就有力的說明了家長或丈夫對婦女兒童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在這座墓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20 多件隨葬品,全部放在男性一邊,更說明了男性具有占有一切的權力。
在大汶口墓地中,還有一座特殊的墓例。m1 男性處在墓穴中央,女性則葬在男性身旁的小坑裏,48 件隨葬品有46 件放在男子一邊,這是女性屈從於男性的一種突出的反映。
夫妻合葬,是死者生前的家庭關係在葬俗上的反映,是父權製確立的重要標誌。以妻子或婢妾的名義殉葬的女子,都是非自由人的一部分。
父權製時代,男子不但占有財產和妻(妾)的權力,同時也占有兒童。
父權製確立以後,子女從父的世係關係,使男子成了維繫氏族的中心,婦女則處在從屬地位。這就要求婦女委身於男子,履行生兒育女義務,而子女又是歸父親所有的,父親對子女,丈夫對妻子擁有極大的權威。
考古資料中,兒童為父親殉葬的現象,在中國南方的原始文化中也有發現。崧澤文化是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存,距今年代與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基本相當。在1982-1984 年發掘的上海青浦福泉山崧澤文化晚期遺存中,曾發現一座成年男性與兩個兒童的合葬墓。男性40 歲左右,仰身直肢,兩臂平放兩側,左右兩側各有一兒童,頭向與男性一致。同時,在崧澤文化中,也發現有男女成年(夫妻)合葬墓。這種在墓葬上反映的現象,反映出崧澤文化晚期社會製度的變革及氏族組織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母係氏族社會的遺址中,我們也曾發現有合葬墓,但父係氏族社會的合葬墓與前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社會性質和內容。
父係氏族公社的結構,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墓葬製度上,因為對死者的埋葬,往往是按照他們生前的社會製度安排的。
妻子為丈夫殉葬的2 人合葬墓,在龍山文化中具有顯著的位置,如在陝西華陰橫陣村龍山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就是1 男1 女的合葬墓,2 人生前當是夫妻關係。
中國黃河上遊,以齊家文化為代表的原始先民率先進入了文明時代,妻子為丈夫殉葬的男女合葬墓,表現了濃厚的時代特徵。齊家文化的年代要晚於龍山文化,距今約4 千年左右。當時的原始公有製已經崩潰,表現在階級對立上的私有製和貧富分化現象又有了進一步的加劇。這時,在婚姻形態上由一夫一妻製又出現了一夫多妻製家庭。青海柳灣齊家文化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就是最好的例證。
青海柳灣m1112,是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男的埋在獨木棺內,係仰身直肢,女的放在棺外,為側身屈肢,並且身首分離,主從關係非常明顯。在父權製下,妻子是丈夫的奴僕,所以,妻子為丈夫殉葬也就不足為怪了。從葬具和葬式來看,此類墓葬中的男女之間,生前有著明顯的主僕關係,因此,男人死後,女人被視作牛羊等牲畜一樣,成為殉葬品,其手段之殘忍,令人慘不忍睹。青海柳灣一座編號為m1337 的墓葬便反映了這種情況。墓中兩具骨架明顯有別,一具在棺內仰身直肢,一具在棺外側身屈肢,上肢往胸部彎曲,右腿骨膝蓋部分被壓在棺木下,左腿骨下還壓著兩塊大石頭,並且在殉葬前被砍去了頭顱。
</br>
1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1 冊,人民出版社1976 年版,第86 頁。
有殺奪的權力,有的死後還要讓妻子為其殉葬,這就是人殉產生的社會基礎。黃河流域最早的殉葬資料發現於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中。1987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掘一處仰韶文化後岡類型遺址,該遺址曾以蚌龍蚌虎的出現聞名於世,證明仰韶人曾在6 千年前後就以龍為圖騰的事實。值得提出的是,在這裏發現的這座墓的材料同時給我們提供了人殉的最新資料。
這座墓呈不規則形,東西寬3.1 米,南北長4.1 米,深0.5 米。墓中埋葬4 人,其中有一壯年男性,身高1.84 米,仰身直肢,埋葬在墓室中間,另外3 人的年齡都較小,分別埋在墓室南、西、北三麵的小龕裏,西邊小龕內的人骨架為一少女,年齡在12 歲左右,頭部有刀痕,看樣子屬於非正常死亡。從這4 具骨架的保存情況來看,都比較完整,應是一次同時埋入,但又不可能同時死亡,很明顯,三個龕中的人,應是墓中主人的殉葬者,如果結合蚌龍蚌虎圖案來分析,可能當時在此舉行過大型的祭祀活動,因為在其周圍還有許多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墓葬,總麵積達5 萬多平方米。從這座墓來看,墓主人身居龍虎之間,象徵著一種神武和權力,同時又有3 人殉葬,可見墓主人的地位之高,權力之大。
