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資料和民族誌的資料證明,中國古代社會的人祭,不論是用於建築祭祀,還是農業祭祀,都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質。在原始宗教中,人與神靈之間的關係,反映著氏族公社整體的生產、生殖和生活對自然的關係。對神靈的崇拜,是氏族全民集體地屈服於幻想中的超自然力的支配。我們所見到的原始社會時期的獵首情況正是如此。從出獵、凱旋,到祭首、供奉等一係列活動過程,都是全族群共同進行的,祭祀的目的,也是為了整個集體的利益。根據國外的資料,人祭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農業崇拜。自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間,人祭,在從印度到地中海這一地區內曾廣泛流行。墨西哥的馬雅人,秘魯的印加國印第安人,非洲的阿沙特人,都曾廣泛流行過。他們人祭的對象,主要是戰爭中的俘虜,或是被征服的部落中的人。人祭的數量,也是多少不等,一般為數人、數十人。太平洋島嶼上的玻裏尼西亞人,在舉行祭祀大典時,要用100 多名俘虜。墨西哥的阿茲台克人,每年都要用活人祭奠太陽神,並要吃掉人祭的肉。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都流行用初生的兒子作為祭品。印度的康達人則使用偷來的兒童作祭品1。


    有關人祭的資料,在中國豐富的岩畫中還能找出許多。雖然岩畫所跨越的時代比較長,但它真實地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確存在著以人作祭祀的活動。在廣西左江流域發現的岩畫中,曾有很多關於人祭的場麵2。有的表現了以人祭鼓的內容,有的屬於祭田、祭地的禮儀,還有的反映了祭祀鬼神的內容。這些畫麵以殺人祭祀的主題都非常明顯,有的似能看出被殺、被肢解的圖像。


    由此看來,人祭不僅在原始居民的宗教中有過,而且在一些落後的民族中也曾廣泛流行。人祭,通常是選擇特定的場合,把人像牛、羊、豬等牲畜一樣,供奉給祖先和神。可以說,人祭之風的興起,也是萬物有靈的反映。這種野蠻的原始宗教觀念,曾使人類付出了昂貴的代價。這種宗教形式,可算得上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它是人類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經濟狀況所決定的,這種觀念也將會隨著社會生產、經濟狀況和社會道德觀念的改變進步而變化或消亡。


    1 黃展嶽:《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第410 頁。


    2 《廣西左江岩畫》,文物出版社1988 年版。


    (二)人殉人殉是階級對抗的產物,也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宗教行為,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製時代。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


    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在階級出現的時代裏,人殉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生產力有所提高,商品交換的發展和私有製的產生,這一係列的變化,引起氏族內部出現了階級分化。因此,這種宗教活動的出現,同私有製的出現是密切相關的。


    葬禮中的殺殉,也是為了死者的陰間生活,人們相信奴隸被殺後,其靈魂仍會在陰間當主人的奴隸,死者的妻(妾)被殺後,仍會在陰間作為妻妾服待夫君。在這種迷信思想支配下,當人的價值不為社會所重視的時代,就有很多人為殉葬而死亡1。


    這種現象的最初出現,應與父權製的發展和私有製的萌發有一定的關係。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進入父係氏族公社時期後,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發展,男子在這些生產部門中逐漸居於主導地位,父權製的最終確立,促成了原始公社組織和社會關係的巨大變化。從那時起,母權製逐漸被推翻,父係大家族日益成為左右一切的政治勢力,婦女同男子的不平等地位最後徹底的鞏固起來,並由原始社會的解體,導致了私有製的發展,最終代替了原始社會。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在黃河和長江流域大體上屬於這個時期的氏族部落的文化遺存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崧澤文化、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等。


    黃河流域,在距今5000 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私有製的萌芽,而龍山文化和黃河上遊齊家文化的發展,同中國最早的階級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繫,並對階級社會的產生起到了強烈的影響。


    父權製的產生和私有製的出現是分不開的,並且同私有製一同發展起來。實際上,私有製是逐步發展的,最初是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如有些墓葬中的隨葬品多寡精劣懸殊明顯,這顯然已是私有製的表現。私有製進一步發展,最後連牲畜、收穫物以及房屋和妻妾,都被隨葬進去。


    在日益擴大的私有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父權製中,起支配作用的是父係大家族,主要成員是同一父親所生的幾代人及其個體家庭組成的,有時還包括被收養的人員和奴隸1,他們都是在一家之長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他們在家庭中的不同身份,也決定了在社會中的不同地位,與此同時,產生了氏族部落顯貴,原來的氏族部落首領,逐漸成了支配氏族部落的力量。


    在父係大家族中,家長擁有支配全體家族成員的權力,家族內部,與丈夫奴役妻子的情況並存,還出現了家庭奴隸。因為家庭內部的生活日益失去平衡,自由人與奴隸,丈夫與妻子,都判然有別。而這個大家族的共同特點,就是男人對女人的奴役,婦女不僅受著自己丈夫的管束,而且還受到家長的欺淩,尤其是富裕的家長,有的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家長和丈夫對婦女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仲文/胡曉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仲文/胡曉林並收藏遠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最新章節