這種殉葬墓的出現,把中國父係氏族社會的年代向前推進了至少有1 千多年,或者說,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仰韶居民,較早的進入了父權製時代。黃河中下遊,最早發現人殉的資料見於大汶口文化時期,在距今5 千年前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人提前進入了父權製時代。在大汶口遺址發掘的第35 號墓,是一座夫妻與兒童的合葬墓,從墓中的現象可以看出,當時男女之間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3 人都是一次埋在同一墓穴裏,男性仰身直肢位於墓穴中央,他的左邊為一成年女性和一兒童作陪葬,這顯然是一個一夫一妻的家庭,既然他們不是同時死去,但又同時埋在一個墓坑,這就有力的說明了家長或丈夫對婦女兒童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在這座墓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20 多件隨葬品,全部放在男性一邊,更說明了男性具有占有一切的權力。
在大汶口墓地中,還有一座特殊的墓例。m1 男性處在墓穴中央,女性則葬在男性身旁的小坑裏,48 件隨葬品有46 件放在男子一邊,這是女性屈從於男性的一種突出的反映。
夫妻合葬,是死者生前的家庭關係在葬俗上的反映,是父權製確立的重要標誌。以妻子或婢妾的名義殉葬的女子,都是非自由人的一部分。
父權製時代,男子不但占有財產和妻(妾)的權力,同時也占有兒童。
父權製確立以後,子女從父的世係關係,使男子成了維繫氏族的中心,婦女則處在從屬地位。這就要求婦女委身於男子,履行生兒育女義務,而子女又是歸父親所有的,父親對子女,丈夫對妻子擁有極大的權威。
考古資料中,兒童為父親殉葬的現象,在中國南方的原始文化中也有發現。崧澤文化是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存,距今年代與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基本相當。在1982-1984 年發掘的上海青浦福泉山崧澤文化晚期遺存中,曾發現一座成年男性與兩個兒童的合葬墓。男性40 歲左右,仰身直肢,兩臂平放兩側,左右兩側各有一兒童,頭向與男性一致。同時,在崧澤文化中,也發現有男女成年(夫妻)合葬墓。這種在墓葬上反映的現象,反映出崧澤文化晚期社會製度的變革及氏族組織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母係氏族社會的遺址中,我們也曾發現有合葬墓,但父係氏族社會的合葬墓與前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社會性質和內容。
父係氏族公社的結構,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墓葬製度上,因為對死者的埋葬,往往是按照他們生前的社會製度安排的。
妻子為丈夫殉葬的2 人合葬墓,在龍山文化中具有顯著的位置,如在陝西華陰橫陣村龍山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就是1 男1 女的合葬墓,2 人生前當是夫妻關係。
中國黃河上遊,以齊家文化為代表的原始先民率先進入了文明時代,妻子為丈夫殉葬的男女合葬墓,表現了濃厚的時代特徵。齊家文化的年代要晚於龍山文化,距今約4 千年左右。當時的原始公有製已經崩潰,表現在階級對立上的私有製和貧富分化現象又有了進一步的加劇。這時,在婚姻形態上由一夫一妻製又出現了一夫多妻製家庭。青海柳灣齊家文化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就是最好的例證。
青海柳灣m1112,是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男的埋在獨木棺內,係仰身直肢,女的放在棺外,為側身屈肢,並且身首分離,主從關係非常明顯。在父權製下,妻子是丈夫的奴僕,所以,妻子為丈夫殉葬也就不足為怪了。從葬具和葬式來看,此類墓葬中的男女之間,生前有著明顯的主僕關係,因此,男人死後,女人被視作牛羊等牲畜一樣,成為殉葬品,其手段之殘忍,令人慘不忍睹。青海柳灣一座編號為m1337 的墓葬便反映了這種情況。墓中兩具骨架明顯有別,一具在棺內仰身直肢,一具在棺外側身屈肢,上肢往胸部彎曲,右腿骨膝蓋部分被壓在棺木下,左腿骨下還壓著兩塊大石頭,並且在殉葬前被砍去了頭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